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陈先义:河南卫视节庆节目超越了央视该咋办?

  咋看这个题目,或许有些人觉得不解,节庆节目河南卫视能超越央视吗?在某些人那里,几乎可能会得到一致回答: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央视凭借的是国家级的资源,具有雄厚的人员设备的巨大优势,具有组织晚会的丰富经验,毕竟是代表的国家呀!

  但是,我告诉你,不可太自信。

  我们决不可忽略,自从今年河南卫视春节档推出的《唐宫盛宴》之后,端午节推出了《端午奇妙游》,中秋又推出了《中秋奇妙游》,在网络上造成一次又一次“大火”,而且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不仅影响了国内,而且让整个地球的海外游子无不热泪沾衣。因此,河南卫视这类节目与央视同时同档节目这么一比,无形中对“国家队”构成了压力。其实这种现象已经很多年了。春节晚会河南观众不选择央视春晚而选择河南春晚,因为他们认为央视春晚远不如河南卫视的春晚过瘾。但实事求是地说,央视毕竟掌握着极其丰厚的国家资源,具有无可攀比的优势,整体综合水平还是地方台不好比的。

  但是我们也必须实事求是看到,河南卫视这种长足进步,值得央视及其它卫视研究借鉴。因为河南卫视这几档节目的轰动,打的是传统文化牌,依据的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弘扬的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最优秀的传统。而这一点,恰恰又是国家这两年的大力倡导,中央近几年之内曾经几度出台文件,鼓励文艺工作者立足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抓好民族文化挖掘的工作。实际上这也是对这些年综艺节目盲目采取拿来主义的一种批评和限制。

  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河南作为代表文化历史渊源的大省,突然异军突起般地接连打了几个大胜仗,不管怎么说,都非常值得注意分析研究。我觉得央视作为国家大台,应该有这样一个包容和谦诚的胸怀。允许别人比自己强一点。

  这就提出一个非常尖锐的不可回避的问题,假如有一天河南卫视凭借自己努力(并且极有可能)超越了央视,央视怎么办?这个假设估计央视会不舒服,但是我看也需实事求是,毕竟大家都是上星节目,要面对现实,这完全有可能的。

  怎么办?依我看,央视不必紧张,也不必因为自己大品牌就超越不得,应该本着求实精神,认真研究学习河南卫视的经验。大家毕竟都是为了弘扬祖国文化,要认真分析自身应该改进的地方。不管央视承认不承认,这个问题已经摆在了央视及其它省市卫视的面前。

  河南卫视的综艺节目究竟有什么值得大家研究的地方吗?我看不仅有,而且大有内容。这不可回避。有些年了,那就是前些年各类俗文化在卫视节目大流行时,一些卫视唯恐落后,争先恐后地移植和购买海外综艺节目时,河南卫视不为所动,一直坚守打民族文化牌,当别人因此大赚经济效益,赢得钵满盆盈时,河南卫视没有嫉妒,在省委宣传部门的主导下,他们没有数典忘祖,而是坚持弘扬河洛文化、中原文化和以炎黄文化为主题的中国精神文化。那些花里胡哨的博人眼球的少男少女节目,几乎对河南就没有多少触动。他们多年来坚持以两个中心栏目为主打,一个是戏剧节目《梨园春》,另一个是宣扬传统武术健身强体并且与文艺鉴赏相结合的《武林风》。

  这两档节目,支撑了河南卫视的文化地位,维持了这些年的生存。在今天卫视节目指导上出现六神无主并且有些混乱情况下,河南卫视气定神闲,依然咬定扎根民族文化传统不放松。《梨园春》以豫剧为主打,这几年又囊括了京剧及其他地方剧种,可以说,在这些年传统戏剧式微,很多剧种面临生存危机情况下,中原大地的豫剧一家独秀。不仅以大量新创作的现代戏剧活跃于舞台,而且正在走向世界。

  目前,《梨园春》在河南具有历史上没有的群众化参与,大批百姓演员成了这一剧种的最广泛的赓续队伍。当北京一些国家专业戏剧院团连名角也是一年到头无戏可演的情况下,中原戏剧红红火火,可以来京一次举办半个月的新剧目展演。因此有专家放言:中国戏剧文化在河南。

  当下由于这一倡导,在河南由于群众性参与,已经有一百多个专业或者非专业的剧团组织,全国的豫剧院团前些年已经过千。由于河南人口基数大,自然影响也大。诸多张扬华夏传统文化的剧目,去年已经演遍世界38个国家和地区,连美国的好莱坞都邀请做了特别演出(当然美国鬼子并不是标准)。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豫剧那种奔放、豪放、抒情,最能表现民族悲喜剧艺术的特长,在这个世界产生了历史上没有过的巨大影响。至于《武林风》,已经成了向世界展示中国功夫的平台。在世界产生了多年来没有过的广泛影响。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学习。

