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吕日周的“屡做吕说”

         笔者写了一本研究吕日周的书,吕日周建议书名为“屡做吕说”,吕日周在微信里也时常使用“屡做吕说”这个名字。
“屡做”就是不断地做事的意思。这让笔者想起2015年陕西作家谷培生写吕日周的一本书《做事,做事》。纵观吕日周的一生,确实是生命不息做事不止。吕日周曾说过,没有权,当干事,有实权,干大事,有虚权,干实事,远离权,干好事。退休以后的吕日周,步入干好事的阶段。
“吕说”就是吕日周利用各种机会,各种场合,各个地方讲自己的观点,思想。他写文章,讲课,就像个传教士,为各行各业人士传经布道。他不仅是个改革家,也是个思想家。
退休后不解甲归田,颐养天年,甘当“义工”和志愿者,仍然为改革大业不断做事,直至78岁的今天,吕日周恐怕是退休省部级干部中为数不多的一个。
创办全国独一无二的改革创新研究会
在中国,社团组织多如牛毛,但是,研究改革创新的社团组织,唯独山西有。成立个诗词书画协会,写写画画,对延年益寿确有帮助,而吕日周却是自讨苦吃成立改革研究会。吕日周一生钟情改革,致力于改革大业,先后总结出原平的“搭台唱戏”、朔州的“小政府大社会”、隰县的“精官减政”、长治的“传媒治市”等改革经验,退休后意犹未尽,仍然扛着改革的大旗,开始民间研究改革的事业。
在国家不拨一分钱的情况下,排除困难,仍要自觉、主动、坚决、着意研究改革经验,仍要为改革鼓与呼,仍要为改革做推动,吕日周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就是:他牢记邓小平“改革是第二次革命”的论述,他是以革命先辈爬雪山、过草地、誓把革命进行到底等革命精神鞭策自已的。做改革时代的革命者,是他的理想,更是他的担当。只要一息尚存,他就会为革命理想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用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的是自己的胸怀和境界。

 
改革开放的年代,媒体和不少社会团体曾对改革人物做过排行,改革10年的“十大改革人物”中,改革20年“二十年改革人物”中,改革30年的“五位人物”中,新中国成立60年的“六十位人物”中赫然排着吕日周的的名字,沧海桑田的巨变不能不令人感叹万分。当年的改革人物在改革的浪潮中起起落落,现如今,他们有的落水了,有的落后了,悄无声息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只有“新星”吕日周,一直坚持在改革的前沿阵地,英勇顽强地进行着卓有成效的改革研究和探索,这个事实倒像是个传奇。
2007811日,省改革创新研究会在省城太原成立,这个研究会成立十几年来,以改革创新为宗旨,立足山西,辐射全国抓案例调研,聚集了一批专家、学者和工作在一线的同志,特别是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会员单位最多时达到一百多个,会员最多时达到上万人。
研究会的宗旨是:为官场问题出主意,为社会问题尽责任,为会员问题下苦功。
社团组织做点事其实是很难的,一没权,二没钱,而当年吕日周的省改革创新研究会却干的风生水起,在全国社团组织中凤毛麟角。自2007年成立至今,做了那么多明知不可为偏要为的事情,而且许多事情做得非常成功,让人惊叹。
2008年,那是研究会的高光时期。仅举几例:
一是抓案例。其中有贫困县壶关常平村经济开发区案例、山阴县南口前村脱贫致富案例、阳高县长城乡希望小学案例、应县城市建设案例,左云综合技术学校教育改革案例、大同市棚户区改造案例、浑源县吴城乡学校案例等等。
吕日周善于抓改革案例,靠案例推动工作。他说:面上有什么问题,点上就有什么经验,就有什么案例,这些案例经过归纳,形成文件,再去解决面上的问题,这就形成制度了。这就没有中国解决不了的问题。很简单,不难。
二是办论坛。这就是打造高端平台,举办《改革创新论坛》,形成品牌。一是在北京举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坛”;二是在北京举办“2008首都经济学界新春论坛”;三是在北京举办“中国热点难点问题论坛”。还举办了许多问题的研讨会,比如在北京先后举办的《矿难可避免》研讨会、应县案例研讨会、壶关“常平模式”研讨会等等。
