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佰》点映票房已经超过5000万了。
去年献礼70周年,口碑在公映后遭遇断崖式下跌的《攀登者》,最终票房为10.97亿元。
对标《攀登者》,以抗日为题材,以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为内核的《八佰》,在美国对中国打压越来越凶的大背景之下,选择在淞沪会战起始日及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之间公映,有爱国主义兜底,虽影片本身面临巨大争议,但票房保底估计会是《攀登者》的1.5-2倍。
更何况,作为影院走向正常化后的第一部本土大片,电影从业者、资本、官方,都将其票房当做了某种风向标,势必会投入较多的资源和关注。至于观众,除了某种被激起来的民族情怀,还有疫-情下长期封闭后,在公共空间情感释放、与人共情的需求。
因此,无论喜欢或不喜欢,以目前态势看,《八佰》的票房不会太低。
本来,《八佰》原计划去年7月5日公映,正好卡住77事变的点。
在公映之前,《八佰》在网上遭遇了颇为严肃的批评,主要集中于对历史事实的歪曲、对KMT的美化,而导演管虎对飞将军孙元良之子秦汉的拜访和宣传,则直接导致翻车。
一时间,网上舆情汹汹。
许是为了避风头,《八佰》宣布撤档,却阴戳戳地暗示遭遇打压。可问题是,都审核过了,龙标都拿了,人家就不会工作做在前头?
最近这一次也是,8月2日宣布定档,3日出来辟谣没有下发发行通知。一惊一乍地给官-方拉仇恨的同时,给自己赚满了人气和同情。
除了碰瓷式营销,戏外的事还真不少。典型的如戏中饰演何香凝女士的姚大嘴,她说“每位主创都是孤注一掷的战士”,并转发某自媒体文章,称“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一幕”。
明里暗里的卖惨宣传,赤裸裸地为常凯申正名,《八佰》的主创团队真是不余遗力。
至于戏内,既然电影片头放出"本片源于真实历史事件",那就值得好好说道说道了。
《八佰》故事源自淞沪会战中的四行仓库保卫战。
淞沪会战末期,国军上海防线全线溃败,日军12个师团长驱直入。10月26日,主要阵地失守,国军退向上海西部,当天,常凯申亲自下达“固守”命令。“相机游击,尽量争取时间,唤起友邦同情。”这是顾祝同在传达常凯申的命令时的指示。什么保护市民、什么为大军断后,统统都是假的。
于是,谢晋元率领由约430人组成的一个加强营,固守四行仓库,从此成为上海“孤军”,坚持四天四夜,民心颇受振奋。
10月27日,最多三万民众在苏州河畔观战;10月29日,女童杨惠敏送入国旗;10月31日,常凯申认为目的已经达到,遂下令撤出。
相比于战场的复杂,更残酷和赤裸裸的现实是:这并非一场生死对决、而是中华民国向西方列强卖惨、博起同情的血腥表演——将希望寄托于“友邦”,而不敢依靠和发动群众,这正是常凯申从头至尾、一贯地操作。
同理,之所以四行仓库能守住,除了谢晋元率领的杂牌军迸发出来的战斗意志外,因其背靠租界,日军投鼠忌器,不敢全力、尤其用重武器进攻,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因此,电影第一句话“他们在保护我们”,就与电影后面徐徐展开的情节不相吻合。日军是不能向租界内开火的,这仅是一场作秀,一场表演。观众是租借里的外国人、和逃到租借的国民,更是仓库上空飞艇里喝着咖啡、拿着相机、下着赌注的英美军事观察团成员——他们赌的是中国的国运,是中国人的人命。他们看到了这一切,却未能如常凯申之愿,英美并未出手帮助中国抗日。
这部电影给人的一个感觉就是拧巴。
如果说,导演将重心放在对常凯申的揭露及对前线将士的歌颂上,既与历史的真实相吻合、逻辑自洽,同时后者的命运和前者的卑劣又起到相互支撑和加强的作用。
一个残酷、荒诞、充满讽刺的故事,以导演之能,遵照史实,无疑是会是一部优秀的影片。
可导演想表达的太多,既然捅破了是作秀,那么,悲壮感自然会大打折扣,这时候再强调悲壮和英勇,自然就会流于表面;如果再硬掰成唤起民众觉醒、激起民族奋进,就更加莫名了。
主线丢了,散乱的情节和人物就难于串起来。如果说前半场还热血的话,电影中最大的败笔在后半场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前脚谢晋元毫无畏惧,与日军约定决战,后脚留下一帮杂兵和伤兵,几百个全副武装的德械精锐,冒着日军的炮火,在租界百姓的注视下,在礼花中,集体冲向租界的大桥!
这竟然是电影的高潮?!
合着导演编了这么多故事,情绪铺垫这么久,只为了圆一个国军吹了十年的谎:孤军激发起国人的民族情绪、最终获取抗战胜利。且不说这支孤军和谢晋元本人后来的悲惨命运,但导演这么一编,本来颇有气节的孤军简直就成了贪生怕死的军人败类!
最后,电影结束了,镜头从战火后的四行仓库直接变成了今天金碧辉煌的上海滩。于是观众恍然大悟,没有他们的昨天,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虽然电影从剧情来说,糊了,但导演的目的达到了——借歌颂国军一线抗日将士之名给国军和民国正名。
可问题是,“演戏给帝国主义爸爸看”和今天的上海有丝毫关系?
如果导演的逻辑成立,常凯申何至于先跑山城后跑宝岛,迟至1941年“友邦”被炸,才敢对日宣战?又何至于有东三省沦陷、华北沦陷、南京失守,百万人成建制当伪军的?
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将士当然值得我们铭记,但我们更不能忘记,我们是怎么输的,又是怎么赢的,否则的话,就是对不起千千万万抗日英雄的牺牲。
可悲的是,无论批评之声多尖锐,多广泛,戏里戏外夹带私货的管虎暂时还是赢了——无论是票房、还是思想的浸润,他都赢了。
沪上的外景宣传都已经说了,“因为你们,上海还在!”
而《八佰》的龙标号竟然是800号,这面子足够大。
戏里戏外都是荒诞剧,但戏外的故事比戏里精彩。
这才是最意味深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