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鹿野:西方干涉造成的灾难,要靠加强西方干涉来解决?——评《何以为家》

鹿野:西方干涉造成的灾难,要靠加强西方干涉来解决?——评《何以为家》

  

 

  截止至2019年5月15日,黎巴嫩的电影《何以为家》在中国的票房已经突破了3亿元。在小国的文艺片当中,也可以算是一个票房相当惊人的爆款了。自上映以来,这部电影好评如潮,也赚取了不少中国人的眼泪,甚至有很多人宣称这是一部“所有的中国父母都应该去看的影片”。

  然而,笔者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个人认为,《何以为家》这部在西方主导的戛纳电影节上获得提名的中东电影很难称得上什么好电影,很大程度上只不过是西方舆论宣传工具制作出的神话罢了:

  这部电影主要的内容讲述的是中东的难民问题。主人公是一个12岁的男孩扎因,出生在一个难民家庭。扎因的父母在无力抚养和教育的状况下依然不停生育,作为家中的长子扎因,弱小的肩膀承担了无数生活的重压。当妹妹被强行卖给商贩为妻时,扎因愤怒地离家出走了,之后遇到一对没有合法身份的母子,相互扶持艰难生活。后来那位母亲被收押,扎因为了照顾她留下的只有两岁的小孩约纳斯,再次走上了制毒贩毒的道路。最终扎因不得不卖掉约纳斯,想要筹钱出国。接着,当得知妹妹难产而死时,扎因用刀刺向了那位买下他妹妹的杂货铺老板。最后,他将父母告上法庭,认为他们没有尽到抚养自己的责任。法庭非常同情他的遭遇,不仅判处其无罪,还给了他前往西方国家的护照,扎因在结局中露出了温馨的笑容。

  应该说,《何以为家》反映的中东难民的苦难生活状态是大体符合事实的,甚至还对一些苦难做了一些轻描淡写的处理。比如说,每年都有很大一部分难民被贩卖到西方和亲西方的海湾国家被迫卖淫或者摘取器官,但是电影却对这些事实只字未提。不过,正是因为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对于中东国家苦难生活的真实性描述,才让其有了较广泛的市场和口碑。

  但是,电影作为文艺作品的一种类型,衡量其好坏的标准并非仅仅看它对于现象的描述是否准确,更重要的是应该看相关作品当中是否准确分析了现象的原因,并且能否指出正确的应对方案。而从这两个方面来说,这部电影显然都是不合格的。

  

 

  从上面对其内容的描述大家可以看出,《何以为家》认为中东难民的苦难生活状态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是生育过多,超出了自身的抚养能力;一个是西方国家干涉的力度不够,没有更多的接收难民,都没有用足够的精力把中东改造成西方一样的“文明社会”。而影片主人公在法庭上的控诉和最终去西方获得了幸福的结尾,更是旗帜鲜明的表露了作者主张的解决难民苦难生活的方案,也就是一方面难民等贫穷的“垃圾人口”应该主动节育,少生或者不生,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应该加大对中东的干涉,多吸收难民并且向中东传播西方的“文明”……

  可惜的是,作者对中东难民问题的这种分析与解决方案不仅完全不切实际,甚至很大程度上是在中东的困局上火上浇油。

  例如,难民营里等赤贫的地带为什么会出现过度生育的现象?主要原因并非电影当中所指责的“文明程度低下”,没有接受“先进的西方生活方式与价值观”,而是因为这是维持社会机能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在这些赤贫地带,由于食品、医疗等条件极度恶化,人民特别是婴幼儿有着超高的死亡率,只有过量生育才能够保证家庭乃至相关社会有机体的延续。

  更重要的是,中东之所以存在着严重的难民问题,根本原因是美国等西方国家霸权政策和侵略颠覆活动的结果。像扮演主人公的小演员,真实身份就是来自叙利亚的难民,而叙利亚在“阿拉伯之春”之前也属于中东比较繁荣稳定的国家,绝大多数人生活状态至少还是在温饱线以上,甚至是小康水平的。只是近10多年来,西方国家先是在叙利亚推行新自由主义的改革方案,制造了大批失业,然后又扶植反政府武装挑起叙利亚内战,才造成了大批挣扎在死亡线上的难民。

  因此,只有坚定不移地反对西方霸权主义,禁止西方国家以“人道主义”为借口侵略干涉中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难民问题等中东遭受的苦难。影片把西方国家视作天堂,呼吁西方国家加大对中东的干涉力度来解决难民的问题的做法,不但无助于解决相关问题,反而只会使相关问题越来越严重。

  不信的话,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今天叙利亚等中东国家是强国,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是弱国,叙利亚通过“欧美之春”用侵略颠覆活动使这些西方国家陷入内战之中,那么,中东国家还会是西方人民所向往的“乐土”吗?

