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这只“黑天鹅”飞出可谓突如其来,让人始料未及,猝不及防。社会各界对这次疫情给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十分关注,特别是自从2020年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以来,一些担忧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的声音逐渐增多。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直面社会舆论,回应社会关切,这将会从另一个侧面起到稳定人心、增强信心、积极战“疫”的作用。
一、此次疫情伤害了“马”,即伤害了构成市场主体的大量企业
此次疫情给民营企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在中国,以往驰骋在商海的各类民营企业贡献了我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同时还吸纳了90%以上的新增就业。而民营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但是,由于疫情,各种中小微企业现在处境艰难,有的生死一线。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实体经营链条受到冲击,阻碍了正常生产。出于控制疫情的需要,广大中小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配合防控疫情要求选择延迟开工。随之而来的则是供给端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通受阻,生产、销售、回款等正常经营活动受到相应干扰,不少企业面临复产困难乃至停产减产压力。中小企业往往处于产业链下游,作为原材料或者服务提供商,歇业停产意味着将面临合同违约与经济赔偿的法律风险。
其二,冲击了资金流。疫情对企业的资金流产生了很大的压力。“资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一般中小企业在没有任何营收情况下,很难撑过半年。不仅如此,中小企业还要同时承受房租、工资、利息等刚性支出,经营压力陡然加大。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说:“2万多员工目前待业,一个月仅工资支出就1.5亿元左右,倘若疫情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控制,我们账上的现金撑不过三个月”。苏州涟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披露的数据表明,企业每推迟一个月复工,就需要承担约60万元的资金压力。据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报道,广东某制造业公司有一批800万元左右的货物要在2月5号前交付,但因复工时间推迟,目前仍未完成生产。另外一批超过1600万元的货物生产完成了,也出货了,但因为物流受阻,没法运输。总计至少有2000万元左右的资金收不回来。
二、此次疫情伤害了“马车”,即伤害了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
受疫情的影响,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以及出口均将下滑。先看消费这匹马车。防控疫情最重要的手段是“隔离”,避免人员大规模流动和聚集以及各种名义的聚会,尽可能减少由于人员接触而导致的传染。因此,疫情防控期间最安全的生活方式就是“宅家”。“宅家”必然就会减少出行,从而抑制居民总体消费需求,使得消费对GDP的贡献降低。而且,由于本次疫病的传染性更强,人员流动限制更严,消费需求被抑制得更多,因此导致消费面临更大下降。
再看投资这匹马车。疫情发生之时正值春节,企业照例停工减产,员工照例放假,基建、房地产项目建设也都基本照例暂停,但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假期延长,员工返程延迟,企业复工延期,这将对2020年2月的投资增长直接造成负面不利冲击,进而导致整体投资力度进一步减弱。今年全国春节假期基本推迟到2月9日或10日,这就意味着本次春节假期的长度是以往春节长度的一倍以上,这必然会影响到制造业、房地产与基建领域的投资增速。
最后,再看出口这驾马车。疫情期间,一方面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受到较大限制,另一方面国际市场也会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避免疫情传播到本国,比如交通物流限制。尽管世卫组织并未宣布中国或武汉为“疫区”,甚至呼吁各国不必采取涉及我国的旅行限制和贸易限制等措施,但是出于审慎和慎重考量,进口国通常会压缩进口,从而使中国外贸出口和投资活动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三、此次疫情伤害了“马车站”,即伤害了企业籍以存在和发展的产业
在短期内,受到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当属服务业。疫情之下,服务业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交通、旅游、住宿、餐饮、零售、娱乐等行业遭受重创。交通运输部发布消息,2020年春运的前24天累计发送旅客12.8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近27.4%,而随着返程人员数量的下滑,该比例有可能继续升高,导致交通运输行业走势疲软。旅游行业也因此受到较大冲击,疫情导致出行限制及景区暂停开放,大量旅游团取消。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春节假期旅游收入占全年的9%左右,因此预计对行业全年业绩都会造成较大影响。电影行业也未能幸免。2019年春节档票房为58.59亿元,2020年春节档原计划有9部影片上映,数量是5年以来的高峰,票房总额预计可能超过80亿元,但由于疫情的原因影片集体撤档,致使春节期间电影行业收入急剧下滑。
