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1941年12月毛泽东在延安为中共中央党校的题词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运用马列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中国共产党培养和确立起来的思想路线、学习作风和工作方法。毛泽东同志借用古老的汉语成语“实事求是”,来准确、生动、简明地表述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成为他继承和改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一个光辉典范。同时,实事求是也是毛泽东同志亲自为韶山人民培养的“韶山精神”的重要内涵。
“实事求是”出自汉朝班固修撰的《汉书》中的《河间献王德传》,其中称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赞誉其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这个成语经过毛泽东同志的点化,它就被赋予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事物本质,指导革命和建设事业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命题。
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和精髓稔熟于心,时时把它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延安整风时期,他苦口婆心地向党的高中级干部阐述“实事求是”的道理,使之成为被全党接受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同志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毛泽东同志一贯提倡和坚持的实事求是精神,不是短期形成的,而是从他青年时期怀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抱负开始,逐渐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炼就的。湘潭和韶山是他的故乡,他生于斯,长于斯,自然对他形成实事求是的思想有重大的影响,反过来,他也培育了韶山人民的实事求是精神。
认清国情干革命是最大的实事求是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开篇文章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第一句话就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在文章中,作者分析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特别是对农村中的半无产阶级——半自耕农和贫农——的生存状态做了深入的描述,认定他们是无产阶级和共产党“最接近的朋友”。毛选第一卷的第二篇文章,便是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两篇文章,前者最早发表于1925年12月1日出版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司令部编印的《革命》第四期,次年2月、3月先后转载于《中国农民》和《中国青年》,随后又在广东汕头出了单行本;后者的部分章节于1927年3月先后发表在中共湖南区委机关报《战士》和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刊上,得到许多报刊相继转载,4月长江书店正式出版了全文的单行本;1927年5月,共产国际执委会机关刊物《共产国际》先后用俄文和英文翻译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的文章第一次走上了国际革命的前线。这两篇文章,集中反映了毛泽东同志关于土地革命和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主要是贫农问题这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思想,亦即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战略和策略的核心。《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对第一次国内大革命的发展起了极大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上述思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他的头脑里天生就有的,而是他长期自觉地追求实事求是,深入社会,特别是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开展斗争的结果。湘潭和韶山就曾经是他放开手脚进行调查和斗争的重要舞台。
毛泽东同志早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的时候,就结伴志同道合的同学利用暑假,徒步漫游长沙、宁乡等五县,历时一月,行九百余里,了解民情,增长知识。到了1925年2月——如火如荼的北伐革命战争之前,他同妻子杨开慧携子岸英、岸青回到韶山,一边养病,一边调查研究家乡的社会情况,组织和发动韶山的农民运动。他走访同学、朋友、亲戚、左邻右舍、知名人士、开明士绅,或者邀请他们到家中谈家常,聊时政,了解到韶山一带农民的生产、生活、阶级状况和各种社会情况。同时也向他们讲述国家的政治形势,农民劳苦的原因和摆脱贫困的办法,启发他们的觉悟。
