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张百发及其一代建设者精神长存

张百发及其一代建设者精神长存

李树泽

  说张百发,绕不开李瑞环。

  说到这俩人,我觉得还绕不过他们身后的一大批来自河北支援新中国首都北京的建设者。张百发、李瑞环,是其中的里程碑式的人物。

  他们,无疑也是京东大地、河北大地的骄傲。

  1

  张百发和李瑞环一样都是生在京东蓟县穷苦农家的孩子,过早都尝到了农村老百姓的苦,俩人所在的村子相隔着也就十几里地。

  后来,张百发所在的村子划到香河归了河北,李瑞环的生地蓟县划归天津,这是他俩的地土之缘,俩人都是蓟县人。

  除此之外,还有恰合,譬如,李瑞环和张百发俩人的媳妇儿都叫王淑兰,同年同月同日生,还都是一个村的。

  这俩人,两个率真的京东汉子,是京东大地蓟县、香河那一带人的骄傲,更是当今很多河北人、天津人敬仰的出自家乡一路打拼到北京的领导人。

  2

  人民大会堂,他和李瑞环能混成万里的“哼哈二将”,他俩各自的青年突击队,他们胸前的那个劳模,可是真不含糊,那是真打拼出来的。俩人一路惺惺相惜,相互在共和国的建设当中砺炼着各自青春。因此,便有了画家蒋兆和为张百发画像,时任北京市委文教书记邓拓笔下这样的题词配诗:“百尺竿头多面手,人民英雄张百发。”

  英雄张百发,也是不断奋进的张百发,更是北京城市建设罕见的多面手领导,他先是青年突击队队长,后与李瑞环对调,担任北京市第三建筑公司党委副书记,走上领导岗位的张百发,始终盯着比自己学习上劲的张百发,他们继续你追我赶着,成为北京城市建设的主力干将。

  1981年,张百发走向北京市主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的位置,到1997年离开这个位置退休,他16年全身心地扑在北京市城市建设的宏伟蓝图里,在他与其他北京市委领导的下,开启了改革开发起初北京市交通、市政、住宅及工业工程等城市硬件建设工程逐步走向规划体系的正规化建设时期,使得北京城市建设与国有建筑企业站在时代前沿,成为全国其他城市及同行效仿的楷模,也在百姓出行、住房等方面切切实实为百姓做了很多、很多的实事,一大批住宅小区建设项目,极大地缓解、改善了北京市民的居住条件,从前门小区的建设起,至八十年代末,在张百发市长的领导下,探索中逐步走出了一条助力于改革开放、助力于经济建设非常成功的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道路。

  正因为有了这一切,张百发市长才有了对1990北京亚运会工程建设十足的底气与干劲,1986年2月年20日,在国家体委和北京市亚运工程建设誓师动员现场会上,当年的北京城市建设者应该都还会记得张百发的那句毒誓:“如果亚运会工程不能如期完工,我就从北京最高的京广中心顶楼跳下去!”那一天,张百发回到亚运工程指挥部,张百发又对7个副总指挥说,我告诉你们要跳楼你们7个人先下,我最后一个,全都给我跳下去。在他们的拼搏下,1990年许多工地陆续竣工。

  张百发,在他的心头,他怀揣着的不仅仅是他把北京城市建设推向百尺高竿的英雄梦,他站在老百姓的“百发百中”赞誉里,他的“百发百中”体现了他为老百姓的承诺是算数的,他心里有老百姓,他始终是把手中的权利是不是真为老百姓的安危保驾护航。

  张百发时刻给自己留着这样的话与鞭策,那就是:政府的工作是不是真为人民服务、为老百姓真办事、办真事,是不是真叫老百姓中意。

  3

  1992年初,张百发接到这样一封群众来信,信中写到:“这幢高层住宅楼的建筑质量,简直糟糕透了:室内的顶棚、墙面开裂,墙皮脱落,门窗关不严,部分厨房、厕所的地漏竟高出了地面。楼房在竣工一年零八个月后,还迟迟住不上居民……“张百发仔细读罢这封群众来信,不觉怒火中烧,就亲自去了已经交付的安慧里二区18号楼看个虚实,当然不是他一个人,他带来了城建系统几乎所有的局长、总经理。一百多名大小官员,首先观看了18号楼的工程质量,尔后集中在18号楼前的空地上。

