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邓铁涛:中医药不仅能治愈“非典”和“新冠”,并且能够有效预防之

中医药不仅能治愈“非典”和“新冠”,并且能够有效预防之

 

(原标题中医药之发展架设高速公路

               

 邓铁涛

 

推荐者按:

从五四运动开始,围绕中医药学的斗争一直延续至今。这场斗争非常尖锐、复杂和曲折。请诸位切莫看轻或者忽视这场斗争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整个历史时期,即《共产党宣言》揭示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历史规律)的高度和以中华民族以及全世界各族人民命运和前途紧密关联的大视角(目前“新冠”在各个国家的状况,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制度的优劣,难道不是洞若观火吗?),来研究和对待这场斗争。

通过检索,笔者发现毛主席和习近平主席都非常重视中华民族古代科学的瑰宝——中医药学,并给予极高的评价。最近笔者还发现,除20161225日全国人大十二届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自201771日起施行外;之后,中共中央 国务院20191020日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2020122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2021629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广电总局共同制定并发布《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

总之,从国家领导人毛主席、习近平主席,从党中央到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务院和五部门,制定了规范性法律文件,发布了意见,对于中医药是非常重视的。笔者看来,关键不在于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发布,是在于切实的落实,在于检查与监督,归根结底,在于党的领导,在于关键少数。同时,附录我国最高科学会议——香山科学会议主编、200512月出版的《科学前沿与未来》第八集刊载的我国著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邓铁涛的文章《为中医药之发展架设高速公路》

 北京大学现代科学与哲学研究中心    巩献田   2021721

 

            毛泽东主席关于中医药的部分论述 

 

1、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

 

1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一是中医;二是曹雪芹的《红楼梦》;三是麻将牌。来源:饶展雄:名人与麻将:毛泽东称麻将列“三大贡献”之一,南方日报;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1/02-09/2829149.shtml )

21953年,毛泽东在杭州刘庄宾馆小憩时说:“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此说似乎不无戏言成分,但他把中医摆在“三大贡献"之首,表明了其对中医的情结。游和平:《中医故事:毛主席的中医情结》,

https://www.sohu.com/a/401596947_120682688

 

2、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19581011日,卫生部党组向中央写了《关于西医学中医离职学习班的总结报告》。毛泽东作了“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著名批示。

 

3、看不起中医药,是奴颜婢膝奴才式的资产阶级思想

 

毛泽东“看不起中医是不对的,把中医说得都好、太好,也是错误的“我们对中医必须有全面的、正确的认识,必须批判地接受这份遗产,必须把一切积极因素保存和发扬"

针对当时普遍存在的认为中医不科学而歧视、排斥中医的现象,毛泽东在1954年就及时纠正说:“中医对我国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中国有六万万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民所以能够生衍繁殖,日益兴盛,当然有许多原因,但卫生保健事业所起的作用是其中重要原因之,这方面首先应归功于中医。"

毛泽东还在一次会上又严肃指出:几年来,都解放了,唱戏的也得到了解放,但是中医还没得到解放。中医进修西医化了。看不起中医药,是奴颜婢膝奴才式的资产阶级思想。

 

4、针灸是中医里的精华,是科学的,将来各国都要用它,要好好地推广、研究,它将来的发展前途很广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张对包括针灸术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以批判地吸收继承。他认为:“针灸是中医里的精华,要好好地推广、研究,它将来的发展前途很广。”

毛泽东对朱琏说:“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理论,对针灸治病的神秘提供了解释的钥匙。反过来针灸又能够给它提供丰富的实际材料。如进一步研究,一定可以发挥更大的效果,丰富与充实现代的医学,研究针灸,对医学理论的改革将发生极大的作用,是吗?他征询朱琏的看法,朱琏肯定地回答说是的。毛泽东也频频点头:“很好,医学理论的确要改革。”开饭了,菜有几盘,却不奢侈。大家都举起面前的酒杯。毛泽东也站起来,举杯说:“今天……"他沉吟着,该说什么祝酒词呢?叶子龙接过话说:“今天祝各界大团结万岁。”