三是抓治超。据媒体报道,20081月,吕日周刚刚退休,就被省长孟学农聘任为省治超领导组顾问兼总监督员。吕日周不是把顾问兼总监督员看成是虚职,而是冲到了第一线。他追究领导的责任,建议省政府撤了山阴县县长,实行明察暗访相结合的办法,最终全省“无缝隙”、“拉网式”治超行动成绩显著,山西省超限超载率由治理前的11%下降到0.2%,为国家挽回公路基础设施直接损失10亿多元。2009年,国家交通部在太原召开全国治超工作现场会,山西受到表扬。
四是抓碳汇。帮助省政府建立全国第一个地方性省级绿色碳汇基金。那时候,山西许多领导才知道了碳汇这个名词。懂得了山西作为资源省份,缺林少绿,要改变环境污染严重现状,就必须建立新的造林机制,碳汇林业就是现代林业战略的支撑点,从此,山西开展了以吸纳民间资金固定大气中二氧化碳为目的的造林、森林经营及能源林基地建设等活动。
2008116日,媒体报道,吕日周当之无愧的荣获“改革之星——影响中国改革30年·30人”称号,在人民大会堂“影响中国改革30年社会与经济论坛”上作题为《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的三点体会》的演讲,他总结自己改革30年的经验之一是遵照党中央重视改革案例,重视人民的实践,把实践作为第一标准的做法。之二是敢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大胆创新。之三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推动改革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吕日周和全国所有的著名改革人物都有联系,多次到这些闻名遐迩的改革试点去取经、研讨。比如吕日周五次到江苏睢宁调研,他高度评价了睢宁改革,他说:“对于王天琦书记所说的‘政治担当’,我举双手赞成。我理解的‘政治担当’,就是为了人民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政治利益在内,坚持把改革搞下去。”他八次去陕西神木调研,充分肯定神木县的全民免费医疗工作,肯定神木县委敢于付出、敢于牺牲、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
他到过海尔集团、河北大午集团、马胜利纸业集团、海盐衬衫总厂,见过步鑫生,步鑫生病故后,他赶去参加了葬礼;到过华西村,见过吴仁宝、刘日、张锦明等一批改革人物。对一些改革人物的垮掉,吕日周感到很痛心;对一些改革人物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吕日周愤愤不平。他设想省改革创新研究会将来规划一个改革人物博物馆或者是改革创新人才资料馆,要让后人记住这些改革人物,为那些在三十年改革大潮中做出贡献的人“树碑立传”。
吕日周周游列省,到处传经布道,在全国到处讲课,每年讲课上百场。比如,他到山东调研,就为高密市委干部作题为《干部变作风,认真做事情》的报告;在河南安阳市殷都区干部大会上演讲《党内民主重在实践》;他在清华大学演讲,在人民大会堂演讲,在中央党校演讲,在山西的城区、街道、乡村、工厂、学校演讲,不论听众职位高低,社会地位高低,接受能力高低。改革创新研究会成立以来,组织培训农村干部上万人次。
吕日周注重调研,工作几十年,他走遍了山西的山山水水。退休后,吕日周对山西的调研次数有增无减,反而更多。
2012811日,在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成立五周年之际,吕日周组织了一次《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这次代表大会更加隆重。来自全国各地的改革知名人物张瑞敏、步鑫生、马胜利、刘日、王晓桦、张锦明、申纪兰、郭凤莲、何祚麻、王珏、周为民等人出席会议并发言。吴仁宝因事未到,特派了三名副书记参加。改革家王天琦,因故没能参加大会,但在会议结束后仍然赶到太原,向会议组织者致歉。会议原定300人的规模,结果实际参会430人。山西省的领导、江苏省的领导参加了会议。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改革创新是我们的天职”。主要做法是:稳中求进、推广案例、推进改革、创新发展。这从《改革创新是我们的天职》的主题报告中可以体现出来。与会代表们亲身参与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因此,对于“改革创新是我们的天职”的主题有着天然的认同感。