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粟裕大将为何要求死后将骨灰撒在中国八个省市!

 粟裕(1907年8月10日-1984年2月5日)初名粟多珍、粟志裕,侗族,湖南会同人。中国现代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后进入井冈山,参与历次反“会剿”和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长征时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1941年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第六师师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华东野战军副司令等职,指挥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第5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以及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48年11月6日,粟裕发起并指挥的淮海战役,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在长江以北建立“重点防御”的计划,消灭了国民党在华东、中原战场上的精锐主力。

默默地坐在谭家桥白亭木竹检查站左侧山涧畔的一块巨石上,凝望着东南面被晚霞染红的石门岗,粟裕久久不愿离开。临别时,粟裕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出了自己的心愿:“我死后,将和战死在这里的战友们长眠在一起。”回京后,他对夫人楚青口授遗嘱:“我在革命战争年代,身经百战,和我共同参加战斗的同志中,牺牲的同志有数十万,可我还活着,看到了革命的胜利。在我死后,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不要举行追悼会,希望把我的骨灰撒在曾经频繁转战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山东、河南八省市的土地上,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在一起。”

1984年2月5日,粟裕病逝于北京。楚青向中共中央、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军委转达了粟裕的遗愿,中央领导高度评价粟裕的高尚情操,决定尊重他的意愿。4月28日,黄山东麓大雨滂沱。上午10时左右,在中央军委、南京军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粟裕次子粟寒生的护送下,粟裕的部分骨灰被葬在距白亭木竹检查站约100米的后山坡上。没有举行仪式,没有宣读悼词,只是挖了个小墓穴,放上骨灰盖上泥土,再栽上几棵黄山松、几株翠柏。自动赶来的黄山区干部群众在雨中肃立默哀,深切表达对将军的敬意。1986年春,黄山区人民政府拨专款在此修筑了花岗岩墓丘,并竖起了“粟裕将军骨灰墓”墓碑。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