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长篇历史纪实作品连载:抗美援朝(27)

         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纪念日,红色文化网站《橘子洲头》正式上线。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毛主席1927年缔造的,经过“三湾改编”后,建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铸就了人民军队的灵魂——永远听从党的指挥。从此毛主席创建的人民军队开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
        《橘子洲头》红色文化网站,是致力于宣传毛泽东思想,宣传社会主义制度,宣传共产主义理想,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伟大的人民军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化窗口,用毛主席诗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鞭策我们,力求为红色文化宣传多做一些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国家,有益于民族,有益于社会的工作。在当前世界局势纷纭乱象的形势下,中国人民正承受着国内外资本势力的压榨和盗抢,并被国内外反动势力用各种文化毒品忽悠和迷惑,《橘子洲头》网站将与全国各地的爱国同胞和红色战友一起坚守中国人民自己的意识形态阵地。
        橘子洲头网址:http://www.juzizhoutou.net/
        在《橘子洲头》正式上线之际正逢美国借“贸易战”之名,对中国人民进行敲诈和抢劫,中国人民唯有重新拿起毛泽东思想这个战无不胜的武器,才能打败敌人,赢得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我们安排连载王树增将军著写的长篇历史纪实作品《抗美援朝》(书原名为《朝鲜战争》,但是熟知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抗美援朝才能体现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的正义,抗击美国强盗侵略的正义!故选用《抗美援朝》这个标题。)与大家一同回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把美国为首的17国联军从鸭绿江边赶到38线以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雄史篇,学习志愿军战士惊天地泣鬼神的献身精神,为今天的中国社会找回民族自信的不朽精神!
        下面我们来看朝鲜战争的纪实:

 

【长篇历史纪实作品连载:抗美援朝(1)http://www.juzizhoutou.net/fengjing/wenyi/2019-07-31/3104.html

     长篇历史纪实作品连载:抗美援朝(21)http://www.juzizhoutou.net/fengjing/wenyi/2019-08-21/3403.html
    长篇历史纪实作品连载:抗美援朝(22)http://www.juzizhoutou.net/fengjing/wenyi/2019-08-23/3431.html
    长篇历史纪实作品连载:抗美援朝(23)http://www.juzizhoutou.net/fengjing/wenyi/2019-08-23/3430.html
    长篇历史纪实作品连载:抗美援朝(24)http://www.juzizhoutou.net/fengjing/wenyi/2019-08-24/3445.html
    长篇历史纪实作品连载:抗美援朝(25)http://www.juzizhoutou.net/fengjing/wenyi/2019-08-25/3468.html
    长篇历史纪实作品连载:抗美援朝(26)http://www.juzizhoutou.net/fengjing/wenyi/2019-08-26/3474.html

 

王树增:抗美援朝(连载27

 

第五章 李奇微:向中国军队总司令官致意 

炒面煮肉会议
 

  彭德怀的意见是:第二次战役后,中国军队需要休整三个月以上。

  彭德怀的意见是根据朝鲜战场上的中国军队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的。

  中国军队最重要的现实问题是后勤补给。

  第二次战役后期,由于联合国军队的大规模撤退和中国军队的急速追击,使得中国军队本已薄弱的后勤补给线越来越长。缺乏现代战争经验的中国军队在朝鲜战争初期,后勤补给的布局十分分散,后勤兵力的投人严重不足。在美军的后勤补给已经达到13个后勤人员供应一个美军士兵的水平时,中国军队的后勤补给却是一个后勤人员至少要供应几百名中国士兵的作战需要。中国军队还没有系统的后勤供应机构,甚至还没有专门的后勤部,各部队的后勤科都设在司令部里。而负责整个志愿军后勤的是远在国内的东北军区后勤部,这个后勤部派往战区的前方指挥所的不过就是十几个人,他们仓促成立的几个后勤分部,既没有健全的组织也没有充实的力量,在美军轰炸机不分昼夜的封锁下几乎没有办法有效地开展工作。在朝鲜,沿用国内解放战争时“就地筹粮”、“部队各自解决吃饭问题”的老办法根本行不通。向三八线追击的中国军队常常行进在上百里的“无人区”内,即使有异国的百姓,负责筹粮的干部们跑断腿也无法满足大兵团的作战需要。

