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文化界名人郭松民所指出的,电影《金刚川》的问题很严重,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是把中国人民志愿军这样一支当时世界上思想最进步、战略战术水平最高、充满国际主义精神的新型人民军队,表现成了一支政治蒙昧、战术呆板僵化、靠江湖义气和“血性”作战的与国军相差无几的旧式军队。于是,死亡就成了《金刚川》的绝对主题。除了死亡,看不到战争的任何意义。与35年前上映的电影《激战无名川》相比,可以说一无是处。
其实,制造死亡的是美国侵略者。美军在朝鲜曾多次搞大屠杀。韩国政府设立真相调查委员会之后,韩国民众提供有关美军滥杀无辜的案件共有210起之多。1950年7月26日至28日,在韩国忠清北道老根里的铁路桥下,美军第7骑兵团向数百名从汉城撤离的韩国平民开火,造成约400名难民丧生,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1999年,美国国防部不得不公开承认了这个历史事实。然而,电影《金刚川》却将美军美化为仁慈者,在电影最后,又不忍杀害志愿军。
在电影中,志愿军在不断地修桥,不断地被炸毁,美军飞行员边喝威士忌边从空中像俯看蚂蚁一样俯看着河边的志愿军——这样一个“被俯视”的视角,决定了这部电影一定会给中国观众带来窝囊的心理体验。主角一个接一个地死去:被弹片击中满头流血、被炸成碎片,只能打成一个小包下葬。还有的被凝固汽油弹烧成焦尸!这无疑在告诉观众,美军屠杀志愿军轻而易举。
这样的表现,令人困惑。这是让我们从抗美援朝的胜利中汲取力量呢,还是在宣扬战争恐怖论,令中国人未战先怯,对未来可能的较量心生畏惧?在看了那么多志愿军战士被炸成两段、被炸成一团血雾、被烧成痛苦万状的镜头后,观众也许会强烈渴望能够看到一个美军士兵或者飞行员被炸得粉碎的镜头,看到志愿军反击美军的能力,以舒缓压抑沉闷的情绪。
遗憾的是,这样的镜头一个也没有。美军榴弹炮给邓超带领的连队造成了巨大伤亡和恐慌,它的威力从邓超歇斯底里的尖叫中就能够具体地感受到,可志愿军回击的“喀秋莎”火箭炮,观众只能看到天边一道相当抽象的火光。即便是对最大的反派,即美军飞行员希尔,影片也没有给他一个正面被击毙的镜头,只是通过另一个飞行员转述说他死了。导演对美军,真是情深谊厚,不忍对他们有些微“丑化”。
这反映了中国目前相当多数的一部分主流文化精英的精神状态:面对美国,他们根本就不敢胜利!即便是要在银幕上再现抗美援朝胜利这样“坚硬并且庞大”的事实,他们也千方百计地要予以弱化、软化,甚至把胜利表现得像是一场失败。对这些文化精英来说,中国的胜利比失败更让他们手足无措。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整个世界观以及对世界的想象,都是以美国为轴心构建起来,美国不仅是他们心目中的现实世界的中心,在理想世界中,美国也意味着彼岸,如果美国被确认为是纸老虎,是可以被打败的,那就意味着他们整个精神世界的崩塌。同样,由于确认了抗美援朝的胜利,近几十年来许多被认为理所当然的政治与文化逻辑,都将被证伪,这对电影的主创人员来说,也是一种不能承受之重!
在电影最后,美军轰炸机面对志愿军用人墙搭起的浮桥,竟然故意将炸弹投到了他处。整部电影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美军可以肆无忌惮屠杀志愿军的能力,但在最后却放过了志愿军,没有屠杀志愿军,让志愿军用人墙建起的浮桥能够正常通行,完成他们的任务,好似志愿军的胜利或者平局,是美国大兵善良忍让的结果,还通过对话,表明他们都是善良的人类,彻头彻尾地宣传美国的普世意识形态神话。
莫名其妙的是,电影《金刚川》居然成了纪念抗美援朝的献礼片。多年来,主流精英们一直在推销与国际接轨,实则是建立美国和西方推销的殖民地制度与意识形态。他们将美国鼓吹的意识形态当作真理,要中国老百姓相信,中国的唯一出路是建立西方推销的殖民主义意识形态。在经济方面,就是努力论证美国精英发行的美元欠条就是财富,甚至是唯一财富,推动将我们的财富换成美元欠条,不惜让中国老百姓为奴,替美国和西方免费劳动。
美国建立的本是奴隶制国家,持续88年,后来虽然取消了奴隶制,却又建立了种族隔离制度,实则是种族歧视制,持续整整100年。在美国240余年的短暂历史中,在制度上明确为不平等的奴隶制和种族歧视制,就高达188年。如今,美国政府内部仍在继续执行种族歧视制度,如美国警察经常无辜打死黑人。美国黑人人口仅占美国人口总数的11%,但关在监狱的黑人却占60%,就是这种种族歧视政策的体现。
但在中国的教科书和部分主流媒体,美国却被美化为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社会,美国的奴隶主国父们都成了人类民主制度的推动者,长期洗脑自己的老百姓。香港回归后,在香港的主流媒体和教科书中一直教授英国人制定的殖民地文化,抹黑新中国,美化英美殖民者,诸如宣传鸦片战争是英国人帮助中国禁止鸦片等等。电影《金刚川》,显然就是这种大合唱中的一个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