会上,与会代表表达了以下意见:(1)改革开放前的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完全主导的社会管理体制和“左”的思想等诸多重大问题,已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得到了拨乱反正,我们开创了新局面,人民欢欣鼓舞;(2)中国30多年来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改革开放;(3)改革开放30多年中所累积的重大问题是改革不到位造成的;(4)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深化改革。这些意见是代表们对改革开放的总体认识,反映了改革人物的心声。
这次会议最受关注的人是当年被称为“南步北马”的步鑫生和马胜利,他们当年在改革中迅速崛起并快速销声匿迹的经历让人感叹和深思。但即使面对当年被高高捧起而后又重重摔下的际遇、他们本人并未因此而消沉,而是对改革无怨无悔。
81岁的步鑫生在会上说,“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与创新、相辅相成,可以说是一对双胞胎。改革是因为追求创新,创新则必须进行改革。当年,我们海盐衬衫总厂就是摆脱了思想上的束缚,突破了旧观念的窠白,破除了旧体制的制约,坚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使企业在短时间内发展、壮大,一度走在了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前沿,两次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批示。”
中国承包国有企业第一人,原中国马胜利纸业集团董事长马胜利,现在每月靠几百元退休金生活,但在发言中仍豪气地说,“我,马胜利,大概是30年前,那时候也是叫‘南步北马’,那时轰动一时。当时搞改革和现在不一样,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能站出来改革确实不容易。我们在80年代初轰动一时,有的人就说‘南步北马,早晚都跨’,结果后来确实都垮了,但改革没跨。改革一直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一直坚定地走下去,直到今天我们还是大胆地改革。大胆地改革,中央支持,大胆地改革,人民支持。我们这些大概是30年前的风云人物,现在已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但这次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把我们请来,心情非常高兴,非常激动,又受到非常好的接待。虽然我们被遗忘了,但‘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把前浪推在沙滩上,我们现在,大概就在沙滩上晒太阳。但我们心情很高兴、我们生活得很快乐。那天我和吕会长说了:‘什么叫快乐?能做到三乐就行了——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所以我还是个快乐的人。”
面对这些改革人物的际遇及表现,军事科学院军建部副部长、少将、研究员杨春长说,“当前好多机关,好多领导干部就都不认真,就是敷衍,就是一心想升官、发财、保官,所以,我认为,改革创新者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字‘掏’,掏心、掏肺、掏智慧,掏他们的财富,掏他们的胆量,掏他们的勇气,去勇敢地改革创新。他们的对立面、对立物是贪污腐败分子、贪官、坏人,那些卑劣的人、他们的特点是一个‘捞’字,捞名、捞利、捞财富、捞外快。两个提手旁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我说‘改革创新万岁!’”
杨春长的话道出了与会者的心声。所以,吕日周讲出了从未有人讲过的话:“要像牢记革命先烈一样牢记改革先驱!忘记改革人物就意味着背叛改革方向!记住革命先烈,记住改革先驱,不仅仅是感恩,重要的是尊重历史、以史为鉴!”
