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刘继明花费五年时间创作的长篇新作《黑与白》出版后,在读者中引起了热烈反响。《黑与白》描写了80年代以后数十年间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社会全景,是一幅改革年代芸芸众生的奇幻画卷。同时,它又以倒叙和补叙的手法,通过几个主要人物的经历,写出了一部扑朔迷离的百年中国革命史。被认为是“一部形象化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史”和“人民现实主义的尖锋之作”,是一部改革年代的“伤痕文学”,它不仅写出了工人阶级的“伤痕”,也写出了农民的伤痕,女性的“伤痕”,青年的“伤痕”。
刘继明老师在谈到《黑与白》的创作心路历程时,认为这部作品是他真正摆脱精英文学体制,回到20世纪中国新文学史上源远流长的无产阶级文学和人民文学传统的一次精神突围,是他向产生过丁玲、赵树理、周立波、柳青、浩然等作家的伟大时代献上的一份礼物。
郭松民老师认为,我们不了解思想史,就不知道我们是从哪里来的,也不可能知道我们要到哪里去,而《黑与白》是一部形象的当代思想史,如果一个读者想了解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国思想史,就应该读读《黑与白》。
孔庆东老师认为这部小说堪称近百年来中国社会的一面“照妖镜”,如果有一部“照妖文学史”,刘继明就是照妖大师,众多妖魔鬼怪在他笔下无处遁形。《黑与白》找到了革命事业多灾多难的内部根源,是中国照妖文学的一座崭新的灯塔。《黑与白》不仅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大收获,早晚有一天也会列入世界文学名著的家族,因为它对历史的挖掘,对人性的拷问都远远超过了大多数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作品。
刘继明老师现授权乌有之乡网站对《黑与白》进行连载,敬请广大网友关注。欲购此书,请点击此处(https://book.kongfz.com/768075/6648538015)。
第 一 部 目 录
卷 一
第一章
1. 文学社/2. “蕾丝”/
3. 邂逅/
4.《香椿街》/
第二章
1. 邳镇传说/2. 蓝色火焰/
3. 紫瓦屋、香椿树和阁楼/
4. 镜子里的男人/
5. 失踪与疯癫/
第三章
1. 睡莲、蝌蚪与古筝/2. 举起手来/
3. 坦白从宽/
4. 一家之主/
第四章
1. 神医/2. 诊所/
3. 停尸房、暗房、《少女之心》/
4. 红缨枪和龚校长/
第五章
1. 逃/2. 白发老爹/
3. 红石谷/
4. 梁奎和钱老黑/
5. 红隼/
6. 回到邳镇/
卷 二
第一章
1. 去外公外婆家/2. 生日宴/
3. 枫园/
4. 好妹子餐馆/
第二章
1. 王胜利/2. 公社的爱情/
3. 接班人/
4. 妈妈死了/
5. 英雄和狗熊/
第三章
1. 三人行/2. 楚州城/
3. 古城夜话/
4. 回家/
5. 过年/
第四章
1. 教学干事和副系主任/2. 圣诞舞会/
3. 栗红/
4. 郎涛/
5. “干校”回忆/
6. “三家宴”/
7. 海德格尔和阿仑特/
第五章
1. 怎么是你/2. 大江和福威/
3. 造化弄人/
4. 阴谋与爱情/
5. 杜威出世/
6. 干爹/
卷 三
第一章
1. 导师/2. 废园长谈(1)/
3. 废园长谈(2)/
4. 摄影家/
5. 江心屿/
6. 意外的探访/
7. 杜威的哲学/
第二章
1. 五月的鲜花/2. 宗达同志/
3. 山雨欲来/
4. 莱卡3D/
5. 父与女/
6. 约会/
第三章
1. 父亲去世/2. 寻找骆正/
3. 民众书店/
4. 骆正的讲述(1)/
5. 骆正的讲述(2)/
6. 骆正的讲述(3)/
第四章
1. 两个人的风景/2. 杜威和顾筝/
3. 姑嫂之间(1)/
4. 姑嫂之间(2)/
5.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第五章
1. 青萍之末/2. 游行/
3. 错乱的季节/
4. 不谈爱情/
5. 精神孤儿/
6. 一切都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第一章
1. 文学社
