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胡澄:秋风秋雨忆魏巍——深切怀念魏巍同志逝世十六周年

1.jpg

  立秋前后,在那“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气氛中,有些人在庆生,有些人在怀念;有些人在惆怅,有些人在狂欢。

  一、“最可爱的人”走了

  今年的8月24日,是魏巍同志逝世整整十六周年的日子,当年(2008年8月)《北京日报》报道的题目就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走了》。

2.jpg

  【当年各大报对魏巍逝世的报道】

  这个报道的题目既立场鲜明而又感情浓烈,充分体现了一家首都党报的大报风范与人民群众的心声。而在送别魏巍同志的时候,青年学子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打出了“最可爱的人永垂不朽。最可耻的人虽生犹死。”这条幅在阴霾的天空之下放射着异彩。

3.jpg

  【青年学子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打出的横幅】

  十六年了,历史的风云波峰激荡,人民的情怀顿挫沉雄。当下,我们越来越感受到最可爱的人越来越可爱,而最可耻的人越来越可耻。此时此刻,怀念老人家,我们悲情难抑,激郁勃发。老人家虽然走了,却留下来百万后继的无产阶级战士。十六年来,我们这些人,时时刻刻、岁岁年年都看着、想念着这位奋战的共产主义老战士。

  二、魏老的爱与恨

  《谁是最可爱的人》开篇就说:“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魏老这是对战士的爱,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对中国共产党的爱,也饱含着对侵略者、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愤恨,充分体现了一位人民艺术家和党的文艺工作者的高尚情怀和艺术感染力。这种力量沛然于纸上,让人怦然心动于于胸中。这阶级的爱、民族的恨如此炽烈,如果没有鲜明的阶级立场与是非分明的爱憎情仇,是描绘不出《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壮丽的诗篇的。

  被毛主席称作“古时候有一位文学家”的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学者的冷静”和“历史的客观”,而是对自己笔下的历史人物灌注了极其充沛热烈的感情,在叙事之间夹叙夹议,火花四射,喷泄着慷慨之音。唱叹之声,传诵千古。魏老就是这样一位当代的司马迁,人民的太史公,共产党的修志者,人民军队的文化战士。我们这一代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印象——既刚烈威猛,又情爱浓烈,这种印象在我们这辈人和青年人中,多半来源于魏老的光辉史篇《谁是最可爱的人》。对于魏老的这种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著名文艺评论家、诗人,中国作协书记处原书记郑伯农同志曾经有诗赞道:

  曾持彩笔绘春光,

  又铸宏文捣腐床。

  创业兴邦先烈苦,

  毁旗拆庙沐猴狂。

  柔肠侠骨红杨树[1],

  赤胆忠心火凤凰[2]。

  耄耋犹怀忧国志,

  登高放眼尽沧桑!

  【注:[1]红杨树是魏老早年创作诗歌的笔名;[2]《火凤凰》是魏老创作的小说书名】

  魏老的爱还充分体现在对下一代的慈爱甚至疼爱之中。大家请看下面这组照片,这是当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的一次聚会上,对于来自苏区老区的少先队员们,魏老那种慈爱之情真是出于肺腑。

4.jpg

5.jpg

6.jpg

  老人家对青少年那种爱,可以说既有长辈对晚辈的疼爱,更有一个革命者对“后来人”的那种殷殷之情,令人动容啊!当时我深受感触,赶紧用相机记录了感人至深的一幕。老人家那一刻的脸上是充沛着一种青春的气息,是这些后来人的生命力感染到老人家那不老的身躯和精神之中,让老人家又焕发了阶级斗争的青春。

  三、青松与青年

  在老人家离去的那个时刻,有多少青年人读懂了老人家的胸怀,以自己的青春和理想伴随老人家那不朽的英魂永存于世。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事情就是在老人家病重的时候召开的“魏巍新著青年座谈会”。

