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清哲木:扶沟县扶贫造假,不如让问责较真

  “薛寨村在新班子上任之前评定的72户贫困户中,有68户是错评,只有4户是真正的贫困户。低保户146户大部分是买卖得来的。”日前,媒体披露了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葛店乡薛寨村以往在扶贫领域中的乱象——“贫困户靠关系,低保靠买卖”。

  周口市扶沟县这起“潜规则”让人惊愕。扶贫项目涉及的都是困难群众,造成如此匪夷所思的乱局,扶沟县相关部门究竟有没有人监督扶贫工作?按说低保户都有严格的审核机制扶贫办的同志和分管扶贫的领导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心?难道就没有一点明辨真伪的能力?就不能分辨出真富和假穷的群众?如果连这个能力都没有用,你们还如何领导地方百姓脱贫?

  低保本该是惠泽困难群众的扶贫资金,但在周口市扶沟县被某些人玩弄于股掌间,成了唐僧肉。成了某些人的“私货”靠关系做起低保买卖,扶沟县县委书记、县长是如何践行从严治党抓作风建设的?扶贫造假是严重的作风问题,不仅会践踏社会公平的底线,失信于民;更会损害政府的整体形象和威信,让脱贫进程受阻。这事发生在周口市扶沟县,是扶贫领域的腐败,它直接暴露的是扶沟县地方监管部门的行政短板和职能缺位。

  近年来,扶贫领域的腐败和造假频现,虚列项目、编造虚假材料、虚报人数、冒用他人名义骗取低保户……本该是困难民众救命钱的扶贫资金,变成了某些人的“天鹅肉”,吃得上要吃,吃不上创造条件也要吃,这让人审丑疲劳。当扶贫资金“层层把关”变成了“层层放水”,这只是一些地方扶贫监管流于形式的缩影。

  扶贫造假之所以让人深恶痛绝,不仅因为扶贫资金很大程度上是真正低保户的应急救命的钱,扶贫资金流失与错配对真正的贫困人群影响巨大,更因为扶贫攻坚是一项庄严的国家行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环。扶贫造假是阻碍扶贫脱贫进程,是影响扶贫攻坚大局的毒瘤。民众对扶贫工作的乱象刨根问底,是拷问层层把关的扶贫工作为何变成了步步失守?这其中的腐败?牵涉哪些人?谁该为此事负责?如果这些问号不拉直,这些问题不较真,所谓的反思和什么冠冕堂皇的举一反三整改就没有实质意义。

  扶贫领域弄虚作假行为频发,暴露的是干部党性意识弱化、纪律意识淡薄、作风不实、责任缺失、履职不力、等问题。最为重要的是,遭殃的却是迫切需要脱贫的贫困群众。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扶贫领域出现造假,这也说明还存在查处责任缺失、监管弱化、监督机制不健全等现象。查出问题,除了处理具体经办的干部,负有监督管理之责的地方主政干部,该追责的也绝不能姑息。在严查类似问题的同时,对地方一把手应强化问责,不能轻轻一笔带过。

  哲木观察相信,河南省对周口市扶沟县扶贫造假事件会一查到底,给公众一个交代。同时,也希望相关各方能从这起风波中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扎紧制度篱笆,加强常态监管,为扶贫攻坚大局和各项惠民政策落地提供坚实的基层基础保障。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