  当然,《何以为家》这部电影本身就是西方操纵下的产物。虽然导演是黎巴嫩人,但是却是该国和美国、法国这两个最积极的干涉侵略中东的国家合拍的,一开始就是迎合西方“政治正确”的产物。因此,其为西方的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寻找合法性,也就不奇怪了。

  

 

  《何以为家》这部影片让我想起了建国初期的《武训传》。那部电影极力歌颂武训“行乞兴学”的行为,认为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下跪磕头,讨钱兴办教育就能够振兴国家,实际是以鼓吹改良主义抵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也正因为如此,前几年出版的党史二卷当中仍然认为,当时对《武训传》和相关改良主义的批评是非常必要的,只是具体做法上有缺点:

  【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的社论,从如何评价武训这个历史人物,引申到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历史和中国革命道路等带根本性的问题。毛泽东在审阅和修改这篇社论时,特别批评一些共产党员号称学得了马克思主义,但是一遇到具体的历史事件、具体的历史人物(如像武训),具体的反历史的思想(如像电影《武训传》及其他关于武训的著作),“就丧失了批判的能力,有些人则竞至向这种反动思想投降”。全国各主要报刊转载了这篇社论,各地组织文教机关、团体进行学习讨论,并在报刊上发表大量文章,展开了对该电影及武训其人的批判。把武训这样的具体历史人物摆在近代中国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考察,帮助人们从中分清什么是人民革命,什么是改良主义,以提高人们的认识是有必要的,也是当时正在重新学习的思想文化界所十分需要的。但是,当时的具体做法有明显缺点,即把思想认识问题不适当地提到向反动思想“投降”的政治高度,在教育文化界开了用政治批判解决思想问题的不好的先例,不利于通过充分民主讨论达到分清是非的目的。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01,第149页】

  不过,《武训传》毕竟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所拍摄的文艺作品。其虽然鼓吹了改良主义,对于人民革命持怀疑的态度,但是仍然用很大的篇幅谴责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罪恶,指出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是劳动人民苦难的根源。所以正如党史二卷所指出的,批判时将其提到“反动”的高度并不太合适。相比之下,《何以为家》是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支持下拍摄的,只字不提西方国家和中东亲西方的买办势力对于难民苦难的责任,相反宣称难民的苦难全是穷苦人自身的责任,只有西方加大干涉力度才能解决。这恐怕就很难说不是西方资本势力的反动宣传了。

  

 

  也正因为《何以为家》在根本立场上存在这种严重的错误,导致了影片当中陷入了无数的双重标准,成为了一部无法让人细看的电影。且不说影片当中无处不在的对于西方霸权的谄媚,单就影片对主人公和父母的态度而言,也是完全经不起推敲的。

  比如说,影片当中虽然极力的赞美主人公扎因并且谴责其父母,但实际上主人公的父母对扎因远比扎因对父母好的多。扎因今年才12岁,尽管因为家境贫困被迫要帮忙劳动养家,但毕竟是比不上其父母在此之前的很多年里在极度贫困的条件下对他的养育和付出的。他对此毫无感激之情,反而一味指责父母对他不够好,最终不仅拒绝了一切赡养父母的责任,反而把父母告上法庭,这无疑是一种极端的个人主义。

  再比如说,影片虽然极力渲染扎因对于收养的小孩的照顾,但是还是不得不承认其养了没有多久就将小孩卖给了人贩子的事实。众所周知,中东地区难民营中的人贩子很多都和西方和亲西方的海湾国家的儿童色情与器官交易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相比之下,扎因的父母养了扎因和妹妹那么多年,也从来没有想过将他们卖给人贩子。如果扎因的父母应该受到谴责,那么扎因自己为什么就应该受到尊重呢?如果“没有赡养能力还生孩子”就是一种错,“没有赡养能力还收养孩子”岂不更是一种罪吗?

  这种种充斥于影片当中的逻辑悖论归根到底还是由其政治倾向造成。因为如果不把难民苦难的责任推给主人公父母等穷苦人自身,那么就必然会引发观众对苦难原因的思考,进而很容易导致其对西方霸权的批判。这一切也表明,当一个文艺作品在思想上出了问题的时候,艺术表现能力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些影响。

  不过,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像《何以为家》这部美国等西方国家支持的影片当中将穷苦人视作“垃圾人口”,呼吁中东难民不应该生孩子的做法。其实也就证明了企图灭绝人口和种族的并非《复联4》当中灭霸一类反美势力,相反恰恰是美国等西方国家自身。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你光是会一味的批评,那你说这部电影该怎么拍才对?其实答案很简单,也不用夹带太多的政治口号,只要把影片所隐瞒和篡改的内容恢复过来,真实的呈现中东的现实状况就足够了。

  具体说来,大的方面不用动,只需要修改两个细节即可。一个是扎因将收养的小孩卖给人贩时。首先应该说明那个人贩子自称是把小孩卖给西欧没有子女的家庭收养,可以让他们获得幸福。但是后来扎因才知道,人贩子把小孩卖到西方国家是为了摘取器官,西方也并不是他所想象的天堂。第二是扎因将父母告上法庭时,父母在陈述时指出,原来10年前扎因和妹妹很小时他们也是生活在一个小康之家当中,只是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挑起了叙利亚叛乱,才使得其流落到黎巴嫩沦为了难民。此后尽管受到人贩的多次诱惑,还是没有将扎因卖给西方国家摘取器官。最终,扎因理解了父母的难处,明白了西方霸权势力才是中东苦难的根源,全家人一起抱头痛哭起来……

  当然,这部电影如果这么拍的话,虽然更加符合中东难民的状况,但是就违反了西方国家“政治正确”的原则。不要说是参评戛纳电影节等一些奖项了,美国和法国根本就不可能出资去资助他们拍摄。

  于是,在西方资本的操控下,中东到处充斥的都是《何以为家》这种为西方霸权辩护,把西方文明称之为天堂的片子。这种舆论氛围使得埃及,叙利亚和利比亚多年的动乱不但没有能够给其他中东国家一丝一毫的教训,反而又给了阿尔及利亚和苏丹等国效法的榜样……

  笔者不知道中东人民的苦难何时会终结,只知道苦难终结的前提之一,就是消除《何以为家》宣扬的“西方干涉造成的灾难,要靠加强西方干涉来解决”这种舆论操控。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