  只要打起仗来,在饥饿中冲锋的现象在志愿军各部队中极为普遍。冬天来了,官兵们很多人还没有御寒的棉衣。第四十二军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气温中,士兵们还穿着草鞋。上级给一个班的士兵发下一双棉鞋,全班的人都舍不得穿,于是规定谁站岗谁就来享受这份奢侈。结果,整整一个冬天,经过无数次在严寒中的残酷战斗,这双棉鞋居然没有丢失,也没有损坏,当这个班从前线撤下休整的时候,棉鞋被完整地移交给了接防的兄弟部队。弹药和武器装备的补充不足,更是一直令彭德怀头疼的事。中国士兵手中的武器大部分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缴获来的,枪支口径不一给弹药的供应带来极大的困难。由于没有现代化的运输工具,前线士兵缺乏弹药的现象普遍存在,为此基层部队指挥员焦灼万分。最后,中国军队的官兵们已是极度疲惫。中国军队几乎全部的作战行动都是靠步行,残酷的战斗之后往往就是长途的奔袭。可是,很少有部队能够冒着敌机的轰炸扫射而沿着平坦的公路前进。前进的路上山峦越险峻,中国士兵就越感到安全,于是中国士兵付出的是极限状态的体力。

  第二次战役后,在彭德怀固执的坚持下,志愿军指挥部移动到了距离前线很近的君子里。

  在君子里,彭德怀打电报给毛泽东,提出了部队休整的意见,并且明确提出了志愿军“不越过三八线”的考虑。

  十二月十三日,毛泽东在给彭德怀的回电中通报了有关朝鲜战争的国际形势,并明确指出志愿军“要越过三八线”。

  毛泽东的电文大意如下:

  (一)目前美英各国正要求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其整军再战。因此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如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给政治上带来很大的不利。

  (二)此次南进,希望在开城南北地区,即离汉城不远的一带地区,寻歼几部分敌人。然后看情形,如果敌人以很大力量固守汉城,则我军主力可退至开城一线及其以北地区休整,准备攻击汉城的条件,而以几个师迫近汉江中流北岸活动,支援人民军越过汉江歼灭伪军。如果敌人放弃汉城,则我西线六个军在平壤、汉城间休整一时期。

  这就意味着,在很短的时间内,志愿军将要投入新的战役了。

  面对毛泽东的电报,彭德怀陷入极大的矛盾之中。

  彭德怀认为,从军事上讲,是不应该再立即进行战斗的。志愿军入朝才一个多月,已经连续打了两次大战役,把战线推进到了三八线附近,而战争的发展之快出乎任何人的预料。西线的六个军已经非常疲劳,东线的第九兵团面临的困难更大。要求补充有作战经验的老兵还没有消息,粮食和弹药又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在这种情况下仗是很难打的。况且,第二次战役后期,敌人虽然撤得很快,但实际上有生力量的损失并不大,其主力大都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敌人大踏步的撤退,并不完全意味着最后的失败,从战争常识上看,美军的撤退是有其道理的:一是他们在三八线以北的平原无险可守;二是需要迅速脱离接触,需要重新补充,依托三八线以南的阵地进行整顿。所以,敌人之所以撤退得很快,其中有抢占既设阵地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去进攻,绝对有诸多的不利。

  彭德怀想到了周恩来针对“十三国提案”所说的话:“美军既已过了三八线,因此三八线已被麦克阿瑟破坏而不复存在。”周恩来的意思也很明确,即中国军队绝不会宣布不越过三八线。

