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趋同社会的诱惑:苏联缘何落入西方的圈套而走向灭亡?

  拜占庭帝国飞来的双头鹰东眺西盼,几乎昭示着俄罗斯千百年来的尴尬处境。向西还是向东,似是俄罗斯民族永恒的迷茫与追问。作为这个民族的图腾符号,它既带领俄罗斯人征亚伐欧,满怀野心,也令这个国家左右瞻顾,难觅归宿。

  苏联解体,为了构筑新的地缘政治平衡,西方不惜背弃诺言将新生的俄罗斯拒之门外,并不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侵蚀其缓冲地带。由意识形态同源、历史经历相近的共产主义大党执政的中苏两国,有着相同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背景的社会主义国家却选择了截然相反的道路。

趋同社会的诱惑:苏联缘何落入西方的圈套而走向灭亡?

  如今,一个在世界东方巍然屹立,一个业已分崩离析。国际政坛风云变化,三十年来的俄罗斯犹如坐上了过山车。事情的真相如何,产生的后果又如何?

苏共思想的迷失

  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自建立之日起,就引起西方帝国主义的强烈仇恨,遭到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疯狂破坏和捣乱。

  西方阵营除保持强大的军事压力外,更是选中了“和平演变”作为与苏联进行政治和思想较量的手段。冷战以后,西方国家祭起“人权”“民主”“自由”等大旗,对苏联发起了猛烈的政治和外交攻势。

趋同社会的诱惑:苏联缘何落入西方的圈套而走向灭亡?

  同时西方国家成立各种形式的民主基金会,与情报部门配合,暗中扶持政治代理人,支持苏联的政治反对派或民族分裂势力。

  在国际共产主义历史上,面对资产阶级的政治圈套和话语陷阱,列宁始终洞若观火,历来反对笼统地、抽象地大谈一般“民主”、“自由”与“平等”。然而,20世纪60年代以后,苏联政治领导人逐渐失去了政治信心,理想信念开始动摇。

戈尔巴乔夫的民主梦碎

  苏共召开二十大时,大学刚毕业不久的戈尔巴乔夫25岁,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赫鲁晓夫在思想理论上的变化,给思想正处在成长过程中的戈尔巴乔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已经动摇了他对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001年3月,戈尔巴乔夫在接受俄罗斯“灯塔”广播电台记者采访时坦言:我们是苏共二十大的孩子,苏联60年代的历史对我们影响很大,年轻时我们是怀着对党的信任和忠诚入党的,但苏共二十大以后,我们的思想开始发生转变。

  戈尔巴乔夫后来回忆道:“无论赫鲁晓夫本人的主观意愿如何,就其意义而言,这是对极权主义体制的第一次冲击,这是使我国社会朝民主化迈进的第一次尝试。”戈尔巴乔夫认为,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否定得还不彻底,没有从制度根源上去批判这个“极权主义者”。

趋同社会的诱惑:苏联缘何落入西方的圈套而走向灭亡?

  1983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考察几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后得出这样的结论:苏东共产党人已经失去信仰,这些国家正在崛起的新一代领导人,不是思想家而是务实派。戈尔巴乔夫自己承认,他早就不相信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因此在上任后便试图用“西欧式的社会民主思想”来改造苏共。

  俄罗斯历史学家回忆,20世纪80年代中期,上台伊始的戈尔巴乔夫曾经试图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火热”的列宁主义者。1985—1988年,他的讲话稿中经常整段地引用列宁的话语。戈尔巴乔夫自己也以列宁的学生自居,能够背诵大段的列宁语录。

  但细心的人会发现,他在号召思想“回到列宁”的同时,有意回避马克思、恩格斯,谈列宁也是特意挑出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时期”以及后期在病榻上的一些论述,闭口不提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不久,苏共为布哈林平反,这成了后来批判和诋毁斯大林的重要砝码。

  之后随着权力的进一步巩固,戈尔巴乔夫思想“人道化、西化”的味道越来越浓。戈尔巴乔夫也由“火热、坚定的列宁主义者”蜕变为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的代表人物。

  1987—1988年期间,戈尔巴乔夫的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他说:“随着经验的积累,变得明确了: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袭击我国的危机并非局部,而是整个制度的性质。发展的逻辑使我们认识到,不是应该完善整个制度,而是要攻入它的基础本身。”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负责苏共意识形态工作的亚·尼·雅科夫列夫也极力吹捧西方的自由民主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诋毁马列主义,恶毒攻击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对于雅科夫列夫从内部瓦解苏共的“功绩”,就连一直与他因为在戈尔巴乔夫面前争宠而后来反目的阿·切尔尼亚夫耶也毫不讳言:“尽管如此,我还是不想否定他在打破统治我们几十年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的谎言和教条中所起到的巨大进步作用。”

  苏共党内泛起的这股“具有人的面孔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潮”,在苏共主要领导人的推波助澜下,来势汹涌,一度成为苏共的主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趋同社会的诱惑:苏联缘何落入西方的圈套而走向灭亡?

  到了1990年夏天,苏共召开二十八大期间,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报告已经冠以“建设欧洲式的民主社会主义”的口号。一方面在代表大会的会场外,各地区分裂势力蠢蠢欲动,罢工四起,国家如坐在火山口上;另一方面戈尔巴乔夫与亲信们正热议是在名称上还是在纲领上将苏联共产党改变成“社会民主党”。

  此时,苏共内部思想分裂和组织涣散达到顶峰。苏共已经丧失了领导社会的能力,人心涣散,苏共的思想已被掏空,苏共的领导已是徒有其名。

大国的崩溃

  在政治多元化、多党制的浪潮下,苏联民族分裂势力在各加盟共和国迅速得势。到1991年8月,戈尔巴乔夫下台后,公开与历史上的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决裂。

  2010年4月,在自己发动“改革”25周年之际,戈尔巴乔夫在接受《独立报》主编采访时说道:“当别人问到我是个什么样的人的时候,我的回答只有一个:‘我是社会民主主义者’。如果要思考未来,思考我们朝什么样的社会目标努力,我不止一次论述过,我们面临的,绝不是在社会主义或是资本主义之间进行选择的问题。

趋同社会的诱惑:苏联缘何落入西方的圈套而走向灭亡?

  我们的未来是一个趋同的社会,具有趋同性的价值基础。在这种社会中融合了资本主义的经验,还有很多其他可以利用的东西。不光是市场,还有所有制问题,以及对所有制的态度。而我对趋同性社会的理解是,这是一种与人的面孔的民主社会主义相似的制度。”然而,他所描绘的民主社会主义令人炫目的愿景并没有给苏联社会带来安定和富裕。

  这朵打着“民主、人道”旗号的政治思潮的蓝色妖姬不仅没有给苏联人民带来民主和自由,反而在短短6年的时间里,使得苏联改革误入歧途。

  最终,在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黯然落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完全解体了,葬送了74年的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埋葬了国际共运中最具影响力的、有着90年历史的苏联共产党。

    (原发于 2018-09-04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