  那天,是市长助理黄纪诚主持,一开始就确定了这个现场会“自我揭短,自找差距”的调子。面对到场的市民,张百发首先发言:“今天来的,都是带‘长’字的。我身为城建工作的主管市长,对在大抓住宅质量的时候出现这种问题,深感痛心。18号楼竣工后,修了一年零八个月,修成这个水平,是对人民严重不负责任。如不严肃处理,无法向人民交待,无法向党和政府交待。”

  张百发提高了嗓门,“这个信息,是我从群众来信反映中知道的,不是从市建委的简报,也不是从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报告上知道的。我们有些人办事很官僚,我应该自责。前天,我在市政府常务会上表示就此自罚一个月的工资,得到了陈市长的支持。今天,我在这里宣布,扣发市建委主任施宗林一个月工资;市建筑工程技师监督总站站长写检查,扣发一个月工资;市住宅一公司经理要撤职检查;负责这项工程质量监督任务的监督总站二分站要撤销,站长也要撤职查办;对负有直接责任的队长、工号主管工长的处理由主管部门定。但我在这里声明,此事必须严肃处理,否则拿市建委是问。”

  这就是张百发,这是一个较真的人,也是一个真较真儿的人,他们那个年代,他们手里的建筑,有豆腐渣工程吗?为什么没有,那是一代建设者在施工建设的各个环节都睁大了眼睛、都揣着一颗真当给自己盖房的心而干出来的,这是那一代共和国建设者的给予我们的丰厚精神遗产。

  4

  我们应该向张百发他们这一代老前辈学习,学习他们当木工、当钢筋工、当瓦工为共和国盖房子、修桥梁、盖厂房时心怀不负人民的品质,学习他们争做祖国建设者把自己活到增砖添瓦叫自己变成一块砖、一片瓦的爱国家爱人民的品质,学习他们以此为激励在你建设祖国的征途上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和臭的真心英雄情怀。

  其实,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或者是跟这些人有过接触的人,你会感觉到在这些人的心头,即使是为人民建一座茅厕也怀揣着像建设人民大会堂一样的敬畏国家和人民的认真精神,这是那个年代和那一群人的真风景,这也是中华民族奔向未来激昂奋进建设路上励志中国精神的力量源泉。

  为此,我在张百发这个拥有“平民市长”称谓的京东河北人离世的这一整天里,想到那个时代,想到他身前身后的那一拨伟大的建设者们,止不住热泪盈眶了,他们不朽!这些人当年简直是亲吻这祖国热土,把自己活成新中国建筑队伍中的一块砖、一片瓦,在这些来自老百姓的千千万万的建设者当中,我想到了太多、太多的河北人,他们在50年代像战争奔赴前线的子弟兵,他们撂下种庄稼的锄头,挥手妻小,带着刚刚出落成青年人的亲兄弟,离开故土、离开老婆、孩子家成为北京的一名建设者,如今,没有他们,怎又北京的十大建筑,怎又有北京的一条条铁路畅通,他们的双手铸造了让中国和首都北京安居乐业的基石。

  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成为举国发展之策,在真正京津冀协同的未来路上,河北是机遇与奉献并存之地,更是是缔造这一宏伟梦想的胸怀奉献之地,奔向更加灿烂辉煌的建设路上,我们不能忘了当年的这些人,真正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应该问问源头来路,应该想一想共和国起初京津冀协同发展年代这一段河北人激昂奋进岁月。

  作者简介

  李树泽,作家,文化学者,现为北京某出版公司策划编辑。河北阜平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发表散文、小说、诗歌、文艺评论若干。河北作家协会会员、晋察冀文艺研究会员,河北首届孙犁文学奖获奖作家。现为北京某文化传媒公司策划编辑、撰稿。出版有《丝绸之路上佛光塔影》(甘肃人民出版社)等作品。

  联系方式,手机:13393165602;微信、QQ:904036717;身份证号:130624196703120237;邮箱:904036717@qq.com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