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驳“搞平均主义,大锅饭”论

“搞平均主义,大锅饭”论

泰山老君 

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是搞平均主义,实际上是平均贫困,这样是搞不好的。我们管它叫‘大锅饭’,过去就是吃了它的亏。我们的改革首先要打破这个‘大锅饭’,打破平均主义。”这位大人物的话一出,媒体和某些知识精英便马上撰文,纷纷批毛泽东时期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其恶劣影响至今。毛泽东执政时期究竟是实行“按劳分配”,还是搞“平均主义,大锅饭”?这是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我们是不能不争论清楚的。

一、“搞平均主义,大锅饭”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歪曲

毛泽东在理论和实践上向来是反对搞平均主义的。早在1929年,毛泽东就说过:“应指出绝对平均主义不但在资本主义没有消灭的时期,只是农民小资产者的一种幻想;就是在社会主义时期,物质的分配也要按照‘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原则和工作的需要,绝无所谓绝对的平均。红军人员的物质分配,应该做到大体上平均,例如官兵薪水平等,因为这是现时斗争环境所需要的。但是必须反对不问一切理由的绝对平均主义,因为这不是斗争的需要,是于斗争有妨碍的。”

毛泽东历来主张“按照‘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原则”进行分配,以“做到大体上的平均”,“决无所谓的绝对平均主义”。“共产党员…,一定要克服个人主义、本位主义、绝对平均主义和自由主义,否则就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早在1958年,毛泽东就是反对“浮夸风”、“一平二调”和“共产风”的,他在会议上说:“我现在是支持保守主义,我站在‘右派’这一方面,我反对平均主义同‘左倾’冒险主义。”接着,他讲了十四句话,其中就有坚持“按劳分配,承认差别”,他的目的是要杀住平均主义,大刮“共产风”的“左”的错误。

1958年,在通过《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决议》的八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将《张鲁传》亲自作注,发给了与会者,目的在于反对农民平均主义的社会理想。吴冷西同志回忆说:“毛泽东说,现在人民公社搞供给制,不是按劳分配,而是平均主义。中国农民很早就有平均主义思想,东汉末年张鲁搞的‘太平道’,也叫‘五斗米道’,农民交五斗米入道,就可以天天吃饱饭,这恐怕是中国最高的农民空想社会主义。我们现在有些同志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这非党危险。北戴河会议规定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五个条件,哪一条也不能少,缺一条也不能向共产主义过渡。”在会上,毛泽东还批评了一些同志急于过渡、搞平均主义的错误。

1961年5月21日至6月1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工作会议,对《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做了修改,取消了《条例》中的供给制和公共食堂方面的规定,基本上解决了人民公社在分配方面社员和社员之间的平均主义的问题,它对于调动社员们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起了重要作用。

从毛泽东的以上讲话中,我们清清楚楚地看到毛泽东是反对搞平均主义的,可是,在中国的一些大反毛主席、大反毛泽东思想的反动文人,却昧着良心歪曲毛泽东的讲话。他们把反对搞农民平均主义的毛泽东歪曲成对中国历史上农民平均主义是“欣赏的”、受了它的“影响”的。

毛泽东在反对绝对平均主义的同时,还反对无限制地扩大差别,反对给少数人付高薪,反对少数人搞特权,毛泽东说:“绝不要实行对少数人的高薪制度”,“我赞成在和平时期逐步缩小军队干部和军队以外干部的薪水差额,但不是完全平均主义。我是历来主张军队要艰苦奋斗,要成为模范的。”所有这些,我们能说毛泽东就主张搞平均主义吗?说毛泽东时代搞平均主义,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歪曲。

二、“平均主义”、“大锅饭”的责难是对历史的歪曲

毛泽东时期的分配原则是不是搞了“平均主义”?这已经是历史,历史是不能歪曲的。

我国在1955年实行了行政级别工资制,行政级别从1级到24级。此后,工人、技术人员、商业、军队等各行各业都制定了工资等级制度。毛泽东时代的工资制度是根据“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制定的,绝对不是“平均主义”。

