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在任何意义上说,《浴血无名川》都是一部成长中的作品。
成长的含义有两个:
一是相对于近年来抗美援朝题材的作品,尤其是去年的《金刚川》,它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尽管后者出自于“名导”之手;二是指《浴》剧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浴血无名川》有不少亮点,这里简单指出两个:
一是“毛泽东奖章”的出现。
副排长徐明德有一个视若珍宝的心爱之物,这就是“毛泽东奖章”。
老徐用战士特有的语言,把这枚奖章称为“主席勋章”,并很有些“傲慢”地宣称,这绝不是谁想得就能得的。
他把这枚奖章无比珍惜放在上衣的右口袋里。在战斗中,老徐被美军狙击手射成重伤,弥留之际,他颤抖着把手伸向口袋,正在对他进行抢救的李医生知道他的心情,就把奖章掏出来放在他的手中,老徐欣慰地握着奖章,溘然长逝。
“毛泽东奖章”是新中国成立前,由第四野战军总部颁授的“最高战功奖”,只有“在战场上起决定作用,一次立三大功者”才有资格获得,也难怪徐明德有点“目中无人”。
“毛泽东奖章”另一个著名的获得者,就是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董存瑞。
《浴》剧通过“毛泽东奖章”这样一个道具的设置,把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联系在了一起,使得人物变得立体而有深度。
顺便说一句,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毛主席本人的反对,没有设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勋章,但如果今后设立了“毛泽东勋章”的话,那无疑会被获得者视为无上荣耀。
02
—
另一个亮点是对中美两军进行了巧妙的比较。
《浴血无名川》讲述的是中美狙击手对决的故事,双方狙击手都使用了“围尸打援”战术。
“围尸打援”是比较残酷的作战方式,狙击手先将对方一位比较重要的人物击伤,然后再狙击前来救援的人,很多观众可能在吴京的《战狼》中已经见识过这种战术,好莱坞大导演库布里克在1987年拍摄的《全金属外壳》中,对这一战术也有精彩呈现。
在《浴》剧中,美军狙击手首先使用这一战术,将副排长徐明德击成重伤,为了营救徐明德,三排战士前赴后继,付出重大伤亡。
但当美军偷袭三排的藏身处时,杜川也把一名美国大兵的大腿射穿了,他躺在地上痛苦不堪,呼叫战友救他,但美军士兵冷漠以对,没有一个人愿意冒险伸出援手,只是让他“闭嘴”。最终,美军少校不耐烦他的嚎叫,竟将他一枪击毙。
一个小小对比,戳穿了《拯救大兵瑞恩》这样的好莱坞大片制造的美军“不抛弃,不放弃”的神话。
03
—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浴》剧受《拯救大兵瑞恩》的影响还是不小的。
这主要表现在《浴血无名川》有一个“拯救大兵”式的开始:师长决定派一个排到敌后拯救侦察排。
这个设定其实经不起推敲。
从常识的角度来说,什么情况下师首长才会下这样的决心呢?
要么,侦察排里有重要人物或重要情报,绝对不能落到敌人手里;要么,已经确知侦察排的位置,但他们被敌人围困在某个地方,必须要有部队接应才能脱险。
但影片中,当师长向三排长孟大关交代任务时,竟完全不掌握侦察排的情况,甚至连侦察排是不是仍然活着都不清楚。
“情况不明决心大”是军事决策的大忌,有丰富经验的师长恐怕不会下这种无厘头命令。
但另一方面,《拯救大兵瑞恩》中一个值得借鉴的细节,却被《浴》剧的主创人员忽略了。
米勒上尉带领美军小队深入德军后方时,遇到一个法国小姑娘,为了救她,一个美军士兵被德军狙击手击毙。
这个桥段虽短,却是全片的点睛之笔,因为它赋予了美军仁义之师的形象,同时赋予了美军欧洲解放者、拯救者的形象,把美军推上了道德制高点。
有了这个细节,美军的全部行动就都有了立足点。
我想,如果我是《浴》剧的编导,就一定会安排志愿军战士从枪林弹雨中救一个朝鲜儿童,甚至把这作为整部电影开始,我要用这样的镜头明明白白地告诉观众: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志愿军到朝鲜是干什么来的!
没错!志愿军到朝鲜,就是为了把朝鲜人民从美帝侵略所造成的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
这不是向壁虚构。志愿军在朝鲜,有大量救人、救儿童的事迹。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的故事就不必多说了,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也详细记述了那位“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的战士马玉祥从美机轰炸引发的大火中救出一位朝鲜儿童的故事。
04
—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前者是国际主义,后者是爱国主义。抗美援朝战争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完美结合,中国人民志愿军是第一流的军队,是最文明的军队。
但这一切,不能停留在历史教科书里,而要通过文艺、影视作品,不断地进行再生产,才能被每一代人所牢记。
每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都绝对无法避免地要用自己的方式回答战争性质问题。
但令我感到不解的是,现在抗美援朝题材的影视作品,似乎成了“架空剧”。
《金刚川》就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例,即完全排除了朝鲜因素,影片既没有朝鲜人民军,也没有朝鲜老百姓,志愿军简直是在一个无人国度里和美军作战。
《浴》剧中出现了人民军的镜头,但一晃而过,朝鲜老百姓也没有出现。
由于无法通过和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之间的互动来阐释“援朝”的目的,志愿军也似乎成了一支只为自己打仗的军队。
这就构成了一种“历史的缺位”,也是对历史的错误解读。
中国人民志愿军难道不是伟大的解放者、拯救者吗?为什么不能堂堂正正的影片中表现这一点呢?
不能正面解释战争的正义性,影片就只好回到“惨烈”的套路上去,断肢、被烧焦的尸体、飞溅的鲜血……,这又落入反战电影的窠臼了。
05
—
《浴血无名川》是一部成长中的作品,它有许多亮点,但一时还难以摆脱多年形成的惯性。
不过,既然有了一个开始,一切就都有希望。
《浴血无名川》会成为一个路标,它的亮点会被发扬光大,教训也会被汲取,我深信,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一定会迎来自己的辉煌。
(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