  在他逝世前不久,他的新书《新语丝》《四行日记》出版了。这两部著作集纳了改革开放以来魏老创作的的散文、杂文、诗歌、政论等等作品。这些文章都不是流于套话的应影之作,而是抓住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热点和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重大事件,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主张,爱什么、恨什么,弘扬什么、鞭笞什么,光明磊落,跃然纸上。充分体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对于理想的忠诚与守望。

7.jpg

  【魏巍逝世前出版的新著(胡澄藏书)】

  作为深受老人家感染的年轻一代,我们深知老人家对青年人的期盼。当时,我作为魏巍老任会长的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的秘书长决定为老人家的新书操持一场青年人的座谈会。老人家听说以后非常高兴,他觉得让自己的精神与青年人交汇是他最大的欣慰啊!老人家那病重的躯体好像突然萌发了青春的活力。向老人家汇报青年座谈会的安排时,老人家精神炯炯、目光烁烁,仔细审阅了每一项事项。他知道,时间不多了,老人要用最后的精力与青年们共同焕发青春。

8.jpg

  【魏老在病床上与笔者(左二)商议座谈会的细节,右一是魏老女儿魏平(蔡诗华摄影)】

  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座谈会如期召开。因为老人家病重不能出席这个研讨会,所以就派自己的女儿魏平同志和女婿李新志一起出席了这场座谈会。

  参加座谈会的有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方交通大学以及来自四川、湖南、广西等高校的青年学生和在各条战线上工作的进步青年以及部分老同志共80多人。

  会上,青年同志们纷纷积极发言。他们表示魏老不仅是一位最可爱的人,而且是一名鲁迅式的革命战士,一名马克思主义文艺家,是毛泽东思想最彻底的实践者。因此魏老不仅是最可爱的人,更是最可敬的人。他一生都在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从黄河岸边的少年,到白发苍苍的老年,他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人类最美好社会的追求。正因为如此,魏老的精神是那么焕发,心灵是那么年轻。还像当年参军时的那样,丝毫没有夕阳暮年之感。魏老的方向就是当下中国最正确,最勇敢的方向。

9.jpg

  【魏巍新著座谈会场景(胡澄供稿)】

  年轻的同志们还谈到,通过研读魏老的《新语丝》的著作可以断定,魏老最痛恨的是那些言行不一的叛徒。我们的生活当中确实存在着这样一批人,他们自我标榜的很高尚,可骨子里却非常自私卑鄙。他们说一套做一套,他们是革命队伍中的叛徒犹大。

  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魏老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对群众无比热爱的阶级精神,要学习魏老不怕邪恶、敢于斗争的大无畏精神,一定牢记魏老的嘱托,苦读马列,深入群众,永远与人民大众的命运在一起。

  会上,同志们朗诵了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郑天翔同志对病中的魏老的鼓励诗歌:

  战云压城战士稀,

  为何众星早离去?

  你身寄托人民望,

  咬紧牙关硬坚持。

  郑老在诗歌后面附言:“老友祝你战胜病魔。”

  魏老在病床上和诗一首:

  战云压城战士稀,

  喜看新星已崛起。

  大地思潮终涌动,

  中华山花烂漫时!

  当这些青年人们像星星一般闪烁着自己的光芒而来和魏老交心的时候,老人家是多么的欣慰。老人家虽然没有出席这个座谈会,但他看到了青年们先给他的《致敬信》和发言稿,他那颗年轻的心与青年人跳动到了一起。

10.jpg

  【魏老在病床上阅读青年们给他的《致敬信》和新著座谈会场景(胡澄供稿)】

  会场上,当魏平同志看到青年人对老人家这么崇敬和情绪激昂,倍感欣慰,她深情地说道:

  “看到今天到会的同志们这么年轻、热情,充满革命的精神并富有朝气,我替我父亲感到高兴。我们对我们的事业——共产主义事业怀着必胜的信心。这里,我要代表我父亲向在座的青年人们表达心情:

  战云压城,新星崛起,

  怒涛涌动,斗志昂扬。

  ——将来的世界必将是山花烂漫的景象!”