1)就大的方面,从地域上划分,全国共分八类地区,一类地区工资最低,八类地区工资最高,它是指工业发达和内地一些较为落后地区,如新疆、上海是八类地区,北京是六类地区,成都是四类地区,同一个省不同地区工资也有差别,同一地区不同特殊单位如林业、矿产、石油、地质等在野外工作的一般工资都比较高。

2)按不同职业划分工资等级:国家行政人员设24级,毛泽东为一级,月工资610元,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带头把自己工资降到三级404.8元,这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元帅工资七百多,朱德要求降工资)月工资都是404.80元。当时24级工资46元,23级51元,22级56元,21级62元,20级70元,19级78元,18级85元,17级97元……。按照拟定的工资级别方案,级与级之间最多差50元,最少相差5元或6元。当时国家一级工资是国家24级工资的13倍。工人的工资分为八级,学徒工月工资不到20元,一年后,定为一级或二级31元或41.23元,三级工48.5元,四级工56元,以后根据技术级别考试晋级,七级97元,八级111元。技术人员级别分成八级。工程师算高级知识分子,工资一百多元,教授级的高级工程师工资300多元,它又分成三级,最高的一级工资360元。学校的工资是按职称评定分为教授(三个级别)、副教授(三个级别)、讲师(四个级别)、助教(四个级别)、见习助教(一个级别),在同一个级别中,也有不同的工资。如教授(一级)工资360元,二级教授约290多元,三级教授240多元,见习助教46元,56-78元为助教级工资,教授最高工资是最低见习助教工资的8倍。我们能说这种工资制度是平均主义吗?

3)补贴工资。毛泽东时期,由于工种不同,专业不同,有补贴工资。例如林业、矿业、石油、地质等野外作业的有补贴工资;化学、分析岩、矿石等接触有害物质,有毒物质的专业、工程有营养补贴;加班、夜班有补贴,节假日工作给三倍的工资;保密单位有事业补贴;高寒地区有高寒补贴,如因物价上涨则有粮差补贴等等。

4)特殊工资。国家工资中级别最高的是艺术界,对他们实行是保留工资,大约在300-400元之间。一些名人如:周信芳月工资2000元。马连良月工资1700元京、越、豫、平四大剧团月薪最低351元,最高950元。李少君月工资1000元,天津京剧团团长厉慧良月工资950元。此外,还有对原资本家实行高薪,为赎买政策。劳动部在文革中的一项调查,到1964年底,对上海、北京、武汉、西安、济南五个城市中原资本家的工资进行调查,拿高工资的有24000多人,其中300元以上的有1240多人,上海建华毛纺厂厂长王介元,月工资1678元,该厂财务科长月工资825元,上海万里达造漆漆厂一般职员张克坚月工资538元,江苏副省长刘国钧(原常州市私营大成纺织品公司总经理)月工资1000元,等等。

5)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可能有些地区搞平均主义,也不是所有地区都搞平均主义。北京郊区的农村并没有搞平均主义。农村生产队劳动力分成等级,最高分一天10分,其次是9、8、7、6等等,女同志最高分每天8分,以下7、6、8、4、等等分数不等,差不多每年、有些是半年重评一次,有升有降。生产队长一般都拿最高分10分。上海郊区同北京郊区也差不多。我们怎么能说农村都是搞平均主义呢?

从以上事实我们清楚地看到,毛泽东时期的分配制度并非是平均主义的,而坚持的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那种说毛泽东时期是什么“是非功过不清,赏罚不明,干和不干一个样,甚至干得好的反而要打击,什么事不干的,四平八稳的,都成了‘不倒翁’。”这是对毛泽东时期分配制度历史的歪曲。

三、把“大锅饭”、“铁饭碗”说成平均主义是错误的

有的人把“大锅饭”、“铁饭碗”同平均主义划等号是错误的。所谓“铁饭碗”是指这种碗像铁一样坚硬,是打不破的。“铁饭碗”是人们用来比喻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有稳固的工作,有稳定职业和稳定收入的,有各种保障,它稳固如铁,是打不破的。人们没有失业的忧虑,它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铁饭碗”是人民对劳动权、生存权、生活权利有保障的比喻。这种“铁饭碗”有什么不好的?它不涉及到“铁饭碗”中的饭菜是多是少、平均不平均。它同平均主义没有任何必然联系。因此,把“铁饭碗”当平均主义来打破是错误的。