  从国际政治斗争的角度看,当时,中国军队必须越过三八线,哪怕是越过一步。

  军事上不允许打,政治上必须要打。

  军事必须服从政治的需要。

  彭德怀准备把一切军事上的困难抛在脑后。

  但是,他在给毛泽东发去电报汇报越线进攻准备在即时,还是再次说明了自己的观点:据我看,朝鲜战争仍是相当长期的,艰苦的。敌入由进攻转入防御,战线缩短,兵力集中,正面狭小,自然加强了纵深,对联合兵种作战有利。美、伪军士气较前低落,现还有二十六万左右兵力。政治上,敌人马上放弃朝鲜,对于帝国主义阵营来讲是很不利的。英、法也不要求美国这样做。如再吃一两个败仗,再被消灭两三个师,可能退守几个桥头阵地(釜山、仁川、群山),也不会马上全部撤出朝鲜。我军目前仍应采取稳进,对现在十三兵团使用上不要太伤元气,目前虽未到顶点,但从疲劳上(两个月不能安全休息),物资不能及时补给,气候寒冷,是值得严重注意的。现已开始战役接敌运动。此役,除运输困难、气候寒冷、相当疲劳外,特别是由山地运动战转为对阵地攻坚战(三八线原有相当永久工事),没有进行很好的普遍的教育。因为上述种种原因,我八日给你的报告中,提出暂不越三八线作战,充分准备,来年开春再战。得你十三日复电后,现已遵示越三八线作战,如无意外变化,打败仗是不会有的,攻击受阻或胜利不大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为了避免意外过失,拟集中四个军(五十、六十六军在两翼牵制敌人)首先歼灭伪第一师后,相机打伪六师。如果战役发展顺利时,再打春川之伪三军团;如不顺畅即适时收兵。能否控制三八线,亦须看当时具体情况再行决定。上述各项妥否盼示。

  毛泽东的回电口气平缓,但越线作战的决心依旧坚定:

  九兵团在咸兴地区休整,只将重伤病员运回东北……你对敌情的估计是正确的,必须做长期打算……美、英正在利用三八线在人们中存在的旧印象,进行其政治宣传,并企图诱我停战,故我军此时越过三八线再打一仗,然后进行休整是必要的……..打法完全同意你的意见,即目前美、英集中于汉城地区,不利攻击,我应专找伪军打。就总的方面说,只要能歼灭伪军大部或全部,美军即陷于孤立,不可能长期留在朝鲜。如能再歼灭几个美军师,朝鲜问题更好解决……在战役发起前,只要有可能,即应休息几天,恢复疲劳,然后投入战斗……总之,主动权在我手里,可以从容不迫地作战,不使部队过于疲劳……..如不顺利则适时收兵,到适当地点休整再战,这个意见也是对的……”

  毛泽东虽说“在战役发起前,只要有可能,即应休息几天”,但是,在朝鲜前线,这已是不可能的事了。就在彭德怀致电毛泽东的同时,中国军队的六个军正冒着漫天大雪向三八线急促行进。在没有机械化运输的情况下,中国士兵只有靠两条腿赶在战役发起的指定时间前到达战场。

  第三次战役就要打响了。

  彭德怀仍想着志愿军官兵们的肚子问题

  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士兵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毛泽东知道在朝鲜打仗的士兵们生活很苦,就给负责前线供应的高岗下了“让志愿军吃好面”的命令。结果,高岗把毛泽东用湖南话下达的命令听成了“让志愿军吃炒面”,于是,志愿军就整天吃炒面了。炒面维系着中国士兵生命的最低需求,但同时,因为它缺乏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而导致士兵们患上了维生素缺乏症,最普遍的症状是嘴角溃烂,所以官兵们又说,把这东西挂在树上,“美国的飞机都不炸”。