会议的成果是形成了被媒体称为《改革创新太原八月共识》,其内容主要有:
1)改革创新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重要生命线。(2)改革创新的过程必须正确认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3)改革是危机导向,是逼出来的,危机具体化诞生改革的勇气。(4)始终把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摆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定不移加以推进。(5)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关键是要使改革的实践符合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形势任务。(6)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推动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7)高度重视民众的利益诉求,支持和引导公民社会的发展。(8)正确理性看待改革中的矛盾和问题。(9)改革创新的时代应当发扬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改革创新精神。(10)大胆宣传“人民第一、基层第一、实践第一、改革创新第一”的思想。
吕日周在原平、朔州、长治三处主政的时间,加起来不过十年,这就使得他在每个地方主政都是因时间太短而无法尽展其改革设想,空留下许多遗憾。
回望走过的道路,虽然坎坎坷坷,曲曲折折,跌跌撞撞,但事实一次次证明了他所坚持的改革是正确的。
由于每处主政时间太短,每每是人走事未竟。为了完成未竟事,虽然早已离开领导岗位,但他总是找机会为其奔走呼号,为其顽强坚持。比如原平的“搭台唱戏”,他总是希望有个说法,希望这台戏接着唱下去。比如隰县精官简政改革,他也希望有个说法,总结教训,在机构改革中真正实现小政府大服务的目标,减轻人民的负担。
创办改革创新研究会,不是为退休后的失落找个事情打发时光,更不是为了赚钱。社团组织的优势,让吕日周免去了过去在官场许多例行公事的会议、复杂的人事纠纷和世俗的应酬,吕日周感觉自由自在,做起事来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致力于学雷锋、为社会做好事
省改革创新研究会实现了吕日周的没有权办好事的理想。他们寻找各种机会,为山西的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主要是植树造林、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兴建多所农村图书馆等。
吕日周迷恋植树造林,研究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全省宣传植树造林。20071121日起,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先后在汾阳市杏花村、阳高县长城希望小学、汾阳市贾家庄、平顺县西沟村、太原市龙城大街火炬桥绿化带、长子县城、长治国营古驿苗圃、襄垣煤矿、潞宝集团等地开展了多次植树劳动,并且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林业建设先进单位”。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的植树劳动活动,在山西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吕日周说,省改革创新研究会有责任、有义务担当起推动造林绿化、生态建设的责任,更要以“一争天下无难事”的巨大勇气投入到建设秀美山川的伟大行动中来,用实际行动履行一个社团组织的义务和责任。
200841日,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向全省各级社会组织发出积级参与义务植树造林活动的倡议书。省改革创新研究会的植树活动,一直坚持至今。一个社团组织为山西的绿化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实在难能可贵。
吕日周把家乡的老宅捐给了村里办了图书馆。研究会在全省各地办了十几所新星书屋,捐书十几万册。
吕日周从中学时代开始学雷锋,到今天78岁,已经坚持学雷锋60年不停步。
吕日周说他60年学雷锋的体会是:学雷锋要过三关:“第一,认识关。学雷锋是改造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敢于发扬优点和忍痛剔除缺点、杂质的自我革命,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大事。
