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根除自然灾害最多的恰恰是毛泽东

         自然灾害伴随了人类史整个过程。没有自然灾害的地方只有天堂。中国历史也是一部自然灾害史。原始人遇到自然灾害的态度是躲、逃、离开自然灾害发生地,这是当时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自从鯀开始治水,中国就出现有组织、有目的的战天斗地活动。鯀用一生的治水失败给禹积累了大量治水经验。这才有了后世被华夏子孙歌颂的大禹治水。大禹是中华史上第一个改造自然,战天斗地成功的圣人。我们也不能忘了他的父亲鯀积累经验的作用,鯀是中华历史上战天斗地第一人!

 

        中国近代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始于1958年,灾于1959—1961“三年自然灾害”。

灾情如下:

1958年,“1-8月,全国大面积旱灾,冀、晋、陕、甘、青与西南川、滇、黔及华南粤、桂等省区。吉林省266条小河、1384座水库干枯,为近30年未有的大旱。年内,旱灾波及24个省区2236万公顷农田。1960年,持续旱情扩大:“1-9月,以北方为主的特大旱灾。上半年,北方大旱。鲁、豫、冀、晋、内蒙、甘、陕7省区大多自去秋起缺少雨雪,有些地区旱期长达300-400天,受灾面积达2319.1万公顷,成灾1420万公顷;其中鲁、豫、冀三省受灾均在530万公顷左右,合计1598.6万公顷,成灾808.5万公顷左右。山东省与河南省伏牛山—沙河以北地区大部分河道断流,济南至范县的黄河也有40多天断流或接近断流,800万人缺乏饮用水。夏秋季节,南方皖、苏、鄂、湘、粤、滇、川7省区因旱受灾面积都在66.6万公顷以上(按:广东、海南旱情持续了7个月,西南各省冬春连旱),川、鄂2省成灾198.1万公顷。除西藏外,大陆各省区旱灾面积高达3812.46万公顷,为建国以来最高记录”;“本年灾情是建国后最重的,也是近百年少有的”。是年大旱,除黄河外,还有不少河流断流,如永定河、潴龙河断流5个月;子牙河及滏阳河衡水以下河道,自1959年11月断流,直到1960年7月18日才有来水山东境内12条主要河流,有汶河、潍河等8条断流。1961年,旱情持续:“1-9月,全国范围的特大旱灾。全国旱区受灾面积达3784.6万公顷,成灾1865.4万公顷,主要分布于华北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黄土高原、西辽河流域”。是年3-6月,海河水系的赵王河、潴龙河平均流量距平偏少一半以上。西辽河通辽站3-6月平均流量仅0.123秒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99%!安徽省正阳关、蚌埠和江苏洪泽湖各站6-8月平均流量较年均值偏少8成。湖北襄阳专区8个县325条大小河流,断流312条。1962年,“1-9月,全国大面积旱灾。去冬以来,南方湘西北、粤北、川北、苏北、皖中地区雨雪稀少,2月约有100万公顷呈旱象;3月,旱区扩至豫、鄂、黔、陕等省,共计360万公顷……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呼伦贝尔和乌兰察布地区、晋北、冀西北、吉西北地区,旱期长达200-400天甚至井干河断、人畜吃水困难……年内,旱灾波及北方为主的24个省区(市)2174.6万公顷农田,成灾面积878.4万公顷。”

 

        这三年(多)的自然灾害史是后人广为诟病的一段历史。饿死多人?天灾还是人祸?谁负责?议论纷纷、版本众多。也是妖魔化毛泽东的主要“罪证”,仿佛毛泽东是传说中的恶龙王,“为惩万民,故降灾害”,把雨藏了起来,貌似一个十恶不赦,该遭天雷击杀的千古罪人。谣言不断,即使有事实证明灾害不可避免,对某些人也是视而不见。目的昭然若揭,并编造大量谎言,努力践行“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的师训。这欺骗不了真正的求实者,只能蒙蔽一些还没有接触到真相的新生一代。毕竟没有人是“生而知之”。事实史料尽有记录,只要务实求索,谎言不攻自破。把事实摆在造谣者面前,他也要闭上眼睛,问题出在心里,与事实无关。这里不再多举。玉可碎不可毁其白,让历史去证明吧。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也要用时代的结果看过去。今天,中国人不再挨饿了,既有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也有前人打下的基础。就说自然灾害,旱情不知来了多少次,但是有旱无灾。虽然也有过1998年那样的大洪水,但能够导致全国性饥荒的自然灾害已经没有了。这不是偶然,不是幸运,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庇护。实实在在离不开毛泽东时代毛泽东大力发展水利工程,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的结果。要知道解放前的中国自然灾害史还没有近一个甲子不闹饥荒的历史。“三年自然灾害”就是中国自然灾害史的一道分割线。华夏子孙不能忘了大禹治水,不能忘了鯀的战天斗地,更不能忘了画下那道分割线的毛泽东!毛泽东强调“要把农业搞上去,必须大兴水利“!不仅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了“三年自然灾害”,同时也为子孙根除大部分难以抵御的自然灾害。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是华夏大地各项水利工程开工最宏大的时代,直到1980年某些水利工程才竣工。

