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推荐人民大学贾根良教授新著《国内大循环》
作者:吴铭(20200828)
一
由于近几年美国霸权主义对我国进行一系列蛮横经济贸易“制裁”,诸如资本自由流动、商品自由流通、世界市场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等近三十多年在中国非常流行的、从美国批发来的新自由主义经济观念,彻底破产了。那些按照这些观念制定的经济政策及相关学术活动、教育宣传,自然而然受到了质疑:既然所谓资本自由流通、商品自由流通、全球化、国际分工,连美国人都认为错误、都要坚决抛弃,那么,我们自己以此为基础制定的政策、开展的宣传教育就是正确的吗?就是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吗?如果这些决策和努力方向是正确的,是值得我们沾沾自喜的,那么,美国作为这些政策的理论来源地,为什么完全抛弃了这些东西呢?曾经极力鼓吹这些观念、参与制定这些政策的专家学者,似乎都有意无意地回避了这些问题。
实际上,由于近年中美关系持续恶化、特别是疫情的影响,中国的试图“与国际接轨”、融入世界产业链、参与所谓国际分工的“两头在外”的经济道路,走不下去了。
现实的困难,迫使中国人民特别是势力相对强大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基本经济观念,不得不重新审视国际经济形势,不得不对经济观念、经济思维、经济政策有所反思,以便于维持其生存发展。这种反思,自然使他们不得不对主流的经济金融贸易领域基本观念、理论及鼓吹这些观念理论的专家学者有所怀疑,自然使他们向非主流的、被长期压制的经济金融学家寻求出路。尽管,他们的这处反思还不能说太彻底,向非主流专家寻求支持的态度,也未必真的很真诚。
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简称“双循环”)相统筹的观念,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我认为,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二
“双循环”的观念,就是人民大学贾根良教授长期主张的观念。
我与贾教授素未谋面,我是在网上看他的文章,才对他有所了解。
前不久,贾老师出版了其新专著《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新战略与政策选择》一书,我觉得,对于经济金融门外汉来说,这既是一部经济金融学的入门作,也是一部深刻揭示中国当前经济金融问题本质、症结,并为中国经济发展指明前进方向的不多见的作品。
我本人原本从事军事历史学研究工作,对于经济金融贸易问题,非常外行。大约十几年前,作为一名解放军,我开始对经济金融问题产生极深厚的兴趣,原因一是当时的领导提倡复合型人才,要求我们对经济问题要有所了解,二是我本人非常喜欢研究陌生的东西。而当时,主流能提供的经济学著作,相当多的只是一些观点,这些观点,以及这些观点所解释的经济政策、经济现象,我根本就看不懂,更谈不上接受。恰在这个时候,我从网上看到了贾根良等几位老师的文章。之所以对他的文章、观点印象深刻,一个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他的文章、观点,我作为一个外行人,能够看懂,知道他在讲什么。他和其他几位经济金融领域的专家,是我的入门老师——虽然我现在依然是这个领域的学生,或许还谈不上入门。
除了文章通俗易懂之外,我倾向于从立场、方法论和专业逻辑三个方面选择自己的教科书。
三
坚决站在中国人民的立场上研究问题,而不是站在所谓 “世界经济发展”的立场上研究问题,这是对中国学者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性的要求。就是说,中国经济金融发展,根本、关键、最主要的是为了中国经济体系完备、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联系有机、布局科学、科技不断进步、生产能力不断增强,而不是为了拉动全世界的经济发展,不是为了向全世界经济做贡献,不是为了维护中美关系大局。虽然,客观上,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可能对全世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甚至也可能对美国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但是,这不是我们的目标,不是我们评价中国经济发展成绩的标准。如果为了拉动全世界经济、为了推动美国经济复苏,而损害中国的经济主权、金融主权、市场主权,那更是一种罪恶。我们不搞殖民主义,不以邻为壑,我们可以无偿支援第三世界民族和人民争取经济金融独立解放的斗争,甚至是为美国经济发展客观上提供一些推动,但是,至少主观上,我们不能剜自己的肉,补帝国主义的疮。
但是,在中国,却有相当多的专家学者,他们自觉不自觉地站在“世界经济”“维护中美关系大局”的角度来为发展中国经济、制定经济金融大政方针建言献策,把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而不是中国经济主权的强大完善,作为衡量中国经济发展成绩的标准。这不是很奇怪吗?
