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根源与阶级斗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之五
郝贵生
宗教神学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理论武器,伴随着资产阶级在经济关系上反对封建主义,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潮流中,资产阶级思想家在思想理论战线上也发起对宗教神学的批判。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几乎所有的哲学家都把矛头对准了宗教神学。特别是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思想家从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从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反对神创造和支配世界、支配人的神本主义、神道主义。费尔巴哈作为典型的德国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哲学家自然写了极其之多的批判宗教哲神学的著作和文章。这一条就是马克思评论费尔巴哈批判宗教神学的功绩和缺陷,阐述马克思对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的分析,并阐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
一、原文解读
这一条包含三层意思:
1、指出费尔巴哈批判宗教的历史功绩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
费尔巴哈一生的著作中,对宗教的批判始终是他关注的中心。他说,他的一切著作“都只有一个目的,一个意志、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正是宗教和神学,以及与之有关的一切东西。”因为费尔巴哈认为,宗教是封建主义重要的精神支柱。他认为对宗教的批判就应该成为反封建主义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他给自己提出的任务就是不仅指出宗教的本质及其荒谬性,而且要分析宗教产生的根源,从而使人们从宗教蒙昧和封建黑暗势力的奴役下解放出来。费尔巴哈确实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成就。本条开头这句话,就是肯定费尔巴哈的这一成绩。
马克思说,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费尔巴哈指出,“神学先将人分割为二,加以异化。”马克思这里所说的“宗教的自我异化”就是这个意思。世界上的宗教种类很多。费尔巴哈主要批判的是基督教。基督教著主张世界的本身是上帝,上帝用六天时间创造了宇宙万物,后又创造了人,人是犯了原罪的人。世界就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想象的宗教世界,一个是现实的人间世界。宗教世界是上帝、神居住的地方,上帝是永恒的、完善的、神圣的、万能的。人间世界是是上帝创造的,人也是上帝创造的,人是有罪的、不完善的、软弱的。所以马克思说:“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费尔巴哈认为这种宗教的异化观是荒谬的,是对事实的歪曲、颠倒。他认为,与宗教的自我异化恰恰相反,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他认为,这个世界除了自然界和人之外,不存在任何其它的世界。宗教 是人们幻想出来的人为创造出来的最高存在物,是我们人类所固有的本质的的虚幻的反映。他说:“上帝的一切特性——乃是现实世界的特性。或者是人的特性。”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所以,宗教世界乃是从现实世界异化出来的并成为统治阶级的一种异己的力量。因此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费尔巴哈“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世俗基础”即指现实世界,现实的自然界和人。他说“近代哲学的任务就是将上帝现实化和人化,就是说将神学转变为人本学,将神学溶解为人类学。”
费尔巴哈如何将神学人本化呢?他主要从人对自然的依赖感解读神产生的根源。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处处依赖于自然界,如吃、喝、穿、住等等,同时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和认识能力的低下,对自然界发生的一切现象包含各种自然灾害又无法做出解释。于是人从自身的活动出发,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精神支配下发生的,由此推论,自然界发生的一切现象、自然物的背后一定也有一个精神性的实体即“神”支配着,如风神、雨神、雷公、电母,随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就认为在这些具体神之后,也存在一个统领所有具体神的总体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于是宗教就产生了,各个国家的“神”的名称不同。基督教的神是上帝。佛教的“神”是如来佛(或释迦摩尼)、伊斯兰教的“神”是安拉,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神”是“玉皇大帝”。同时,费尔巴哈还认为,正是这种人对自然界的“依赖感“的背后还存在人的主观原因,即人类的利己主义。人崇拜神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求神保佑自己。他说“神性的尺度和准绳以及神灵的根源,恰在人自己身上,凡是适合这个准绳的就是神,凡是违反这个准绳的就不是神,但是这个准绳正是在发展的意义下的利己主义。”
2、揭示费尔巴哈批判宗教的主要缺陷
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从现实世界特别是从人对自然的依赖感说明解读宗教产生的根源是正确的,但并没有找到宗教产生的真正的社会根源。马克思这里说,人创造出神这个现象,“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这里实际指出了宗教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这个基础的自我分裂、自我矛盾”就是指现实社会中分裂为利益根本对立的集团、对立的阶级。
宗教最初产生于原始社会人们的愚昧无知和对自然力的恐惧。因为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利低下,人们把自然现象神圣化,从而产生了最初的宗教。产生私有制以后,就产生了阶级对立、阶级斗争,就有产生了对社会力量的敬畏。被统治阶级无法正确理解自己受剥削、受压迫的事实,无法摆脱现实的苦难,便把希望寄托在来世或死后的“天堂”“救世主”、上帝。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利用宗教麻痹劳动人民的思想。宗教就成为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所以马克思说,这种现象就是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本质。费尔巴哈由于没有唯物史观的指导,就不可能找到宗教这种深刻的社会根源。