  与会的青年们共同签署了一封致魏老的致敬信,表达了青年人们的斗志与崇敬。魏老看到了这封信,老人家他是安心地走的,因为这些青年人们的斗志是他的精神永生的寄托。

  我在会后主持把青年人们的发言和魏老有关青春的文章汇集成册,书的名字就叫《青松与青年》。这部书是我与时任“毛泽东旗帜网”站长的时迈同志共同主编而成。这本书的一个特点就是文章按照当时青年人的岁数大小排列的,岁数小的排在前面,岁数大的排在后面。可喜的是,16年过去了,当时20岁出头的青年人们,现在正当斗志饱满、真力弥漫之际;当时五六十岁的老青年们现在依然宝刀不老,继续在奋斗着。可以告慰魏老的是,这本书所有作者都在按照老人家的遗志,都在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复兴而奋斗着。

11.jpg

  【魏巍新著座谈会文集(胡澄藏书)】

  为了让魏老能够看到这部书的出版,我加班加点,在各位作者和许多同志的协助下,终于在魏老逝世前的一个星期也就是8月中旬,把这部书印了出来,送到了魏老的手中。

  魏老生前看到了这部书,我想他老人家是欣慰而去的。

  后来,魏老的女儿魏平特意给我来信,表示感谢我的工作让魏老生前看到了这部《青松与青年》。

12.jpg

  【魏老的女儿魏平特意给笔者来信,表示感谢我的工作让魏老生前看到了这部《青松与青年》(胡澄供稿)】

  这部书反映了魏老这棵不老的青松与光芒闪耀的新星青年人们之间的心与情的交融。在这里,我特意介绍一下这部魏老晚年最为关注的最后一部书的情况。

  在编这部书的时候,我脑子里时时在回想魏老同志在散文《不老松》中的最后的那句话:

  “直到我们走出很远很远,我回过头来,还看见老人站在山梁上向我们挥手呢。一刹那间,我仿佛觉得真有一棵顶天立地的苍劲的古松立在那里。……”

  魏老何尝不是屹立在我们心中的一棵古松呢?魏老在自己诗中又以“胸中自有青松气”来自喻。的确,我们这些年轻人在与病重中的魏老接触最大的感触就是,老人虽然病重,却丝毫不见垂老之态,却又一股凛凛正气感人。我们就觉得魏老本身就具有青松的气概与风操。

  他在晚年的斗争历程中,更加凸显了这种本色。这种本色就体现在老人家临终之前出版的《新语思》和《四行日记》之中。通过阅读这两部著作,我们不禁想起了毛主席晚年所作的一首《有所思》的七律:

  正是神都有事时,

  又来南国踏芳枝。

  青松怒向苍天发,

  败叶分随碧水池。

  一阵风雷惊世界,

  满街红绿走旌旗。

  凭栏静听潇潇雨,

  故国人民有所思。

  而魏老在他最后的著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心境,既有“青松怒向苍天发”的气概,又有“凭栏静听潇潇雨”的忧思。这种忧思,代表了伟人的探索,更代表了人民的思索,这正是——故国人民有所思。通过与魏老最后时光的交融,我们这些青年人可以欣慰地告慰魏老这位革命长者——我们青年人领会了您的思索,记住了您的嘱托。

  这又不禁让我们想起了毛主席晚年的另一首诗《七律·洪都》:

  到得洪都又一年,

  祖生击楫至今传。

  闻鸡久听南天雨,

  立马曾挥北地鞭。

  鬓雪飞来成废料,

  彩云长在有新天。

  年年后浪推前浪,

  江草江花处处鲜。

  在社会主义中国,在魏老的身后,共产主义理想的彩云常在,社会主义复兴的花草常鲜。青年们在“顶天立地一青松”的哺育与指引之下,正在击楫挥鞭,奋勇向前。

13.jpg

  【魏巍新著座谈会文集内文目录(胡澄供稿)】

  这里,我着重介绍一下这部书的主要内容和鲜明特色。书分五辑,第一辑:《会议概况》,其中会议消息、给魏老致敬信由时迈同志起草,与会青年共同改定和签署。会议主持同志的开场白,切题引领,所见尤深;魏平同志的答谢词,在欣慰之中寄托更切。