所谓“大锅饭”是指多数吃的普通人的伙食。吃“大锅饭”是指在生活待遇上没有特权,大家都吃普通的伙食。群众用“大锅饭”来比喻社会主义人人有饭吃,人人都吃普通的饭,生活待遇上没有特权、等级,大家都相对平等。“大锅饭”不等于平均主义。每个人都吃社会主义的“大锅饭”,但每个人碗里的多少,质量高低也是不一样。贡献大,技术水平高,就多吃一点;相反贡献小,技术水平低,就会少吃一点。毛泽东时期的工资等级制度就充分说明了这点。因此,把“大锅饭”说成平均主义是对毛泽东时代分配原则的歪曲。

为了确保“铁饭碗”、“大锅饭”的正确施行,毛泽东时期制订了各种保障制度,这种毛泽东时期的保障制度虽有不完善的方面,但从总体上看是非常好的。毛泽东时期的保障体系有:

1)灾害救济。1949年12月,政务院发布了《关于生产救灾的指示》,1952年2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央救灾委员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救济总会章程》,对各种灾害进行救助。(2)失业救济。对失业工农、知识分子等等人员进行救济。(3)五保供养制度。对农村中的老、弱、孤、寡、残疾的社员,实行五保供养制,保证他们的受教育、吃穿、生老病死。这是共产党新中国第一项农村保障制度。

4)社会优抚与社会福利,对烈属做好优抚照顾工作,对生活困难者优先照顾。1957年,国家有关部门发出《关于职工生活方面若干问题指示》就职工住房、交通、生活必须品供应、困难补贴、福利补贴等等福利问题作了规定。

5)劳动保险,国家从根本上保证公民的劳动权、保障人人有活干,不失业。1953年1月2日,政务院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若干修正案)》的决定。对因公负伤、残废待遇、疾病、非因公负伤、残疾待遇、工人与职员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死亡的待遇、养老待遇、生活待遇、集体劳动保险事业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职工和群众普遍反映:“社会主义好,生老病死有劳保”。

6)就业保障。建国初期失业状况十分严重,据不完全统计,1950年9月底,全国失业工人有1220231人,失业知识分子188260人,共计1408491人,此外还有半失业者255769人,失业者120492人,在毛泽东指示“有步骤地帮助失业者就业”下,到1956年,失业问题全部解决了。

7)医疗卫生保障。毛泽东在《联合政府》中就提出新政权:应当积极预防和医治人民的疾病,推广人民医药卫生事业。据1964年统计,高级卫生技术人员,69%在城市,31%在农村,其中乡以下占10%,在经费使用上,全国卫生事业费9亿3千余万元,用于公费医疗2亿8千余万元,占30%,而用农村2万5千余万元占27%,其中县以下占16%。这就是说,用于830万享受公费医疗人员费用比用于5亿农民的还多。到1975年全国5万多个人民公社基本上都建立了卫生院,到1976年“合作医疗”在全国普及率达到90%以上,基本上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的目标。在毛泽东领导下,我国建立了由公费医疗、企业劳保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组成的三项医疗保障制度,对增进劳动者健康,减轻经济负担,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8)教育免费制度。实行大中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和免费扫盲教育。对大学生实行免费上学、免费医疗、免费住房,对家境困难者实行助学金制度,甲等19.5元,乙等14.5元,丙等9.5元。实行研究生带工资读书等制度。

毛泽东时期的“大锅饭”、“铁饭碗”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它使人人都有稳固的工作,没有失业的烦忧,有稳定的收入,人人都享受社会主义“大锅饭”的各种保障。它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的发展和各个方面的繁荣。

为什么一些人要歪曲历史,把毛泽东时期的“铁饭碗”、“大锅饭”扣上搞“平均主义”的大帽子呢?其目的就是为了推翻社会主义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制度,代之以按资本大小、权力大小来分配的制度,推行没有保障的合同制、聘任制,让剥削者来残酷剥削工人、农民创造的剩余价值,使一部分人富裕起来,造就一个官僚资本统治的没有蒋介石四大家族的新的家族的权贵资本主义。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