“第二,方法关。学雷锋要自觉地创新方法。方法可以模仿但是不能照搬。在纪念毛主席题词学雷锋50周年时,吕日周和军事科学院军建部副部长杨春长(他也是山西人)商量,在全国范围内发起给50多个学雷锋先进单位和个人各发奖3万元的活动,让学雷锋者光荣并得到实惠。杨春长动员企业家捐得200万元。吕日周重点抓了时任会长的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自己捐款8000元,带动24位员工共捐款近两万元。全部捐给了吕梁市贾家庄村。
“学雷锋要坚持领导自己带头、带领班子成员、带动全体干部群众参与。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成立16年来,采用上述‘三带’的工作法,共向社会扶贫、助学、救灾、植树等捐款150多万元,义务劳动近200次。
“学雷锋要有持久的计划、战略,用月统计、年总结、搞评比、树标兵等方式防止搞运动、一阵风、忽冷忽热的现象,从而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他们带动社会捐款、捐物和义务劳动,为有关方面解决了不少难题,使有关地区和单位的领导看到了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现在,学雷锋的一个关键是要在干部队伍中解决‘不做事等着出事,不说话等看笑话,不负责任等着推责任’的官僚主义现象”。
第三,利益关。吕日周说:“我70岁后,什么职务也没有了,就在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当了一名义工,给青年们撑撑腰、出出主意、想想办法。有人说,国家是让你休息,冷去海南,热去东北。但我觉得自己还有点经验,还能吃点苦、还有点余资余物可为社会作贡献。
吕日周说:“现在,有的人当了干部看不起抓小事,这样的干部大事也办不成。有这样一件事:百姓找领导,领导不理。百姓问:‘你不是为人民服务吗?’领导反问:‘你是人民吗?’‘你是个人,是个民,但你不是人民’。这位领导忘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结合点是公民。不为一个个的具体公民办一件件事,口号就成了零。再如,学雷锋是学形式还是学精神的问题。形式是为精神服务的,学舍己为人、公而忘私、大公无私的为人民服务精神是根本。从根本上说,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抓住了根本。学雷锋,应落实二十大提出的伟大自我革命精神。每个人、每个单位和部门都应当开展‘得人心’的大比赛。总之,要使学雷锋扎实有效,我们的领导干部应当在党中央指引的正确方向上实践正确的方法;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争当一名正确的向导”。
新星博学苑是吕日周的一个大手笔
在太原和榆次交界的河口村外的荒山坡上,村民们发现,不知何时崛起了一片绿地,这就是新星博学苑。
新星博学苑于2014年底开工建设,这是吕日周的又一个大手笔。是吕日周发动部分民营企业家,以入股的形式办成的公益事业。研究会的会员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物的出物,申纪兰、郭凤莲等劳模都到新星博学苑参加过植树劳动。吕日周把自己和家人多年收集的毛主席纪念章、邮票、图书、家具、各种藏品和余钱都捐给了新星博学苑。帮助新星博学苑办了展馆和图书馆。园子建设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亲历者最清楚。

这里原来这是一片干旱的丘陵坡地,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建成一处红色加绿色的文化公园,显出主人的不凡气质。
园子与别处不同的是,这里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主席、申纪兰、抗战诗人阮章竞的雕像,小路边竖立着马克思、列宁、毛主席的语录牌。
园子中央的毛主席的巨型雕像,形神兼备,是山西有数的几座毛主席站像,雕像旁边的石头上,刻写着入党誓词。凡是到园子里参观学习的团队,到了园子里首先要向毛主席雕像敬献鲜花,重温入党誓词。吕日周对毛主席是十分热爱的,他是把毛主席雕像当成了镇园之宝。
至于园子里的其它点缀,用语言是难以描述的,只有你亲自去看看,才会领略一番独特之处。
楼内有“毛主席像章博物馆”、“系列邮展室”、“老旧家具展馆”、“报刊杂志收藏馆”、“八路军抗战纪念馆”、“玻璃画”、“工农兵画”等8个不同内容的专题收藏博物陈列。每一类专题实物有或多或少的历史老物件,而且分类检索,各显不同的精彩。吕日周说,这是常年来紧张工作之余,业余喜欢些花边爱好,积累下的东西。退休后近年整理成文化专题。吕日周说这些博物内容还在不断完善中。
