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负债2000亿!自己身家100多亿,千亿国企是如何被他吃掉的?

  从紫光集团赵伟国被查这件事来看,我们的国企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其实准确讲,紫光集团应该算校企,毕竟它是属于清华大学办的。但是清华大学我们都知道,是教育部直属的学校。所以,归根结底来讲,紫光集团还是算国企的性质。

  当年赵伟国是以健坤集团董事长身份入主紫光集团的,之后先后出任总裁、董事长,此后掌舵企业12年。在他任职期间,紫光集团规模迅速扩张,债务也随之激增。

  其实赵伟国主政紫光集团后,还是给紫光集团带来了巨大飞快的发展的。比如在赵伟国刚刚接手紫光集团的那几年,紫光集团总资产规模从2009年的13亿到2018年突破2000亿,2019年底达到2978亿元的峰值。营业收入从不足3亿增长到700亿。

  2017年,紫光集团旗下的“芯片重镇”紫光控股实现营业收入390.71亿元,同比增长4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75亿元,同比增长93.35%。赵伟国本人也在2019年以250亿元财富,位列胡润富豪榜第124位。

  而且,通过自己研发及并购等方式,当时的紫光集团旗下企业覆盖手机芯片、存储芯片、可编程芯片FPGA、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等各大环节,成为中国芯片产业的“领头羊”。

  有些人怀疑赵伟国之所以能入主紫光集团这个接近3000亿规模的大企业,是因为他有什么背景。其实,他的背景就是他的学历和校友。

  赵伟国,祖籍河南,1967年出生于新疆伊犁沙湾县。1985年,赵伟国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通信专业。毕业后,赵伟国先在中关村工作;1993年,赵伟国重回清华读研究生。

  除了这个学历背景之外,目前网上没有赵伟国其他方面的强大背景。所以,赵伟国大概率就是因为清华内部的老师教授或者校友同学之类的关系迈入这个千亿巨无霸企业的。

  那赵伟国看起来把紫光集团经营得好好的,怎么突然之间被抓,成了人人喊打的众矢之的了呢?

  事情是这样的,在他任职期间,虽然紫光集团规模迅速扩张,但是债务也随之激增。截至2020年6月,集团总负债规模达到2029亿元,连续数个到期债务实质违约,短债长投的恶果显现。

  那如此强大的而且是国企背景的紫光集团,为何会如此高的负债?负债是怎么产生的?

  我觉得,紫光集团走到这一步,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盲目扩张与投资。

  赵伟国执掌紫光集团期间,大肆并购和扩张。

  包括2013年以162亿元从美股私有化展讯和锐迪科,并将两者合并为紫光展锐;2015年以25亿美元,从惠普手中买下华三51%股权,成立新华三集团;2018年以22.66亿欧元收购法国芯片连接器厂商立联信。

  包括2013年以162亿元从美股私有化展讯和锐迪科,并将两者合并为紫光展锐;2015年以25亿美元,从惠普手中买下华三51%股权,成立新华三集团;2018年以22.66亿欧元收购法国芯片连接器厂商立联信。

  大家发现没有,并购的很多是芯片或芯片相关领域的。

  想必大家对芯片这个产业并不陌生。就是前两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我们芯片被美西方掐脖子,差点死掉。甚至连中国最强的华为都撑不住,直接手机产量暴跌,甚至连旗下的荣耀品牌都含泪卖掉。

图片

  可见,以中国目前的科技实力,要想玩转芯片,那还是太弱。所以,紫光集团虽然吃下了这么多的芯片和芯片相关领域公司,但是没法立即生产销售变现,慢慢地就被拖死耗死了,毕竟并购这些企业要花一大笔钱,而你只有出钱没有收入,那就是巨额负债了。

  这个例子让我们想到了这两年突然爆雷的、曾经叱咤中国地产的第一房企,恒大。当然,他们企业性质不同,业务也不同。但是有些地方是相似的,就是盲目扩张,但是多元化的那些业务全部亏损,最后拖垮了主营业务。当然,恒大的暴雷还有别的原因。

  二、股东内斗。

  紫光集团的“赵伟国”时代,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9年-2013年,紫光集团完成混改,持股情况变为清华控股持有51%,健坤集团持有49%,赵伟国清除小股东后,正式主导紫光集团;

