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市场不是自由市场,它是意识形态领域重要的战场,让国民看什么,特别是让年轻人和孩子们看什么,对他们的思想意识影响很大,如果电影市场不改革,像《周恩来回延安》这样的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巨作也被排挤,我们的红色基因如何传承?接下来,还将有很多献礼片上演,是否都要遭此厄运?都要被外国大片排挤下位?我们的电影市场就是这样来迎接建国70周年的吗?
我们的院线到底在倡导什么? 我不是影评专家,没有受过这方面的专业培训,似乎没有资格对影视界指指点点,但有一个现象让我实在看不过去了,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这个现象就是我们影视界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屡屡受到歧视,冷落、排挤。
所谓的院线假借市场化,一切朝钱看,唯利是图,往往把弘扬主旋律的影片排在第五档,排片既少时间又不好,无利可收。所以一些院线干脆不排片。这样就造成恶性循环,凡是主旋律的电影,排片就靠后,靠后就不赚钱,不赚钱,排片就更靠后,直至下线,长此以往,反映主旋律的国产片何以生存?
回想两年前,我曾经为反映华为和中兴在海外奋斗的影片《中国推销员》鼓与呼,该片上映当天创造收视率国内排名第一的好成绩,但好景不长,第三天院线高调上线美国大片《变形金刚5》,一下把《中国推销员》排挤下位。
如今,《周恩来回延安》影片又遭此厄运。该片是由著名作家曹谷溪编剧,著名演员刘劲亲自执导并主演、携手唐国强、卢奇、黄薇等实力演员,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巨作。该片5月15日全国公映,上线三天票房不到一百万,排片仅占0.3%,连1%都不到。
主旋律影片受排片冷遇至此,令人心寒,还不如国外影片《一条狗的使命2》,竟排片高达34%!所以产生这种天壤之别,与院线的排名规则有关,与主管部门的管控力度有关,只看钱、不讲政治、不顾效果,任由进口片吞噬和掠取中国电影市场,毫无限制,让那些国外大片,以及国内的低俗影片,宫廷奸诈片泛滥,潜移默化地侵蚀人们的灵魂。
中国电影市场不是自由市场,它是意识形态领域重要的战场,让国民看什么,特别是让年轻人和孩子们看什么,对他们的思想意识影响很大,如果电影市场不改革,像《周恩来回延安》这样的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巨作也被排挤,我们的红色基因如何传承?接下来,还将有很多献礼片上演,是否都要遭此厄运?都要被外国大片排挤下位?我们的电影市场就是这样来迎接建国70周年的吗?
不是国产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性、艺术性不好,关键的问题是,你不让人家排片,老百姓想看,看不到。《周恩来回延安》是演职员工们的用心之作、精心之作、良心之作。全剧贯穿着一条主线,“人民的总理爱人民,人民的总理人民爱”,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杰出楷模,是中国共产党人勤政廉洁的一面不朽的旗帜。
1973年他已身患重病,但利用外事活动的机会,抱病返回延安。虽然在延安只有22小时,但工作竟达17小时,他访贫问苦,接近底层,不忘初心,牢记人民。特别是当他看到延安人民还没脱贫,潸然泪下,内疚地向老乡们鞠躬道歉,承诺“如果你们能将延安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翻,只要我还活着,我一定要回来看看。”所有的人都会感动,这才是共产党员的初心,这才是共产党员的担当。
《周恩来回延安》这部影片应该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性教育的好教材。所有的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走进影院,对照总理,学习总理,进行一次心灵的净化和升华,并引导年轻人去看,将周总理和老一代革命家“以民为天、鞠躬尽瘁”的精神传承下去。
《周恩来回延安》在艺术上也可称为上乘之作,周恩来的扮演者刘劲的表演惟妙惟肖,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将周恩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心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群众演员的表演也入木三分,质朴、真实、鲜活。影片在表现方式上采取了时空转换的手法,把现实与历史续接,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
电影主创团队以“面向群众、面向现实“为主旨,首映后,即带着影片下基层,进学校,进社区,返回延安,深受大众喜爱,虽然在院线排片靠后,但实际上座率排名第一。凡看过此片的观众,好评如潮,都认为这是一部值得看的好影片。
希望我们的院线不要一个心思掉到钱眼里,除了要创收经济效益之外,还要担负起社会效益、教育功能。也希望我们的观众们能走进影院支持一下像《周恩来回延安》这样弘扬主旋律的国产影片,否则,这部影片将会以排片靠后而在月底下线,主创团队血本无归。
如此这样反复,拍一部砸一部,以后谁还有积极性投资和拍摄主旋律的影片?我们拿什么优秀影片向建国七十周年献礼?拿什么精神食粮奉献给我们的老百姓?电影这块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你不去坚守,别人就会抢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