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林爱玥:我们的教材里有华盛顿,美国的教材会里会毛主席吗?

  这几天,毒教材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毒插图的始作俑者吴勇和吴勇工作室肯定是在劫难逃了,但躲在吴勇背后的人大概是没那么容易缴械投降的。这点从形形色色的“专家”为毒教材、毒插画做“无罪辩护”就能看出来了,都说娱乐圈是个圈,文化圈估计也不会比娱乐圈好到哪里去。

  文化圈不像娱乐圈那么热闹,很多人可能都不熟悉,但文化圈的“圈子文化”可能比娱乐圈还要厉害。文人是最记仇的,在“圈子”里,求同存异是不存在的,你不是朋友,那绝对就是敌人,今天我有事,你不帮我说话,明天你有事,我也绝不可能为你说话。

  这你就明白为什么很多人“傻鸟”似的就算明知是飞蛾扑火也要为方方站台了吧。蹭方方的热度还是次要的,关键以后就是方方的“朋友圈”里的人了啊。大家都在文化圈,就算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也是抬头不见低头见,评奖要朋友帮忙吧,出书要朋友捧场吧,何况,大家指不定还有什么同学之情,又或同乡之谊,帮忙吆喝两嗓子既赚了人情还不用花一分钱,何乐而不为呢?退一步讲,就算出事了,反正还有“言论自由”顶着呢,怎么算,这都是笔风险极小,收益极大的买卖。

  方方的“朋友圈”只不过是文化圈的缩影,毒教材那条绳子上的蚂蚱的“朋友圈”的能量到底有多大,外人是很难看清楚的,但从左一个、右一个“专家”跳出来为毒教材、毒插画打掩护你就能明白这里面的水深着呢。水越深,圈外的人就越难看清楚,好在我们在乎的不是那个肮脏的圈子里谁和谁是好朋友,谁和谁是死对头,我们在乎的是我们的教材绝不能成为毒害下一代的工具。

  毒教材的事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一次的舆情可谓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说情理之中是因为这样的毒教材本就没有资格作为孩子成长的阶梯,教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孩子能否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第一颗纽扣能否系好可太重要了,第一颗要是系错了,后面就必然全跟着错了;说意料之外是因为这事都过去十来年了,过去十年,我们的老师在干什么,教育部门又在干什么,稍微有个环节重视也不会由着毒教材毒害青少年长达十年之久吧。

  6月1日,教育部统编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通过其个人微博进行了“澄清”并回应称,“为教材选课文经过层层把关,二三十轮审查,不可能一个人说了算”,无所谓“夹带私货”。可算了吧,要是教材选课文“层层把关,二三十轮审查”就不可能有问题的话,那华盛顿、林肯他们是如何堂而皇之地进我们的教科书的?奉劝此人,以后说话多过过脑子,这么幼稚的话就连我邻居家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大概都说不出来。

  《华盛顿砍倒樱桃树》的故事在中国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就是教科书的力量,但我们的教科书讲什么不好,要去讲华盛顿呢,更不要说,华盛顿砍倒樱桃树这个用来表现少年华盛顿“诚实”的故事本就是杜撰的,是名副其实的“不诚实的诚实故事”,在教科书里用虚假的故事树立华盛顿的“光辉形象”,这是人干得事?退一步讲,就算一定要讲,那也可以参考我4年前的《浅谈历史虚无主义》,反正是杜撰的故事,本就无所谓真假,再假点又能如何呢?

  据说,我们教科书里删除《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理由是“和现在的形势总体不合”,那问题来了,如果连“最可爱的人”都“和现在的形势总体不合”了,难道华盛顿反而会和现在的形势大合特合吗?

  凡事都要讲究对等,我们的教科书里有华盛顿,形象还那么正面,那美国的教科书里也该有毛主席才对啊,问题是美国的教科书里会有毛主席吗?美国的教科书我没看过,但从拜登只不过引用了毛主席“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名言,在美国就能引起舆论哗然来看,美国的教科书里大概率是没有毛主席的。事实上,就连孔子学院都是美国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更不要说把毛主席请到美国的教科书里去了。

  看清楚了吧,人家美国人脑子里的弦可是绷得很紧的,“底线意识”强着呢,与之相比,我们就“包容”得多了,还记得“最爱美国的人都在中国”的笑话吗?恕我直言,这个笑话一点都不好笑,这是毒教材那条绳子上的大小蚂蚱文化资敌的“成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算把大小蚂蚱全都拉出来踩扁、踩死都不足以弥补他们的罪过。

  大小蚂蚱估计做梦都想不到这事现在会闹这么大,毕竟,十年前那可是公知最“风光无限”的“好日子”,那个时候“宪政”“普世价值”都快成了公知的口头禅了,与之相比,毒插画还真算不了什么,但此一时,彼一时,现在公知的好日子到头了,在教材中的毒插画就显得无比刺眼了,关键还躲不过、赖不掉,只能说活该了。

  又一次,“专家”站在了大多数人的对立面。“专家”有“专家”的观点很正常,但“专家”的观点总是和大多数人反着来就不正常了。毒教材事件“专家”的“画法画风”“审美差异”“专业差距”等观点就不说了,翻旧账的话,那就更要让公知脸红了。

  此次上海疫情,多少“专家”公开为“与病毒共存”摇旗呐喊过,上海疫情那么严重,如果要追责的话,他们是肯定逃不掉的。别的不说,他们的“与病毒共存”动摇了多少人对“动态清零”的信心,导致了多少人对“动态清零”的抵触情绪,这总不能一点责任都没有吧?

  继续往前翻的话,“专家”的脸恐怕只会更挂不住。中美贸易战,“专家”说的是“中国打不起,没法打”,又或“投降不丢人”、“早投降早得利”“现在投降还来得及”,南海仲裁闹剧,专家说的是“极力主张组织出庭应诉”“不胜诉也可以拖他八年十年”。敢问,“专家”哪一次站在中国、中国人的立场上讲过话了?

  现在能明白为啥我总对“专家”“教授”不感冒了吧。这是专家?这是砖家!这是教授?这是叫兽!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