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的时候上映了一部献礼片《古田军号》。去看之前,看到网上口碑不错,一位朋友看后也评价说“特牛逼”,于是我前天去看了这部电影。看完后我深受感动和震撼,这部电影最可贵的是精神。下面说说感想。
剧情
这部电影没有以前大部分重大题材作品那种教科书式的脸谱化人物和剧情,而是高度还原真实的领袖。主线直接展示1929年毛泽东、朱德、陈毅、林彪、刘安恭和中共中央关于政治路线的激烈矛盾,明确反映了人民军队后来的不断胜利是建立在同错误路线的斗争上的(军事和政治)。但电影不是单纯讲他们如何开会争论,而是还原他们的生活,既讲他们的路线斗争,也展现了他们在生活上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但没有割裂他们的政治作为和生活: 因为旧社会的生活有如此多对劳苦大众的压迫剥削,所以要革命。这一点的明确使得电影兼具政治启迪和趣味性。所以在塑造生动的领袖的同时,这部电影也塑造了很多生动立得住的小人物。
以往我们看很多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这些领袖之间总是和和气气,老毛被众人一致拥护,下达什么命令都被执行,这严重违背史实。这部电影完全没有这种问题,而是根据史实还原了朱毛,陈毅,刘安恭之间的路线矛盾,不乏激烈争吵、据理力争的场景。
高度的政治自信
真正的自信是毫不羞赧地表现自己的优势,也不回避自己的不足,《古田军号》就做到了这一点,它讴歌了饱受旧社会压迫的、积极拥护革命的劳苦大众,讴歌了解放穷苦大众的中国红军、中国革命、伟人,但它的主线没有宣传我党是铁板一块,而正是真实再现了红四军的路线斗争,展现了领袖之间的激烈矛盾,用路线斗争克服了矛盾,才有后来的古田会议,才确立了军队的魂,才有了后来的不断胜利。它不像传统很多正剧那样,刻板描绘内部从不爆发冲突的党,也不像冯小刚拍的《一九四二》《芳华》那样或多或少地歪曲黑化真实的人民军队和党。《古田军号》这是真正的政治自信。
剪辑和画面
这部电影的剪辑非常棒,它的剪辑上没有俗套的模式。除了毛委员扶中弹倒地的小号手片段被几次重复有点别扭外,这部电影的剪辑是既有新意、又能体现人物和剧情的特点: 从现代福建土楼里的华丽舞板凳龙场面,回溯到1929年简陋舞板凳龙画面,再引出小号手的亲身经历,画面里走出主角毛委员,朱军长和陈毅;竹林里奔袭出来的红四军画面,衔接2017朱日和阅兵的信息化部队画面;电影开头是喜庆热闹的土楼,讲完了不平凡的岁月之后,镜头最后又回到了安详的今日。
这个视角和叙事方式不落窠臼。剪辑营造了很多感人的场景,尤其是最后红四军在竹林里奔袭出来,镜头突然切到2017年朱日和阅兵的信息化部队踏步集合的画面,声震山河、涤荡人心,又多一份历史厚重感、自豪感。关于画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椿娃子死在医院时,毛委员抱起了他,站在众人的中间宣布要做他的入党介绍人,日光打在毛委员和苍白的少年身上,仿佛以前看过的那些革命题材的油画,充满了革命的艺术美感。
音乐
这部电影的音乐也是很不错的。有的地方配乐充满革命活力和斗志,有的渲染了旧社会压迫的悲悯,有的力展历史传承的雄壮。其中印象最深的还是舞板凳龙那里的配音,节奏轻快、充满喜悦,后来这段音乐也用在老毛在街上行走和奔跑,还有红军行军画面上,贯穿着“心齐方可成龙”,把不同场景有机联系了起来,实属艺术品。
细节
这部电影在细节上没有什么问题,更进一步以细节表现局势变化和人物性格,引起观众兴趣。比如朱毛和刘安恭爆发激烈矛盾、争论从白天进行到夜晚的时候,天下起了雪,贺子珍和小号手在屋外惆怅地坐着,烘托了气氛。
再比如闽西民居的房间之间的拉板,朱、毛、陈三人就挨间住着,房间之间有拉板可以打开看到对方房间。在老毛离开红四军后,陈毅躺在隔壁睡不着,反复上下推动拉板闹情绪的画面,让人忍俊不禁,也体会到陈毅对老毛路线的支持和对他无法回来担任前委书记的无奈急切。另外一个细节是对新军服红领章的争议,特派员刘安恭不顾朱毛和战士们的意见、坚持加上黑边以示纪念列宁的做法正体现了他顽固坚持“苏联式的城市包围农村”的路线立场和人物性格。最后刘安恭壮烈牺牲后,毛委员反倒是采取了他对红领章的设计要求,表现了毛委员对革命同志的缅怀,表明他做的这些斗争不是为私而是为公,真是以细节见人物特性。
选角
这部电影是年轻演员和老戏骨一起挑大梁,几位年轻演员的表演更是注入灵魂。年轻演员有,拍正剧经验丰富的刘智扬(在这部电影里演时年28岁的陈毅,我对他比较熟悉,以前看过他的代表作《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最美的青春》等)、王仁君(演时年36岁的毛泽东)、张一山(演时年22岁的林彪)、胡兵(演苏式教条主义者刘安恭);老戏骨有,王志飞(演时年43岁的朱德)、孙维民(这位总理专业户在这里演中年裁缝林师傅)、李幼斌(老李现在不玩意大利炮了,在纸厂努力生产支持革命去了)。
这几位年轻演员的表演并不逊色,他们不仅成功展现了几位伟人关心疾苦、坚持共产主义信仰的形象,而且又表现出了伟人正当青年时的活力,以及他们一贯的朴实幽默,这些丰富的角色塑造是全片的一大亮点。另外,这部电影的角色塑造并不偏颇。刘安恭这个在路线斗争中的“反派人物”,虽然固守苏联“城市包围农村”“军队只管打仗”的做法给红四军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但他从来不是一个只说不做的人,开头讲到他为了寻找朱毛,做了叫花子,到后来在激烈的战斗中冲锋在前、英勇牺牲,电影对他的描绘没有偏颇,而是真实地再现这个人物,非常到位。
