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走近毛泽东》简介

  大型文献纪录电影《走近毛泽东》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继1983年毛泽东诞辰90周年摄制的《毛泽东》、1993年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摄制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后,在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与中央文献研究室、北京多种空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又一部纪念毛泽东的影片。

  尽管多年来,在我国的影视屏幕和舞台上已有很多反映毛泽东题材的作品,而这部《走近毛泽东》则以其珍贵翔实的文献资料和独特巧妙的叙事角度的成功结合成为吸引观众视线的焦点。

  自1938年起,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及其前身延安电影团的新闻工作者们跟随毛泽东的足迹整整65年,拍摄和珍藏了一大批宝贵的文献资料。为了能充分地挖掘历史资料画面,撰稿人、导演在调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之后再进行创作。影片选用的许许多多从未公诸于世的画面,将带给我们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在审评《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时,专家们使用最多的词语是:“新颖”、“精彩”、“好看”、“很感人”、“独具匠心”、“构思巧妙”、“使人感悟”、“冲击力强”、“很成功”、“导向好”、“时代感强”等等。

  《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的特色不仅表现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而且表现在创作者用平民化、生活化的视角展现了毛泽东的人性、个性和革命意志。该影片减化了一些过去人所共知的大场面、大事件,而是从“情”的角度,突出一个“情”字。这个“情”字即是领袖对人民的情,也是人民对领袖的情。影片中运用的细节都非常具有冲击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毛主席使用了多年的竹杖、毛主席的文房四宝、毛主席和亚非拉朋友们的关系、毛主席和人民的关系、毛主席的辩证唯物主义生死观等等。观众看了该影片后,会用更加形象化、生活化、平民化的视角去解读毛泽东的个性、解读毛泽东的伟大、解读毛泽东的普通、解读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观众对该片会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感悟。

  本片的导演艾辛说,《走近毛泽东》既发挥了中央新影厂珍贵的历史资料的优势,又充分地发挥了电影表现手段的优势。该影片和过去的文献片相比,更加注重电影蒙太奇的手段、讲故事的手法,并充分地运用音乐、效果,从而再现伟人风采、表现伟人性格,使画面、音效、解说有机地成为一体。通过这样一部崭新视角的影片,让人们用新世纪的眼光去感悟历史、感悟领袖、感悟人生,促使人们不知不觉地去思考。

  艾辛还介绍说,《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不是面面俱到的人物传记片、功勋片、成就片,也不是资料汇编。影片展现给观众的毛泽东,不是程式化的毛泽东,不是概念化的毛泽东,也不是神化了的毛泽东,而是一个既普通又伟大的人民领袖毛泽东,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毛泽东。影片的风格不仅是回忆、不仅是怀念,更是对毛泽东作为一个伟人、同时又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一种解读和再现。这种解读和再现以毛泽东一生所经历的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作为背景,重点着眼于毛泽东的个性风采、个性的魅力和毛泽东的人民性。

  该影片节奏很紧凑,一环扣一环,一个故事引出一个故事。比如开头就是他的少年、他的青年、他的壮年,直到他的晚年;又从晚年开始引出斯诺采访毛泽东,又引出毛泽东少年在家乡怎样成长;又比如从毛泽东不做大元帅引出他游泳的爱好;又如从毛泽东的竹杖引出井冈山,又由井冈山引出毛泽东的笔杆子的故事等等等等。影片用非常凝练的手法把毛泽东精彩的一生,展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充分地感受到毛泽东既伟大又具有亲和力,产生普遍的认同感。

  影片还运用开放式的叙事的方式、独具匠心的故事结构手段、以电影蒙太奇的语言,在毛泽东的丰功伟绩与个性风采之间找寻出一个平衡点,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毛泽东的人格魅力:

  ——性喜挑战的一生

  毛泽东一生挑战自然,挑战对手,挑战社会,挑战世界。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这脍炙人口的名句,就是他人生的写照。

  喜欢游泳的毛泽东,常常在搏击风浪中寻找一种独特的感受,那就是自信,迎接挑战的自信。

  ——不循常规的性格

  毛泽东一生追求真我的人生境界和本色自然的生活方式。“有虎气也有猴气”这是毛泽东对自己性格的评价。前者表现为权威、豪放、严厉、庄重,后者表现为即兴随意、浪漫洒脱、不拘成规、灵活多变。正因为他的这种性格,在重大关头才有了惊世骇俗之举,如四渡赤水、转战陕北、锦州战役……

  ——文采纵横的军事统帅

  一部浩瀚的二十四史,毛泽东是从头到尾读过的,并留下了大量的圈画和批注。即使已经病魔缠身,写字手都颤抖了,他还在许多册上亲手写下了“1975年8月再阅”,“1975年9月再阅” ……

  身为全军统帅,他一生不曾发过一枪,做为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他拒绝了大元帅的军衔。

  ——旷达生死的精神

  进入晚年的毛泽东,对于人的生老病死是非常旷达的。闲暇时他同身边工作人员聊天说:“人总是要死的,毛泽东是人,所以毛泽东是会死的。”

  他还嘱咐说:“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你就上台去讲话。你就讲,今天我们这个大会是个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我们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人如果不死,从孔夫子到现在,地球就装不下了,新陈代谢嘛。”

  ——为人民服务

  人民,在毛泽东心里是至高无上的,也是他始终不渝的信仰。

  在谈到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时,毛泽东常用这样的比喻:“水里可以没有鱼,但鱼儿却永远离不开水。” 出身于农民家庭的毛泽东,始终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情感。

  从延安到北京,毛泽东保持着俭朴的生活习惯。穿了多年的衣物舍不得扔掉,总是缝缝补补再穿,饮食习惯也不大讲究,听到农民受苦就掉眼泪。

  ………

  从1976年至今,毛泽东逝世已经27年了。在这27年间,足足有一整代和毛泽东同时代的人离开了人世,同时也有一整代新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成长了起来。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更加富裕、更加全面的小康社会的新的世纪里,我们回望毛泽东,走近毛泽东,感悟毛泽东,仿佛能看到他穿越时代之门,从历史的风风雨雨中向我们走来。

  《走近毛泽东》由华夏电影发行公司和新影厂联合发行,将于12月份在全国各地陆续发行

  《走近毛泽东》职员表

  出品人:李春武

  顾 问:杨胜群

  监 制:郭本敏、李 捷

  艺术指导:陈光忠、陈建军

  总 撰 稿:陈 晋

  策 划:李春武、郭本敏、郝一星、邱 建、葛幼力

  撰稿:艾 辛、江 南

  导 演:艾 辛

  副导 演:刘 赛

  摄 影:李 雄、徐方方、朱 奕

  新影摄影队

  作词作曲:张广天

  解 说:齐克建

  剪 辑:蒋建伟、安 娜

  音乐编辑:泱泱

  录 音:瞿卫军

  效 果:刘 芳

  特技摄影:王 燕

  美 术:李兴洲

  资 料:马英魁

  导演助理:田 亮

  技 术:关 英、安保华、安焕生、那鸿魁

  照 明:尤金华、白育鹏

  歌曲演唱:张广天

  音乐录音:陆晓辛

  音乐制作:上海同步音乐制作事务所

  剧 务:张靖明

  制 片:谭洪莅、翟雷雷、佟玲、高晓媛、林子君

  制片主任:方希辰、吴强

  制片人:张国丽

  洗印:北京电影技术洗印厂

  发行: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联合摄制: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多种空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出品: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原文链接:https://www.cctv.com/cndfilm/history/MAO%20ze%20dong/intro.htm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