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年前的今天,毛主席进行了新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医疗改革,发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六二六指示。
我们都知道,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但在落实过程中有那么顺利吗?比如在医疗领域,毛主席1954年在浙江农村访问时,就看到了一位被血吸虫病折磨的绝望病人。
后来,毛主席就下定决心要消灭血吸虫病。有了毛主席的关注,1958年江西省余江县报告说县境内血吸虫病被消灭。这无疑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农村地域广大,不能实现一次消灭就永远消灭,更何况逐渐还有不少技术精英的畏难,认为完不成任务才是正常的。
同时,这也反映了在广大农村地区还有不少农民面临缺医少药的情况。直到1965年,毛主席在听取卫生部部长钱信忠的汇报时,才明确知道:全国现有140多万名卫生技术人员,其中70%在大城市,20%在县城,只有10%在农村,而且医疗经费的使用农村也只占25%。
从共产党成立之初到新中国的建立,毛主席是最懂得中国农民苦难的人。看到这样的医疗分布情况,毛主席自然非常生气,他严肃地指出: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15%工作,而且这15%中主要还是老爷,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以后改叫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
在这次谈话中,毛主席提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重要指示。除此之外,还强调了不应该脱离群众,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在研究高、深、难的疾病上;我们应该花费更大的力量用在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同时,毛主席还谈到了医学教育、医疗政策和医患关系等几个问题。
毛主席的这个指示直接回应了我们的医疗到底应该为谁服务的问题。面对人数众多的农村地区,却只投入非常有限的人力物力,这样还算是为人民服务吗?
但是,这个指示的出台和落实都是一帆风顺的吗?老电影《春苗》通过以真实人物王桂珍为原型的故事生动详细的描绘了六二六指示在落实中的斗争。
在电影里,1965年,江南某大队妇女队长田春苗,帮助阿芳嫂带女儿小妹到公社医院开急诊,钱医生却不进行抢救,将其推往县医院,最终致使小妹死亡。而且,钱医生对当地农村的多发病、常见病——腰腿疼病无心治疗,全神贯注于研究“养生疗法”,对前来求医的农民口称“病人腰疼,医生头疼”,开出的药方居然是“吃吃睡睡”,根本不考虑农民不可能过这样悠闲安逸的生活。而巫医贾月仙则利用自己对乡村医疗的垄断,只顾自己敛财,不关心农民的死活。
这不就是毛主席所说的严重脱离群众吗?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民的看病问题到底该怎么办?
幸运的是,毛主席在1965年发出指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春苗被送到公社医院学习。但意想不到的是,在学习期间,她却钱医生等人当成廉价劳动力使用,天天拖地板,刷瓶子,就是不让她学习医疗知识和技术。钱济仁嘲弄:“你看看田春苗那双手,还能拿针头?”杜文杰则帮腔说:“拿针头和拿锄头毕竟是两回事嘛!”处处都体现了技术精英对劳动群众的不屑和藐视。
在这样的情况下,唯有斗争才行。
直到春苗这样的劳动群众和愿意为人民服务的知识分子方明等人结合在一起,彻底将领导权夺到自己手里,杜、钱等人最终才受到批判,并且被赶下台去……
在老电影《春苗》里,我们可以生动的看到六二六指示在出台和落实过程中的斗争精神。就算有了毛主席对农民这么好的指示出台了,但要想挫败部分精英和脱离群众的官僚,仍然需要广大劳动群众的不屑斗争。
在毛主席六二六指示和劳动群众的斗争下,到70年代末,全国农村约有90%的生产大队实行了合作医疗,形成了集预防、医疗、保健功能于一身的三级(县、乡、村)卫生服务网络。
而赤脚医生也成为适合我国国情的伟大创举。他们不脱离农村生产,却可以在田间地头有效的解决和预防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等,极高程度的保障了占全国人口最多的——农民的身体健康。
从此,中国农村的这次卫生革命基本上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的目标,被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誉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
可惜的是,后来我们并没有延续毛时代的医疗政策,又屡次进行了医疗改革,却远远没有毛主席这次医疗改革可以直击最广大人民的真正需求。
如今,《春苗》里曾经消灭了的医疗精英又出现了,他们不愿意去最边远的地区服务,不愿意研究最常见的病症,不愿意以预防为主甚至选择用过度治疗来收取更高昂的医疗费用,他们以牺牲患者的利益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56年后的今天,重新学习毛主席的六二六指示,回看《春苗》这部老电影,真是感慨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