  由于中国军队后勤装备的限制,由于美军飞机的不间断轰炸,中国军队白天不敢生火做饭,而炒熟的面经过长时间运输却不会变质,士兵携带方便,食用简单,同时又能够大批量供应,因此,炒面无意中成为中国军队在规模巨大的战争中所发明的一种野战口粮。

  炒面的成分70%是小麦粉,混合30%的玉米粉或大豆粉、高粱粉,炒熟后加入0.5%的食盐。

  在第一次战役刚结束的时候,东北军区后勤部根据前线的要求,提出了“以炒面为主,制备熟食,酌量提高供给标准”的建议,并且将炒面的样品送到了志愿军前线指挥部。彭德怀尝了炒面的样品之后说:“送来的干粮样子,磨成面放盐好。炒时要先洗一下,要大量前送。”

  如果让前线的每一个志愿军都吃上炒面,所需要的炒面量是惊人的。即使按照每人每月规定数量的三分之一供应,其数字也已经达到1482万斤,而中国整个东北地区尽最大的努力也只能供应出1000万斤。东北人民政府为此专门下发了《关于执行炒面任务的几项规定》,把制作炒面的任务向党、政、军、民各阶层层层分配,规定各单位每天制作炒面的不得低于13.8万斤。

  时值第二次战役即将开始,十一月十八日,中共东北局又召开了一个专门会议,与会人员包括东北地区的党、政、军各方面负责人,中国总理周恩来特地从北京赶来,会议的名称定为:炒面煮肉会议。

  “炒面煮肉会议”部署了在一个月之内制作650万斤炒面和52万斤熟肉的任务。

  在1950年初冬的瑞雪中,中国出现了一个奇特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男女老少齐动手,家家户户做炒面,从白天到夜晚,炒面特有的香味飘散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新闻媒体特别喜欢这种热闹,特地刊出了中国总理等中央领导人和北京市的机关干部、人民群众一起炒面的消息。这个消息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为在朝鲜作战的官兵解决后勤供应的范畴,相信地球另一端的美国人看到这个消息后,应该知道这件事中没有任何幽默的成份。新中国无论如何是一个崭新的国家,新中国的领导人只要愿意,可以让任何一件事成为惊天动地的群众运动,并且在这个运动中体现出鲜明的意识形态的宣传色彩。

  于是,在向三八线进军的路途上,中国士兵的衣服虽然单薄,肚子里也不是那么踏实,但中国官兵知道在他们的背后有全中国的人民,因此在最朴实的政治认识中他们昂扬而乐观。

  在朝鲜半岛自北向南的路上。中国军队的六个军和北朝鲜的三个军团组成了浩浩荡荡的大军,步兵、炮兵、运输队和担架队挤满了大路和小路,挤满了一个又一个的江河渡口。

  夜晚,大地在月光厂一片银白,中国士兵缴获的一种他们从没见过的黑糊糊的东西成了累赘。有人说这是美国兵的宝贝,没有这东西美国兵什么也吃不下去。中国士兵已经尝过了,觉得这东西恐怕是世界上能吃的东西中最奇怪的了,味道苦得像中药不说,重要的是它根本不解决肚子里的问题。于是,第三十八军的先头部队把缴获来的美国咖啡统统撒在了雪地上作为前进的路标。中国士兵就是沿着这样一条飘着咖啡香气的路奔向三八线的。

  各军的文工团员们现在是最忙的。在中国军队这个特有的兵种中有不少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孩子。她们有见到什么就歌唱什么的本领,乐器除了中国的锣和鼓外,居然还有西洋的长号和黑管。当美军飞机在夜空中几乎擦着中国军队的头顶飞过的时候,她们却站在路边的高岗上毫无惧色。“抓住敌人!不让他们跑掉呀!”她们的声音在满脸是雪花的士兵听来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你在天上团团转,我在地上一样干。你扰乱得越厉害,咱们走得越喜欢。

  路面上的积雪经过人流的践踏,玻璃一样地滑。拉炮车的骡马不断地滑倒,炮车翻在路边的沟里。驭手们不断地请求路过的步兵帮忙。步兵中也不断地有人掉在沟里,因为他们实在是太困了。队伍后面有汽车赶上来,士兵们惊奇地问:“这是咱们的汽车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士兵们觉得他们一下子不困了。

  中国军队向三八线急速赶去的时候,正是1951年的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彭德怀向北京发去这样一封电报:

  毛主席、朱总司令:

  在您英明领导之下,取得了两次战役的伟大胜利,现正继续努力,争取再打一个胜仗,作为新年献礼。谨祝健康!