毛泽东说:“不是。今天一是祝针灸万岁!"他环顾几个在座的大夫,自己先喝了一口酒,接着说:“你们不要以为针灸是土东西。针灸不是土东西,针灸是科学的,将来各国都要用它。”

 

5、中药应当很好地保护与发展,如果任其衰落下去,将是我们的罪过

 

1954年,毛泽东作出重要批示:“中药应当很好地保护与发展。我国的中药有几千年历史,是祖国极宝贵的财产,如果任其衰落下去,将是我们的罪过;中医书籍应进行整理……如不整理,就会绝版。"

 

6、中西医各有所长,各有偏颇

 

早在1913年,毛泽东就曾在《讲堂录》笔记中写道:“医道中西各有所长。中言气脉,西言实验。然言气脉者理太微妙,常人难识,故常失之虚。言实验者专求质而气则离矣,故常失其本,则二者又各有所偏矣。"见张迪杰主编:《毛泽东全集》第1卷,润东出版社(香港)2013101日,第83页。

 

7、中西医一定要结合起来

 

在延安时,毛泽东对名中医李鼎铭说:“现在延安有些西医看不起中医,你看边区的医药事业应如何发展?"李鼎铭说:“中西医各有所长,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取得进步。"毛泽东说:“你这个想法很好,以后中西医一定要结合起来。

上述,除已经注明出处者外,其余为游和平同志刊载在《晚霞》的文章《中医故事:毛主席的中医情结

https://www.sohu.com/a/401596947_120682688

 

习近平主席关于中医药的部分论述

 

1、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20151222日,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在全民健康中应该更好发挥作用。

小康提速,康也包括健康,要全民健康。中医药发展这条路,你们走对了。江西把中医药作为发展的一个着力点,是正确的,也是很有前景的。

——201623日,习近平到江西考察江中药谷制造基地时指出

 

2、很多患者喜欢看中医,因为副作用小,疗效好,中草药价格相对便宜

 

  开设中医科、中药房很全面,现在发展中医药,很多患者喜欢看中医,因为副作用小,疗效好,中草药价格相对便宜。像我们自己也喜欢看中医。

——2015215日,习近平在考察西安市雁塔区电子城街道二O五所社区中医馆时说

 

3、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16819日,习近平出席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时的讲话 

习近平近日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

习近平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201910习近平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中国日报中文网,见:

http://china.chinadaily.com.cn/a/201910/25/WS5db29d83a31099ab995e7dda.html

 

4、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中医孔子学院把传统和现代中医药科学同汉语教学相融合,必将为澳大利亚民众开启一扇了解中国文化新的窗口,为加强两国人民心灵沟通、增进传统友好搭起一座新的桥梁。

——2010620日,习近平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出席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时说

 

5、中医药为促进全球卫生事业、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中方重视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要作用,愿继续加强双方合作,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推动更多中国生产的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共同帮助非洲国家开展疾病防治和卫生体系建设,为促进全球卫生事业、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2013820日,习近平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表示

以上除注明出处外,均引自中国日报网习近平谈中医药。)

 

 

正文:

 

 中医药不仅能治愈“非典”和“新冠”,并且能够有效预防之

 

(原标题:为中医药之发展架设高速公路

 

邓铁涛

 

1 时代背景

 

21世纪一开始,美9.11事件震惊世界,接着是阿富汗之战及伊拉克之战,炮火硝烟笼罩世界。今天的世界与我国战国时代有些相似,可以说我们现在处于世界的战国时代”。

这世界战国时代的形成是西方文化统治的结果。要扭转这一局面,应向东方文化寻出路,特别是大力发扬中华文化会使世界达到和谐与进步之目的。

中华文化的精粹是——天人合一,与大自然的和平相处观,世界大同,和而不同,与世界人民和平共处观 ,老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观。新中成立后我国就是贯彻这几个方面,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总理解决世界纷争的一个很有力的武器,它的来源就是传统文化。我们十六大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1统筹城乡发展,2统筹区域发展,3统筹经济发展,4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5统筹国内外的统一发展。其中第1~3与第4个统筹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思想和天人合思想的发展。