马克思这一思想在1844年他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就阐述了这一思想。他说:“反宗教的批判的根据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人。就是说,宗教是还没有获得自身或已经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但是,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产生了宗教,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因为它们就是颠倒的世界。……宗教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因为人的本质不具有真正的现实性。因此,反宗教的斗争间接地就是反对以宗教为精神抚慰的那个世界的斗争。
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心境,正像它是无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费尔巴哈在宗教观上还有一个错误和缺陷,那就是他批判有神的宗教,但他不主张废除“宗教”,用无神的宗教代替有神的宗教,也就是用“爱”的宗教代替“神”的宗教。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三章详细阐述了这一问题。
3、提出要深入阐发阶级斗争的理论和实践活动
因此,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
马克思在指出费尔巴哈没有揭示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是现实生活在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之后,就紧接着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理解、说明、解释世界,并用实践的方式改变和消灭之。所以他说:“因此,例如,自从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
理论上说明、解释“世俗家庭”,就是从理论上说明现实世界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现象。阶级对立是从来就有的吗?阶级和阶级斗争是永恒的吗?制约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发展的物资根源是什么?赠怎样才能消灭阶级。
实践上说明、解释“世俗家庭”,就是要在改变世界的实践斗争中消灭阶级?如何消灭阶级。这就是马克思给自己进一步提出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任务。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在指出费尔巴哈没有解释宗教的社会历史根源之后,就说:“废除作为人民的虚幻幸福的宗教,就是要求人民的现实幸福。要求抛弃关于人民处境的幻觉,就是要求抛弃那需要幻觉的处境。因此,对宗教的批判就是对苦难尘世——宗教是它的神圣光环——的批判的胚芽
这种批判撕碎锁链上那些虚构的花朵,不是要人依旧戴上没有幻想没有慰藉的锁链,而是要人扔掉它,采摘新鲜的花朵。对宗教的批判使人不抱幻想,使人能够作为不抱幻想而具有理智的人来思考,来行动来建立自己的现实;使他能够围绕着自身和自己现实的太阳转动。宗教只是虚幻的太阳,当人没有围绕自身转动的时候,它总是围绕着人转动。因此,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迫切任务。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
正是在对宗教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的批判基础上,开始创立他的阶级对立、阶级斗争、阶级消灭的理论与实践。《共产党宣言》正是他这种研究思路的产物。1883年,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德文版所写的“序言”就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
二、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如何沿着这条思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呢?1852年致魏得迈的一封信讲到很清楚,他说:“至于讲到我,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历史编纂学家就已经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经对各个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我所加上的新内容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马克思这里说,发现阶级斗争现象不是他的的功劳,而是资产阶级学者的功劳。他对阶级斗争的贡献有三点即:一阶级和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的关系。二是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三无产阶级专政是消灭阶级和无阶级的过渡。这三点就是马克思提出“消灭阶级”的“理论和实践”。
第一、阶级和生产方式、经济关系的关系
1、阶级和阶级斗争是历史范畴。
阶级不是人类历史从来就有的,而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有的,而且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宣言》中所,阶级斗争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2、阶级的实质是经济关系的产物,是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劳动的占有。阶级斗争的实质是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原始社会不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由于原始末期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有可能一部分人占有这部分产品和战争俘虏,出现了私有制,出现了对立的集团。其中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就产生了阶级。列宁说,阶级就是在生产活动中,由于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不同,地位不同、作用不同,分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他们之间的对立斗争就是阶级斗争。阶级斗争首先是围绕经济利益进行的。是由于经济关系发生变化,确切些说,是由于生产方式发生变化而产生的。
