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驳“人的本质自私论”

“人的本质自私论”


泰山老君
 

什么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吗?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的问题。它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和前途命运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一个人能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大问题。因此,我们是不能不争论清楚的。

一、“人的本质自私论”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

旧社会广为流传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种利己主义是几千年来剥削阶级推崇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而“人的本质自私论”正是它的理论基础。在近几十年来人生观的大讨论中,一些人提出了“人是自私的动物”,“人的本质是自私的”,“满足人的欲望需要就是自私”,“基因是自私的,人就是自私的”等等。这种“人的本质自私论”一度在社会上泛滥成灾,至今在社会上仍有较大的市场。殊不知,这些观点只不过是旧的剥削阶级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老调新弹而已。

早在我国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儒家大师荀子就认为人性是恶的。他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夫薄愿厚,恶愿美,狭愿宽,贫愿富,贱愿贵,苟无之中者,必求于外。”(《荀子·性恶》)在这里,荀子把人的欲望,好利,需要,好声色等说成人性之恶。荀子的学生韩非子继承了荀子的人性恶论,并把它发展为人性自私说,他说:“人无羽毛,不衣则不犯寒;上不属犹依附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是以不免于欲利之心。”(《韩非子·解劳》)由此他得出结论:人性本来就是自私的,利己的。这样韩非就把人的生理需要、欲望的满足视为自私的根源。这就是古代剥削阶级思想家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一些资产阶级学者把几千年剥削阶级奉信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用“自私是人的本性”加以概括。

18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指出:人都是自私的。但通过市场的劳动交换之后,这种自私的、为自己的本性,就可以达到有利于他人的相互有利的后果。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提出:人人都有保护自己的欲望,这是人的自然权利,人们各为自己的求生欲望所驱使,不能不发生争斗,所以人与人之间“像豺狼一样”,“趋乐避苦”,“自爱”,“自私”。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费尔巴哈认为,避苦趋乐,追求幸福,追求自己欲望的满足是人的本性。他认为,合理的利己主义是一种健全的、诚实的道德,是渗透到血和肉中的人的道德。只要人们具有对他人的爱和同情心,香的利己主义就能成为人人幸福的保障。费尔巴哈的道德是完全适合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不管他自己多么不愿意或想不到是这样。可见,合理的利己主义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及其道德。现代资产阶级学者仍然宣扬“人的本质自私论”,认为个人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精神的核心。

“人都是自私的”是剥削阶级,特别是资产阶级推行利己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理论基础。既然“人的本质是自私的”,那末不择手段地追求名利、财富、地位和享受的需求满足,就是“天经地义地”,“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剥削阶级残酷地剥削,压迫被剥削者也就是“天经地义”的了,它符合人的本性。因此,剥削阶级特别是资产阶级就把剥削阶级的自私自利本性夸大为人类的共同本质。在阶级社会中,一切剥削阶级都是唯利是图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受苦之上,榨取劳动人民的血汗。因此,剥削阶级的人性,在本质上是自私自利的。而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汗水养活了剥削阶级,用汗水换来了劳动果实,在人性上,他们并不是自私自利的。在这样的社会中,许多人受剥削阶级私有制、私有观念影响,利己主义较为普遍,但也有极少数不自私自利的仁人志士,诸如屈原、岳飞、文天祥等人,我们决不能把剥削阶级的自私本质夸大成所有人的本质,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无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为人类谋利益。马克思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守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的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马克思还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在这里,马克思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是对利己主义的“人性自私”的否定。毛泽东高度赞扬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品质,他反复强调我们的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了共产党建党建军的宗旨,它是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的新的人生观、价值观,它同“人的本质自私论”是根本对立的。

二、不能把满足个人欲望和利益称为“自私”