  第二辑为本书的精华,收入了17篇当代青年人学习魏老新著的心得。这些文章的特点十分鲜明,一是朝气敏锐,这是青年人的共性。二是斗志昂扬,这是革命青年的特性。三是思深情挚,这是21世纪革命青年的个性。一一读来,真有“年年后浪推前浪”之感。

  第三辑,收入了老一代青年人的论文十篇,可以说是篇篇锦绣,字字珠玑!最大特色就是思入风云,历史的风云在他们胸中涌动,这是他们比新一代青年人的深刻之处。读读这些文章,会让我们这些新青年增加深度。另一特色就是志薄云天,他们在文章中没有“鬓雪飞来成废料”的自叹,而“青松怒向苍天发”的气魄,倒是与毛主席为魏老同心,这一点,他们的心是与前辈相通的。这也是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新老青年人的共同之处。我们的心是相通的。

  第四辑,选载了魏巍同志有关青年青春的文章六篇。这里着重提及两篇,一篇就是《日出》。一开篇魏老写道:“日出,也许是人生能看到的自然界最壮丽的景象。”毛主席也曾以他那遒劲的笔调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中写到:“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望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在这里,魏老同志情怀的美与毛主席情怀的美的境界同频共振,多么相同啊!

  魏老接着笔锋一转,颇有情致地写道:“我一生爱美,不论是自然之美或人生之美,都使我倾心相爱。美似乎已经沁彻了我的心魂。”而共产主义不就是人类历史上的最绚丽的日出吗?让我们在魏巍老的指引下去寻觅这壮丽的人生之美吧!哪个青年人不爱美呢?那么,就让我们用心读一读为魏老这篇既情致优美、哲理深刻,抒情写景十分精致的美文吧。

  另一篇是《不要告别革命》,这是一篇宣言书与预言书,让我们对一切告别革命的历史虚无者们断喝一声——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第五辑,是几位青年对魏老的采访,通过他们深情而又深刻的笔触与感触,将青松与青年人的情景交融,更加深刻的体会了出来。

  16年过后,再重读此书,为之神旺。让我们共同缅怀,青春不老,斗志长存,郁郁葱葱。让我们在魏老这不老松忠魂的指引下,为“彩云常在”的社会主义“新天”而继续共同奋斗吧!

  四、共产党人的担当与勇气

  当我们这些青年再一次与青松相见的时候,这棵青松的身躯已经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老人家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就像中华民族史诗中所颂扬的夸父一样,倒在了壮丽的追逐日出的未竟的征途中。但他的身躯化作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与山川,永远永远激励着后来人的奋斗。

  2008年8月30日,在那个秋风萧瑟、秋雨缠绵的上午,我们怀着沉痛而又激昂的心情来到了八宝山革命公墓,为魏老送行。

  这里,我回忆几件在魏老逝世前后中发生的事,来说明中国共产党员们在青松气息与魏老精神的感染下焕发出来的担当与勇气。

  我们知道,当年魏老是背负着莫须有的罪名,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的。但是一些真正的共产党人并没有惧怕那些压在魏老身上的那些不实之词。时任中共大庆市委副书记的忽培元同志委托我向魏老敬献花篮,并且写了两首沉痛而激昂的悼念之诗,还以中共大庆市委和大庆市人民政府的名义拍来了唁电。当时我就问忽书记说:“魏老身上还蒙受着不白之冤啊,这种政治压力您怕不怕?”忽培元同志响亮地回答:“不怕!你尽管公开我的诗作。我还要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致电悼念!”但是,当时为了保护当时还在职的忽书记,我并没有将他悼念魏老诗歌予以公开。