还有最近的《珠海宣言》, 这个世界经济发展宣言写了三年还没有取得统一的意见 ,从纽约、新德里、赞比亚到珠海,到中国的珠海才解次了。《光明报》文章说 :“纷纷扰扰的世界中国的声音里找到平衡。多少年的难解难分的国家集团和利益集团将在有跨时代意义的《珠海宣言》取得共识,人们期待着一个由中国倡导,建立在平等、诚信、合、发展的基础上,平等惠,相互依和共同发展的世界经济新秩序,给饱经沧桑的类带来福音。 中华文化教育要参与到世界文化和世界文化交流才能够更好的世界人民幸福和谐。所以我们国家、我们的科学界必须认识这个问题,过去自从鸦片战争后我们失去了对本国文化的信心,现在21世纪了,我们必须对我们优秀的华文化树立信心并加以发扬和发展造福于人类,这是我们的责任过去对传统文化批评过了头,所以我们现在必须重新去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而要发展传统文化。

中医学是华文化的瑰宝,发扬中医以造福于人类。中西医互补,相不能取代,经历二百年可能会走到一起,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中华文化发展始于战国时代,如果说今天是“世界战时代"的话 ,估计中华文化的爆炸式的新发展将起始于21世纪,中医学的发展将同步。中医药学之腾飞的条件已开始具备了,那就是中医药学与世界第二次科学革命相结合,走自己的路,中医学就会走在世界的前头了。但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中医药的发展架设一条高速公路,实为当务之急。

世界科技发展,有人这样说:“第次科学革命在到来,自20世纪末期科学正在发生一场全新的革命它是继400多年前开始的西方科学革后,类历史上第二次重的科学革命……第次科学革命的思想和方法与中国古代科学脉相承。一些现代科学家发现,中国传统科学思想中关于和谐的思想、有机论的思想,演化发展的思想、相反相成的思想与第二次科学革命的新思想十分吻合。令人惊讶的是,第次科学革命不在思想上,而在方法上也源于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特点的中国古代实用化科学方法。……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应当而必然结合在一起,共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动力。”他还说 :“高科技革命正在和即将出现四次浪潮。在未来20年内正在和将要先后以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航天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浪潮

我认为以上的观点是符合21世纪的发展现实的。21世纪中医药学将以崭新面貌出现在世界科学之林。

如果认为上述的意见是正确的话,那么目前最流行的一个口号——“向世界接轨 ”应予改正,什么都向世界接轨的话就把自己处于从属地位了。21世纪是重新评价中华文化,发掘中华优秀文化的时斯,世界文化的发展不能缺少中华文化的参与,东西方文化是互补性很强的两种文化,我们不应妄自菲薄,把华文化处“自我从属”的地位。该口号应改为“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双接轨 ”,简称为“与世界双向接轨 ”。

中国科学家有志气、有骨气、有智慧、有能力,创造中华民族更美好的未来。

 

2 中医科研的历史回顾

 

现代中医的科研,通常要借鉴西医的实验研究方法其实,历史上中医也有过实验研究本草纲目》转述八世纪陈藏关于脚气病的病因,认为本与食白米有关,并说 :“小食之,亦脚不能行马食之足重 ”。这其实就是一种验证病因的动物实验。古代也有对照研究,如文献记录,鉴别党参真假时,以两个人嘴里嚼着党参跑步,看谁坚持得久则嘴里的党参就是真的。这就是对照实验。最早的实验诊断方法也出现在中国,晋时代,医生为了观察黄疸症状的变化,逐日用白布浸染病人小便后晾,加以比较就可以知道黄疸病情每日的进退。应该说,在实验研究方面,古代中医有很多创造是走在世界前的。

不过,中医后来的发展,并没有沿着动物实验这条路走下去。是不是不走实验研究的道路中医学就没有发展呢历史证明不是。中医历史上的每一次突破都有赖于新的科研成果出现。当然对科研的理解,我们能局限于实验一途,不能说不搞实验的中医就不是科学研究。下面不妨从科学研究的角回顾一下中医学的发展历史