3、自原始社会以来,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有阶级,就一定有阶级斗争。自原始社会以来,人类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奴隶社会是奴隶和奴隶主、封建社会是农民和封建地主。资本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先进阶级和落后阶级之间的斗争也是阶级斗争,如封建地主与奴隶主阶级、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斗争。《宣言》德文版“序言”中说“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列宁说:““到现在为止的全部有记载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都是不断更替地由一些社会阶级统治和战胜另一些社会阶级的历史。”毛主席说:“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叫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反面的叫历史的唯心主义。”
4、阶级斗争的根源是社会基本矛盾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揭示了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矛盾。这种矛盾在阶级社会在的直接表现就表现阶级斗争即剥削阶级与被被表现经济、先进阶级与落后阶级之间的斗争。他们说:“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这种矛盾——正如我们所见到的,它在迄今为止的历史中曾多次发生过,然而并没有威胁交往形式的基础,——每一次都不免要爆发为革命,同时也采取各种附带形式,如冲突的总和,不同阶级之间的冲突,意识的矛盾,思想斗争,政治斗争,等等。……因此,按照我们的观点,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15页)“德文版”序言中说“因此,我认为更有必要在这里再一次明确地申述下面这一点。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宣言》第一章讲到封建社会之所以能够被资本主义社会所取代,也是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而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斗争尖锐以来也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运动的结果。
5、阶级斗争的形式:经济斗争、思想斗争、政治斗争。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一切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首先表现为经济斗争即直接为争夺经济利益的斗争。但这种经济斗争必然要发展到政治斗争即争夺权力的斗争。因为只有夺取权力或维护权力才能保证本阶级经济利益的实现。在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讲两句话:一是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即一切阶级经济利益的斗争都要通过政治斗争来实现。再一句就是一切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即历史所有围绕政治权力而进行的斗争归根结底都是围绕阶级利益进行的斗争。同时,一个阶级推翻或巩固政治权力,总要先造成舆论,革命的阶级是如此,反革命的阶级也是如此。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的思想文化本质上对立阶级的斗争。恩格斯说过:“在现代历史中至少已经证明,一切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而一切争取解放的阶级斗争,尽管它必然地具有政治的形式(因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因此,至少在这里,国家,政治制度是从属的东西,而市民社会,经济关系的领域是决定性的因素。
6、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1879年9月,马克思和恩格斯给奥·倍倍尔、威·李卜克内西、威·白拉克等人的通告信中说:“将近40年来,我们一贯强调阶级斗争,认为它是历史的直接动力,特别是一贯强调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认为它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所以我们决不能和那些想把这个阶级斗争从运动中勾销的人们一道走。在创立国际时,我们明确地制定了一个战斗口号:工人阶级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恩格斯1886年说,而从1830年起,英法等国家里,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已被承认是为争夺统治而斗争的第三个战士。当时关系已经非常简化,只有故意闭起眼睛的人才看不见,这三大阶级的斗争和它们的利益冲突是现代历史的动力,至少是这两个最先进国家的现代历史的动力。
第二、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1、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物
任何阶级都是经济关系的产物。资本主义社会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物。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就是资产阶级占有工厂、原料。出钱雇佣劳动者。如恩格斯所说,无产阶级是完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社会阶级。这一阶级的祸福、存亡和整个生存,都取决于对劳动的需求,即取决于生意的好坏,取决于不受限制的竞争的波动。一句话,无产阶级或无产者阶级是19世纪的劳动阶级。无产者不是一向就有的。无产阶级是由于工业革命而产生的,这一革命在上个世纪下半叶发生于英国,后来,相继发生于世界各文明国家。这两个阶级就是:一、大资本家阶级,他们在所有文明国家里现在已经几乎独占了一切生活资料和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需的原料和工具(机器、工厂)。这就是资产者阶级或资产阶级。二、完全没有财产的阶级,他们为了换得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出卖给资产者。这个阶级叫作无产者阶级或无产阶级