那时的中国,各种社会思潮登场宣扬、冲突激荡,其中不乏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思想和主张。但毛泽东同志坚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有首先进行民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军阀官僚、地主阶级的统治,才能谈得上发展民族的教育、科学和实业。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压迫愈深,反抗愈烈。只有革命才是人民解放、国家独立、民族平等的唯一出路,这是最大的实事求是。
在杨开慧的协助下,毛泽东在韶山一带组织创办起农民夜校,开办书店,成立秘密农协,秘密发展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成立国民党(左派)区党部,同时利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机会,成立公开的组织雪耻会,开展秘密的和合法的斗争。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成立了以毛福轩为书记、有毛新枚、李耿侯、钟志申、庞叔侃等新发展的党员组成的第一个中共韶山支部,不到一年时间,秘密发展党员近百人。从此,韶山人民有了开展革命斗争的坚强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
“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在毛泽东同志的亲自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韶山党支部领导周围一带的农民在大旱之年胜利开展了“平粜阻禁”斗争;二十多个乡雪耻会发动组织演讲、散发传单、游行示威、检查洋货、禁售洋货的活动;改组被反动分子把持的第二区公私学校教育会的教委会和学委会,夺取了区的教育权,等等。毛泽东领导的有声有色的韶山农民运动引起了反动军阀赵恒惕的恐惧和仇恨,下令逮捕杀害毛泽东。虽然毛泽东这次只在韶山领导了6个多月的革命斗争而被迫离开,但他播下的革命火种越燃越旺,在北伐革命的高潮中,湘潭县的农民运动成为湖南农运的中心。为了回答和解决党所面临的最急迫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农民运动问题,1927年1月4日,毛泽东从长沙出发,脚穿草鞋,手拿雨伞,徒步考察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农运,历时三十二天,行程七百公里。在湘潭的考察中,他再次回到韶山,此时已是“土豪劣绅的小姐少奶奶的牙床上,(农民)也可以踏上去滚一滚”了!考察一结束,毛泽东同志从3月初开始陆续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用大量活生生的事实全面系统地回击了国民党右派对农民运动的污蔑和打击,驳斥了共产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对农民运动的漠然和指责,热情歌颂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在几个月内,创造了“四十年乃至几千年未曾成就过的奇勋。这是好得很。完全没有什么‘糟’,完全不是什么‘糟得很’。”毛泽东同志用这种大无畏的实事求是的革命精神和气魄,回答了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毛泽东领导农民运动:一切权利归农会
毛主席为韶山人民培养的这种实事求是的革命精神在韶山这片土地上深深扎下了根,鼓舞英勇的韶山儿女为推翻三座大山而斗争。在那血雨腥风的岁月里,包括第一个韶山党支部的成员毛福轩等五杰和毛泽东同志的妻子和战友杨开慧等五位亲人在内的1598位韶山儿女先后光荣牺牲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染红了这片开满红杜鹃的土地,终于迎来了劳苦大众翻身解放的满天霞光。
立党为公不谋私利是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本色
千千万万人的牺牲,换来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这在毛泽东同志看来,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一切共产党人一定不能以功臣自居,不能骄傲自满,务必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共产党夺取了全国政权,进了北京,能不能经得起胜利的考验,不做李自成,是一场严肃的赶考。毛主席教育韶山人民也要通过这场考试。
解放了,翻身了!韶山的父老乡亲们得知他们那么熟悉,那么为之牵肠挂肚的毛润之不但是共产党的领袖,而且在北京当了新中国的主席了!这个消息带给韶山人民的是莫大的欣喜和振奋!
虽然毛泽东为了中国革命失去了五位亲人,但在故乡依然有许许多多的亲朋故旧,有血脉相连的族亲和姻亲、儿时的玩伴、读书时的老师和同学、革命时的同志、办农民夜校时的学生、世代的邻居和其他乡亲。他们都是本分朴实的农民,有的在大革命失败后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下,因卷入了革命的潮流或者和毛泽东有牵连,被迫颠沛流离,逃避他乡,尽历家破人亡,艰难困苦。如果是在旧社会,韶山冲出了“皇帝”了,岂不要光宗耀祖、加官封爵,荫庇赐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然而,现在是共产党领导的新社会,共产党立党为公,为全天下的劳苦人服务,不得结党而私,这是毛主席立下的规矩,他怎能带头违反!