众所周知,汉代名医张仲景被称为“医”,他对临床医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张景的主要著作《伤寒杂病论》,可以说就是他的科研成果,这一科研成果是如何得出来的景的科研方法,用他本人的话来说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在汉代以前,医学四大流派,分别是医经、经方、神仙和房。张景主要继承前两家的学术,以医经家的理论结合临床实践辨证)去整理经方家的方。《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有医经家,经方十一家,所谓  ”,“训”就是理论“博采众方”就是整理众多经方家的方药。张仲景在前人的基础研究出的成果,主要是确立了辨证论治这一中医精华,并整理“以脏腑论杂病”和“以六经论伤寒” 两大临床辨证系统,这使中医临床医学有了一个完整的学术体系。到今天我们还要深入学习《伤寒》和《金匮》的理、法、方、药,可见其影响深远。

晋代医家王和,在《脉经》晋代以前中医关于脉学的研究作了一次整理和探讨,整理出24种脉至今仍在应用,并没有过时,这也是很了不起的科学成就。到了隋代,元方研究病因学、病学,氏病》,这也是一种研究。唐代的王冰,专门研究《内经》,做了很多订正工作,整理出现在最流行的版本,另外还补充了七篇大论 ,中医理论的很多精华都出自这七篇大论 ,这也是了不起的科学研究

唐代著名的药典《新修草》,宋代草巨著《证类本草》,还有宋代官定的方《和剂局方》,都众多学者悉心研究的成果。宋代还有一项更大的科研工程,就是点校医书。点校,即把错字校正,句子理顺,然后加以注解。政府组织了一批文人和医家,成立了专门机构来开展这样一个系统工程,至今我们所看到的古代医学经典,多数是经宋代点校后流传下来的优良版本,这对医学的普及和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过去有人认为点校不是科研成果,实际为了点断一话、校正一个字,往往要查阅大量资料和比较各种版本,而且单纯文字比较还不行,还要用医理来推理。所以点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它要花大量心血,其结果往往影响到对中医理论的正确理解。好的注解也是有创造性的劳动,所以点校等文献整理应该属于科研工作。

代的医学普及和哲学上的争鸣,带来了金元时代的医学争鸣,刘、、李、朱四大家出现,对后世影响很大。以李东垣为例,他可以说创立脾胃学说的鼻祖,广州中医药大学现在还设有牌胃研究所,研究脾学说,这反映出李东垣的研究成果是很有价值的。李东垣是怎样取得研究成果的他所处的时代,由于金元对峙,战乱连年社会上常见的疾病跟过去的认识不完全一样。例如《伤寒论》时代出现的发热,多为伤塞,六经辨证。但李东垣所见的发热,多属内伤,他经过临床研究,对外感和内伤发作了鉴别,认为内伤发热不能用黄芩、黄连、黄柏等苦寒之乓,而是要用黄芪、党参、白术这些甘温的药来除大热。即所谓 大热”是退 39 度以上的热,吃黄芪、党参能退烧。举例如我校一位毕业生的母亲,膝关节手术后发热,每天38~39°C曾用各种最新最贵的抗生素和其他药物治疗近一个月,发热如故。我会诊,我按甘温除热法,用李东垣的补中气汤。该生不敢与服,晚上电话询问,我她先服半剂,二小时无不良反再服半剂。第天来电话,睡眠较好,精神略佳。嘱其日两剂,体温逐步下降,上方加减调理,半月后治愈出院。现代一些年轻医生受到西医的影响,磁到发烧,就按感染处埋,上抗生素,或用相当于中药的清热解药。实际上的病人不适合这样处理,反而用补中益气汤或其他补益药能退,这种温除大热”的成果,到现在还是超过世界医学水平的。李东垣的科研,完全立足于临床,取得的成果能突破前人理论禁区,有效指导临床。

