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一《资本论》学习微信群中看到一则理论发言(原文粘贴附后),这类发言属于一种认识,谁的认识并不重要。虽然微信群发言有它的非正式性,但和胡锡进先生微博中的一些观点相似,代表了似是而非的流行观点,这些观点必须加以辨清,对其中几点反驳如下:
一、“搞学术学理研究的,别整成意识形态站队”。
评: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站队,这是多年来形成的病态话语体系。美国开始制裁华为时,胡锡进就规劝国内不要意识形态化,受到《评〈环球时报〉的一些不妥——所谓“意识形态争论应远离华为”》和《华尔街与华为的“阶级斗争”》反驳。其实无需赘言,你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意识,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如果承认,什么叫远离意识形态呢?我们反对的是空头政治的标签化现象,而不是否认生活中与社会物质存在须臾不可分离的意识形态。把中性的意识形态污名化,淡化意识形态,往往是美国中情局颜色革命,奶头策略的娴熟手法,你要远离,它正好乔装打扮大举进攻。都是企业,在华为,确认“劳动是公司价值创造的主体”,“劳动所得优先于资本所得”(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纲要2.0),直至共享共有,这就需要约束资本利益,剥离资本家精神;在联想,科技人员、员工持股为0,为老板打工,以资本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已经成了公理。对这些现象视而不见,谈何意识形态?
二、“当批评者大义凛然说联想被私有化……可曾想过经营管理一家五百强企业绝不是吹吹牛皮打打口水仗就搞起来的?”
环球时报的胡锡进也认为,作为500强,联想的“‘国际化’模式是否也是中国企业各种经营类型中应予尊重、保护的一种“。
评:《财富》杂志的世界500强排行榜,如果不谈所有制,又有什么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以竞争力、成长性加入《福布斯》或《财富》等排名的世界500强为荣。其中以年销售额、利润、总资产和市值四项指标为权重,综合后排名的《福布斯》排名被媒体认为“客观”“全面”。《福布斯》杂志的座右铭是“资本主义工具”(The Capitalist Tool),杂志宗旨是“创业精神、创富工具”。报道内容立场侧重于美国共和党保守派。这难道不是意识形态吗?
在90年代以来的国企改制中,存在着人民群众极为愤怒的化公为私现象。内外勾结,以所谓市场手法的第三方评价的“公正”外衣下,低估国资,高估私产;低估国有的实物、土地资产,高估私有的专利、商誉等虚拟资产;特别是一些领导班子涣散,管理松弛,国有资产账物不符,账账不符的企业,正好被一些攫取者趁虚而入,利用特权,监守自盗,少数人利用权力搞偿债式持股,所有这些行为按其规模和发展以及“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等后果,早已不是简单的行为不规范,也不仅仅是最终少数人把大多数员工变成自己私人资本增殖的雇佣者,更是形成了甘愿低端装配,甘愿受制于霸权的企业发展模式,不乏一种自甘为奴的半殖民地残余。如果司空见惯,麻木不仁,当做一页掀过,实际上不仅是粉饰盗窃者,而是粉饰按资分配下企业滑向金融投机和虚拟经济死胡同的必然归宿。少数新贵所得高于国有资本所得,在科技上笃行爬行哲学,这种500强和多数人的幸福无关,以安置就业为功劳,是剥削有功的新版本,持这些观念学《资本论》又有何用?这种观念难道不是意识形态吗?
三、“可曾想过联想几万几十万员工及其背后家庭的感受?”
“领导人物固然重要,但依然把公司成败寄望于、归结为个人似乎易如反掌的作为,这种思想是不是当代的君王思想,骨子里的奴才思想。”
评:看来默认的逻辑是,几万几十万员工只有打工的命,不能当封建奴才,但可以当资本的奴才,因而被挟持。这又是什么意识形态呢?
四、“联想的很大一个意义,就在于,以活生生的现实揭示了“宁要社会主义草”的荒谬,这种看似很左实则假左、看似高尚实则反动,至今依然存在。”
评:这倒引出了一状公案。“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据说出自四人帮之口,四人帮早被判刑,但引发世上众多阿Q的“得得锵锵……我手持钢鞭将你打”式的廉价革命——反正对方已无法分辨,强加给对方一个愚蠢的观点,也无从查起,几十年来连绵不绝。但是,从实用主义的投名状到用来评价联想,就要分辨一下,究竟联想是资本主义的苗,还是和联想相反道路的华为之路是“社会主义的草”?社会主义的“草”,是指草根百姓之“草”,还是集体生产队的饲料苜蓿草,四人帮已作古,无法求证,但六七十年代,凡是坚持毛泽东思想,政治成熟者,无论是理论文章还是基层组织总结,反对的是右和“左”的两种倾向,这在人民日报、红旗杂志上是有据可查的。混淆毛泽东思想和反毛泽东思想,在领袖生前和身后都存在,或水平低下,或包藏祸心。当然我们也看到了现实中宁要资本主义的草,不要社会主义的苗,美国排斥5G,保护落后,极为生动。哪里有离开意识形态的“纯”经济呢?
