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谁才是“寄生虫”?

韩国最近有一部电影很火,叫做《寄生虫》。

讲的是一个底层家庭依附富人家庭,最后幻梦破灭的故事。

主角一家四口,想尽一切办法,去为一家富人家庭打工,儿子做英语老师,女儿做美术老师,父亲做司机,母亲做女管家。

为了混进这座豪宅,多赚取一点工资,他们机关算尽,使出了各种“卑劣”的手段——伪造大学学历,一家四口假装互相不认识,用内裤陷害前任司机,用水蜜桃陷害前任保姆,逼得他们失去工作,自己趁虚而入,去给豪宅主人打工。

谁才是“寄生虫”?

他们也不是一般的穷人,儿子的英语水平,远高于一般大学生;女儿的艺术天赋出众,知识丰富,能言善辩,而且能够熟练伪造各种证件;母亲一手好厨艺,还是链球运动员出身,力大无穷;父亲是是一位技术精湛的“老司机”,不用地图导航就能带你去三八线以南的所有地方。

谁才是“寄生虫”?

谁才是“寄生虫”?

但是,无论他们展示得多么能力出众、举止得体、假装受过良好教育,出身不低......但是,富人一家,能够轻易闻出他们身上的“味道”,那是“地铁里的味道”

前不久,某新概念作文大赛出身的“作家”,还写道:

【“我奋斗到今天,终于住上了千万的房子,闻得出别人身上地铁的味道......”】

地铁的味道,是什么味道?是形形色色工薪阶层身上的味道,廉价洗衣液的味道,炎热的季节中的汗水味,雨后大家鞋子上的泥水味,体力劳动者身上的尘土味,长期居住在不见天日地下室中的霉味。

谁才是“寄生虫”?

谁才是“寄生虫”?

讲实话,我身为劳动人民的一员,闻不出什么是“地铁的味道”。

但是,电影中豪宅的男主人闻得出,他们家的小男孩也闻得出,他说:

【“他们身上有一样的味道、老师身上的味道,都是一样的。”】

谁才是“寄生虫”?

主角一家四口,靠着“不择手段”和出色的技能,骗取了豪宅主人家的信任,赶走了原来的女管家和司机,成功获得了每一份工作,成为了这个富人家庭的“寄生虫”。他们还感慨,主人朴社长夫妇很善良。

【“他们那么富裕,还那么善良......”
“正因为他们有钱,所以他们才善良!
“钱把一切都熨平了.......”】

谁才是“寄生虫”?

谁才是“寄生虫”?

谁才是“寄生虫”?

谁才是“寄生虫”?

谁才是“寄生虫”?

谁才是“寄生虫”?

谁才是“寄生虫”?

谁才是“寄生虫”?

这话说得很有水平,中国戏剧《白毛女》中,黄世仁也说:“穷生奸计,富长良心”。

这在表面上看,是有那么一点道理的,富人生活优越,从小就被保护得很好,接受良好的教育,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讲白了,就是“体面人”。为什么当代欧洲、美国,会出现那么多的“白左”、“动物保护主义者”、“环境保护主义者”?那是因为他们的祖辈通过战争、掠夺、暴力完成了原始积累,所以,他们的后代,可以体体面面做人,可以学习音乐、诗歌、艺术,成为一个看似高雅的“上等人”。在巨大的财富优势下、他们根本不需要去争什么,抢什么,所以,他们看起来都很“善良”。

而穷人,如果生活在一个资源稀缺、不公平的世界里,他活下去就要拼尽全力,他还哪里顾得上什么“体面”?他们每一刻,都在和他人争夺生存的资源。所以,他们中间,必然会有人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工厂的工人会偷懒,菜场的小摊贩会短斤缺两......但这钟“不道德”,并不是天生的“不道德”,而是形势所迫,“你批评他的时候,首先要想一想,他并没有你的条件。”

谁才是“寄生虫”?

当主人一家出门野营,主角一家则展示了贪婪的一面,他们鸠占鹊巢,在主人家大吃大喝、在女主人的浴缸里洗澡、翻看小女孩的日记.....

谁才是“寄生虫”?

谁才是“寄生虫”?