14.jpg

  【大庆市委市政府与忽培元挽联(胡澄供稿)】

15.jpg

  【忽培元同志起草的大庆市委市政府唁电(胡澄供稿)】

  16年过去了,忽书记离开大庆后任国务院参事。现在,我们在同一家协会任副会长。我就在这里把这他当年写的这两首诗予以公开,这首两首诗充分体现了一个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对于是非曲折的鲜明立场和态度。

  敬悼魏巍老

  大庆市委副书记忽培元

  

  米寿②原本亦正终,

  晚境遭洪雨打蓬。

  战士胸中聚马列,

  电闪雷鸣骨益铮。

  

  万仞珠玛休言高,

  著作等身未必佼。

  一篇最爱③化清气,

  常使黎民念英豪。

  【注解:①著名作家魏巍于2008年8月25日去世,讣告传来,心潮翻涌,赋以悼念。②魏老享年八十八岁。③即反映志愿军英雄的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

  另外一个事情,就是我所在的单位领导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党史办公室当时的主任王之鸿同志的担当。当我汇报魏老去世的消息时,王主任非常的悲痛,当即就表示要去送别魏老。当我问到:“魏老身上还蒙受着不白之冤啊,这种政治压力您怕不怕?”王之鸿同志响亮地回答:“我不怕!并且以东城区委党史办公室的名义向魏老敬献花圈!”当我和王之鸿同志来到八宝山告别厅外的时候,秋风秋雨中我们在敬献的花篮旁留下了肃穆庄严的照片。这些事迹都体现了真正的共产党人的担当与勇气,表达了后来人对一个真正的老共产党员的敬意。

16.jpg

  【王之鸿主任(左)与笔者(右)在东城区委党史办敬献的花篮挽联旁(胡澄供稿)】

  再回忆一件最见共产党人担当的事情。魏老临终之前不久出版的书《新语丝》。老人家非常看重这部著作中的篇章,要求出版社的编辑出版这部书时最好原文不动,不要对文章进行删减。当时的责任编辑李烁同志郑重答应了魏老,这才使这部不朽的著作以原文、原字、原貌流传了下来。

  魏老在这部书当中那激昂而又沉重的诘问,至今回荡在历史的天空之中。魏老在《老红军说话了》这篇文章中曾经郑重地提了几个问题。其中有:“我国现在的腐败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为何出现这种局面?”其中还有:“邓小平说,如果改革开放出现了两极分化,出现了新的资产阶级,改革开放就失败了。事实上,现在新的资产阶级已经出现,两极分化居世界第一,请问你们......将怎样向国人交代?”(见《新语丝》,第289页,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1月版)

  魏老在这部书里的发问是我们共产党人永远要思索和回答的。这本书是老人家代表那一代共产党人的《天问》啊!这部著作能够原本原封不动的保存下来,这是对老人家的负责,这是对历史的负责,这是对我们党的负责,这是对我们人民的负责,这是对我们民族的负责。在这里,我要向这些有担当勇气的共产党人们深深致敬。魏巍老人没有走远,他永远在历史的天空中与我们对望。

17.jpg

  【魏老赠给笔者的《新语丝》(胡澄藏书)】

  五、“诗啊!游击去吧!”

  纷纷淅淅的雨丝就在空中播洒着。我们看到,一些著名的老领导也亲自前来送别魏巍同志,这其中有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同志、中共中央宣传部原部长王忍之同志、国家文化部原部长贺敬之同志。

  贺敬之同志又把他以前写过的赞颂魏巍同志的诗篇重新书写下来,献到了魏巍同志的灵前。

  诗曰:

  致魏巍同志

  

  群山巍巍耸群峰,

  魏巍矗立势峥嵘。

  百年人民文学史,

  君在亿万民心中。

  

  太行红杨上甘松①,

  东方破晓击晨钟。

  世纪问答谁可爱?