但是,怎么从中国经济主权的发达完备上衡量中国经济发展情况,指导中国经济建设,这些主流的专家学者,似乎根本不会,似乎也不愿意从这个角度研究问题。
贾老师是坚定站在中国人民立场上,分析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研究经济问题,维护中国经济主权利益、人民群众经济权益的专家。这样的学者为数不多。这是我敬服他的原因之一。
四
再讲方法论问题。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个极其关键的思想路线,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联系、运动、发展、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能脱离实际,不能形而上学,不能搞机械的决定论。
贾老师的著作,从方法论角度,我看有三个特点:
一是深刻的实践观念。主席讲,“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就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不允许须臾脱离人民群众的历史和现实实践。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的研究方法,哪怕是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书本出发,也都是荒谬的,是不可容忍的,这叫搞本本主义,也叫脱离实践、脱离群众。
长期以来,我们学术圈子里有种这样一种倾向,第一步分析一下中国存在的某个经济问题,第二步找找所谓美国的理论是如何解决这类问题的,第三步是中国当然应该向美国学习,模仿美国所谓的理论、观点,来解决此类问题,美其名曰“与国际接轨”。贾老师的著作,从全面深刻地分析中国、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出发,“以史带论”“论从史出”,从对历史事实的准确分析中,找出问题根源,分析问题发展趋势,找到解决办法,因而,极其雄辩,极有说服力。
二是坚定的主权观念。主权观念,在战争理论、国际关系等社会科学领域,深受重视。领土主权观念、安全观念,让我们非常清楚地知道,我们的利益在哪里,该如何维护我们的领土主权利益、安全利益。但是,在中国经济金融领域,据我看,主权观念非常淡漠。对于诸如“越开放越安全”“与国际接轨”“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等非常流行的观念,经济主权、金融主权、市场主权观念,简直让他们无法容忍。但是,如果不讲主权,那么,我们的经济利益究竟是什么,就成了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比如美国对中国发动的所谓贸易战,论者常常搞不清楚,究竟中国哪受损失了,搞不清楚美国为什么要发动贸易战,它要攻击我们的哪一块阵地。同样搞不清楚我们的阵地在哪里,该保护什么。当然,更加想象不到要保护我们的经济主权,即独立完备、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联系有机、布局科学、技术进步的劳动生产体系,想不到保护人民币的发行权、结算权、定价权,想不到保护我们自己的市场不能随便允许别国资本、商品营商。
贾老师的“国内大循环”观点,我认为,就是我所强调的经济主权、金融主权、市场主权观念。“国内大循环”,就是以中国独立自主、门类齐全、联系有机、布局科学、科技不断进步、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的经济体系为基础,打破所谓国际分工、比较优势理论,挣脱美元霸权的束缚,收回人民币发行权,争夺人民币在中国外贸中的结算权、议价权,团结全世界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人民群众,建立平等协商、互利互惠、互通有无、公平公正的世界经济新秩序!这当然要受到帝国主义的各种歪曲、干扰、破坏,当然是一场尖锐的政治斗争,甚至可能会发生军事冲突,充满惊涛骇浪、艰难险阻,不可能那么平静。
换言之,这场斗争,不是我们发动的,只要我们想生存,则帝国主义就必须发动这场斗争。
三是清醒的斗争观念。经济金融领域,要不要区分敌友?这是一个极其关键的问题。按照“与国际接轨”“世界经济一体化”“出口创汇”等主流经济观念来看,经济金融领域,怎么可以有敌友观念。这些年的经济实践表明,我们的模仿对象美国,对于外资——尽管是美元形态的外资,还不是人民币形态的外资——是采取敌视甚至是仇视态度的!是严格限制(也不是完全拒绝,比如曹德旺、海尔到美国设厂)其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去的。中国人拿着美元到美国投资,比如几年前华为并购美国3LEAF公司的行动,美国政府亲自出面制止,理由是危及其国家安全。人家保护自己的市场,拼命围攻华为、中兴,限制中国高科技产品在全世界市场的销售。难道不是明明白白视中国民族资本为敌吗?难道所谓发展经济,不是一场中国民族工业、民族金融、民族资本,与世界上最蛮横、最恶劣的美国华尔街金融寡头的一场尖锐的斗争吗?
