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唤醒沉默的大多数!为梁振英先生的“犁庭扫穴”点赞!

唤醒沉默的大多数!为梁振英先生的“犁庭扫穴”点赞!

上个周末,暴徒在香港上演最后的疯狂。8月31日,大批暴徒继续无视警方反对,在多区与警方对峙,向添马政府总部、立法会大楼和警察总部以及在不同地方投掷多枚汽油弹,并以腐蚀性液体及砖头等袭击警务人员,当晚有人在轩尼诗道将球场看台上的杂物混合焚烧,火光熊熊,更传出两次爆炸声。9月1日,大批暴徒再次闯入香港机场,堵塞通道,企图干扰机场秩序,逼停机场运营。还有黑衣暴徒继续破坏港铁设施,在青衣站、东涌站等地铁站,暴徒们疯狂破坏消防设备,威胁公共安全。还有暴徒从东涌泳池的旗杆上拆除国旗,将国旗放入垃圾筒,然后丢弃地上践踏,最后点火燃烧。

当前香港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暴乱已经给香港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给香港形象造成严重打击,使得香港的前途更加晦暗不明,可仍然有人在继续祸乱香港,要搞什么罢课、罢市、罢工。正是在这种逆境之中,有许多普通香港市民期待着香港能恢复正常秩序。

我前天写过一篇“谁来拯救香港?”的文章,可惜文章被删。我在这篇文章中提出,拯救香港还是要靠数百万香港民众,靠那些一直沉默的大多数,他们不起来拯救香港,香港走向经济衰败、民生凋敝的乌克兰化将是必然趋势。香港要想不被美国等中国的敌对势力破坏成今日乌克兰的模样,香港要想在未来全球格局中依然拥有重要位置,香港要想不成为美国打击中国的棋子,就必须自己拯救自己,否则无人能够救香港,香港沉沦将成必然。如果那些沉默的大多数依然怀念当年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当奴隶的日子,依然鄙视甚至仇视自己的国家,那么香港将永远无法走出殖地的阴影,永远做不了主人,也永远无法得到拯救。我提出当前平息香港暴乱必须靠沉默的大多数香港人觉醒,抵制少数人发动的暴乱,让暴乱分子如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躲无可躲藏无可藏。如果沉默的大多数香港人如今不起来拯救自己,如果特区政府不以紧急法尽快平息暴乱,恢复秩序,那么香港的前途就十分令人堪忧,一个被废青们毁掉的没有前途的乌克兰化的香港将变成现实。我在文章最后说,任何忍耐都是有限度的,过度忍耐也是纵恶,沉默是有底线的,一味的沉默也是纵恶。沉默的大多数香港人,该为香港的前途,该为香港人的未来站起来,对暴徒们说不,对暴乱反抗了,纵容暴乱必在沉默中死亡,制止暴乱必在反抗中新生。

就在暴徒们在香港上演最后的疯狂的时候,香港特区前行政长官、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发表文章,我以为这是迄今为止,香港人士反暴力最坚定有力的一篇,是对这次香港暴乱的性质分析得最为透彻最为深刻的一篇。梁振英从三个层面分析了这次暴乱的性质:一是“黑衣暴力运动”早已变质,运动的主角已经不是和平示威游行的市民,运动的目标也已经不是“五大诉求”,而是以暴力和其他非法手段瘫痪社会和推翻特区政府,夺取香港政权,改由反对派执政;二是篡夺中央政府根据《基本法》的权力,包括对行政长官和主要官员的实质任命权,免除主要官员对中央政府的责任,实行“去中央化”,将香港的“高度自治”篡改成“完全自治”,令中国对香港只有名义上的主权。三是下一步是去中国化,香港实质上成为独立于中国的西方傀儡;再下一步是结合外部势力,成为“颠覆基地”,在中国内地复制“黑衣暴力运动”,改变内地的政治制度和进一步分裂中国。梁振英非常清晰地揭示了这次香港暴乱无论是台前还是幕后力量在香港所要达到的目的,比之前一众香港大亨们的应景表态透彻深刻得多。

梁振英文章最后一段讲得非常精彩:“黑衣暴力运动”已经犯下战略性错误,为中央和特区政府提供了难得的趁势犁庭扫穴的机会。未来几年,需要做、可以做、值得做的事很多,里里外外全面治理、改革、整顿的工作都必须坚持到底。

什么是“犁庭扫穴的机会”?我相信只要稍有文化的人都能够理解,“犁庭扫穴”就是要在这次暴力事件平息之后,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都要深刻反思,趁势在香港做好大扫除的工作,不是一般的大扫除,而是将庭院犁开,将深穴揭开,让新鲜空气吹进来,让灿烂阳光照进来,给整个香港换一换环境,迎接新香港的涅磐更生。

随着香港警方对暴乱打击力度加大,随着普通香港民众的日渐觉醒,随着那些沉默的大多数不再沉默,越来越多的香港人已经认清了这场暴乱的性质,参加激进示威的人数已经明显减少,暴徒们也越来越孤立。但“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场暴乱的幕后策划者、组织者必不甘心他们的失败,他们必然还要组织拼命反扑,暴乱与反暴乱,破坏与反破坏,还会继续上演和绞杀,直到想搞垮香港的敌对势力的破坏力量被香港民众反对暴力、维护秩序的正义力量所碾碎,直到一小撮暴乱分子成为人人喊打、无处藏身的过街老鼠。

最后我要为梁振英先生点赞,希望梁先生能够如星之烛照,夜之火炬,在今日之香港照亮夜空,在香港市民中形成燎原之势,真能够如梁先生所言,最终在香港“犁庭扫穴”,重建新香港。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