国企民企究竟怎样发展?只有劳动者为主体,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回报紧密联系,劳动资本化,才能解放社会主义生产力。这是从人民群众中总结出的经验。早在建国前,毛泽东同志就对解放区经济强调了“必须代以计件累进工资制,方能鼓励劳动积极性”。(《毛泽东文集》第2卷458页)建国后走集体经济道路,在总结合作化的经验中,专门从基层农村总结了经济责任制的先进典型。毛泽东反对变相单干,但从来都是支持生产责任制,反对平均主义的。毛泽东同志总结出来的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结合,水涨船高的物质利益原则,把物质、精神鼓励结合起来的思想,和鞍钢宪法有机合一,是从公有制企业中总结出来的,是对唯物史观的发展。看不到毛泽东同志从古田会议到晚年,一贯反对“绝对平均主义”,以偏概全,把国企在改革前的情况一概称作大锅饭,其实就是按照西方经济学经济人的私有制概念改造公有制。
事实证明,无论在公有制企业还是在私有制企业,凡是不能做到劳动者主体,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回报紧密联系的,都不能产生企业活力。这种主动劳动的活力,在私营企业不能长久的做到,在公有企业,不克服官僚主义也做不到,化公为私,热衷于雇佣劳动方式,更加做不到。这是客观现实,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自司马南单挑联想以来,许多人沉默,胡锡进等企图力保联想模式,将其作为“受人尊敬的”改革开放成功的标志,源自对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届党代会的所有观点采取“两个凡是”的僵化态度,这是一些人对司马南揭露联想采取麻木,甚至反感的根本原因,不符合新时代人民中心的精神。凡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当理论联系实际,正视现实矛盾,真正站在人民一边,劳动一边。这个态度摆正了,怎样看待司马南揭露联想就清楚了。
2021年11月24日
附:某《资本论》学习群发言摘录
搞学术学理研究的,别整成意识形态站队,更别搞成随波逐流听风就是雨。即使搞意识形态,也得有点理论支撑理论水准。还是要保持认真读书,求真务实,独立思考,逻辑分析,清晰表达。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的视野,辩证的方法,是不能没有的。要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不是一堆不知所云的概念满天飞。看似高大上,实则假大空。
拿联想这个事情说,最近某大v级人物转了转他人的观点,因为其身份不同立刻引起关注,口诛笔伐者不少,但独立意见者并不多。大有墙倒众人推之势,依然成王败寇逻辑。纵然联想退步落后了,可这些高喊批判的卫道士们就进步了吗?恐怕不见得。
如果不了解、不看待联想怎么起家怎么发展到现在,只是立足于现在联想不行了就开骂,这不过是马后炮的惯常做法。除了发泄情绪,几乎没啥可取之处。退一步讲,纵然联想不行了,你只是站在“外人”的上帝视角扣帽子打棍子发泄发泄,有什么积极意义?当批评者大义凛然说联想被私有化,恨不得马上就倒闭破产的时候,他可曾想过经营管理一家五百强企业绝不是吹吹牛皮打打口水仗就搞起来的?可曾想过联想几万几十万员工及其背后家庭的感受?在空口放炮时,可曾对真正解决问题提出半点有价值的建议?是否真的说清楚了问题症结在哪里,解决出路在哪里?除了哗众取宠地把矛头指向一些不合理的事以及个别高管外,可曾告诉公众一个真实的联想?况且领导人物固然重要,但依然把公司成败寄望于、归结为个人似乎易如反掌的作为,这种思想是不是当代的君王思想,骨子里的奴才思想。
搞学术搞理论的,就是生产思想,思想能够掌握群众,起到积极作用,就是理论的价值所在。理论掌握群众,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里讲的很清楚,马克思自己的理论效应就是最好的典范。
真的对联想,对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来的国企民企感兴趣,不妨看看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或激荡四十年,看看中国企业成长的实际过程,还原到当时的历史环境,通过历史透视现实,通过理论分析提出对策建议,远比随波逐流哗众取宠放炮有意义的多。个人觉得,联想的很大一个意义,就在于,以活生生的现实揭示了“宁要社会主义草”的荒谬,这种看似很左实则假左、看似高尚实则反动,至今依然存在。从体制内的一点技术优势,天时地利人和通过个别人的努力就创造了一个神话,顺应时势成就了水大鱼大,包括后来收购IBM,不断给中国企业成长开创了一条新路,看到新的可能,甚至有人评价是参与了中国企业家的定义,这个开创意义应该深入发掘。而不是简单拿阶级斗争那套理论生搬硬套。至于说后来战略失误经营不善被时代淘汰等等,这既应该有专业的剖析,也应该有理论的总结。资本在其中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怎么发挥的作用,如何才能改变,后来者怎么汲取教训等等,都可以研究,理论分析。但不是那种扣帽子打棍子的简单粗暴。
读书学习群里,既然都是认真求学求真的,更不应该陷入低级的毫无意义的生拉硬扯。有时间,不如多读书,多讨论些真问题。清者自清,无需赘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