可以断言,美国所发起的这次所谓贸易战,在不全面彻底毁掉中国工业、全面控制中国金融、全面控制中国市场、并在全世界范围内瓦解中国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之前,它是不会终止这场斗争的——当然,在中国人民的反抗之下,它的这个图谋不可能达成。
这场斗争,就是关于争取中国市场的主权、中国人民币发行主权结算主权定价权、中国工业主导权、中国金融主导权的斗争,是中国主导的全球化与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的斗争。如果今天还没有这种认识,还没有敌我观念,没有斗争意识,那只能说我们太麻木、太愚钝了。如果能够有清醒的敌我意识、斗争意识,我们会不能预见美国此次全面持久的对中国资本、中国企业的围攻行动吗?会任由围攻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言论横行吗?会对出口创汇那么热情吗?会导致“两头在外”型经济体产生吗?会“小政府大社会”吗?……
贾老师的文章,坚定站在中国人民、中国民族资本的立场上,清醒地从经济金融主权的角度,分清敌我友,分析可能遇到的来自敌方的各种破坏、阻挠,提出应对系列办法,其情切,其意真,让人感动。
老实说这样的书能够出版,这样的文章未被彻底封锁,让我感觉非常意外。所以,当听说他的这部书出版时,我喜出望外。或许,这预示着中国人民在经济金融领域的斗争,可能即将迎来一个大的转机。
五
最后,从所谓专业角度讲一下这部书的观点。老实说,我本人极不愿意接受“专业化”这样的观念。因为,专业化似乎为某专业领域搞了个很高门槛,让外行人望而却步。但是,专业逻辑,也的确存在,尤其是经济金融领域。不了解专业知识、专业逻辑,单凭一腔热血、凭直觉、凭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肤浅的理解,也的确不易准确把握问题的实质。
如果十年前,我看到这本书,我可能以为他很深奥。十年来,我对经济金融领域有一点点认识,还远不敢说认识多全面多深刻,我也在学习。但是,以我今天的认识水平,我觉得,贾老师讲的这些问题,应该是经济金融领域的常识才对,而且应该是最基本的常识。
然而,在我所接触到的经济金融领域的观点、政策而言,我觉得,就是这些常识,却极其难得!极难普及。相反,倒是一些极其荒谬、极其愚蠢的观念,在中国却非常流行。而且,如果想让一个成熟的主流经济学者、或者说网友,接受这样的常识,却是同样极其艰难。
我曾经和一些网友说,中国应该争取人民币对外贸易中的结算权,他们几乎条件反射式地反驳:人民币不是世界货币,怎么可能有结算权?我说,人民币只能争取结算权,才可能成为“世界货币”!而不是先成为所谓世界货币,然后才有结算权;不是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才能争取到结算权,相反,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只意味着中国人民币必然丧失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权、永远不可能争取到这个结算权!这些人马上大骂我神经病,并称“美元是世界货币”!中国要发展外贸,就必须出口创汇、储备美元等外汇。人民币要想成为世界贸易的结算货币,就必须以美元储备为基础。我提出,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人民币曾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结算货币,而美元则根本不是什么世界货币。结果,不止一位网友与我大吵大闹,问我哪来的证据。当我向他提供我从参考消息上查到的新闻、从黄卫东战友那里得到的《中国银行行史》等资料提供给他时,他们却视而不见。让人接受一个铁一般的、刚刚过去不到四十年的历史事实,居然如此艰难,那么,让人接受主权经济学观念,当然更加艰难。
下面,我再讲几个贾老师文章中的“常识”,大家看看,这些常识是不是在中国经济金融学术圈子里非常稀缺:
怎么可以不加分析地全盘肯定外国资本?我们对外资,是来者不拒的,是极力欢迎的。我想说的是,引进外资,不是外国人给我们钱,而是我们把新印出的钱给且只给外资(贾老师的语言中,这叫作人民币发行中的“外汇占款”),以便于让外资有足够的人民币在中国开展经济活动。我们现在手里有了数量极大的外资,突然发现,这些美元,居然花不出去,购买不到我们需要的商品!只能在美国的金融圈子里转,不可能兑换成我们需要的商品。这样,来自所谓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投资者手拿一把无用的纸钞,就可以兑换到源源不断的人民币和政策允准,在中国横行,扭曲我国经济的主权结构、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并导致我们发行的钱越多则我们越“缺钱”,而我们手拿巨额美元等外汇,只能坐等其贬值、归零!
怎么可以出口创汇?如果坚持上世纪70、80年代以来的人民币在对外贸易结算权争夺中取得的成就,人民币就已经国际化了,成了“世界货币”!我们根本不需要外汇,就可以大规模开放对外贸易,哪里需要什么“出口创汇”?哪里需要什么“储备外汇”?哪里还需要搞什么人民币的国际化?在当前的所谓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上,一些人居然提出,人民币的国际化,应该以美元这种外汇储备为前提,这么荒谬的观点,不知道其提出者做何感想!让人不可思议。
怎么可以接受“比较优势”这种荒谬绝伦的观点?中国劳动力成本低、资源价格低,这是国际垄断资本对中国经济总体压榨的结果,是中国丧失定价权、丧失市场主权的结果,是国际垄断资本的刻意布局,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是中国付出劳动力代价、资源代价、环境代价,而所得甚少!这哪里是什么比较优势,这完全是一种比较劣势!中国应该打破这种“劣势”,但是,居然有人说,这是一种“比较优势”,让中国人民甘于这种受压迫、受掠夺的地位。
类似的内容还很多,我无法一一列举。文章已经太长了。
我认为,这部书或许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之所以说“或许”,是因为,能不能划时代,并不在于这部书本身多么精彩,而是要看这部书对中国学术界的影响,要看其是否能够扭转学术氛围。这个,恐怕贾老师一个人就力不能及了,就需要同志们齐心合力了。
我郑重向同志们推荐这部书,希望同志们通过研读这部书,提高经济金融学专业素养,提高在经济金融领域战斗的能力。我们这方面的战斗力非常弱,我们急需要提高这方面的战斗力!我们当前极其缺乏这方面的战士!需要更多的同志加入到这个战场中来。
时不我待,请同志们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贾根良教授的这部新作,可以京东商城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