此次疫情也影响到了房地产产业,对房地产销售、房地产开发、资金回流等都产生了较大影响。目前,北京、福州、赣州、宜昌、广州、湛江、南昌、成都等多地陆续叫停了售楼处的销售活动。不少房企也主动关闭了售楼处,转战线上。但线下看房、签约这个环节很难被替代,楼盘交易基本陷入停滞。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从2020年1月下旬开始,大部分开发商的成交量相比往年春节期间的成交量下跌了95%。交易停滞会造成连锁反应。
首先,影响房地产开发。整体来看,春节期间,房地产开发按下了暂停键,所有项目停工。如珠三角区域要求,在没有接到复工的许可前,不可复工。
其次,影响房地产企业现金流。交易停滞,必然让房企感受到更大的资金压力,2019年,百亿的房企超过了152家,千亿的房企达到了36家,且很多的企业采取高周转策略, 2020年,多数房企都处于债务到期高峰。企业现金流吃紧将对行业运行产生一定风险。
最后,影响房价。交易停滞给各地房价带来下行压力。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在错过了返乡置业的高峰之后,房价下跌压力比较大。
总体来看,受疫情影响,从全国楼市来看,短期市场调整不可避免,无论主动或被动购房需求都会受到一定影响,今年的楼市“小阳春”恐怕会因受到冲击而“泡汤”。不过,这种冲击主要是短期的。原因在于,对于楼市来说,不幸中的万幸是疫情发生在1-2月份。根据从过去10年历史数据来看,开年前两个月的销售额约占全年销售比重不到10%。而且地产需求与旅游、观影等不同,它不会消失,只会延后。因此,疫情对楼市的影响是短期的。这些影响主要集中在今年一季度。随着疫情逐步受到控制,房地产市场会逐步回温,需求总体或呈现向后顺延的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分析经济伤害本身是重要的,但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估经济伤害,也同样是重要的。上述分析疫情对中国经济所造成的伤害都是直接的,没有考虑到经济行为的相互影响、经济变量的时间特性、伤害的滞后影响等因素。然而,经济活动是一系列非孤立的连续的动态过程,所以上述分析就显得不够完整,不够完美,也不够客观。事实上,疫情对经济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其所产生的效应也是综合性的,既有负面影响,也有正面影响。所以,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疫情在冲击经济、拉低经济的同时,客观上也“制造着”一些新的增长点,对冲着下行的经济。
例如,疫情确实减少了了春节黄金周期间的餐饮旅游支出,但因疫情而发生的物资囤积、防疫用具生产、医院建设等却在增加着GDP,从而部分地抵消了GDP的下降。
又如,疫情会改变线下消费与线上消费的比例,从而造成消费的此消彼长。由于疫情,消费者会越来越多地在网上购物,线下销售减少的大部分可能会被在线购物的增加所抵消。从非典的经验看,还可预见,一旦疫情得到控制,受到一定时间抑制的消费需求将被重新释放,带动旅游、餐饮、交通等行业出现显著反弹,而且由于本次疫情的传染力更强,对于第三产业的抑制能力更强,因此预计行业反弹力度会强于非典时期。
再如,疫情导致的产业抑制与产业发展也是并存的。我们既不能忽略交通餐饮行业的创伤,也要看到医药行业的业绩有望出现大幅增长。在疫情影响下,短期内,线上购物、线上办公、线上教育以及线上视频与游戏等行业将明显受益。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居家办公、虚拟会务/商务、线上教学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办公自动化、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将加快发展。
此外,我们不能仅仅看到疫情造成的建设项目停滞,还要看到疫情过后,相关受疫情影响的投资建设项目都会加快建设。同时,疫情也会催生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等“新基建”建设。
谈及此次疫情,人们很容易联想到非典比与其做对比。但是,要注意到,今天的中国,经济结构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与非典时期相比,产业结构、三次产业产值占比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首先,作为2003年“非典”时期经济有利支撑的工业,2019年对经济的贡献占比下降20个百分点。其次,2003年拉动经济向上的建筑业、批发零售与房地产业,在2019年的GDP构成中占比变化不大。第三,与工业贡献下降不同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异军突起。也就是说,虽然工业对2020年的经济拉动可能不及2003年,但高新技术产业的拉动可以做相应对冲。
总体判断,此次疫情会对中国经济造成短期冲击,这已经成为既定事实,不可避免,也无需讳言。但是,我们在分析疫情所造成的经济影响时,不能忘记疫情发生时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背景,不能忽略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实现新的跨越这个重要事实。2019年中国GDP已接近100万亿元,人均GDP迈上1万美元台阶,一年的经济增量就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暂时性的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中国经济的基本趋势不会由此逆转,经济中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中国经济潜力大、韧性强、回旋余地足这一阶段性特征也不会因此改变。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短期之疫,难撼大势;一时之伤,不碍成长。疫情只会造成经济的短期之痛、短期之变,山重水复的尽头终将是柳暗花明。现在,疫情还在发展变化中,短期经济冲击值得高度关注并应对,但对全年经济增长暂不必多虑。更何况与其担忧全年的经济增长,不如当下踏踏实实“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如此,反倒有助于更快地迎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左峰,山东大学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