中医发展到明清,出现了温病学,这一个伟大的成就。直正把温病学说树立起来的医家是吴鞠通,他的著作有《温病条》。吴鞠通又怎样研究,写成书的呢从《温病条辨·知,他受到刘河间、朱丹溪和吴又可《瘟疫论》的影响,而影响他最大则是叶天士。叶天士温病有重大的创见,但没有十分系统的著作,主要思想和经验反映在《热论》和《临证指南医案》中。象《临证指南医案》,是他的学生收集他的医案,加以整理和评论而成,这个工作也是科研成果,既整理了老师的经验,也有自己深入的体会。吴鞠通进一步发展叶天的学术,他的《温病条辩》不但确立了使温病自成体系,而月整理了叶天很多临床处方成为名方,使温病的方药得以丰富。他能够以叶天的学术与经验为材料构建新的大厦,是创造性的科研成果。温病学说的理论,今天治疗各种传染性、感染性疾病,包托SARS,处处在发挥作用,这含金量极高的成果也是科学研究实践的产物。

明代还世界性的药物巨著《本草纲目》出现。时珍生用三十年的时光研究中药,写成《本草纲目》,流传世界各。他的成就取得,除了来自深入的文献检索和广泛的实地调查外,也不能忽视李时珍的临床实践,他常常根据临床应用的反馈来药物的效说明。李时珍的成就超越了医药学的范畴,是个百科全书式的博物学家。

清代有革新精神的王清任〈1768——1831,使人敬佩他认为治病不明脏腑,有如子夜行。他三十岁时遇疫流行不避臭秽荒野观察弃尸研究脏腑,他说 :“犬食之余,十人之内,看者不过人,视十日,大约看全者不下三十余人。”因而著《医改错》一书。但可惜其解剖部分,对后世除了“灵机记性本在心在脑”之外,其余无何影响。该书四分之三的篇幅论祛法之运用,其30多张独创之方剂却影响深远。这几十张新方充满中医传统理论的内涵。如他祛不忘气,就源《内经》气血之,他说 “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 ”,从而又发展了传统理论。反之当今之研究血证者,却把“气”丢了,因此虽做了不少费力的研究,但仍然未有超过清任也反而自王清任之后用王清任之方药治病取得很大的成绩,至今仍可以说是超过世界之水平。例如民国时期治天花、鼠疫 ,解放后治出血性、缺血性中风,腹部肿瘤,不孕症,战伤之血胸 等。足见中医之系统理论并未过时,离之则事倍而功半,从之则事半功倍。

从历史的经验看,中医学的发展必须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以我为主,就是以中医的系统理论为主,以临床实践为依据,在辩证唯物论指导下,多学科相结合以求发展。传统中医的研究方法,是宏观但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说明不只是微观研究才是科研。当然现在我们应该是宏观加上那就不同于往了。

 

3 道路坎坷中医仍发展

 

中医就像和氏璧。和氏拿着和氏壁送给厉王,专家鉴定说是石砍掉他一只脚。武王在位了,和氏又去献宝,专家还说石头,他又被砍掉一只脚文王在位了,他抱着和氏壁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继之流血,感动了文王,把石头打开,现了和氏之壁,后还有完璧归赵的故事,证明它确是国宝。中医就像这块解放以前国民党要消灭中医,砍掉了中医的脚,幸好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发现了问题,制了中医政策。直到198612月中医药管理局成立的时候,中医才一口气,才有了娘,有了单列的财力、物力、人力。但是,虽然这样,近百年来试图消灭中医是失败了,但改造中医实际上成功了。表而上中医发展很兴,凡西医有的中医部有,职称教授教授,学位有硕士、有博士机构有大学、研究院,有大医院,真正中医的内涵却日渐缩小,西医的成分越来越多。对这一现象,我名之泡沫中医此乃按西医之模式以改造中医之结果也。如不深化改革,则中医将名存而实亡矣!!

不过无论如何中医是有生命力的,在坎坷的道路上仍然发展。试举例以证之。

 

3.1抗SARS,中医之作用

 

21世纪SARS突然袭击,使人类措手不及,中医药发挥了无可取代的效力,受到国际卫生组织两位专家的称赞,认为值得研究推广。现在SARS暂时过去了,但在国内仍然有人认为中医药只起辅助的作用,怀疑单纯中医不能SARS经过循证医学的论证才行。除了吴仪副总理对中医治“非典”加以肯定之外,各种报导与总结,很少有称赞在这场战斗中中医所起的作用。真是长使中医泪满襟 !