韶山、唐家圫、板仓的亲朋故旧,因亲情和乡情挂念毛泽东之外,免不了有人要写信或直接上北京向他们的“主席三哥”、“三哥”、“族弟”、“表弟”、“妹夫”、“三伯”、“主席”请托安排工作和上学。对此,毛泽东一不厌恶,二不鄙视,三不嫌弃,而是给予充分的理解、同情和关怀,同时又善意批评,循循教导,严格要求,不失原则。毛泽东处理亲友关系,始终本着几个原则:亲亲不为亲徇私;念亲不为亲谋利;济亲不当亲靠山;教亲为亲当模范;亲者严,疏者宽。
(一)重亲情,爱乡亲,讲平等
毛泽东是人民的领袖,他心里总是装着人民,热爱人民,当然更热爱乡亲,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共产党人哪能忘恩负义呢!”。建国之初国家百废待兴,他作为党、国家和军队的最高领导人,党务国务军务繁忙、日理万机可以想象。但只要远在家乡的亲友故旧给他写信,他总是抽空写回信,哪怕迟一点,哪怕只写一句话,也不让家乡的人民失望,让人觉得他高高在上,产生距离感。湘乡唐家圫外祖家,毛泽东有八个表兄弟,相互之间的关系都很密切。毛泽东十分关心他们,百忙中抽出时间给他们写过20多封书信。毛泽东还根据情况,常常用自己的工资、稿费接济有特殊困难的亲戚、师友、烈士遗属,以解他们的一时之困;他用自己的工资、稿费,邀请其中一些人到北京,和他们见面,一起谈过往,拉家常,说乡情,吃便饭,安排他们游览、治病。1950年4月,适逢毛泽东的岳母、杨开慧烈士的母亲向振熙老人八十大寿,毛泽东和夫人江青联名给向老太太写信,派长子岸英带去礼物,回乡问安致敬,并给杨开慧扫墓,情真意切,极尽人伦恭敬。
(二)公私分明,不徇私情,一切按规矩办事
公私分明是毛泽东在处理亲友故旧关系时最重要的原则,也生动鲜明地体现了他立党为公的坚定立场和实事求是的高风亮节。1951年5月12日这一天,毛泽东一连给家乡的亲友写了5封信,大都是拒绝他们要求介绍工作,安排学习的。在这些和别的信中,毛泽东对亲友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复说明为什么共产党不能搞旧社会习以为常的裙带关系:
“这种事,我毛泽东是不会答应的。共产党不同于国民党,是因为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而不是为自己的私利奋斗。”
“你有困难,我是知道的。我理解,也同情。但是,我是党的主席,要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不能只考虑你一个人的利益。”
“(××)兄的工作,不宜由我推荐,宜由他自己在人民中有所表现,取得信任,便有机会参加工作。”
“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
“升学的事,我不宜于向学校写信。能否考取,听凭学校。”
……
(三)教育亲友勤耕守法艰苦奋斗,指示地方政府秉公办事
毛泽东一方面要求亲友不搞特殊,不要骄傲,不断进步,在乡里起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亲自指示地方党和政府的负责人也这样对待他的亲友。
建国之初,毛泽东当面或写信对亲戚们说:“你是我的亲戚,凡事要带个好头,不能大事小事都去找政府。”“现在人民政府决定精简节约,强调反对浪费,故不要来京”。“××啊,生活条件变了,艰苦奋斗的传统可不能丟呵,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和斗志不能丢呵,要时时记住,我们是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是要为人民服务的啊!” 毛泽东曾经给外祖文家的村子唐家圫所在的湘乡县石城乡党支部和乡政府写了一封长信,说“文家任何人,都要同乡里众人一样,服从党与政府的领导,勤耕守法,不应特殊。请你们不要因为文家是我的亲戚,觉得不好放手管理。我的态度是:第一、因为他们是劳动人民,又是我的亲戚,我是爱他们的。第二、因为我爱他们,我就希望他们进步,勤耕守法,参加互助合作组织,完全和众人一样,不能有任何特殊。如有落后行为,应受批评,不应因为他们是我的亲戚就不批评他们的缺点错误。”湖南刚解放时,毛泽东给湖南省军政委员会委员、长沙市军管会副主任王首道写信,要他对杨开慧的哥哥“在湘按其能力分配适当工作,任何无理要求不应允许。”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给韶山人民群众以极大的教育。
(四)从亲友处了解家乡情况,保持与社会基层的密切联系
毛泽东和亲友的接触和书信来往,给他提供了一条便捷的调查研究的渠道,以便了解到社会基层的情况,体察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亲友间的无拘无束,能使他了解到的情况更真实,作为制定政策的根据就更可靠。
50年代初,毛泽东和江青在北京家中接待来访的韶山亲戚
50年代初,有亲友向毛泽东反映韶山乡下“粮亏猪贱”,还禁酒。毛泽东记在心里,回信时便问:“你说乡里缺粮,政府不发,不知现在怎么样?还是缺粮吗?政府一点办法也没想吗?来信时请详为告我。”在给族兄的信中,再问:“接×××兄的信,乡里缺粮猪贱,不知现在好些否?风便望将乡情赐告。”在另一封信中,嘱托将“乡间生产、贸易、公粮等项情形,暇时望告一二。”还托亲友面请地方乡政府干部“将两乡两区的情况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写成书面材料,交你带来,作为参考之用(不是为了直接解决乡间问题)。”毛泽东一生重视调查研究,认为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基础和必经之路,在与家乡亲友的交往中,他也不忘精心为韶山人民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
1994年5月29日,原民进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雷洁琼女士瞻仰(雷老用词)韶山时题词:“公者千古,私者一时。”诚者如斯!