  而前些年,整个卫视档节目恰恰出现一种模仿、探索、徘徊阶段,这个探索阶段,出现的最为标志性的栏档就是从海外高价购买的一些诸如“好声音”“好男女”,什么“超级男女”之类的节目。这些东西对中国群众文化影响太大。再往前推便是把小品类节目走向“三俗化”,这类节目在卫视台流行了很多年。这类节目档,看似热闹,为笑而笑,最后只剩下没有内容的三俗傻笑,于百姓没有任何教育意义。而这样一些内容,居然在中国卫视流行了很多年。造就了大批小鲜肉小娘炮的明星族和百万千万的追星族。

  今天,当国家发现,这样一些盲目跟着“日韩风”、“港台风”流行的文化,已经严重影响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长时,国家一次次出台“限娘令”及其相关的限制措施,来纠正演艺领域在内容和形式上出现的不健康因素,提倡张扬高雅健康的民族文化时,我们一些习惯了吃惯“转基因洋快餐”的人,突然觉得不习惯吃我们民族牌的家常饭了。所以,现在很多台觉得不会办晚会了。其实,不要以为这个晚会有啥了不起,最早也是源于西方,当年有个很不好听的名字,直接译过来叫“夜总会”。我们化糟粕为玉帛,拿来为我所用。但是引进了形式,我们在价值观多元化的年代,有人渐渐还想把西方的内容“转基因”移植过来,这便触动了我们思想观念的核心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出台限制措施,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

  河南卫视的“火”,恰恰在这时呼之欲出。它适应了大众对展示民族文化的呼唤。如果说句公道话,在这样一个回归和转型阶段,包括央视在内的卫视是不是有点进退局促的状况呢?不管你信不信,我看是有的。不然,那个被称为年夜饭的春节晚会,为什么一年比一年少了观众呢?为什么一些被称为庆典类的节日晚会,竟然被百姓喝彩越来越难反而冷落了呢?撇开自身其它因素,从发展国家群众文化的需要出发,我看这是一个不小的学术问题。希望央视能听得进逆耳之言。

  假如有一天,河南卫视或者别的什么卫视超越了央视,央视也大可不必大惊小怪,学习改进就是。就当下来说,我看最值得思考改进的是,怎么弘扬挖掘传统文化。越是传统的,越是能够流传的,越是中国的,越是能够传播世界的。不要把这些只当作口号,要认真去做。

  河南卫视前几天的《中秋奇妙游》为何那么火?就是因为讲述的是中国故事。这个《中秋奇妙游》,全场没有一个主持人,但美得却能让人流泪。这场戏的故事主题很简单,依然使用河南卫视最擅长的游园会形式,用古代少女唐晓月的视角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唐晓月的父亲是宫中乐师,中秋夜宫中公务繁忙不能回家。整个故事就以唐晓月经过重重考验,在不同的时空中集齐信物,最终实现父女团聚为线索展开。故事就这么简单,写的是中秋,演在中秋,表现的是团圆,讴歌的是民俗,其实就是一个地道的中国古代的家庭故事,但是就这么把主人公设计成一个宫廷乐师,便把美轮美奂的大唐年代的宫廷音乐舞蹈揉进了舞台上,这就是中国文化的魅力。让亿万观众在这个中秋之夜,尽享大唐年代的古典艺术。为什么知识分子和平民百姓都被感动了,因为这里讲述了中国文化中孝道礼让、尊老敬贤等诸多文化理念,在不知不觉中,感动了亿万中国人。

  当然,这样的节目也许还有诸多可改进之处,但是这个基本方向是正确的,思路是非常值得汲取的。我们不要动辄就是西方,就像美国,一个建国才二百多年的霸道侵略成性的国家,跟我们这样一个长达八九千年(最近考古已经在说九千年)的国家,怎么可比呢?除了侵略做强盗,他们是没有什么可以与我们相比的历史文化的。我们大可不必妄自菲薄。大胆地沿着我们自己的道路前进,我们该有充分的自信。

  央视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能够学习河南,从河南的成熟经验中取其精华,我相信一定会创造超越河南胜于河南的优秀节目来,这是肯定的也是无可怀疑的。不要给观众离开了“小品”,好像已经无所措手足似的。这个话不好听,作为忠实观众,但愿央视能够听得进。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