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一段时间一股势力全方位颠覆近代中国革命史,对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会议前后的基本事实、包括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事实和意义歪曲否定,对年轻一代甚至全社会产生了恶劣影响。83年后的今天,有必要回顾一下这段历史,并从中汲取教益。
83年前的1月17日,在这个距离北京2091公里的中国西南偏僻之地,一幢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小楼里,一场会议已经开了两天。
这幢小楼位于贵州遵义,而参加这次会议的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领导人,也被称为“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是一个决定中国命运的会议,也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史称遵义会议。
这段历史已经过去80多年了,本来没有什么异议。但由于一段时间一股势力全方位颠覆近代中国革命史,对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会议前后的基本事实、包括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事实和意义歪曲否定,对年轻一代甚至全社会产生了恶劣影响。
83年后的今天,有必要回顾一下这段历史,并从中汲取教益。
转折
遵义会议之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被中国共产党反复纪念,被人们反复提起、研究,关键在于它是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是近代以来,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也是中华民族从沦落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点。
这两个转折点,已经足以说明这场会议的重要意义。
在遵义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在最初的十几年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惨痛失败。积蓄的力量在到达遵义时,已经遭到严重的消耗。如果这个时候再犯错,可能这支红色力量将面临着就此失败的危险。
为什么说83年前,中国共产党已经不能再犯错?看看一路走来的历史,你就明白了。
先是陈独秀右倾领导,搞革命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把革命领导权拱手让给蒋介石,蒋叛变革命后,共产党人被杀得血流成河,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惨遭失败。
再是李立三等搞左倾盲动,要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像十月革命那样一下子夺取全国政权,结果使仅存的革命力量又一次遭受沉重打击。
朱毛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使红色根据地和红军力量迅速发展,但到1933年初,王明教条主义的代表人物博古和李德,到根据地后排斥毛主席正确领导。
在来到遵义之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远离根据地开始了艰难的长征。根据地没有了,红军又被打掉2/3还多,到遵义后还剩不到3万人的队伍。
面对蒋介石亲自指挥的几十万敌军包围,怎么办?
遵义,这座小城里有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的两代领导核心,有十大元帅中的7个,十大将中的6个。如果突不出重围被消灭,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部分就没有了,中国的历史一定会改写。
就是在这样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遵义会议达成了一个一致共识,将这支红色革命力量交给过去数次带领大家成功反围剿的毛泽东同志指挥。
正是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枪是同样的枪,打的胜仗却更多了,党和红军巧妙地跳出了敌人包围圈,冲破重重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
在此之后,这支红色力量在陕北逐渐积蓄力量,又正确解决“西安事变”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打败日本侵略者,壮大了人民武装力量。
最后,通过3年解放战争,彻底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稳定。
杂音
遵义会议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从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这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那一代人毫无疑义的共识,也是全党讨论形成的决议认定的共识。
老一代人在世的时候,没有任何人对此提出异议。但随着那一代人基本都离开了这个世界,好像历史就可以任人打扮了。
近年来,竟有人说遵义会议确立的不是毛主席的领导地位,而是确立了张闻天的领导地位,不是毛主席领导党和红军转危为安走向胜利,而是因为有了张闻天的领导。
如果逝去的那一代知情人还活着,鼓吹这样的奇葩观点他们同意吗?
