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又到伟人诞辰日 ——回想毛泽东的一首四言韵语《手里有粮》

又到伟人诞辰日

——回想毛泽东的一首四言韵语《手里有粮》

作者:穆军升

640.jpg

  “忙时吃干,闲时吃稀”,这是毛泽东在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说过的一句话,可谓是家喻户晓。正是在毛泽东的英明领导下,不仅节约粮食问题一定要抓紧,而且大力抓粮食生产,带领全国人民度过了新中国最困难的粮食危机灾难。

  1959年4月29日,面对自然灾害时期,粮食歉收,毛泽东通过党内通讯小册子把指导全国人民的指示印发到全国,这句话就出自党内通讯小册子《党内通信》:“要十分抓紧,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杂以番薯、青菜、萝卜、瓜豆、芋头之类。”

640 (1).jpg

  除了毛泽东就关于粮食问题的上述这句话之外,毛泽东还为粮食问题专门赋过一首诗词《手里有粮》。

  四言韵语

  《手里有粮》

  一九五九年七月五日上午六时

  手中有粮,心就不慌。

  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这首韵语见于农业出版社1983年4月第1版《马克思恩克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关于农业若干问题的部分论述》刊载的毛泽东《关于粮食问题的指示》(1957年7月5日);后又见于武汉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何联华《毛泽东诗词新探》。收入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月第1版《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八册,题为《粮食问题》,注明“粮食手稿刊印”。

640 (2).jpg

  毛泽东善于把一些关键的问题编成易于上口的顺口溜形式,这首诗词就是以每句四个字的韵语,写了一首四言韵语。那是1959年7月5日上午6时,毛泽东在《粮食问题》一文中写道:“好好地精细地安排过日子,是否按照一九五七年的实际产量安排过日子呢?一九五七年的日子不是过得不错吗?这样做,农民的粮食储备就可以增得较多了。”紧接着,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随即抄录了这首韵语。这首四言韵语,声韵和谐,让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容易让人熟记接受。

  生于农村的毛泽东,自幼与农民有较多接触,对农民和粮食怀有真挚而深厚的情愫。毛泽东在天安门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起,党和政府领导人民进行了农村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法》),6月30日正式公布。土地改革是中国几千年来在土地制度上从未有过的最彻底的革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主义斗争取得胜利的历史性标志。它从根本上铲除了封建制度的根基,第一次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土地改革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土地改革完成以后,立刻把恢复生产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鼓励农民扩大耕地面积、选用良种、增施肥料。在土地改革中,亿万农民焕发处前所未有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的恢复何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农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326亿元增长到1952年484亿元,3年间增长了48.5%.农民生活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1952年,平均每个农村居民消费粮食192公斤。

  在大跃进和自然灾害时期,由于粮食歉收,粮食供给明显不足。毛泽东带领全国人民,战胜困难,1962年9月,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先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要求“把发展农业放在首要地位,正确地处理工业何农业的关系,坚决地把工业部门的工作转移到以农村为基础的轨道上来。”1962年,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8.47%,刹住了3年连续下跌的势头;1963年,粮食产量比上一年增长6.25%;1964年,粮食获得大丰收,产量增长10.29%,接近1957年水平;1965年,粮食产量基本达到1957年水平,人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

  1964年12月21日,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首次提出了农业现代化为首的四个现代化,极大地鼓舞了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中国人民,并成为他们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不懈动力。在毛泽东把发展农业放在首要地位的极大鼓舞下,农业科研方面也焕发出了勃勃生机。1972年,袁隆平开创的杂交水稻研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牵头列为全国农林重大科研协作项目;1973年籼米杂交水稻优良品种育成,1976年在全国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大幅度提高了产量,被联合国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新的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1978年夏秋之际的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在包干契约上摁下手印而开启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1982年1月1日《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即1982年 “中央一号文件”)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开来;1991年10月,取消凭票定量供应粮油,对粮食实行长年放开经营政策,自20世纪50年代起使用的粮票开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指出,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05年12月,废止1958年6月3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务条例》,取消农业税,终结了中国历史上农民持续上缴两千年的“皇粮国税”;从2004年起,中央每年都印发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部署脱贫攻坚,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了历史性的“十七连丰”,为应变局、开新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庄严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国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640 (3).jpg

  弹指一挥间,积贫积弱的新中国面貌焕然一新,取得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时值毛泽东诞辰130周年之际,重读毛泽东的诗词《手里有粮》,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共和国走过了74年的风风雨雨,粮食问题始终是一个举国下的大问题。中国是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只要农业发展好,粮食储备充足,我们14亿中国人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依靠自身能力解决吃饭问题。正如新一代领导人习近平多次强调所指出的那样:“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