三十二年后回故园为的还是实事求是
1958年,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尽快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党带领人民举起了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下半年,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过快过猛,一时发生了全国性的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一平二调三收款等违背客观规律和损害群众利益的歪风。当时已经退居中央日常领导工作二线的毛泽东通过派人赴各地调查和亲赴外地考察,见事早,得计快,在三个月之内就提出了尊重价值法则,发展商品生产,必须等价交换,按计划综合平衡等重要思想。在1959年2月的郑州会议期间,毛泽东说:“(农民)瞒产私分不是错误”,“这几个月一股‘共产’风潮,引起他们瞒产私分。”“去年九月起,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我们的手伸得太长了,我们有个很大的冒进主义。”“总而言之,我现在支持保守主义,我反对平均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在河南的六级干部会议上,还有许多批评毛泽东“右倾和倒退”的意见。
毛泽东家乡的亲友也尝到了“五风”的害处。唐家圫毛泽东的表兄文涧泉生性耿直,心直口快,敢讲真话,1959年3、4月间,78岁的他不顾被地方干部插“白旗”,戴“保守”、“落后”的帽子,只身到北京向表弟毛泽东反映农村的实情。4月,毛泽东从外地视察回京后,文涧泉向毛泽东激动地讲了家乡一些干部瞎指挥,强迫农民按四六寸、四四寸密植插秧,认为“这么密植,是要减产的,今后可要出大祸事的。”毛泽东认真倾听表兄的讲述,佩服他的倔劲,最后说:“密植问题,我会过问的,你的意见是对的,合理密植才是科学的态度。”没过几天,毛泽东亲自起草了一封给全国省、地、县、社、队、小队六级干部的《党内通信》,讲了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最迫切的六个问题,其中第二个就是密植问题,批评“许多青年干部和某些上级机关缺少经验,一个劲儿要密。有些人竟说越密越好。不对。老农怀疑,中年人也有怀疑的。”接着,毛泽东提出了解决办法。这里说的老农,文涧泉就是一个代表。在信的最后,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写道:
“同现在流行的一些高调比较起来,我在这里唱的是低调,意在真正调动积极性,达到增产的目的。如果事实不是我讲的那样低,而达到了较高的目的,我变为保守主义者,那就谢天谢地,不胜光荣之至。”
几个月以来,毛泽东一直为纠正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中的“左”倾错误而殚精竭虑,调查研究。6月21日,他又从北京登上专列,向南方进发去了解情况,与各地干部群众研究如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长沙,他想到要回韶山去,在那里有条件广泛接触乡亲,了解实际情况,为即将召开的庐山会议做更充分的准备。
6月25日,历经32年生死奋斗和历史风雷的游子毛泽东终于回到了故乡!在韶山短短的前后三天时间里,他得到了难得的自由和放松。他可以自由地在家乡的土地上行走,自由地走进乡亲的家门,自由地察看稻田、山林、鱼塘、食堂,自由地与乡亲一起吃饭、聊天、座谈,自由地看望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自由地在韶山水库游泳……第二天,毛泽东特地请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吃了一餐便饭,与50多位叔伯兄弟、文家的老表、韶山的烈属军属、老地下党员和农民协会会员、老自卫队员、县社生产队的干部,还有陪同的几位中央和湖北、湖南的领导同志一起“会一会面,打一打讲”。饭后,又请一些老中青群众和干部座谈。在串户聊天和集中座谈时,有的老乡开始怕干部批评,或者担心主席不高兴,对毛泽东提出的问题,有意美化一点作答。毛泽东体察入微,用了“激将法”:“我不回,你们盼我回,我回来了,你们又不同我讲真话!”乡亲们看到,时隔32年,现在站在、坐在他们面前的,不是“高不可攀”的领袖,依然还是那个当年带领大伙闹农运、作报告的“石三兄弟”和“润之先生”啊!于是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了。
