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陈先义|仰望一座高山

 

陈先义|仰望一座高山

请把我绑在21世纪的战车上,我要和大家一起继续奋斗。——魏巍

今天,

是您百年诞辰的日子,

我手捧一张,

您当年送我的老照片,

好像重睹您的音容笑貌,

你笑得依然那般爽朗。

照片背面写着:

在太行山上。

陈先义|仰望一座高山

那时您多么年轻啊,

英俊潇洒,

骑马挎枪,

那是在抗日的前线。

好像是整装待发,

马上就去杀敌的战场。

如今面对这张老照片,

猛然觉得,

您又回到我们身旁。

陈先义|仰望一座高山

看你伟岸的身躯,

好像就有一种无形的力量。

每每读着您的名字,

就像望一座高山,

巍巍高山,

高山魏巍,

引得多少人将您仰望。

陈先义|仰望一座高山

一个人,

只要当过兵,

只要穿过,

人民解放军的军装,

都会把你的名字,

牢牢地记在心上。

因为你给我们军人哪,

留下一个,

充满诗意的名字,

她是那么简洁,

那么响亮。

陈先义|仰望一座高山

“最可爱的人”。

五个字的称谓呀,

不仅用红色的字体,

写在志愿军战士的茶杯上,

印在士兵的挎包毛巾上,

也刻进了老百姓的心房。

一个不是称谓的称谓呀,

传了一代又一代,

成为人民给子弟兵,

颁发的最高奖章。

陈先义|仰望一座高山

就是这样一枚奖章啊,

把军队与人民的关系,

注释解读张扬。

我们是人民的子弟,

人民就是我们的爹娘。

为了保卫我们的爹娘,

我们去扛枪,

我们去打仗。

我们用生命,

为祖国和人民,

提供最坚强的保障。

陈先义|仰望一座高山

为抢救地震中的百姓,

我们用身躯,

撑起垮塌的民房。

面对洪水滔滔的决口,

我们手挽着手,

筑起一道抗洪的墙。

只要人民需要,

我们的生命都属于爹娘。

陈先义|仰望一座高山

记得那一年啊,

我们和你一起朝鲜归来,

祖国迎接最可爱的人,

回到久别的故乡。

一句刚刚新学的诗歌,

在嘴边轻轻吟唱:

“车过鸭绿江,

好像飞一样,

祖国,我回来了,

祖国,我的亲娘。

陈先义|仰望一座高山

我们的车啊,

为什么这么慢哪,

一点都不懂儿女的心肠?”

我们一边轻轻的唱,

眼泪却在哗哗地淌。

一幅又一幅大字标语,

“欢迎最可爱的人凯旋归来”!

贴满大街小巷,

贴满丹东,贴满沈阳。

这是祖国和人民,

给子弟兵的最高奖赏。

陈先义|仰望一座高山

你把这样一个名字,

在朝鲜战场早早酝酿,

你将这样一个名字,

叫响在炮火纷飞的战场。

从1937年参军,

笔便是你的刀枪。

到战壕里去写,

到炮火下采访,

只有到拼刺刀的沙场,

才能感受热血的滚烫。

只有到战士们中间,

才能酿出文学的佳酿。

只有到生活的涡旋中,

才可创作战争文学的锦绣华章。

陈先义|仰望一座高山

你用毕生的实践,

树立了一个革命文学家的榜样。

请问那一代的中国人,

谁读了您的那篇,

《谁是最可爱的人》,

哪一个不热泪横流,

哪一个不热血贲张?

无数英雄儿女啊,

不都是受你文学的感染,

报名从军,

走向抗美援朝的战场?

陈先义|仰望一座高山

你用一支笔作枪,

为一支军队不停输送,

战胜强敌的伟大力量。

翻遍人民军队的历史,

一篇战地文章,

经毛泽东主席批准,

引发全军学习,

这是我军历史上的破天荒。

陈先义|仰望一座高山

你用一篇文章,

证明一支笔杆子,

也能释放坦克火炮的巨大能量。

你创造了一座又一座,

文学的高峰啊,

不断标高革命文学的宏大理想。

一部《地球的红飘带》,

记录着红军长征的苦难辉煌。

一部《东方》,

彰显立国之战伟大篇章。

陈先义|仰望一座高山

你是一个大写的人哪,

你才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共产党。

永从不言放弃的是理想,

你用生命坚守的是信仰。

你是一个坚强的战士,

和平时期同样是战场。

当共产主义出现低潮,

你断言革命的暂时挫折,

不能阻绕共产主义,

必将胜利的必然方向。

陈先义|仰望一座高山

是战士就要战斗,

要战斗就要上战场。

你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永远是革命文学的前进方向。

你念念不忘的是诵读,

毛主席延安文艺讲话,

你说那里有革命文艺家,

以人民为中心的伟大思想。

陈先义|仰望一座高山

如今你走了,

却立下遗言,

把灵魂绑在了,

21世纪的战车上。

陈先义|仰望一座高山

你虽然走了,

但却依然活着,

因为你不仅活在文学的世界,

更活在人民的心上。

而远离人民的人,

即使活着也是僵尸,

人民也早已将他遗忘。

你是一座丰碑啊,

你为今天的所有文学艺术家,

树立了为人民写作的,

最光辉最杰出的榜样。

【陈先义,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国家重大题材影视作品审查专家组成员。原籍河南兰考,北师大毕业,曾任后勤学院教员、解放军报文化部主编,2011年退休,现从事重大题材文艺研究。著有《为英雄主义辩护》《走出象牙之塔》《捍卫我们的英雄》《追寻丢失的精神》等十余部,另有报告文学、散文集《横槊东海》《战神之恋》《在统帅部当参谋》《中国军人看世界》等作品。其作品曾多次获中国新闻奖政府一等奖,全军文学创作一等奖。曾获全军具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一等奖。本文原载微信公众号“新军”,授权察网发布。】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