有微友发问:为什么国粉如此之多?为什么街谈巷议中,认同民国军队和社会的占了那么大的比例?
的确,在网络论坛和微信自媒体海量的灌水帖中、在路边店吃饭时、在乘坐公交车时、在与同事、亲友、家人闲聊时,经常听到诸如“国军才是抗战主力”、“国民党的军官都是有真学问真本事的”、“刘文彩那样的地主都是勤劳善良的”等等,这声音占了相当多数。
为什么出现这一现象?与当今影视中严重虚无主义的狂轰滥炸不无关系。
现如今,从电视剧中认知历史,已成为绝大多数国人一道最便捷的快餐,而历史题材影视剧中铺天盖地常演不衰的,除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怒批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早已沉渣泛起以外,也还有在当时谁也不会想到的乌托邦化的民国的军队和社会。
虽然并不遥远,但民国毕竟已成历史,然而在影视剧中,这已经成为历史的民国,却愈加变得虚幻起来,变成了梦幻中的理想王国。不信你看吧,不敢说百分百,但至少90%以上的民国剧,其中的国军将领,个个都如《远征远征》中的男主角那般高大英俊,正义凛然,一心为国;其中的国军部队,全都如《碟血孤城》所表现的那样打起鬼子来无比的忠勇、无比的坚决,无比的军容齐整;其中的民国家庭,俱多是《老中医》一般阔绰豪奢,吃不完花不尽,洋车洋房应有尽有;其中的地主豪绅,越来越多可见《桔子红了》中显现的那样宽厚仁慈,周穷济困,仗义疏财……
任何一部艺术作品,都无法回避欣赏效果。在这一类影视中,不管它打了弘扬什么鞭挞什么的旗号,但客观上给我们看到并打下深深烙印的却是——国军的将领是如此的正大和高尚,看不到历史上大量存在着的、就连党国自己也屡屡抨击的吃空额、喝兵血的贪如饕餮的军长司令,看不到面对日军的攻击一退数百里和稍有不利便曲线救国的长腿将军、降将军;国军的部队是如此的军容严整和斗志昂扬,看不到当年屡见报端的当兵的对百姓烧杀劫掠欺男霸女,看不到被国府要人曝光并指责的几百万壮丁被长官虐死和不堪虐待而产生的大规模逃兵;民国的家庭是如此的富足,看不到饿殍遍地,看不到为争吃树皮而打架的,看不到穷人家嫁女需要借别人家的裤子来遮羞的;民国的地主与长工是如此的和谐,看不到富豪劣绅的高利盘剥巧取豪夺,看不到失去土地的农民逃荒要饭卖儿卖女,看不到被压迫者对地主的仇恨与反抗;民国的教育是如此的优越,屡屡可见名校的高材生、留洋的海归青年西装革履满腹经伦,看不到绝大多数人家的子女上不起学,看不到百分之七八十的国民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民国的土匪是如此的抗日爱国,屡见甘洒热血杀敌报国的绿林大侠,看不到连七八岁小女孩都不放过的奸杀,看不到对无辜人票剜眼、断脚筋的残虐,看不到为给被打死的同伙陪葬而屠光全村三百男女的暴行……影视中民国的军队和社会,所有的罪恶都被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而占了更多篇幅浓墨重彩展现给广大观众的,是如乌托邦一样的美好,你说怎不让人去粉它?
一般来说,喜欢看这一类电视剧的往往是文化层次较低或对民国历史知之甚浅者,而这部分观众所占比例超大,其受众之多,出粉之多,也就可想而知了。
粉还不是主要问题,如此这般继续下去,势必将在人们心中产生这样的疑问,即:这样一个英勇抗战从无退缩与投降、没有贪官污吏、没有当兵的对百姓的祸害、没有贫富差距甚至没有贫穷、富人都那么仁慈、那么多人都受到那么好的高等教育、就连土匪和妓女都那么善良和纯洁的民国,我们为什么要去推翻它?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打倒蒋家王朝的合理性何在?
这不是杞人忧天,实际上这一效果已经越来越多的显现。
历史是多元的,作为文艺作品,表现历史也就应该多角度。彰显国军抗战的功绩这没错,颂扬民国上层精英的贡献这没错,演义富豪的家事、情事这也没错,就是表现绿林的抗战、表现青楼的爱国,只要适当,也都没有错。但,若从整体上讲,是不是应该有一个部门来掌控一下不同内容影视作品的播出比例呢?是不是应该让主要从电视剧中了解历史的最广大的观众知道,这个抗战胜利后不过数年就被人民所抛弃、就被赶到小岛上苟延残喘的蒋家王朝,并不仅有这光鲜靓丽的一面,还有更加严重的黑暗丑恶的另一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