  第二阶段,2013年-2020年,在赵伟国的领导下,紫光集团进入买买买的并购扩张之路;

  第三阶段,2020年-2022年,紫光集团债务危机,引入接盘方智路建广联合,进行重组。7月11日,紫光集团及下属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100%股权已登记至北京智广芯控股有限公司名下,赵伟国时代彻底结束。

图片

  在赵伟国时代中,赵伟国清洗了其它小股东,并且对管理层进行了大换血,把紫光集团旗下另一个公司的人员进行大撤换,换成自己的嫡系——健坤系。反正两大股东内斗,导致管理层的心就散了,刚取得的一点成绩都被抵消掉了。简单点说,就是大家为了争权夺利,互相厮杀,心没往一处使,然后彼此消耗,导致公司发展停滞。

  三、赵伟国的个人私心。

  这个就是赵伟国之所以被抓被调查的根本原因啦。

  如果单纯是紫光集团负债,这个其实还不能抓赵伟国,赵伟国顶多就是个能力不足被踢出领导岗位。但是,当赵伟国利用手中的权力,将公共资产腾挪到自己口袋或亲信口袋,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比如说利益输送。

  2019年5月29日,紫光集团出资132亿元投资了3家有限合伙企业,这3家企业分别是成都芯航股权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都创芯股权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都嘉芯股权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这3家合伙企业都由赵伟国所控制,且对外投资数家疑似被赵伟国实际控制的公司。

  其实这种现象在国企央企当中太普遍了。在公务员系统中也司空见惯。甚至你村里的村书记,也基本这么干。

  这个操作手法很简单,比如你现在是一家国企老总,拥有绝对的生杀大权,为了生意给自己或自己人做,以自己人的名义开个公司,然后这家国企生意全给这家公司做,并且有可能虚报价格之类的,然后让国企的资产合法输送给自己人。

  还有什么公器私用、化公为私,将所管理的国有企业视为私人领地,处心积虑巧取豪夺国有资产,指使上市公司董事实施损害上市公司利益行为。

  反正如果你是国企一把手,你可以违法操作的空间太大太大了,几乎随便一捞都是厚厚的油水。毕竟,国企动不动就是资产规模几十亿几百亿的,随便抠一点毛都是巨款。

  其实本来成立这些国企的出发点是好的,就是集中国家资源来发展某些领域,比如这个紫光集团重点的芯片领域。但是,现实确实往往事与愿违,比如很多大项目,可能国家拨了几百亿的款,最后不懂怎么搞的几百亿没了,然后项目也没搞成。这些钱都跑哪去了呢,都被那些国企领导以极其隐蔽和巧妙的手段转移到自己私人腰包了。

  国企国企,看起来是国家的企业,但是终究它们的资金还是纳税人的钱。你说纳税人辛辛苦苦交给国家的钱,为的就是支持国家发展,为的就是让国家变得更好。可是,现实却是,钱全部流进了私人的腰包。这样,国家项目没完成,反而继续加大贫富分化。这无疑对国家和社会是一种巨大的危害。

  至此,我们不禁要问,如此重大的经济犯罪,为何赵伟国一直未被发现?难道紫光集团的人都是瞎子,都看不懂赵大董事长的操作?

  不单单是紫光集团一家存在这种问题,近年来已经发生太多太多这种国有资产流失和被侵吞的现象了!

  监管呢?监管者是谁?监管者哪去了?

  长达十几年,会计,审计,监督都形同虚设,直到造成巨大损失才被发现,是什么造成这种结果?这个是不是值得深思?

  不能说每次就是抓抓抓,抓完还有,越抓越多,而是如此彻底堵死这个罪恶的源头?如何弥补和完善监管漏洞?或者削减国企领导的权力。

  还有,这十年国家大力反腐,好像各个国有企业都派驻了纪委,但腐败的数额如此之大,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为什么有眼睛盯着,这些罪犯还如此肆无忌惮?

  可见,我们当前的对国企领导的监管是存在巨大漏洞的。还有就是项目审批上,监管也是很难的。其它的像利益输送,像资产转移,也很难监管。

  但是难不代表没办法,要不然,国企早已都变成私企了。所以,我觉得,是该采取严厉措施了。要不然,赵伟国之后还会有无数个赵伟国。咱们可千万不能让所有老百姓的血汗钱,最后都被某些人塞进腰包啊!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