  笔绘地球飘带红②。

  

  清流几见浊流涌,

  夕阳翻作朝阳升。

  我访三门遥致敬,

  中流砥柱思君容。

  【注解:①魏巍在太行山时期用笔名“红杨树“。②指魏巍名作《东方》《谁是最可爱的人》及《地球的红飘带》。】

  告别现场虽然气氛悲痛,但却没有颓废的气息。与其说是一场告别会,更像是一场庄严的誓师大会。就像魏老自己那首诗所写的一样——“诗啊,游击去吧。”魏老的英魂永远在共产主义的理想中奋战。

  在告别厅外面,已陆续聚集了三四千人,大家都静默着……。秋风拂过,撩人的雨丝在头上飘落。一位诗人、一位战士就要远行了。

  魏老生前曾说过:人们送给我许多称号,但我最喜欢两个:诗人、战士!他在一首诗中写道:

  “诗啊,游击去吧!永远不要叛变!

  游击去吧,诗啊,时时刻刻想着,怎样报答人民。

  诗啊,带上战刀,带着你的十几个同志游击去吧!”

18.jpg

  【魏老手迹《诗啊,游击去吧》(胡澄收藏)】

  他这一生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他战斗了一生,如诗一般的壮烈、灿烂、坚定、热忱,又如战士一样的顽强、无畏、不屈!就在病重弥留之际,清醒过来之后,见了孙子,坚定地说道:“我交待你只有一句话:继续革命,永不投降!”祖孙们同声重复了三遍,热泪涟涟!

  诗人没有死,战士在继续革命。当看到魏老一身戎装覆盖着党旗,安卧在菊花丛中,那鲜红的领章映红了他坚毅的面庞时,人们不禁想起了一句诗:“战地黄花分外香!”心中生起一种莫名的壮怀激烈。我们不禁想起古人的一首壮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魏老不朽,精神永存!

  我们东城区委党史办与魏老的结缘也在秋日。一次是明澈净朗的仲秋,一次是霜色初降的深秋。

  2002年的仲秋,我和区委党史办主任王之鸿同志去看望魏巍同志,此行的目的是想请老人家为我们的刊物《东城史志》题词。行前我们心中十分忐忑,这样一位名满天下的大作家,又是军队的大首长,会为我们这样一家最基层的内部刊物题词吗?车子很快就到了西山北京军区魏老的院子前边,在警卫员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小楼。谁想魏老竟早在客厅等候,满面含笑,热情地伸出双手与我们每人握手,并招呼我们坐下,一连声对警卫员说:“倒水!倒水!”我们心中充满了感慨与兴奋。老人对待我们就像老朋友一样,如一泓秋水,朗朗映人。我们心中是那样的明净与澄澈。当我们说对魏老久仰之后,老人谦和地说:“不要客气,我们也算是同行。我也搞过党史军史。我的体会是,搞党史工作一要下功夫深入实际,二要真实反映历史,三要讲党性。”并以他搞华北党史和《聂荣臻传》的事例作了说明。当得知我们想请他为刊物题词时,他爽快地答应了。并说:“你们的刊物办得不错,就是要增加一些高度,目光放远大一些。我给你们写一句话:登高望远,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魏老引我们到书房,挥毫立就。但觉真气弥满,骨力森森,玉痕金锋,令人仰视。他又为我们每人写了一幅字留念。我们走时,老人执意要把我们送到院门外,车子启动后,他连连挥手。西山秋阳的红色漫染了他的全身,一股凛然的峭拔之气感人至深!

  “魏巍是一座山”!这一形象深深地印入我们的心中!

19.jpg

  2003年的深秋,区委党史办组织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活动,会后党史办的同志们与瑞金市、遵义市、西柏坡的党史工作者一行十余人,又一次进入他居住的小院。

  警卫员临时添了几个小凳,请大家坐,并告诉我们:首长正接电话,一会儿就过来。

  几分钟后,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会客室门口。顿时,“魏老,您好!”的问候声响成一片。“大家好,大家好。听说你们要来,我很高兴。本来应该我去看大家的。”魏老的这一句话立刻拉近了与大家的距离,使每个人的心里都热乎乎的。魏老满头银丝,一脸慈祥。当得知有瑞金、遵义、西柏坡等革命老区的同志时,他十分兴奋地说:“瑞金我去过,是20年前去的。那时还是杨成武同志在福州军区当司令员。”他还告诉遵义和西柏坡的同志,他也去过遵义,去过西柏坡。去西柏坡,是因为他长期在华北一带工作。而去瑞金和遵义,却缘于《地球的红飘带》这部长篇小说。