  中国人民志愿军全体指战员

  汪洋师长是中国第三十九军所有师长中唯一一位在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知识分子,他因为年轻英俊而又文武双全所以特别引人注目。此刻,他的一一六师是第三十九军突破临津江的先头部队。

  临津江,发源于太白山脉,是汉江的主要支流,全长254公里,江面宽达百余米,两岸是起伏的高山。临津江的中游一段正好位于三八线上,因此这段江面成了第三十九军要突破的地段。

  汪洋师长在临津江边的炮队镜里久久地向江对岸看去。这里距离南朝鲜首都汉城仅仅75公里。

  一切在炮队镜里清清楚楚,对岸的敌人为了防止中国军队过江,阵地前沿架设了多道铁丝网,埋设了大量的地雷。岸边的悬崖上修筑着密密麻麻的大小碉堡。就在汪洋师长观察的时候,江面上空飞着敌人的飞机,照明弹此起彼落。

  侦察参谋报告:“三四七团的侦察员昨晚渡江侦察,被敌人发现,被火力压制在江水中,严重冻伤,牺牲了四个人,但是侦察结果回来了。”

  “江面上什么情况?”

  “新垡渡江点左面200米的江面已经封冻,但是正面水流湍急,没有封冻,水深1.2米。”

  “土井呢?”

  “土井渡江点已经封冻,但是冰层很薄,恐怕炮兵不能通过。”

  汪洋的心情格外沉重。

  这几天,汪洋一直带着担任尖刀的三四七团团长李刚和三四六团团长吴宝光在前沿察看地形。他要亲自为这两个团选择最佳的突破口。有一天在察看地形时,十几个朝鲜老百姓模样的人向他们走来,这是对岸南朝鲜军派出的化装侦察员。中国方面的警戒分队立即与他们交上了火,这些南朝鲜侦察员掉头就往江对岸跑,但是对岸的南朝鲜士兵以为他们是中国军队的侦察人员,立即向他们开枪射击,结果这些南朝鲜军的侦察员一个也没能活下来。就是在他们的身上,汪洋发现了一份侦察计划图,这份侦察图表明了江面冰层冻结的情况。

  汪洋来到三四六团。

  一一六师的张峰副师长已经下到这个团,正在参加团党委会,会议讨论的是如何顺利拿下江对岸的192高地。

  张峰说:“我们在朝鲜战场上每前进一步,距离世界和平就近了一步。无论多么艰难困苦,我都要把部队带过临津江!”

  在第一次战役中大闹云山城的那个四连,有个叫张财书的扫雷组长,他在决心书中这样写道:“为突破临津江,我保证完成党交给我们的排雷任务。钩子断了用手拉,手断了用脚踩,脚断了用身子滚,一定要为突击部队开辟一条前进的道路,让他们冲上192高地!”四连连长朱子玉表示:“如果我没过临津江就牺牲了,把我埋在江南岸的阵地上!”

  在三四七团,汪洋找到了团长李刚。李刚因发表过小说而闻名,人称“小说团长”。李刚精干而勇敢,他向汪洋汇报了这些天他奔走在前沿所掌握的情况。在三四七团的正面,李刚用铅笔在地图上画出了许多密密麻麻的记号,这些记号代表着敌人的铁丝网、地雷区、火力点、纵深防线以及很多存在疑点的地方。接着汪洋看到了一份六连写给担任尖刀任务的钢铁连的挑战信:

  亲爱的钢铁连全体同志们!