第一,用动物的本能说“人是天生的自私动物”是荒唐的。有人说:动物有求食、求暖、求交配、有趋利避害等等,因此,“动物是自私的”。人亦有求生、食色、求暖、求利,也有趋利避害等等。因而“人是天生的自私动物”。众所周知,动物的各种需要都是本能的驱使,是毫无意识的,更谈不上自私、不自私的问题,“动物是自私的”说法本身就错误的。人也有同动物类似的本能需求,诸如求暖、求食、趋利避害等等,这也是人类生存的需要,谈不上自私不自私的问题。我们也不能把人类的需要归结为动物本能的需求,人具有社会性,人的生产和发展的需要更为复杂、更为高级。它受到人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制约。不管人有怎样的复杂需要,但它本身不是自私的,而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把社会的人视为生物学上自然人是不正确的,用没有意识、没有自私观念的动物本能来论证“人是天生的自私动物”是荒唐的。

第二、不能笼统地把满足个人欲望和利益叫做自私。因为人的欲望、需要和利益有正当和不正当之分。作为社会的人,欲望是很多的,除了饿了欲食,寒了欲暖,食色等人的生理需要,还有许许多多的欲望和需要,诸如物质需要、精神文化需要、安全需要、发展需要等等,人的利益也是需要。在人的欲望、需要和利益中,有正当的欲望和需要,有合理合法正当的利益。满足这种欲望、需要和利益不能叫自私。它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任何社会也都是允许的、承认的。如果一个社会连人的正常欲望和需要都不允许存在,连个人合理合法的利益都不允许存在,那末这个社会将走向灭亡。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剥削阶级残酷地剥削被剥削阶级,但是,如果剥削阶级连起码的生存条件的个人利益都不给被剥削者,那么它的剥削就会中断,社会便无法存在了。马克思主义是承认个人利益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但是,如果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需要和利益而损害他人的欲望、需要和利益,或者损害了民族的、国家的、集体的利益,那末满足这种欲望、需要和利益才能称为自私。因此,不能笼统地不加区分地就认为满足人们的欲望、需要和利益就称之为自私。

第三,欲望、需要、利益同自私是根本不同的范畴。欲望就是希望、想要、需要,指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和要求。欲望也是一种意识,不能说欲望是自私的。需要是指对事物的欲望和要求,应该有或必须有,不能说需要是自私的。利益是指好处。因此,人的欲望需要利益都不属自私范畴,不能说人的欲望、需要和利益都是自私的。“自私”属社会意识,是关系的范畴,只有在人际关系,在人与社会、国家、集体发生关系时才能表现出来。它也是个道德范畴。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自私是指“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和集体”的利益。如果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欲望的需要,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和集体利益”,那不能称其为“自私”。如果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需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或损害他人的利益,或损害民族的、国家的、集体的利益,那么才能叫自私。当一个人为满足自己欲望的需要,为自己利益而奋斗,无论如何都不能称其为自私。因此,把满足人们欲望、需要、利益称为自私是不正确的。

三、“人的本质自私论”在理论上的错误

“人的本质自私论”认为自私是人的普遍本质、普遍规律。他们说:“人都是自私的,不可能有什么忘我高尚的人。过去那些宣传,要么就是虚构,要么就是大大夸大了事实本身。……有几个能逃脱为私欲而斗争这个规律呢?”这种观点理论上的错误就在于:

1)自私是私有制的产物和反映。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作为社会意识和道德上的自私,是私有制经济关系的产物和反映。当社会存在中没有私有制经济关系时,社会中也就没有自私观念,没有自私的道德;只是在社会存在中产生了私有制经济关系后,才出现了反映私有制经济关系的自私观念和自私道德;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随着私有制经济关系的彻底消灭,自私观念和自私道德也将消失,自私不是永恒的、不变的。总之,自私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为了自己私利、损害他人利益的思想和行为。它既不是人类的本能,也不是人类社会的规律。因此,“人的本质自私论”、“自私是普遍规律”,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