WHO有如下个统计数:

全球共有32个国家共出现400多例SARS患者 其中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7 700多例。全球死亡率为11 %,中国香港为17%台湾为27%地为7%:广东非典死人率为3.8% ,广州非典死亡率为3.6%,这一数字在全球最低的。广州与香港地理气候、生活习惯都有可比性,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呢?其差别在于有无中医参与治疗。香港卫生署经过两次到广东省中医院调查,确认中医的作用,最后请广东省中医院派两位女专家参与治疗SARS严重之患者及新病人,并一再延长其预定之留港日期。

再看看我校第一附属医院,没有用类固醇,本 60例、院外会诊几十例均无一例死亡。全院服中药预防药 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如此看来,对香港及北京的西大剂量激素治疗方案,是否应重新检台湾、加拿大的病死率及新加坡的病死率之高,我认为亦与缺乏中医之参与有关。

请看看广州呼研所俊辉等中医写的《中医药介入SARS 71例临床研究》一文,该文统计 530日以前收治确诊患者 88例,其中中医介入治疗71例,病死率较低,只有例。据该所88 共计死亡有好几例。文章见 2003818日《中国中医药报》)

有人说没有西医,没有中西医结合中医就治不了非典,错了。中日友好医院小林教授主持的课题组对该院第十二病区收治的16例新发病的SARS病人进行了单纯中医中药治疗观察,结果显示中医SARS治疗中不仅有退热、不反复、有效缓解症状的特点,面且中医药早期干预在这一疾病的发展中对减轻肺损害程度有一定作用。单纯中医中药治疗期间,无一例病情发生恶化。治疗结果: 16例患者应用中药后在17d内退热,平均退热时间为4.44土 1.46d,且热退后体温一直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临床观察没有发现反复的现象11例入院时有咳嗽的患者在38d内全部缓解,平均缓解时间为5.271.49d7例入院时呼吸急促的患者在3~7d缓解,平均缓解时间为5.151.87d。全部患者在2~10d内全身不适症状基本缓解,平均时间为6.372.49d16例患影像学改变在6~16d完全吸收或明显好转,其中9例完全吸收,7例明显好转,平均吸收或好转时间为0.872.92d16患者无一人使用抗生素、激素及其他西药。这是能否单独用中医药治疗SARS的一个最好的回答。

  如果对非典前期用药对了,根本就到不了严重病变的程度。西医对病人上来就用激素,按中医理论来说激素是入里的药,它能引入里,到病情重了还要上呼吸机。不到这样的程度下不了诊断,就说中医治的不是非典,这是不客观的。我有个学生,太太是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的护士长,感染了非典,开始也是用剂量的激素,但是没有效果,我让他赶紧把这些西药停掉用中医治疗,果然停了西药后换成中医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三天烧就退了。另一个护士长感染非典是用西医方法治疗的,后来牺牲了。我这个徒弟的太太却好了。所以说现在的很多标准是以西方的游戏规则为标准的,按西方的那些标准,我想我的研究要进入自然科学基金,难矣!因为我没有进入基因水平,也不搞分子生物学、动物模型问题的关键是游戏的规则是西医的不是中医的,西医是微观的,我们是宏观的,我们把人放在大自然中观察。举个例子,为什么经络研究来研究去没有结果我肤浅的看法认为,在经络的研究中,好比是用有线电话的模式去研究手机,手机会响能话,但是找不到连线,你说它不科学中医的经络研究问题就出在这里。

中医还能够预防SARS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终身教授刘仕昌89岁了,仍然去传染病医院会诊人,能有人说他“无知所以无畏”,可是他不但制订了有效的治疗方案,本也没有感染。因为他吃中药 预防,现在世界上对冠状病毒的疫苗的研究还要搞一年年,我们广州开始就预防了。我也出了一个药“ 邓老凉”,我的学生在香港学教书,他人买了这个药供应了2 000人的预防,其中包括香港的五六个西医,喝了这个凉茶无一例发。北京有个工地老板拿这个药方到同仁花了40万元买药,发给工地的工人,原来已经有两个职员发病了,但是发给工人这个药之后无一例发病。所以说我们为什么不投力量去研究预防流感,预防这些病的药呢一定要跟外国去搞,争那个冠状病毒。冠状病毒的金牌已经被加拿大、德国拿走了,有人写文章:使英雄泪满襟,说这个金牌应该是我们中国得的。为什么治疗上的金牌那么大就没有人看见这次SARS显示了中医的潜在威力,传染病不少都是病毒性的,治疗都是中医药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我们的国家就没有大力投放人、财力去研究。不着力去研究我们已经领先的这些,而是跟着的研究去搞其它的微观研究,不沿着中医的宏观思路去走,是光想怎样去追赶西方,这是“从属思想”之典型例子。