  突破临津江的任务到来了!我们万分高兴!

  你们对祖国和人民已经有了很大的贡献,我们非常钦佩你们并随时在向你们学习!为了共同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特向你们来一个革命友谊竞赛,提出以下几个条件:

  一、打开突破口,看谁先占领。

  二、看谁先占领敌人的主阵地。

  三、看谁抓的俘虏多。

  致敬

  六连全体同志敬上

  汪洋师长的眼睛离开挑战书,向江对岸看了一眼,然后他说:“战前侦察工作要细致再细致,最大限度地减少战士的伤亡!”

  士兵张国汉奉命前去探冰。他身上插着短枪,无声息地在冰面上爬,寒冷的风从冰面上卷起雪粉灌进领口,他觉得浑身都冻透了。但他很高兴,因为天越冷,冰就冻得越结实,这样部队才好突破呢。爬到江心位置的时候,他突然觉得冰面动了起来,并且还有冰面开裂的声音,这下他有点儿紧张了。他一动不动好一会儿,才明白这是冰面自然的开裂。对,家乡的那条河不是在隆冬里也吱嘎作响么?在江心,他站起来,松鼠般地乱跳,冰冻得真结实!首长不定多高兴呢!张国汉还不放心,向江心左右各30米又爬了个来回。在要往回爬的时候,他向江对岸看了看,黑漆漆的江南岸闪着断断续续的灯光,敌人夜晚值班的机枪打出的曳光弹一串串地飞到江中。张国汉突然产生了一个怪念头:这么多天大伙一直嘀咕的那个叫做三八线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样?能不能看看,甚至用手摸摸?张国汉真的爬上了南岸。他爬过江岸边的雷区,一直爬到一座山崖下。头顶上不断有敌人在打枪,他还听到了敌人使用对讲机联络的声音。他一动不动地想象着三八线的模样,最终实在想象不出名堂来,但他还是很自豪:不管怎么说,第一个突破临津江的是张国汉!

  195O年12月30日,第三十九军一一六师做好了进击临津江的一切准备。

  在宽2公里纵深2.5公里的正面,在距敌150-2500米的攻击出发阵地上,利用丘陵山包、灌木丛、小河沟渠和自然雨裂,一一六师构筑了可容纳7个步兵营的316个简易隐蔽部,以及可容纳18个团、营指挥所300多名指挥人员的上千米的堑壕和交通沟(壕的侧壁每一米挖一个防炮洞),还有50多个弹药器材储备室,30多个掘开式炮兵发射阵地,50多个带有掩盖的炮兵发射阵地,其中的任何一个都有可容纳500名伤员的隐蔽部。

  一一六师准备了大量的渡江器材。第一梯队的士兵们准备了攀登陡壁用的梯子24个。徒涉部队每人用雨布缝制了防水袜子一双,打制了草鞋两双(防止在冰上打滑),还准备了大批门板和稻糠,用以填补敌人炮火破坏冰面和防滑。

  一一六师的渡江准备比别的部队多了一个高招:谁也不知道他们用什么途径从国内运来了一批猪油。这些猪油被分发给士兵,让士兵们抹在腿和脚上,说这样可以防止冻伤。士兵们闻着猪油的味道很是嘴馋,自从出国作战以来几乎都不知道豆油和猪油的味道了,士兵们说:“要能吃上一顿猪油炒白菜该有多美!”

  师后勤部门筹集了20万斤粮食,保证每个战士带三天的干粮和一天的粮食。同时,还为炮兵准备了一个半基数的炮弹,其中步兵炮和迫击炮为两个基数。机枪和冲锋枪子弹均准备两个基数以上,手榴弹每人五枚。

  野战医院补充了大批急救药品。担架队准备了大量的担架。

  支援三四七团的火炮由野战炮、山地炮、步兵炮和化学迫击炮组成,共27门。支援三四六团的火炮组成相同,共23门。同时,师的二线炮兵将全力支援正面攻击部队。

  汪洋师长下达的命令包括这样的内容:“进人攻击阵地后,任何暴露目标的人员都将受到战场纪律的制裁!”

