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发一号文件,连发了十六个,表明三农工作很重要,这个目标是达到了的!
但是,连发十六个文件解决一个问题都难,这个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了!
例如:通过"条条"转移支付的三农资金,使用效率越来越低了,中央便鼓励在县市一级整合使用三农资金。就这样一个人人都认为必须解决的问题,估计再发十六个文件可能还是解决不了的!
因为,这是个体制问题,是财政体制的问题,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体制的问题。如果把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为主的体制、改为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的体制,这个问题就自然得到解决了。这不是发文件鼓励县市长敢字当头可以解决的问题!
再如:让农户承包地抵押贷款--死资产能够变活钱,这是农村发展的大举措。要让农户承包地实现抵押贷款权,已经说了十几年了,发了十几年的文件,就是没有解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本来是金融体制问题-金融体制商业化、市场化,根本不可能支持小农承包地抵押贷款权实现。只有准许村民在村社内部建立合作金融体制,农户的承包地权抵押贷款难才能迎刃而解。
体制是什么?
体制是"房子"的四梁八柱,是法,是墙,是山!体制是结构,有什么样的体制就决定有什么样的功能!体制是党和国家意志!
基层干部群众改变不了体制,必须受体制约束!
你发文件的单位有权改体制而不改,却鼓动下面的县市长、乡镇长等虾兵小将用头撞法、墙、山,谁都不傻呀,撞死了,白死!战争年代,李云龙死了是英雄是烈士,出几个李云龙当然不难。你现在撞"死了",连个"狗雄"也当不上,哪里出得来李云龙哩!出来的,大多是"刷油潻""贴磁砖"的高手!
现在,上层应该多研究如何动体制的事。乡村振兴,不动体制,千金拨不动四两是一定的!上面不解决体制的问题,你给下面再多的钱,绝大多数肯定"不花白不花、花了也白花"。乡村振兴会演化成"扎扎实实走过场,轰轰烈烈搞形式"的表演!
例如: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同地同权、同价交易,这"三同"对乡村振兴意义非凡!但说了"三个大"了,如何?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已经体制化了,这个政府供地造城的体制不动,多个村集体联合自主开发建设"共享小城镇"的新体制--集体建设用地"三级市场体系"就建立不起来,即便你文件发到二十二大--集体建设用地"三同"市场化交易也照样实现不了的!没有集体建设用地"三同"市场化交易,乡村振兴就不是人民群众的乡村振兴,就没有内生动力!
改革进入新时期了,本应该靠顶层设计新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用地体制、教育体制、医疗体制?)来解决问题,可上面却偏偏指望下面的出现敢闯敢冒敢试的李云龙式的小人物来大显神威,这除非上帝之眼一直盯着敢闯敢冒不怕死的李云龙,并随时能把随时都可能掉入绝境的李云龙从"打捞上岸",否则,再多的李云龙都等于自找麻烦、等于瞎折腾。
现在,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如果顶层设计者们和既得利益者们是哥们兄弟,任何改革都难办了,这就不好办了,办不了了!
动体制,上面有力无心,下面有心无力
当解决问题本身是个问题的时候,就只有等待危中之机了!
(2019-03-10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