 

3.2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医之成就

 

1958毛泽东对西医学习中医的报告作了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掀起了全国中西医学习中医研究中医的高潮之后,几十年来虽有反复,但成果仍然十分显著。如:

1传染病方面,如乙型脑炎、钩端病、流行性出血热、麻疹合并肺炎等病毒性之类传染病,取得超世界水平的效果病毒性肝炎,传染病院也要用中药治疗。

2非手术治疗急腹之研究,如胃穿孔急性胰腺炎、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宫外急腹症可以采用中医药治疗不用开刀,这是世界医学所不能的。

3针麻与中药。用针代替麻醉药,可以进行胸腹部手术。这也是世界的创举,手术时麻而不,在手术中病人可以和医生对话。由于针麻之成就,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形成针灸热,现在发达国家都有针灸师为人治疗并纳入保险医疗。

值得表彰是我国生理学家研究了针麻之原理是针刺之后大脑产生“脑啡”故能止痛。为针刺之推行世界奠定基础。但世界各国现在仍未有完全学会中医之针灸学术。

与针麻同样成功的是中药麻,一味洋金花提炼的中药麻醉剂,因为它能提高血压,因而填补了世界麻醉药对休克患者禁用之空白。

4重症肌无力是难治之病。当重症无力出现呼吸象时,死亡率相当。如国华文章报道广东省人民医院抢救重症无力危象 14例,死6例,死产率为40%

章成国等文章统计 1981年以来国内重症肌无力危象抢救之报告195例,死亡71例,死亡率为36.2 %

我们课题组于19992003年共抢救21例,无一例死亡,近期疗效100%。出院后随访,半年内死2例,为再发危象在当地医院抢救无效或放弃抢救死亡随访一年后,再死 21例因其他病死亡,1例在外院行胸腺手术诱发危象抢救无效死亡,其余17例患者健在生活能自理可从事轻工作。远期疗效为80.95%

重症肌无力西医学以神经学说指导诊疗,我们则是以中医的脾胃学说指导诊疗的。

 

4战略与策略

 

当前我国正沿着邓小平同志指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道路前进。文化科学必须随着这一指引行进,发展中医药亦不例外。发展中医药不是为科学而科学,不是中西学术之争。发展中医药首先是为保证 13亿人民人人享有医疗保健的权利的重要依靠。发展中医药是为国社会发展服务的。

中医药是最中国特色的医学,必将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发挥大之作用。

按照“三个代表 ”的要求和我国宪法规定,必须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必须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为中医药的发展架设高速公路。因为中医药的特色是简、验、便、,乃解决目前“因病”、“因病返贫 ”的特效良方。医学研究的目的如果首先放在13亿中国人民保健事业这上面来,就非得提倡发展中医药不可。“非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香港治疗一个非典病人少则几万,多则几万,我们第一附属医院治疗费最贵的一个非典病人才是五千元。

从学术本身来看,中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西医是微观医学,中医是宏观医学,西医在现代科学扶持下飞速发展,中医有几千年的精华积淀,它没有停滞不前,而是与时俱进。中医学将与21世纪的新科学革命相结合,会得到像战国时期那样的又一次飞跃的发展。那么中医药学的发展又不仅为13亿人民的健康,将为世界人的健康作出伟大的贡献。中医药学将无愧于“中国第五大发明”之荣誉。

中医药学千年,不断在发展,但只是“量变”的发展,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科学已进入第四次浪潮的今天,世界科学将帮助中医来一次“质变”的飞跃发展,而在发展中医的同时,因为吸取了中医的精华,会反过来给世界科学以创新和发展。