  第三十八军突破的正面是敌人坚固防御的地区,需要强攻。将从永平首先突破的部队是一一四师。一一四师把先遣团的任务交给了三四二团。三四二团把首先突破的任务交给了一营。

  选择突破地点的时候,二营营长姚玉荣腿上中了一弹被抬下去了,他对他的好朋友曹玉海说:“伙计,又轮到你打头阵啦。”

  一营营长是曹玉海。

  在上百万参加了朝鲜战争的中国士兵的姓名中,“曹玉海”这三个字总是能在意想不到的时候突然出现。

  曹玉海说:“我倒要看看敌人的这个防线是钢铁的还是豆腐的。”

  曹玉海是个极其细心的人。为了选择更好的突破点,他数次爬到江面上亲自侦察。他爬上的那条江叫汉滩川,是礼成江的一条支流,蜿蜒在三八线北面。最后,曹玉海把一座陡峭的山崖选做了突破目标,他的理论是,越是敌人想不到的地方,越是薄弱的地方,对我们来讲就越是安全。

  第四十军一一九师三五五团团长李冠智是个严肃的人,他从不允许他的部下嘴里出现“大概”、“也许”这类的字眼。在他的要求下,一个叫石绍清的士兵前去探冰。石绍清天黑出发,不到20点就回来了,报告说江心有大约五米的江面没有封冻。他声明自己是下了水的:“脚一沾上水,我的天!凉得我倒吸了好几口气!坐在冰上往水里一出溜,水一下子就没到了肚脐眼,那个冷!激得我简直喘不过气来!江底的石头很滑,水流很急,我差点没栽到水里,冰块像刀子一样割大腿,一会儿就不知道疼了!”石绍清说着挽起棉裤,他的腿已经发育,被冰块割出的口子流着血。听他诉说的士兵们全都瞪大了眼睛,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必须用雨衣改制成水裤才行,有的说干脆架浮桥吧。

  第二天,李冠智发现江心原来发黑的一条线没有了。也许是冻上了?

  他命令再派人去侦察。

  派的又是那个把士兵们吓得瞪大了眼睛的石绍清。

  出发前,石绍清找来一根很结实的木棍,在木棍的一头绑上了棉花。天一黑,他披着一条看上去如一片雪似的白布出发了。接近江边的时候,石绍清匍匐着往前爬,一直爬到江心。果然是冻上了!他用裹了棉花的木棍敲击冰面,仔细听着有没有裂缝的声音,企图判断出冰层有多厚。但是,木棍敲击发出的声音总是不能令他放心,他知道如果他这次再探得不准,就会关系到很多战友的生命,关系到三五五团是否能够打胜仗。想到这儿,石绍清索性站起来,使劲儿用脚踩冰面,这样反复地踩,结果把对岸的炮火引来了。一颗炮弹在距离他10米的冰面上爆炸,激起的冰块飞起来,砸在他的身上,他疼痛得几乎叫了起来。他没有往回跑,却向被炮弹炸出的那个冰面大窟窿爬过去,在那个大窟窿边沿,他把手伸进冰冷的江水中,真实地测得了冰面的厚度。他很高兴,因为根据冰面的厚度,别说步兵,就是大炮也能过去。他带着胜利的喜悦往回爬,爬着爬着,突然想到一个严肃的问题:这回用什么证明自己不是瞎白话,是进行了真实的侦察了呢?他在黑暗中想了一会儿,调头又往江对岸爬,一直爬到敌人戒备森严的江南岸。他知道岸边首先是一片地雷区,在地雷区的那一头,他看见了敌人哨兵游动的影子。他在黑暗中摸索着花费了不少的时间,然后才又爬了回来。在向连长汇报侦察结果的时候,石绍清从怀里掏出三颗美式地雷,他说:“我侦察的情况是真实的,有鬼子的地雷为证!”