张闻天
诚然,张闻天同志也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为遵义会议成功召开有很大贡献,后来也为党的领导事业做了很多工作。在遵义会议前后,本来大家推举毛主席领导,后来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同志负总的责任”,是毛泽东等中央核心领导同志基于多方面的考虑安排的。
但是,这否定不了从此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有周恩来等当事人的回忆为证,也有党的决议为证。
有人说,毛主席是1943年3月才正式成为党的主席,因而不能说中国共产党是在他的领导下。
这种说法完全不了解当时的实际,只看形式而没有看到本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没有担任过一天党的总书记,这并不妨碍他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
上世纪80年代,发现一份关于遵义会议的原始材料,陈云当时到共产国际汇报的手稿,其中讲的也很明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
连张闻天自己的回忆文章中,都非常实事求是地说:“遵义会议改变了领导,实际上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领导中心的中央的建立”“我只是形式上当当主席,一切重大问题均由毛主席决定。”
如果张闻天活到现在,他也会对那些歪曲历史的人嗤之以鼻的。
还有人说,遵义会议之后党和红军转危为安,摆脱敌人的重重包围,不是因为毛泽东的英明领导,而是因为情报准确及时,因为彭德怀和林彪战场上指挥的好,是因为通信保障有力,是因为蒋介石故意“放水”,或是因为莫名其妙的运气等,而且都言之凿凿,甚至成为解读这段历史的主流观点。
这些人的说法,或许有一定的依据,也能拿出一些电报和史料来证明,但用一个历史过程来看,他们无法克服的一个悖论就是:遵义会议之前,情报、通信、指战员的英勇善战、蒋介石集部的内部矛盾等,这些因素都存在,遵义会议之后,这些因素也没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之前我们会一败涂地,为什么之后会转危为安,为什么之前的之前,党和红军有了毛主席领导就打胜仗,排挤了毛主席的领导就打败仗,遵义会议请回毛主席领导又转危为安打胜仗?
可见,转败为胜、转危为安的根本原因,为因为有了毛主席的正确领导,这是任何其他因素都无法取代的,故意强调其他因素淡化、取代甚至抹杀毛主席的伟大作用,都会成为历史笑话和学术笑话。
抉择
遵义会议开了3天,决定毛泽东选为政治局常委,取消“三人团”,但周恩来仍为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遵义会议结束时,博古虽然没有交出总负责的权力,但毛泽东实际上已经成为红军的最高指挥者,实际上也成了全党全军的领导核心。
遵义会议是毛泽东走出逆境,从低谷中崛起的标志,但这个崛起并非那么简单。
因为,毛主席并非不打败仗。
而且,在遵义会议之后的头一仗,他就打败了。
毛主席领导红军后,想打个胜仗来改变处境,大家也寄于很高的期望。1935年1月26日,遵义会议后没几天,在土城打了复出后的第一仗,毛泽东亲自指挥,周、朱在一旁协助。
本来情报说这里只有6000余人,是贵州的黔军“双枪”军,结果一交手才发现对方是川军10000多人,而且大批增援部队马上就到了,部队打得非常艰难被动。
在紧要关头,朱德请求亲率陈赓的干部团参加战斗。他对毛泽东说:“老伙计,不要考虑我个人的安全,只要红军能够胜利,区区一个朱德又何惜?敌人的枪是打不中朱德的。”
朱老总上去后打成对峙局面,最后只好撤下来。原定从这里北上进入四川,这个计划实现不了,只好西渡赤水,开始了四渡赤水之战。
首战失利对毛泽东打击很大,一直到晚年还念念不忘,多次说这一仗是他指挥打败的。
这场败仗,也让党内“让毛泽东领导”的很高呼声,迅速跌落下来。
在遵义会议上,反毛的有3个人,一是博古(总负责)、一是李德(共产国际顾问),一是凯丰(团中央书记)。在毛主席指挥首仗失利后,这三个人都开始幸灾乐祸起来。
更为严峻的是,还有一个副作用,就是随着毛主席声望受挫,博古也迟迟不交权。土城战役后没几天,经过张闻天、周恩来等同志反复劝说,博古才交了班。
3天后常委分工,决定张闻天为党的总负责,而毛泽东只是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这是出乎意料的安排,说明他陷入了不被信任的危机中。
然而,二渡赤水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回师黔北”,在娄山关、遵义用5天时间,歼敌两个师又8个团,毙伤2400多,俘虏3000多,缴获大批军用物资,打了长征以来最大的胜仗。这才驱散了土城失败的阴影。
因此,遵义会议之所以能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点,也是跟当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坚毅、智慧、忠诚分不开的。如果没有遵义会议,没有那种濒临绝境的抉择,对毛主席的领导形成共识,中国革命胜利的前途就很难预测。
(原发于2018-01-18 民族复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