总结
这部电影里很多东西都是我们历史课本上没有的,但我看过一些关于红军和伟人的纪实书籍,这些故事并不是导演虚构出来的,除了一些文艺再创作外,这部电影的主线剧情是真实发生过的,只不过传统正剧很少能这样去展现。《古田军号》很巧妙地把生活和红军内部分歧联系起来,做到让观众更容易接受导演如何展示领袖对实现伟大理想的实现路线的分歧。加上思想政治的深刻到位、剧情、细节、角色塑造、剪辑、音乐等方面的出色,这部电影无疑是中国近几年拍出来的众多重大题材电影中的标杆。
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前面一直也很感动,但没有哭。而看到完成古田会议“定魂”后的红四军从竹林里奔袭出来,镜头切换到2017年朱日和阅兵里的信息化部队踏步集合的声震河山场面,心头为之一震。再到最后镜头又切回片头土楼里舞板凳龙的画面,那句旁白“毛委员、朱军长不在了,他们没看到富强的中国”(记不清具体台词,大意如此),我在影院里失控地抽泣起来。
作为一个从小看世界和中国历史的97后,我对红军是有感情的,除了红军,我也看了好些革命题材电视剧和电影,记得当时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原子弹试爆成功、东方红一号升天等画面,眼里也是噙着泪水的。所以我并不是作为一个“政治小白”在看《古田军号》,这部电影真切地打动了我。感谢导演,编剧,演员,摄影师和剧组所有人。感谢你们努力做出来的震撼人心的精品。
另外我想吐槽的就是,2017年上映的、刘伟强导演的《建军大业》,选用了大量的当红明星演员,还说这些演员年龄和片中当年历史人物的相近,可以更好地呈现出性格特点。结果大家也看见了,我怀疑导演和编剧对中国这段历史和人物有什么误解,他们塑造的群像并不到位,大部分配角的形象太扁平,除了毛周朱贺这四位的着墨最多,其他人只是走过场。而且这部电影塑造的周朱贺都有违背他们本人特点和党员原则的地方,比如周对四一二政变中被害同志烧纸哀悼时直接道出“我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其实更能说明的是导演套用我们课本上对周恩来一生所为的评价,虽然周也是少年立志,但套用后世的措辞去塑造形象,未必贴近当时的人物所想,反而有种刻板的感觉。对朱的刻画有个地方相当可怕,就是他向党要经费去协助南昌起义,结果是花钱摆酒局请妓女来转移南昌城内军将的注意力,这是刘伟强导演拍黑帮电影里酒色作风思路对史实的歪曲,缺乏尊重。还有贺从头到尾一副土匪样,表现性格豪爽急切也不能虚构他拿枪顶着张国焘的头威胁他服从按原定计划发动起义吧?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建军大业》刚一上映就被百般诟病,这也正是政治历史认知不足的编剧和导演的局限所在。与用满屏炸裂的战争场面的商业模式吸引观众、却不谈人民军队之魂的《建军大业》相比,《古田军号》以文戏为主,表现1929年红四方面军内部的路线斗争和伟人与当地群众的生活联系,真正解释了人民军队建军之魂所在。
从历史意义上说,古田会议才是真正的“建军大业”。众所周知,人民军队的强大战斗力正是来源于党指挥枪带来的政治先进性和强大定力,而不是别的什么,古田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宣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反对以任何借口削弱党对红军的领导,必须使党成为军队中的坚强领导和团结核心。人民军队的这些立足之本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得以明确,古田会议决议因此成为我党我军建设的伟大纲领及重要里程碑。
这部电影拍得非常好,可惜现在的国人大多不喜欢看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即便最近这几年主旋律电影受到欢迎,也是因为这些电影除了质量优秀,更多的是剧情符合大众当下的审美和情绪,还充满了视觉冲击、电影技术提升等外在的商业元素,并不是说大众对革命有非常高的兴趣。希望我们的历史政治教育能改革,不仅是学校课本,更需要出现更多像《古田军号》一样的优秀革命题材电影。非常无奈的是,这部电影的排片很少,所以也限制了去看的人数,我这边的城市一天只有一两场《古田军号》。我在微博上看到主演们拿出自己的全部片酬请观众看这部电影,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这部电影,传播红色历史,我非常感动。当然,我所在的城市不在这个活动范围内,但我觉得这部电影非常值得我们去看去贡献票房。我写这篇长评,除了发表感想,也是希望能让其他人知道这部电影的宝贵,争取多吸引一些人去看这部电影。
再次感谢陈力导演,编剧,演员王仁君、王志飞、刘智扬、胡兵、张一山、孙维民、李幼斌、董玥、“小号手”邹先煜,还有那些朴实认真的群演,摄影师和剧组所有人。感谢你们努力做出来的震撼人心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