2、无产阶级的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必然导致其起来反抗斗争。
恩格斯说,无产阶级只有起来反抗斗争,才真正符合人性和人的尊严,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宣言》中说,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中间等级,即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他们同资产阶级作斗争,都是为了维护他们这种中间等级的生存,以免于灭亡。所以,他们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不仅如此,他们甚至是反动的,因为他们力图使历史的车轮倒转。如果说他们是革命的,那是鉴于他们行将转入无产阶级的队伍,这样,他们就不是维护他们目前的利益,而是维护他们将来的利益,他们就离开自己原来的立场,而站到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来。
列宁说,“几乎当时所有的社会主义者和工人阶级的朋友,都认为无产阶级只是一个脓疮,他们怀着恐惧的心情看着这个脓疮如何随着工业的发展而扩大。因此,他们都设法阻止工业和无产阶级的发展,阻止“历史车轮”的前进。与这种害怕无产阶级发展的普遍心理相反,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无产阶级的不断增长上。无产者人数愈多,他们这一革命阶级的力量也就愈大,社会主义的实现也就愈是接近,愈有可能。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工人阶级的功绩,可以这样简单地来表达:他们教会了工人阶级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用科学代替了幻想。”
3、无产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内容不单纯是进行经济利益的斗争,而必然发展到政治斗争。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从少数人对大多数人的专政,转变为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和对大多数人的民主。
4、无产阶级阶级斗争实践必须有科学理论的指导(由自在阶段发展到自为阶段)
《宣言》认为,工人阶级反抗剥削阶级的斗争经过自在和自为阶段。自在阶段是自发的、分散的、个别的、暂时的、‘停留在破坏机器的阶段。逐渐向自觉的、有组织的、持久的、有明确政治目标的、有可能理论指导的斗争。《宣言》第二章谈到共产党的性质、特点时就讲到:“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②;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
第三、这个专政是消灭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1、在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不是彻底废除国家,而是建立新型的国家,“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马克思1875年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2、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要剥夺剥夺者,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发展生产力
《宣言》中说,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要做到这一点,当然首先必须对所有权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实行强制性的干涉,也就是采取这样一些措施,这些措施在经济上似乎是不够充分的和没有力量的,但是在运动进程中它们会越出本身,而且作为变革全部生产方式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3、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资本主义复辟危险性。
马克思为什么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区分为高级阶段和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个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列宁认为,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这在理论上是毫无疑义的。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或特性。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换句话说,就是已被打败但还未被消灭的资本主义和已经诞生但还非常幼弱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列宁还说,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剥削者阶级,即地主和资本家阶级,还没有消失,也不可能一下子消失。剥削者已被击溃,可是还没有被消灭。他们还有国际的基础,即国际资本,他们是国际资本的一个分支。他们还部分地保留着某些生产资料,还有金钱,还有广泛的社会联系。正是由于他们遭到失败,他们反抗的劲头增长了千百倍。管理国家、军事和经济的“艺术”,使他们具有很大很大的优势,所以他们的作用比他们在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要大得多。被推翻了的剥削者反对胜利了的被剥削者的先锋队,即反对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变得无比残酷了。既然说的是革命,既然不是用改良主义的幻想去代替革命这个概念(像第二国际中的一切英雄所干的那样),那么情况就只能如此。(同上,第145页)无产阶级专政是新阶级对更强大的敌人,对资产阶级进行的最奋勇和最无情的战争。资产阶级的反抗,由于资产阶级被推翻(哪怕是在一个国家内)而凶猛十倍;资产阶级的强大不仅在于国际资本的力量,在于它的各种国际联系牢固有力,而且还在于习惯的力量,小生产的力量。这是因为世界上可惜还有很多很多小生产,而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由于这一切原因,无产阶级专政是必要的,不进行长期的、顽强的、拼命的、殊死的战争,不进行需要坚持不懈、纪律严明、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和意志统一的战争,便不能战胜资产阶级(135页)也就是说,无产阶级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夺取政权之后,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毛主席七届二中全会就讲,拿枪的敌人被消灭之后,不拿枪的敌人任然存在,依然存在糖衣炮弹。