乡亲们告诉毛泽东:有的干部乱指挥,强迫不合理密植,深耕翻几尺;刮浮夸风,虚报产量,高征购,讲大话、假话;作风粗暴,打人骂人;每人每天不到1斤粮,吃不饱;搞集中,夫妻分开男女住;集体出工,吃食堂,蔬菜种少了;大炼钢铁,山上砍了不少树;……毛泽东耳朵听着乡亲们的真情诉说,眼里看着乡亲们面带菜色的脸庞,身上穿的打补丁的皂衣麻布,屋子里的家具用品也很旧,内心充满自责,诚恳地说:“你们讲得好,像这样的话,只有在家乡,在韶山才能听到”,“你们是老积极分子,提意见,讲真话,是对党的热爱,对政府的支持。希望你们今后多提意见,大胆讲,我们会尽量采纳的。” “我们现在搞社会主义,经验不足,出了一些问题,中央要负责,特别是我个人要负责。”“我们共产党做事就是这样,一旦把问题纠正后,人民公社好得很。”
1959年6月26日早上,毛泽东在韶山贫农社员毛霞生家打讲
在韶山的时时刻刻,毛泽东始终惦记着实事求是这个共产党的法宝,反反复复对群众和干部说:不要怕,讲真话;吃饭是要抓紧的大事;你们这些干部要实事求是,才能受到人民的尊重。讲假话,不仅欺骗了国家,欺骗了人民,也欺骗了自己;计划工作必须搞综合平衡,经济建设必须鼓足干劲,又要实事求是。毛主席平易近人、实事求是的作风,让乡亲们感觉他就像自己的亲人。
三十二年过去,故乡物是人非,今昔巨变,让毛泽东心潮澎湃;暂时的挫折和困难,人民群众的淳朴和信任,让他心情沉重又斗志昂扬。在离开韶山的前夜,他思绪万千,深情地写下《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这是毛泽东一生对人民事业不变的信念。经过来去匆匆的两天,毛泽东从韶山人民那里,带着实实在在的第一手生产和生活情况,以及满满的信心和希望,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魂牵梦绕的故乡,继续为全中国人民操劳去了。
韶山人民铭记主席的教导,弘扬实事求是的精神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因为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带着满腹忧思和不变的情怀离开了中国人民,也离开了韶山的乡亲。人民的悲伤笼罩着中国大地,可是本能让许多反对毛泽东的人窃喜,我们梦中的机会来了?后来的发展轨迹对中国人民和韶山儿女来说,或许就是命运的安排,或许是一场更严格的考试。
在一波接一波的否定毛泽东不朽业绩,丑化毛泽东光辉形象,歪曲、篡改和抛弃毛泽东思想的狂风恶浪中,韶山儿女经历了多少个痛心、不解、迷茫的日日夜夜?然而,毛泽东半个多世纪在韶山人民中培育起来的实事求是精神,不可阻挡地召唤着他们奋起,鼓舞着他们前进。
经过毛泽东的诠释和锤炼,“实事求是”,在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人民中,已经成为一种彻底革命的精神,一种彻底唯物主义的精神,一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精神,一种忠于历史和现实、不怕鬼、不信邪的精神,一种勇于担当、舍小我、为大家的精神。自然,这种实事求是精神,也成为韶山精神的一部分。当有人像变魔术一样把“实事求是”当做一个面具,企图把它混同于实用主义、机会主义、折中主义、投降主义、利己主义的时候,在韶山人民面前是行不通的!
在人民领袖毛泽东和人民一起遭难的时候,宣传毛泽东的不朽业绩,捍卫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荡涤泼向毛泽东的污水,继承和弘扬毛泽东思想,是韶山儿女发扬实事求是精神的最大任务,一场最严重的斗争。
在这场斗争中,有一个普通的、有一股湘人蛮劲的湘潭汉子值得说道,他就是后来筹备和建立韶山精神研究会并担任会长的罗正林同志。罗正林是人民共和国的同龄人,从小沐浴在新中国的阳光里成长,因为是毛主席的家乡人,受到了更多的关于毛泽东的故事和传说的熏陶,毛泽东的神奇伟岸高尚的形象在他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当否定毛泽东的妖风甚嚣尘上的时候,他接受不了,同时又感到无能为力。他和身边一些志趣相投、有独到见解的朋友交流切磋,坚信当代中国要有强大的凝聚力,要建设成为独立富强民主的伟大社会主义国家,就离不开毛泽东这个民族之魂,离不开毛泽东思想的指引。经过反复思考和权衡,在新世纪之初,他毅然停下了干得还算红火的生意,转身倾情投入到研究和宣传红色文化,特别是研究和宣传毛泽东和他的思想的事业中去。
罗正林选择的道路不是钻良莠不齐的广为人知的教科书和其它出版物,而是迈开双脚调查研究,搜集和发掘还少为人知的关于毛泽东工作和生活的真实故事,到“实事”中去求“是”。他用自己的积蓄,克服各种困难,以顽强的毅力走过十几个省市,行程十余万公里,采访了几百位曾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和与他有交往的人士,然后通过繁重细致的编辑整理,硬是把埋藏在这些被访人脑海里的历史定格成文字的记录。2009年9月,罗正林同志历经数年采访编著的《泽惠万世——我们回忆伟人毛泽东》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本不寻常的内容厚重而生动,图文并茂的书,使毛泽东是人不是神又是神的形象更加丰满和栩栩如生了。