“自私”的观念和“自私”道德是后天形成的。小孩刚出生时,脑重量为四百克左右,脑子里没有听觉区,没有视觉区,更无“自私”观念和道德。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说:“人出生时的心灵就像白纸和白蜡板一样,只有通过后天的经验途径,心灵中才有了观念。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蜡板上留下的痕迹。”孔子认为,人性相近,习相远,即由于后天习染不同而相远了。告子认为,人性无善,无不善。先秦时期的墨子认为:人性如“素絲”,“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欧洲18世纪唯物主义者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好的环境造就好人,坏的环境造就坏人。这都是说环境对人有着重大影响和作用。在几千年的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中,私有制经济和私有观念占统治地位,从而形成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性自私”的剥削阶级人生价值观,影响着整个社会的人性。就是在这样的社会中,也有许多志士仁人,精忠报国,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而不自私的仁人,因而,我们也不能说“人都是自私”的。

2)这种观点与人类发展的历史事实相悖。人类发展史表明,人类社会已有350万年的历史,私有制产生不过约六七千年,在此之前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岁月中,没有私有制也没有私有观念,更谈不到人的本质是自私的问题。在我国刚解放时,一些少数民族处在原始社会中后期,他们没有私有制,社会中也没有私有观念,没有自私行为。在《礼记》中记载了我国原始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和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也,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户外而不闭,是谓大同。就是说这时根本没有“藏于己”的“自私”观念。

(3) 从逻辑学来看,“人都是自私的”是个全称判断,它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所有人,只要在社会中找到不自私的人,这个判断就不能成立了。远的我们不说,根据《新华观点》微博权威人士发布:自1840年以来,我国约有二千万烈士为国捐躯,其中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有196万人。他们不屈不挠,共御外敌的革命精神,同反动派作斗争,不怕牺牲生命,感天地,泣鬼神,难道他们都是自私的吗?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有多少革命烈士惨遭杀害,李大钊、方志敏、夏明翰、刘胡兰……。难道他们都是自私的吗?毛泽东、周总理、朱老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出生入死,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他们房无一间,地无一垅,过世后,遵照遗嘱,毛泽东的一百二十多万元稿费,周总理夫妇一万多元,朱老总两万多元,都上交给了国家。我们能说他们都是“立党为私”自私的吗?当今我国有十四亿多人,我们能说他们都是“自私”的吗?“人的本质自私论”不攻自破。

四、用“基因自私论”论证“人性自私”是荒谬的

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理查德·道金斯写了《自私的基因》,他认为:所有基因都是自私的。每个基因都有各自的利益,基因之间,基因和生物个体之间都有可能产生利益和冲突。更重要的是,这些自私的基因并不是生物用来保证自己生存和繁衍的手段,恰恰相反,生物只是基因不断制造和传播自己的一个工具而已。如果要用科学的方式来表达,那末基因才是自然选择和自我利益实现的基本单位,而不是生物。生物体的生、长、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它是决定着生命健康的内在因素。因此,基因具有双重性:物质性和信息性。基因有两个特点:一是忠实地复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二是基因能够“突变”,突变绝大多数会导致疾病。因此基因对人的生命起到根本作用和控制作用。

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发表后,“人的本质自私论”鼓吹者如获至宝,马上把它运用到人类道德领域,他们认为“人性自私”是由“自私基因”决定的。从表面上看,似乎他们找到了“人性自私”的生物学根据,“人性自私”似乎成了颠扑不破的真理。但是,他们把人类特有的意识移植到生命体的基因是极其错误的。因为基因是生物体内的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基本物质。它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它随着生物体的繁衍,从上一代的个体转移到新一代个体身上,代代遗传下去。基因(遗传因子)是遗传变异的主要物质,它支配着生命基本构造和性能。它储存着生命孕育、生长、凋亡过程的全部信息,复制、转承、表达、完成生命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因此,基因属于物质范畴,基因的生理过程是生物运行的过程,它本身是没有意识支配的,谈不上利益的问题,更谈不上自私、不自私的问题。因此“自私基因”的提法本身就是荒谬的。