4、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共产党人、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就是消灭阶级及其经济基础私有制。共产党人要继续革命。
私有制消灭了,阶级也就消灭了,个人隶属于阶级的现象也消灭了。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国家”也就消亡了,“虚假的共同体”也就必然为社会所有成员利益、命运根本一致的“真正的共同体”所代替。这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个人隶属于阶级、国家“只有通过消灭私有制和消灭劳动本身才能消除。”“个人隶属于阶级这一现象,在那个除了反对统治阶级以外不需要维护任何特殊的阶级利益的阶级形成之前,是不可能消灭的。马克思恩格斯还说,“对我们说来,问题不在于改变私有制,而只在于消灭私有制,不在于掩盖阶级对立,而在于消灭阶级,不在于改良现存社会,而在于建立新社会。”
列宁说,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这在理论上是毫无疑义的。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或特性。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换句话说,就是已被打败但还未被消灭的资本主义和已经诞生但还非常幼弱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
5、共产党人要实现两个决裂,批判和清除剥削阶级意识形态,自觉改造世界观
无产阶级阶级斗争和革命不仅要同旧的私有制决裂,还要同旧的传统观念决裂。“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第293页。”实际是就是要坚持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
6、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建立没有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联合体,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宣言》中说,原来意义上的政治权力,是一个阶级用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如果说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一定要联合为阶级,如果说它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那么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的存在条件,消灭了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从而消灭了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二)实践意义
1、用阶级斗争理论理解、把握《共产党宣言》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相当之多,但最主要的有两处:
认识一个理论,要认识他的基本内容,还要认识这个理论在这个思想体系中的理论地位。阶级斗争理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作用是什么呢?一句话是理论核心、精髓、是逻辑起点。为什么?(1)因为现实存在阶级斗争特别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所以马克思恩格斯研究这一客观事实。才有了《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它作为主线、红线贯穿于《宣言》全书,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本质。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关于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无产阶级解放的消灭私有制和阶级的发展的开放的思想体系。(2)因为有了阶级斗争理论,才有了剩余价值学说理论。才进一步说明“两个必然”和资产阶级被剥夺的历史命运。才有了共产党人“消灭私有制”的科学结论(3)有了阶级斗争,才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4)有了阶级斗争理论才有群众史观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5)有了就阶级斗争理论理论,才有科学的战争理论、法学理论、人学、教育学、文艺学理论等等。正因为阶级斗争理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核心及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扑朔迷离、一团混乱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所以李大钊把阶级斗争看做马克思主义中的一条金线,毛泽东读《共产党宣言》后说,他紧紧抓住四个字“阶级斗争”。
2、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一切机会主义者的最显著特征就是歪曲、调和和抹杀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就是在批判形形色的否认阶级斗争的论调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其产生之后,歪曲、否认、调和、抹杀阶级的现象一种是各种机会主义者特别是修正主义者的普遍性的内容和特点。如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拉萨尔、巴枯宁、杜林、苏黎世三人团等。1878年,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一生的斗争经验时曾经说:“将近40年来,我们一贯强调阶级斗争,认为它是历史的直接动力,特别是一贯强调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认为它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所以我们决不能和那些想把这个阶级斗争从运动中勾销的人们一道走。”马克思去世后,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代表人物伯恩施坦、原苏联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戈尔巴乔夫等人歪曲和修正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德文第2版序言》中说:“1789年的法国资产者也曾宣称资产阶级的解放就是全人类的解放;但是贵族和僧侣不肯同意,这一论断——虽然当时它对封建主义来说是一个无可辩驳的抽象的历史真理——很快就变成了一句纯粹是自作多情的空话而在革命斗争的火焰中烟消云散了。