此时,他们却发现了另外一个秘密,那个被他们设计赶走的女管家,居然把她的丈夫——一位创业失败者,常年藏在豪宅的地下室里,不见天日,他们也是一对“寄生虫”。

在戏剧化的冲突中,两个穷人家庭为了各自的生存权而搏斗,主人一家却不期返回,情急之中男主的妈妈一脚把女管家踹下了地下室,这个女人脑部受了重伤,当晚死去;而主角一家则冒着暴雨,逃回自己家已经水漫金山的地下室。

最后,这是一个悲剧,藏在地下室中的可怜男人,为自己的妻子报仇,杀死了男主的妹妹,而自己被男主悍勇的母亲用烤肉的铁枝捅死,男主的父亲,在朴社长面对“穷人的气味”露出厌恶表情的时候,一刀痛死了这个“善良的富人”......

谁才是“寄生虫”?

谁才是“寄生虫”?

这部电影,你很难去批判,谁对,谁错,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只能说,双方根本不能互相理解。当男主一家的地下室浸泡在污水中,全家像蟑螂一样走投无路的时候,豪宅中的小主人,还在暴雨中的草坪上搭帐篷玩;当男主一家在地摊上买衣服的时候,豪宅的女主人,正在她漂亮的衣帽间里打转;当主角一家还在考虑地下室里那对穷人的死活时,女主人却在考虑她儿子的生日宴会上,要不要摆李舜臣的“鹤翼阵”。

谁才是“寄生虫”?

你要知道,那对富人夫妻,虽然精明,虽然有点虚伪,但真的不是坏人,他们只是更关心自己的感受,忽略了“地下室人们”的感受。这不是恶意,而是懵懂无知,你不能怪他们。毕竟——他们一辈子活在阳光下,有保姆,有仆人,无需亲手做家务,没有因一日三餐而焦虑,没有住过地下室,没有蹭过wifi,没有挤过地铁,没有在泛着粪水的马桶上度过一夜,他们不能、也不需要理解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想起了刘慈欣小说中的一句话:

【“有一天,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区别,将会比人和狗还大”。】

谁才是“寄生虫”?

谁才是“寄生虫”?

谁才是“寄生虫”?

谁才是“寄生虫”?

主角一家,包括地下室中“寄生”的男人,难道真的一无可取吗?男主妹妹所展现出的才华,不是普通富家小姐能够达到的,如果她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她也能像一个公主一样被呵护,她比谁差了?那个地下室里的可怕男人,书桌上摆着唱片、法学书籍,明显也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有知识有修养的男人,只是一次破产,就让他成了一个不见天日的“寄生虫”。可是,一旦他们沦为穷人之后,就只能在梦里翻身了。

影片本身的故事虽然不错,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寄生虫”三个字。

这三个字真的很戳心,因为这放在社会学上,可以让人联想到一个古老的话题——是富人养活穷人,还是穷人养活富人?是资本家养活工人,还是工人养活资本家?到底谁才是“寄生虫”?

最近,有个学者,叫做薛兆丰,提出一个观点,他说:

【“不是资本家剥削工人,而是工人剥削资本家!因为资本投入到企业之后,就不能随意流动,而工人却是自由的,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上班可以开小差,可以打电话,可以谋自己的私利……所以,是工人在剥削资本家。”】

谁才是“寄生虫”?

谁才是“寄生虫”?

我听笑了,怪不得中国现代文科知识分子名声坏掉了,原来多了薛老师这样的人,他忘记了——只有掌握生产资料的人,才有真正的话语权!

劳动者永远处于弱势地位,因为生产资料被资本家占有,而劳动者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报酬,他们创造的劳动成果,远远高于自己拿到的工资。工人看起来是自由的人,但迫于生存的压力,他无法离开资本家和生产资料独立谋生。劳动者能力再强,也只是掌握单一的生产技能,根本不可能垄断某个领域,他们的可替代性太强了,也就导致他们的身价非常低。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有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自由。

比如《寄生虫》电影中的男主父亲,有一手高超的驾车技术,但只靠这个,就能“剥削”自己的雇主了吗?韩国那么大,找个老司机还不容易?朴社长想要换人,随时就可以换。司机有个鬼的“选择自由”,能保住一份饭碗就谢天谢地了。

正如这位父亲所说:“在韩国,一份保安的职位,都有500个大学生抢!”这样的世道,劳动者哪里有什么自由啊!只有困死在地下室里发臭的自由!

你再回头想一想,到底是谁养活谁?到底谁才是寄生虫?