这是一个颇具规模的生态庄园,约150亩土地。起初名字拟叫城乡大学堂和改革人物博物馆。后来改为新星博学苑。新星一词取自于电视剧《新星》。取名一方面反映了吕日周对改革岁月的怀念,另一方面也寄托着吕日周期望山西能出现更多的改革新星。吕日周的目标是:“把新星博学苑打造成全国、全省的一颗文化亮点,成为优秀领导干部、知名人士、学者专家以及学子们学习交流的重要基地。”
这是一座民间党校,这是一座改革历史资料馆,这是一座干部劳动基地,这是一座共产主义的试验田,也被吕日周戏称为“自由者联盟”。

按照中央的规定,退下来的省级领导到了年龄就不能兼任社团组织的职务了,吕日周是研究会的顾问,用他的话说是“义工”、志愿者。
吕日周说,我绝不会安享晚年。他说:“没有地位,没有职权,能为党为人民干事,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后来,那些以为吕日周拼命干工作是为了当官升官的人逐渐明白,吕日周是为了干事,不是为了升官。像吕日周这种干事业的人,没有官方平台,他照样也能干出一番不少人有官方平台都不敢干、干不出的事业来。
他说,人是社会的人,退休后千万不要脱离社会。如果说,过去吕日周在官场上,得到的是“争议”,现在退下来成了平民,得到的更多的是“诧异”。
他从未提过“老”这个字,仿佛他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他的精力旺盛,每天半夜三更才睡觉,早晨五点多又起床。他说睡觉不看数量看质量,他有两三个小时就休息好了,这可苦了研究会的小年轻们,研究会的小年轻们许多时候是跟不上他的节奏的。
和吕日周熟悉了,才发现他身上的光环没了,有时候感觉他就是个老农。他时常参加庄园里老农队的劳动,与他们同吃一锅饭,与他们谈心,春节期间还请老农吃西餐;有时候感觉他就是个平民,他外出什么车都敢坐,出租车、研究会新手开的私家车,有的就是个小蛋蛋车,低档得很;有时候感觉他就是个教师,给来新星博学苑培训的人授课是他的一项硬性任务,许多人是冲着他的名气来的。名义上有授课费,其实授课费全归研究会所有。他忧国忧民,为当今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官场问题感到焦虑。他痛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为干部队伍出现的用方向代替方法、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倾向时常大声疾呼;有时候感觉他就是个导游,他时常跛着一条腿陪着到新星博学苑参观的人转悠、讲解。
有许多社会人士经常到庄园做义工,浇花拔草,种菜种地。
在庄园里,每天清晨六点开始播放大喇叭,下午五点又一次,就像是农村生产队。大喇叭里时不时播放电视剧《新星》的插曲和其它红歌。
新星博学苑的管理是严格的,各种生产管理制度、奖罚制度应有尽有。 园子里,员工和老农队定期在五七夜校组织学习。新星博学苑建立了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资金股、劳力股和不分红的管理股的三股合一管理制’、‘义务劳动时间银行’、‘额外劳动商品流通处’、‘五七夜校’、‘捐款光荣像、碑、册、大红花’等制度。
吕日周不在研究会领一分钱,用车吃饭等各种开支都付钱,并且张榜公布。他非常支持干部财产公示,他说他是彻头彻尾的无产阶级,房屋一间地无一垄。没有自己的私产房?他所住过的房子都是政府领导干部周转房,没有产权和继承权,只有居住权。去年新星博学苑建设游客接待中心没有资金,吕日周把家里的存款几十万元拿出来救急。
他很念旧,他和申纪兰交往久矣。申纪兰去世后。他带头捐款,在园子里建起了中国第一座申纪兰青铜站像。他对已故老领导王庭栋十分怀念,印刷出版了纪念王庭栋的小册子,还把王庭栋的遗孀请到园子里小住。他年轻时深受抗战诗人阮章竞作品的影响,特别是阮的《漳河水》。他在园子里竖起了阮章竞的青铜雕像,还邀请阮章竞的女儿阮援朝来园子里参观访问,凭吊父亲。
他时常和我讲起我的父亲,讲起吕梁地区已故的老干部白普,讲起许多廉洁自律一心为公的好干部,他说这些人都是他的楷模。许多他敬重的人去世后,他都要撰写挽联送上。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张玉凤到过新星博学苑,许多名人到过新星博学苑。过去相识的人后来犯了错误,他都愿意来往,他有一颗博大的爱心。
吕日周的故事很难讲完。这不仅仅是因为他老当益壮,思维活跃,身体健壮,不断有新的故事出现,更是因为他的故事及其产生的影响,不能以常人常态论之。时间越久远,他的故事越有价值。
吕日周用他的汗水、心血、智慧、精神书写的历史早已证明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文化蕴涵、精神境界。吕日周的精神,其实也就是八个字:勇说真话,永做实事。
吕日周说:在我耄耋之年时,我可以坦然地说:“我曾经真实地活过,且是活得很充实,很有意义!”
说不尽的吕日周,写不尽的吕日周。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