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刘振起:惟此一途方得制乱——也谈“毒教材”事件

  昨晚看司马南视频,一夜难眠。中国的教材之“乱”,令人心惊胆寒。中国的教材,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中外名著还要坚持一个“对等原则”。如果不是司马南这样的治学严谨的名家说出,打死我也是不信的。

  曾经几十年的被“设计”,“乱”,各领域的“乱”,应该说还是有一定心理预备的,但没想到教材之“乱”,乱到如此程度。完全是被美帝西方控制的圈子,殖民化洋奴化思想占着统治地位,人民的阵地已完全坍塌。

  令人鼓舞的是,教材事件越来越清晰。全国人民愤怒声讨,口诛笔伐。

  “毒教材”,已成为众口一词。广大人民群众非常明白,教材关乎国家未来。教材事件,从根本上说,是一个重大政治性质的事件。这一事件的实质,是国内外敌人妄图颠覆分裂中国的图谋,是与我们争夺下一代、争夺未来的一场战斗。

  “画风画技”,是公知精英的掩脏辩白。不过,他们的辩白并不能掩脏他们的“情怀”。他们一再自白,他们画教材插画是一种“情怀”。只不过是,他们的情怀不是对祖国的,不是对人民的,而是对他们的主子——帝国主义的。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向帝国主义卖身投靠,处心积虑地干着反党反国反民族的勾当,这就是他们的情怀。正如有网友爆出的,一个长期参与教材编写的叫温某三的说的一番话:“中华民族是一个毫无希望的垃圾民族,是一个野蛮落后的民族,是一个最善于自轻自贱的民族;我一想到美国,就会感觉中华民族真不配在这个地球上存在;是西方文明改变了中国,我们却不知感恩;侵略者和殖民者是文明的播种者;我们的教材应该由美国人编写。”看看,这就是他们的“情怀”,大有恨他娘不嫁给美国人的怨气,哪怕是美国大兵!

  这个乱源,是帝国主义的阴谋。从布热斯基到尼克松再到美国的“十条诫令”,都清楚地告诉了我们这一点。

  帝国主义一刻也没有停止颠覆中国的图谋。敌人的头脑是清楚的,他们一直在进攻,他们的进攻是战略性的,从污蔑伟大领袖,造谣中伤人民英雄,到全盘虚无红色历史,再到对中小学教材和儿童读物的全面渗透,达到了疯狂的程度。

  敌人的这种进攻,党的十八大前的几十年,是在一定程度上得了手的。他们在中国物色到了合适的人选,以“金钱糖弹”做狗粮,豢养了一批数典忘祖的洋奴,培养了一批向党和人民进攻的文化汉奸。在这些文化汉奸的配合下,他们成功地要求中国的大百科全书删掉了词条“毛泽东思想”。他们明白,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魂,是中国人民的魂,是中国红色文化的主脉,他们“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就怕中国军队毛泽东化”。删掉毛泽东思想,就是要抽调中国的灵魂,让中国人民“丢魂”。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说,如果丢掉了毛泽东思想,丢掉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国就完蛋了!这是我们必须要始终清楚地认识到的一点。

  著名文艺评论家陈先义之问:“画家们,你们与国家有多大仇恨,居然拿天真的孩子们开刀?你们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家伙,居然如此黑心?”这质问深刻,可谓问到了根子上。无疑,这是仇恨,是天大的仇恨。看看扒出来的某些人的门阀,再看看那工作室的国际关联。这显然不是某些人所说的画风画技、审美情趣问题,而是发自骨子里的恨,正如陈先义讲的,他们是要从我们的孩子着手,对我们的下一代实行政治转基因,让中国“换魂”。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他们的走狗文化汉奸们干的勾当。他们在教材中,划掉台湾,篡改国旗,植入毒素,教唆孩子们“自杀”、“自丑”、“自卑”、“自贱”、“精日”、“跪美”,就是要彻底毁掉中国的未来,毁掉中华民族的未来。

  如果说虚无红色历史,那是让我们“丢魂”,而他们操控教材和读物,那就是让我们的后代“换魂”。

  不言而喻,这个重要性是天大的。我们必须起来战斗,夺回丢失的孩子“上甘岭”阵地。要下大力治教材之乱,必须把教材编写的权利,由少数专家把控变为广大人民参与,使教材编写权牢牢掌握在人民的手里。惟此一途方得制乱。

  首先是彻底清理队伍。苏联的教训告诉我们,国外敌人的进攻,总是在国内寻找代理人的。这些处心积虑编“毒教材”的家伙,就是国外敌人在中国的代理人。所以,对现在的教材编写审查队伍,要全面清理。对于靠不住的,该换的换;对于有问题的,该审的审;对于犯罪的,该判的判,不留死角。

  其次是亡羊补牢,扎紧篱笆。最要紧的是建立选人机制。人是决定的因素。选人,既要看他的业务,更要看他的政治;既要看他的历史,更要看他的表现;既要看他说的,更要看他做的。真正把人民信得过的人,选上来,用起来。

  其三是实行人民群众监督。要给人民监督的权利。历史一再证明,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再狡猾的敌人也休想逃过人民群众的眼睛。要发动人民群众,依靠人民办教育。要让人民群众说话,建立畅通的教材建议意见反馈机制,积极采纳人民群众的意见。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依靠了人民群众,我们的事业就一定兴旺发达。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