不错,豪宅主人一家富有、成功、善良,但他们的事业建立在企业员工的劳动付出上,他们美满的家庭生活,建立在家教、司机、保姆、管家无微不至的服务上,如果没有这些人,他们一家不会做饭,不会洗衣,他们也没有什么技能和天赋,没法教育孩子。穷人拿着微薄的薪水,精心尽力地伺候着这一家,虽然占便宜,虽然偷奸耍滑,虽然存心欺骗,但,服务得很好是不是?地铁里的味道不好闻,但如果没有这千千万万地铁里的味道,哪来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房子不是开发商变个魔法就从地里长出来的,披萨也不是披萨店里长出来的,电灯不是天然会亮的,汽油不是自己冒出来的,漂亮裙子不是自己挂在衣帽间的,互联网也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蛋糕、米饭、牛肉、鱼、面,不是拉开厨房门就忽然出现的。这些事情,都需要千千万万的穷人去做。“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十指不沾泥,嶙嶙居大厦”。

现实中,绝大多数资本家,特别是金融资本家,他们并不创造价值,而只是转移价值,他们并不解放发展生产力,而是利用生产力剥削更多的人,为自己积累更多的财富。

现在,我最后问你——谁靠谁活着?谁才是寄生虫?

资本的力量很大,但它并不能无中生有创造食物、能源和住宅,它们需要人的力量,需要很多很多人的力量,当它需要大多数人的时候,大多数人就会拿着微薄的工资,去为它服务,创造财富和文明,但这财富和文明并不属于大多数人,而属于掌握资本的少数人;它不会让利于大多数人,所以,它只会疯狂扩张增殖生产过剩,当它不需要大多数人的时候,它就会甩掉包袱,追随少数人而去,让大多数人陷入失业和贫困。

谁才是“寄生虫”?

谁才是“寄生虫”?

谁才是“寄生虫”?

这是资本主义的痼疾,资本只追求增值,而不在意社会责任,资本家与资本家之间,要么恶性竞争,要么垄断市场。社会文化中对“自由”的极度追求,导致了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双方之间的鸿沟越拉越大,而穷人由于缺乏教育,缺乏上升通道,缺乏安全感,会更快地陷入贫困、暴力和犯罪之中。而那些失去劳动力的人,更是彻底成为社会的弃儿,哪怕在美国最高大上的硅谷,你都会看到满街打地铺的流浪汉,以及遍地乱遗的粪便,这就是资本主义文明的风景线。

谁才是“寄生虫”?

谁才是“寄生虫”?

谁才是“寄生虫”?

谁才是“寄生虫”?

所以,《寄生虫》,讲的不只是韩国的事情,讲的也是美国、英国、法国、以及所有“资本主义”的事情。

许多人对《寄生虫》赞不绝口,认为韩国的影视圈,总是能拍出一些沉重、灰暗的社会话题,能够引发人们对于社会的思考。

我要说,然并卵,韩国的导演、编剧,新闻记者都很努力,一直在试图探讨正义、公平和人性。但没有用,这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依旧掌控在财阀手上,一个三星,就是韩国GDP的20%,而韩国财阀,又是国外资本的买办走狗而已。文总统努力了这么久了,可曾有半点办法给冤死的张紫妍伸冤?财阀家的公子大摇大摆走出了法庭,无罪释放。

谁才是“寄生虫”?

韩国的影视圈,能够拍出《玩物》,也能拍出《寄生虫》,但那又怎样,能改变这个被财阀资本统治的世界吗?这些东西,只不过是给劳动人民的安慰剂!伤感归伤感,愤怒归愤怒,抹完眼泪,灌下几杯劣质清酒,最后还得回到地下室去过日子,明天还得继续搬砖。

韩国电影题材看似百无禁忌,其实只不过是财阀和政客们创造的一个出气口而已,你在文艺作品中尽可以揭露黑暗、替天行道,回到现实,老爷们依旧高高在上,你伤不到他们一分一毫。

《寄生虫》这部电影,说了很多,其实什么也没有说,因为他们不敢使用“阶级分析法”,不敢直面那个终极的问题,只能用“人性”的无奈,浮皮潦草搪塞过去。

电影没有贬低穷人,虽然电影中的穷人最终还是变成了杀人的坏人,但还是告诉了大家——每一个活在黑暗中的穷人都向往太阳,向往光明,但电影却没有问:

【“为什么他们会这么穷?为什么他们会活在黑暗之中?”】

更没有问:

【“谁才是这一切的根源?谁才是阻碍穷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敌人?如何改变这一切?”】

所以,这种善良,也只是白左式的热泪盈眶而已,感动了他们自己,却无法赢得真正的大多数。

他们看似明白很多道理,但就是不会改!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