  第三次战役的作战计划经过了反复斟酌,彭德怀最后的决心是:集中志愿军的六个军,在北朝鲜人民军三个军团的配合下实施进攻,粉碎敌人在三八线的防御阵地,歼灭在临津江及其北汉江地区第一线布防的南朝鲜第一、第二、第五、第六师,如果发展顺利,相机占领汉城。

  第三次战役作战计划的具体部署为:

  由志愿军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四十、第五十军并加强六个炮兵团组成右翼纵队,由韩先楚副司令员指挥,于高浪浦里至永平地段突破,首先集中力量歼灭南朝鲜第六师,再歼灭南朝鲜第一师,得手后向议政府方向发展。各军的任务是:第三十九军由新垡、土井地段突破临津江,其主力向上声洞、梧岘里、法院里方向攻击,准备打援与抓住汶山地区南朝鲜第一师;另以一个师向湘水里、仙岩里实施迂回,并占领该阵地,阻击北援和南逃之敌。第四十军由峨嵋里至高滩地段突破临津江、汉滩川,而后向东豆川方向攻击,协同第三十八、第三十九军围歼南朝鲜第六师。第三十八军白楼里至楼垡至板巨里地段突破汉滩川,首先歼灭永平之敌,再向东豆川里、纸杏里方向攻击,并以一个师占领七峰山阵地阻敌北援,同时监视抱川之敌。第五十军由茅石洞至高浪浦里地段突破,向皆木洞方向攻击,配合第三十九军歼灭出援之敌或打南朝鲜第一师。

  由志愿军第四十二、第六十六军并加强炮兵四十四团组成左翼纵队,由第四十二军首长指挥,在永平至马坪里地段突破,首先集中主力于永平至龙沼洞地段歼灭南朝鲜第二师一至两个团,得手后向加平、清平川方向扩大战果,切断汉城、春川间的交通;另以一个师由华川渡北汉江,向春川以北之敌积极佯攻,抓住南朝鲜第五师。各军任务是:第四十二军由观音山至拜仙洞地区突破,主力向中板里、贵木洞方向攻击,歼灭南朝鲜第二师十七团,切断清平川至加平的公路;另以一个师向济宁里迂回,协同第六十六军歼灭南朝鲜第二师三十二团、第五师三十六团。第六十六军主力分别于龙沼洞、马坪里、圆坪里地段突破,向济宁里方向攻击,会同第四十二军歼灭南朝鲜第二师。

  为了保证战役的胜利,八万多名有作战经验的老兵被补充到前线。

  志愿军后勤部门加强了力量,并且增调铁道、桥梁部队参战。前线各军积极就地筹粮,共向当地老百姓借粮三万多斤。

  中朝两军成立了联合指挥部,彭德怀任指挥部司令员兼政委。

  临津江两岸格外寂静,在江北岸的黑暗中,10万中国官兵蜷曲在雪地的战壕中一声不响。没有人知道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他们是否想到了他们很小的时候在家过新年的情景。尽管元旦在中国人心目中不如春节那般的热火,但是新年毕竟要过年,家家大门上挂着烛光摇曳的红灯笼,全家人坐在一起吃一顿好饭,如果年景好就会有肉和酒。然后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在暖和的炭火前议论一些平时不大议论的事,比如关于来年的生活——老人们很早就睡下了。在中国,元旦是年轻人的节日,因为新的一年就要来了,“将来”这个词在年轻人看来永远是朦胧却又美妙的。

  一九五一年新年到来的前夜,在朝鲜半岛上的十多万年轻的中国士兵迎来的是一场残酷的战斗。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起第三次战役的时间是:一九五0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十七时。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