兹就几个具体问题分述如下:

 

4.1与临床相结合

 

中医的理论,早期在古代哲学的影响形成,然后形成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的特点。中医古代是不分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中医的理论对实践进行指导,反过来实践又给理论加以提高,没有临床实践就不容易体会中医理论的正确与科学性。这一点在现代的中医实践中依然没有改变,所以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一定不能脱离实践。当代中医的临床经验总结,是一个既宝贵又丰富的矿藏。

 

4.2基础研究使中医学飞跃发展

 

上述强调中医研究必须与临床相结合,而和几千年以来的各家说相结合也很重要,这就进行深入的发掘、整理。文献研究不能忽视,这是中医学独有的特点。中医的各家学说,值得去验证并在验证中继续发展。

论中医要飞跃发展,则必须在述的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实行多学科相结合,沿着中医的系统理论进行研究,中医学才能有突破性的“质”的飞跃发展

深入挖掘中医理论之精华,与新科学革命的成就结合,是中医药质变”的必由之路。

 

4.3 要解放思想,走自己的路

 

西医是医学,中医也是医学,西医的发展与现代科学同步,而中医近百年来受打击,在形式上三个指头加草根树皮,容易被人误解。我们要多学科相结合,那么要求各科参与研究的学者,必须解放思想,尤其是西医学者。必须承认:检验真理的唯标准是实践必须认识微观是科学,宏观也是科学,最终使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产生“介医学"。这要求先在研究方法上走出新的路来。

 

4.4 要以科学的哲学为指导思想

 

科学重实践,但也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正确的指导思想,我认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作为我们进行研究的指导思想,这样会少走弯路,事半而功倍。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帮助毛泽东打败蒋介石,毛泽东的《实践论》与《矛盾论足以说明毛泽东又是位哲学家。我相信在以科学的哲学研究中医药学的同时,可能反过来丰富克思主义哲学。

 

4.5对重点研究项目的意见

 

1对中医学术的系统整理。在现代的认识论条件下,对中医的基本概念、理论学说进行历史的、逻辑的整理是基础研究重要的工作。同样一个概念,在不同医家的理论中有不同含义,其前提条件是什么,其实质内涵有什么区别,分别应用于什么样的不同情况下…… 这属于中医学术史、概念史研究,是研究中医理论的基础性工作,只有把这些内容继承好才能进一步发场。这个系统性工程有必要组织队伍认真进行。

2对核心理论的深入研究。象阴阳、行、脏腑和经络,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年来也有不同的争议。有必要在总结近数十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象心神明还是主神明经络是否存在这些问题离开中医临床就不能作出准确的评价。又如五行学说,被视为玄学,为什么中医还在用实际中医五行学说的实质是五脏相关理论,这些都要结合临床进行阐释

3辨证论治的研究。不少人将辨证与辨病相对立,甚至贬低辩证论治的重要性。实际上,中医的辨证论治包含了辨 辨病再辨证这样一个综合的过程。对辨证论治的实质内涵应有一个的认识,并解决与理化指标、发展微观辨证以及与辨现代医学之病的关系。

4中药的研究。未来临床医学很多难题的解决要靠中药。但是药的研究一定要以中医理论的指导为基础,不要味走分离提取有效成分的植物化学研究道路。中医中药不分家,要认真研究中药的药理论与中医理论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的规律。

5保健理论的研究。中医所倡“治未病”,养生保健理论很丰富,包含了免疫防病、颐养益寿等预防医学、健康教育的内容。对这一部分内容不仅要从文献整理,还应加以现代研究。中医优秀的养生文化应该在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与学术中有所体现

 

5结束语

 

21世纪的中医药学已踏入千载难逢的机遇之途,发展是必然的,但其发展之快慢取决于有无条高速公路。这条高速公路架设之权在人民政府手中、在国务院决策之中,关键在于党的领导也。中医药学之发展不仅是中医药人员独有的职责。中医药之发展是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事关中华文化之再创辉煌也。

 

作者简介

 邓铁涛,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 ​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