  “我是被抽调到聂荣臻传记组,了解到长征的一些情况后,产生创作长征题材作品想法的。为了写《地球的红飘带》,我沿长征路走了一回,花了两年时间:1983年走了一半,1984年走了一半。”

  接着他饱含深情地说:瑞金是中国革命发源地之一。没有瑞金,哪有今天?1937年我参加革命时,认识很多江西老表,其中就有瑞金人,还有永新人、兴国人。瑞金人民、老区人民为革命做了很大贡献啊,我们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他们。

  接着,魏老吟诵了他40年前的诗作《井冈山漫游》中的几个片断:

  “红军哥,红军哥,没有你来哪有我?

  不朝圣来不拜仙,我来朝拜井冈山。人说你一万八千尺,我说你天下第一山。”

  ……

  年逾八旬的老人对40年前的诗句,竟然还能脱口而出,表明他对老区、老区人民的感情何等深厚,证明他对我们的上述表白何等真诚。我们凝神听着、听着,心中泛起一波波因感动而激发的浪花。

  “欢迎魏老再到我们那儿去。”瑞金、遵义、西柏坡的同志向魏老发出热情的邀请。

  “好!好!有机会我一定去。这些地方都是毛主席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值得去参观学习。”魏老愉快接受了大家的邀请,并且由此将话题自然转到了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活动上。

  “今年是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应该好好纪念。大家都知道,旗帜问题是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毛泽东思想就是我们的一面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中国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类型国家革命成功的典范。没有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就没有新中国。”

  在心与心的叠印、情与情的交融中,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近两个小时。临别时,魏老向每位同志赠送了他的著作《中华散文珍藏本·魏巍卷》,还特别在书本扉页上签了名。末了,魏老送我们两句话:“苦读马列,深入群众。”

  我们在院中和魏老拍了合影,他又与每一个人合影,并且说:“不着急,谁想照都可以!”在飒飒的秋风中,魏老就这样站立着,含着微笑,与我们每一个人合了影,并一一握手。大家依依不舍地与他告别。魏老又一次不听我们婉劝,把我们送出院外,站在车门边,看着我们上车,看着车子启动,不停地向我们挥手致意……

  “直到我们走出很远很远,我回过头来,还看见老人站在山梁上向我们挥手呢。一刹那间,我仿佛觉得真有一棵顶天立地的苍劲的古松立在那里。……”魏老就是屹立在我们心中的一棵古松!

  与上次见面那种“秋水朗照”的感觉不同。这次更增加了如深秋般沉甸甸的收获——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苦读马列,深入群众”。魏老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他深入群众的作风。

  没过多久,魏老将两首诗送来,供《东城史志》刊登。

  《登泰山》

  八十三龄登泰山,

  仙舟送我入云端。

  登高未见众山小,

  回首云衢路漫漫。

  《观潮》

  望尽低湖是高潮,

  高潮来时伴惊涛。

  怒雷沉沉憾天地,

  魑魅魍魉无处逃。

  这两篇诗体现了魏老战士的襟抱与革命家的高瞻。

  时近中午的八宝山,雨敛风轻,我们仰望深远的秋空——我们的心随着战士的诗情,感奋云霄。毛主席有诗说得好:“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我的亲爱的党呵,

  我的最壮丽的兵团!

  你深深地生根在人民之间。

  我们依靠人民,

  曾经战胜了千难万险;

  今后还要依靠她,

  才能力挽狂澜!”

  诗人魏巍这雄壮的句子撞击着我们的心田,“苦读马列,深入群众”就是老人家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赠言。

  “诗啊,游击去吧,

  游击去吧,诗啊!”

  战歌唱和,天上——人间!

  十六年了,这雄壮的节奏一遍遍地撞击在我们的心间!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