 

        淮河,建国之前频道出现自然灾害。那时,淮河流域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重灾地区。“根治淮河”、“治好淮河”,成为淮河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毛主席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1951年“千里江淮第一闸”——王家坝闸开工。其中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历时16年。第一抽水机站在1963年4月胜利完成,第四抽水站是引江水利枢纽工程的主力站,于1973年11月动工,1977年3月竣工。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是在无产节级文化大格命中建成的我国最大的一座电力排灌工程。整个工程由三座大型现代化电力抽水机站、七座中型节制水闸、三个船闸等十多个部分组成。它既能自流排灌,又能电力扬水排灌。遇旱时它能把长江水抽引到大运河的自流灌区,灌溉江都、高邮、宝应、兴化、淮安五个县的三百多万亩农田;受涝时,它可以把里下河地区的渍水排入长江,大大减轻这个地区的内涝灾害。淮河终被毛泽东带领战天斗地的劳动人民驯服。

 

        1951年冬,毛主席亲自审阅并批准长江水利委员会向中央报送的《荆江分洪工程计划》。1952年3月15日,中南军政委员会作出《关于荆江分洪工程的决定》,同时成立了以李先念为首的荆江分洪委员会及其所属机构。荆江分洪工程1952年4月5日全面动工兴建,于1952年6月20日胜利建成。参加荆江分洪工程的有10万军工、16万民工;此外,还有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4万人。工程仅用了75天(照计划提前15天)的工期,速度之快,令中外水利界赞叹不已。结束了当地“荆江不怕刀兵动,只怕南柯一梦中(汛期水灾)”的民谣。

 

        建国后毛泽东第一次出京巡视是1952年10月视察黄河,并叮嘱“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他先后四次调研黄河,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作出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利用规划”的决议。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黄河治理开发宏伟蓝图,也是人民共和国审议通过的第一部江河流域规划。

 

        1958年的旱情已经预示了“三年自然灾害”头一年的到来。河南省林县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到1959年底,林县已建成中小型管道1364条,水库36座,池塘2397口,旱井27120眼,水井5652眼,引山泉650个,有效灌溉面积20.1万亩,比5年前增加了20倍,使干旱缺水的状况得到很大缓解。1960年2月11日(农历正月十五),“引漳入林”大型水利工程(即“红旗渠”工程)动工。——河南省林县红旗渠,作为人工修造的“天河”,被国际上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长304.1公里;支渠51条,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长697.3公里。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合计总长1525.6公里,加上农渠总长度达4013.6公里。红旗渠是1969年7月历经十年的工程,它救不了“三年自然灾害”,造福的是后代。不仅根除了旱灾,还成就了今天当地的旅游业。

 

        海河流域解放前也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从1966年开始,海河进行大规模治理,到1979年仅13年的艰苦奋战,流域内新建、扩建大型水库30座,总库容221.8亿立方米,控制山区流域面积的83%。初步整修了各河中下游蓄滞洪区32处,滞洪容积达19亿立方米。从根本上改变了各河上大下小,洪水集中天津境内的海河干流入海,严重威胁天津安全的局面。

 

        从1952年到1980年(完工)的近三十年间,国家用于水利的资金近800亿元,其中,地方及社队自筹也近百亿元,建成了大量的防洪、灌溉、排涝、发电等工程设施。期间,全国各地修建大型水闸241座,建成大、中、小型水库86000座(而解放前只有大中型水库23座),塘坝640万处,总库容量达4000亿立方米(包括电力投资的库容1100亿立方米);建设万亩以上灌区5000多处;机械排灌动力由解放初的9万多马力发展到7000多万马力;机电井从零开始发展到209万眼;水利结合发电装机900万千瓦。(葛洲坝工程为1971年5月开工兴建,1972年12月停工,1974年10月复工,1988年12月全部竣工。毛泽东对三峡水库也有计划,当时没有经济能力,安全的国际环境放弃。)毛泽东亲自主抓的工程就有4个。毛泽东没从任何一个工程中为自己、为家人、为朋友谋取一点私利,更没拿一个红包(难以想象吗)。

 

        翻过“三年自然灾害”,是毛泽东时代的水利工程结束了中国未来自然灾害导致全国挨饿的历史。福泽了整个华夏大地,利在千秋。而那些“花明天钱办今天事”、吃水不知挖井人所指责的那个“千古罪人”、“旷世魔王”,恰恰是那他们所享用不知从何而来的福祉、战天斗地创造辉煌历史的毛泽东。

 

        历史很讽刺,也很现实。既有无私造福子孙的伟人。不知自重妄自给人家定义功过的政客。也有吃尽啃光还啐上一口的白眼狼,议事双重标准,论功时:雨露均沾;论过时:十面埋伏,毛泽东你往哪里跑?唯毛泽东一人是问!这就是无奇不有,内容丰富的真实历史。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efynysOwo3HsmUnH5iLRQ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