高考时,顾筝报考的并不是东江大学法律系,而是中文系,是入校后学校临时调剂,把她转到法律系的。顾筝最初的理想也不是当律师,而是成为一个诗人或古筝演奏家。为此,她满心不悦,整整一个学期都郁郁不乐。在顾筝眼里,法律系那些课程枯燥无趣,味同嚼蜡,实在引不起她的兴趣。顾筝的选修课除了一门《中国现代法律制度研究》,其余几门课都是中文系和外文系的。每次听法律系的课程,她总是心不在焉,打不起精神,对外系的选修课却听得津津有味。不仅如此,顾筝还报名参加了浪淘沙文学社。浪淘沙文学社是中文系学生会发起成立的,大多数社员也都是中文系学生,顾筝是唯一的一位法律系女生,反倒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浪淘沙文学社招新时,顾筝鼓了好大勇气才去报名的。由于被调剂到法律系,没能进自己心仪的中文系,她总觉得有几分自卑,尤其是在那帮个个都仿佛才高八斗的中文系学生面前。
浪淘沙文学社的招新处设在体育馆门前。体育馆是一座1930年代的民国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屋檐上的琉璃瓦熠熠生辉,据说是一位著名的华侨领袖捐资兴建的,体育馆门前的空地上还竖着这位侨领的半身塑像,慈眉善目,像个和蔼的老爷爷。塑像四周是一片茂盛的海棠树。顾筝入校后第一张照片就是在体育馆门前拍的。
新学期开学不久,体育馆门前摆满了招新社团的摊位,每个摊位一张课桌,课桌上挂着社团的招新启事和海报,五花八门,琳琅满目,飞碟研究会、无线电爱好者协会、老子学会、黑白棋社、新视听发烧友联谊会、易经学社、五月的鲜花合唱团、青年政治家俱乐部、新湖畔诗社、琵琶乐队、气功研究会、浪淘沙文学社……
浪淘沙文学社的摊位在最边上,再往左就是体育场了。同其他招新社团报名者的络绎不绝相比,浪淘沙文学社鲜有人问津,显得冷冷清清。负责招新的是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顾筝找他们要了一张登记表。
“你是哪个系的?”一个脸孔瘦削,戴眼镜的男生把登记表递过来时问。
顾筝正要填表的笔停了下来,“法律系。”
“法律系?”旁边的女生重复了一句,打量着她,“你有……作品吗?”
提交作品是浪淘沙文学社招新启事上对报名者的要求,顾筝从女生的表情和语气感觉到了某种压力。她瞟了对方一眼:高挑身材,一头披肩长发黑得发亮,皮肤很白,一双漂亮的丹凤眼审视着顾筝,有点儿居高临下的味道。
顾筝避开对方的目光,一声不响地从书包里掏出一叠稿纸,递了过去。女生接过诗稿,埋头浏览起来。
那是顾筝前不久写的一首诗《海棠树下》:
那架葱茏的葡萄藤哪里去了
那盆淡雅的紫丁香哪里去了
喷水池旁的景德镇花盆
在蓝色的暮霭中
叙说着遥远的温情
海棠果落满整整一个秋天
当年它开得那样火红
长条石椅曾经容下两个人
如今惟有一只小花猫
向客人传递着黄昏的寂寞
晚风摇响一串笑声
摇响海棠树圆圆的年轮
摇响年轮灌制的唱片
但唱片不是圆的
留着一段无法填补的空白……
女生一目十行地看完诗,抬起脸来,对顾筝说:“好一句‘唱片不是圆的\留着一段无法填补的空白’!真有点儿舒婷的味道……”
“是吗?”顾筝听到女生这样夸奖自己,心里很高兴。舒婷是顾筝喜欢的女诗人。
“真的,”女生诚恳地点点头,“你一定也喜欢舒婷对吧?”
“我喜欢,”顾筝犹豫了一下说,“《双桅船》……”
“太巧了,我也喜欢这首诗!”女生像小孩那样拍掌,顺口朗诵道:“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你又在这里……”
女生的朗诵声情并茂,像专业播音员,很富有感染力,脸上的神情跟刚才判若两人,对顾筝热情了许多,她同那位男生交换了一下目光,转过脸来,“同学,祝贺你,你被录取了!你很有文学才华,真不敢相信你是法律系的!”她语速很快地说,向顾筝伸出手来,“认识一下吧,我叫栗红……”
栗红是浪淘沙文学社的社长。顾筝在文学社的刊物上见过这个名字。她们俩就这样认识了。
栗红是中文系的,比顾筝高两届,她写诗,也写小说和散文,是个多面手。不过,相对于写作,她的朗诵水平似乎显得更加出色。顾筝第一次参加浪淘沙文学社的活动——中秋诗会,就领略到了栗红的才情。作为文学社社长,她不仅是中秋诗会的主持人,还亲自朗诵了一首诗,只不过不是她自己的作品,而是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那时候,大学中文系的女生,有几个不狂热地喜欢舒婷呢?