其次,最初看出“自私基因”提法弊病的是出版界老前辈汤姆·马希勒,他曾建议道金斯把《自私的基因》这本书改为《不朽的基因》,他认为“自私基因”无法说明动物和人类的利他行为,更无法说明人类的自我牺牲精神。采用“不朽基因”提法更符合基因运行规律,更具积极意义。

再其次,人类社会是物质运行的高级形式,基因是生命运动的低一级形式,不能用高级运动形式解释低级运动形式。社会中的人不仅有自然属性,而且有社会属性和思维、意识属性,只有人类才有思维、意识,自私自利属于意识范畴。而生命运动,基因传递只是自然属性,而无社会属性和思维、意识属性,它的运行、传递是无意识的,而是靠它自身的自然属性运行的。把社会运动这一高级形式中的自私套到低级运动形式的基因传递,犯了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

五、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何谓人的本质?本质是相对于现象、非本质的东西说的。本质就是事物的根本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本特性。人的本质就是人的根本性质,是人区别于他事物、区别于动物、生物的根本特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属性。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对人的本质的高度科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思想。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的社会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物质的社会关系一般指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可以分为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思想的社会关系一般指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宗教的关系等等。在这两大类社会关系中,物质的社会关系决定思想的社会关系,所以,物质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是决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它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也最终决定人的本质。只有把人放在以一定的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总和之中进行综合考察,才能全面地把握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正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性质,也是区别于动物和物的本质属性,即人的社会属性。一般认为,人具有三大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作为自然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特征和本能,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生理条件,是人的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的物质载体,离开了它,人的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便无从谈起。但自然属性虽表明了人和动物的联系和共同点,却不能说明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显然,人的自然属性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在人的思维属性中,语言、思维、意识、理性等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动植物及其他生物中是不存在的。但它们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因为它们本身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并依赖人的社会生活。况且人的思维属性并不支配人的其他属性。因此,人的本质只能从人的社会性中去寻找。“自私”是一种社会意识和道德,它本身决定不了人的本质。它是由社会关系总和决定的,特别是由社会的物质关系决定的。

在人的社会属性中,阶级性、民族性、劳动性、群体性都是人与人之间在实践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社会属性从内容上实际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相互依存性、人际交往性和伦理道德性等多种属性的总和。社会属性能否成为说明人的其他特性,把人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的基础呢?人类社会实践说明:人的社会属性制约和决定着人的自然属性和思维属性,使之深深地打上了社会的烙印,注入了社会的内容。人的饮食不仅是为了生存的需要,还有保持健康、增强体力、完善智力的需要,交往和友谊的需要,美食和享受的需要,医疗和治病的需要;人的两性关系不仅是为了生儿育女,还是爱情的结晶,是双方思想、感情、意志和谐的统一,是人生目的、价值观念的协调一致;人类的思想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意识始终是社会的意识;语言是由于人与人在交往中交流思想的社会需要产生的;人在道德、知识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也只有用他们的种种社会关系的特殊性才能说明。因此,在这些联系中,社会关系是说明各方面特性的基础,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规定性,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就是说,人的社会性决定人的本质,作为社会意识和道德的自私不是人的本质。

为什么资产阶级竭力鼓吹:“人的本质自私论”呢?其目的是:1妄图用“人性自私”的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取代无产阶级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的残酷剥削、压迫无产阶级制造理论依据,以便攫取更多的物质财富。当今,“人性自私论”是为暴发户利益集团、官僚买办集团攫取更多财富服务的,论证他们掠夺财富的必然性和合理性。(2)“人性自私论”是为否定公有制、大搞私有制服务的。“人的本质自私论”的危害是很大的。它的泛滥足以毁掉一个国家,毁掉一个民族。它的泛滥也足以毁掉无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足以毁掉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必须旗帜鲜明地批驳“人的本质自私论”。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