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胡木英说:青年们学党史的最佳读物是《毛泽东选集》

9月15日,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北京延安儿女联谊会会长、政治家、理论家胡乔木之女胡木英接受了红船编辑部采访。胡木英表示,现在党史教育非常缺失,因此很多的年轻人可以说对党史一无所知,学党史要从最开始学习,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学“毛选”。胡木英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想法,表示做媒体不能只为了获得粉丝,而是要明确自己的目的,一定要有自己的指导思想。

胡木英称:“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年轻人可以说对党史一无所知,因为这方面的教育非常欠缺,因此他们了解的党史,都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党史。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没有前面翻天覆地的革命斗争,牺牲了那么多人建立了新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改革开放。所以年轻人他不懂那段历史,他就不会珍惜,他不珍惜的话,就只会站在个人的立场上挑三拣四。” 

 

胡木英还介绍了一些学习党史的方法,她表示:“学党史一定要从最开始学起。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诞生?为什么叫中国共产党?我觉得现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去学“毛选”,你看了毛主席的著作,你就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怎么走过来的。其次,在可能的条件下,再学一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当初中国共产党成立最主要的是很多人看了《共产党宣言》,因为这个还是比较容易懂的,《资本论》的话,我估计能啃的人大概很少。”

 

胡木英强调,现在做媒体不能是为了得到一些粉丝,来获得粉丝的喜欢,而是要明确自己的目的。当初共产党人想办杂志很困难,但是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唤醒民众。现在谈不上去唤醒民众,但是起码要把正确的东西不断的传播给现在的年轻一代,所以媒体一定要有自己的指导思想,所谓指导思想,就是要从马克思主义,从毛泽东思想里获取灵感。例如觉得毛主席哪段话说的对青年人特别有利,或者对一些人选择职业、确定人生道路有用的。这些故事、这些文章也要适当的在媒体里出现。

 

胡木英
 

延伸阅读

 

 

胡乔木(1912年6月1日——1992年9月28日),江苏盐城人,本名胡鼎新,笔名“乔木”。

 

1930年,胡乔木高中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曾任共青团北平西郊区委书记,共青团北平市委宣传部部长。参与领导北平学生和工人的抗日爱国运动。

 

1935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书记,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书记,中共江苏省临时工委委员。1937年后,任安吴青训班副主任,中共中央青委委员,中国青年联合会办事处宣传部部长。

 

1941年任毛泽东秘书,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1945年参与起草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8年后任新华通讯社社长。

 

建国后,历任新华社社长,新闻总署署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秘书长,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参与起草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6年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胡乔木

 

其著作有:《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胡乔木文集》、《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诗集《人比月亮更美丽》、 《词十六首》、《贺新郎·看〈千万不要忘记〉》、《沁园春·杭州感事》、《诗词二十六首》。

 

1992年9月28日,胡乔木在北京逝世,终年81岁。

 

附:链接:胡木英谈学《毛泽东选集》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