老罗不是共产党员,他告诉我,他十七岁时因为各方面表现优秀,党组织准备吸收他入党,可是有人反映他出身大资本家家庭,还需要考验,就被搁置了。其实,在老罗出生的时候,他的家庭不过小康而已。老罗的家族确实曾经很富有,但在国民党统治的后期,已经家道中落了。听了老罗的一番话,我很惊讶,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一个非共产党员,家庭和旧社会并没有深仇大恨,改革开放又引导他走上了发财致富的道路,可是他却如此决绝地放弃这条道路,执着地要为共产党领袖毛泽东洗刷不白之冤,维护共产党的事业,做了许多“共产党员”不想做或反对做的好事,这是什么力量在起作用呢?不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力量嘛!
让这种精神的力量武装更多的群众,是罗正林同志新的追求。他深入工厂、学校、部队,向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宣讲他所发掘出来的关于毛泽东的鲜明生动的故事,让毛泽东的光辉形象深入人心,同时有力回击非毛化的无耻谰言。他还应邀到美国的好几所大学,介绍他所了解和理解的毛泽东。接着他意识到,要建立平台,发扬毛泽东提倡的合群奋斗精神,把个人的力量融入到全国宣传红色文化,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洪流中去。毛泽东从韶山出发,一路走向井冈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一直走到北京.国内已经成立了井冈山精神研究会、延安精神研究会、西柏坡精神研究会,为什么不在毛泽东的出发地韶山,成立一个韶山精神研究会呢?
老罗的想法得到了韶山党总支的同志们和韶山群众的大力支持。在中共湘潭市委和其他上级部门、全国各界人士的支持下,经过老罗的精心筹备,2014年11月22日,韶山精神研究会在韶山隆重成立了。这是毛泽东为韶山人民培养起来的实事求是精神的一个胜利。
2014年11月22日,韶山精神研究会在韶山成立,与会同志在毛泽东广场合影,罗正林同志当选为研究会会长
研究会成立以后,在罗正林同志的带领下,继续发扬实事求是精神,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在短短的三年多时间里,研究会的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
出版研究会刊物《韶山精神研究》。
会员们追寻毛泽东的足迹,开展红色旅游,行走安化游学路,参观南湖红船,拜谒开慧墓,奔赴雪山草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锻炼革命意志。在湖南、江西、四川、内蒙、北京、河北、河南、浙江等地都留下了他们接受和开展红色教育的足迹。
与湖南第一师范、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湖南省社科院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广泛联系,共同研究学习宣传毛泽东思想,建设精神文明。韶山精神研究会成为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弘扬毛泽东思想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成立开通了湖南红网韶山精神研究微社区,罗正林同志也被评为湘潭市社科工作先进个人。
冲在反击历史虚无主义斗争第一线,批判原《炎黄春秋》总编黄钟、洪振快污蔑狼牙山五壮士的恶行,坚决维护革命烈士的业绩和名誉。
开展“我是主席家乡人,主席教我为人民”系列活动:与武警战士共建美好韶山;联手湘潭市公交公司开通“为人民服务旗帜线”公交车;在开慧村研究如何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难题;推进农产品安全生产;组织群众在湘江开展夏泳、冬泳,增强群众体魄,经受大风大浪的考验等等。
……
我们欣慰地看到,毛主席为韶山人民培育的实事求是精神在他的家乡得到了传承和弘扬。坚持继续革命,建设美好社会的一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正在实践中成长。
韶山精神研究会积极开展各种为人民服务的活动
1986年4月19日,原中顾委常务副主任薄一波同志在韶山题词:“永远按照你所诠释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前进。”老一代革命家的期望正在韶山这片红土地上变成现实。
*李定凯,韶山精神研究会顾问,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