《致橡树》这首诗,顾筝上初三时就读过,还抄在日记本上,诵读过不知多少次。诗中那些绵密的意象和富有音乐感的句子不止一次地敲击过她少女的心房,她就是因为这首诗喜欢上文学的。
那天,顾筝的节目不是朗诵诗,而是弹了一首《高山流水》。那只古筝从小学到大学一直跟她形影不离,进大学后,这是她第一次弹奏它。
那天,浪淘沙文学社的诗会是在外文系下面的小树林里举行的。中秋时节的夜晚,天气有些凉了,又圆又大的月亮像一只灯笼悬挂在冰湖一般透明的夜空,皎洁的月光透过参差错落的枝叶洒落下来,地上仿佛落满了水银,清凉凉的。有的同学都穿上春装外套了,可栗红还像夏天一样穿着件白底红花的连衣裙,头发挽成一束,蓬松地垂在脑后,再加上她那张满月形的脸蛋和漂亮的丹凤眼,那种优雅、浪漫、洒脱的气质,跟诗的意境特别吻合。“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她朗诵到这一句时,婀娜的身体微微前倾,双手高高举起,十只指头舒展着伸出去,看上去像一株婷婷而立的橡树。那一刻,不仅是顾筝,全场的男生女生也无不为之倾倒……
栗红朗诵《致橡树》的情景像一幅画那样,成为顾筝大学时代一道美轮美奂的风景,挥之不去,深深镌刻在她的记忆中,很久很久……
其实,栗红和顾筝在性格气质和兴趣爱好上都迥然相异。倘若拿花来做比喻,栗红像牡丹,艳丽、热烈、开朗、奔放、甚至有点儿张扬,给人一种咄咄逼人之感;顾筝则像一朵蔷薇或者海棠花,端丽、腼腆、内敛,有那么一点儿……另类。
这样完全不同类型的两个人怎么会成为要好的朋友呢?不仅周围人百思不得其解,连顾筝也觉得有点儿不可思议。
栗红是本市人,父亲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厂长,似乎是为了将自己跟一般的小市民区别开来,栗红很少讲本市方言,总是讲一口带点儿东北口音的普通话。她的父母都是北方人。正是凭借这一点,栗红大一时应聘到校广播台做了播音主持,不过,自从担任浪淘沙文学社社长后,她就没在广播台干了。栗红的兴趣广泛和多才多艺由此可见一斑。
大概是受了干部家庭的影响,栗红对“仕途”也怀有强烈的兴趣,她先是担任中文系学生会主席,后来又当上了校学生会宣传部部长,作为候选人,还差点儿选上了校学生会主席。
栗红其实是个挺复杂的人。比如她一方面多才多艺,很有文艺范儿,一方面又迷恋“仕途”,另一方面呢,却经常我行我素,甚至有点儿放浪形骸,有一种那个年代的大学生特有的叛逆精神。
有一次,顾筝去栗红的宿舍,看见她穿着一套半透明的丝绸睡衣,露出两条性感的大腿,丰满的胸部几乎半裸着,身上散发出一股浓郁的香水味儿。尽管女生宿舍不会有男生闯进来,但还是很少有人这样裸露的。更让人惊讶的是,面对顾筝诧异的目光,栗红丝毫也不介意,跷着二郎腿,嘴里嚼着口香糖,手里拿着一本《中国先锋诗选》,斜睨着顾筝,问她:“你读过伊蕾的《独身女人的卧室》吗?”
“中国先锋诗歌”是本学期中文系的一门选修课,但顾筝没有选这门课。她毕竟不是中文系的,对文学也没有中文系学生了解得那么细致。她平时对文学书的阅读侧重于外国文学,对中国的当代文学比较陌生,熟悉的大多是一些外国的经典作家,如英国诗人雪莱、拜伦,法国诗人兰波,美国诗人狄金森以及苏联诗人叶赛宁等,这个书单在中文系学生们眼里肯定显得有些业余,但顾筝并不介意,就像她不介意自己是否读过《独身女人的卧室》这首诗,和“伊蕾”这个名字一样。
“我给你朗诵一下吧!”栗红兴致勃勃地说。
这小屋裸体的素描太多
一个男同胞偶然推门
高叫"土耳其浴室"
他不知道在夏天我紧锁房门
我是这浴室名副其实的顾客
顾影自怜--
四肢很长,身材窈窕
臀部紧凑,肩膀斜削
碗状的乳房轻轻颤动
每一块肌肉都充满激情
我是我自己的模特
我创造了艺术,艺术创造了我
床上堆满了画册
袜子和短裤在桌子上
玻璃瓶里迎春花枯萎了
地上乱开着暗淡的金黄
软垫和靠背四面都是
每个角落都可以安然入睡
你不来与我同居
整首诗分十四节,每一节都以“你不来与我同居”结尾。顾筝是第一次听到这样大胆表现女性隐秘心理的诗歌。她被那种毫无顾忌的自白震惊了,仿佛看见一个女人一丝不挂地站在大街上搔首弄姿,袒露出自己最私密的部位。那一刻,顾筝感到了一种强烈的羞耻,仿佛朗诵这首诗的不是栗红,而是她自己。她突然一阵恶心,差点儿呕吐起来。
那次,顾筝本来是拿着刚写完的一首诗去给栗红看的,可为了掩饰突然涌上来的恶心,她一声不响地跑出了栗红的寝室。寝室里其他几个女生愣住了,栗红也有点蒙,扔掉书本,趿拉着拖鞋追出来,边跑边喊:“顾筝,顾筝!你怎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