现在也还有不少人,站在不偏不倚的高高在上的立场向工人鼓吹一种凌驾于一切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之上的社会主义,这些人如果不是还需要多多学习的新手,就是工人的最凶恶的敌人,披着羊皮的豺狼。”马克思恩格斯去世后,列宁与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代表人物伯恩施坦等人鼓吹的机会主义斗争的焦点就是阶级斗争学说。列宁说:“修正主义对社会主义运动的最终目的所抱的态度,是它的经济倾向和政治倾向的自然补充。“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目的算不了什么”,伯恩施坦的这句风行一时的话,要比许多长篇大论更能表明修正主义的实质。临时应付,迁就眼前的事变,迁就微小的政治变动,忘记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忘记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整个资本主义演进的基本特点,为了实际的或假想的一时的利益而牺牲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这就是修正主义的政策。”“机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就是阶级合作的思想。”(同上,他们“都是主张阶级合作,放弃无产阶级专政,放弃革命行动,无条件地承认资产阶级法制,不相信无产阶级而相信资产阶级。”
3、认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对列宁和毛泽东的影响
列宁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并自觉运用到俄国革命实践和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写下了著名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创立了列宁主义,毛泽东读完《宣言》之后说,我抓住了“阶级斗争”四个字,但书本上讲的是欧洲的阶级斗争,没有讲中国的阶级斗争,我要研究中国的阶级斗争、研究中国湖南、湖北的阶级斗争。他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一系列著作都是自觉运用《宣言》中的阶级斗争理论的结果。
阶级斗争理论导致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从书本变为现实的第一次成功的伟大实践。中国革命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的。并形成了社会主义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个阵营的根本对立。100多年波澜壮阔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就是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指导下的产物。阶级斗争理论是毛主席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最重要的理论依据。
(三)现实意义
1、批判歪曲、污蔑、否定、攻击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错误观点
由于种种原因,国内我包括中国党内外否定、歪曲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现象及其严重。如否认阶级斗争的客观存在,只承认阶层的存在。把资本主义社会永恒化,否认阶级被消灭的历史必然性。阶级斗争破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恩格斯晚年放弃了阶级斗争思想,鼓吹阶级合作。阶级斗争、人类仇恨现象是马克思、恩格斯主观捏造和制造出来的。否认阶级斗争的实质及形式的多样性,把文革中的批斗、武斗现象看做阶级斗争的本质。否认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存在阶级和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阶级分析方法没有科学标准。具有随意性。“无产阶级思想”、“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专政”等没有现实依据和现实意义。对哲学错误思潮,中国共产党人和马克思主义必须给与坚决的批判和回击,科学阐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
2、认识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走完了102年的历史。笔者在建党100周年时,曾经写了《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网上可搜索到)。离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斗争观点,根本无法解释中国共产党的极其杰出的成就和伟大贡献。纪念党史百年,就必须学会运用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的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离开阶级斗争观点,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就是对无数流血牺牲的革命先辈和革命先烈的背叛。
3、认识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仍然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对立。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学说。当今世界无论国际国内这种斗争仍然十分尖锐激烈。国际社会所有的社会问题归根结底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斗争的表现,例如俄乌战争。中国当今社会腐败和资本主义复辟现象极其严重。也是整个世界两种世界观、两种思想体系,两种经济和政治体制斗争的产物。离开时代的这位一显著特征,什么社会问题都无法根本解释清楚。
4、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坚持毛主席的继续革命理论,把反对资本主义复辟、捍卫社会主义的伟大斗争进行到底!
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的科学的阶级斗争的理论武器,就是要求我们真正理解和运作这种理论,坚持《共产党宣言》制定的共产党人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的初心和使命。毛主席的继续革命理论就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今天我们必须高举这一伟大旗帜,把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进行到底!
不讲阶级斗争,还是共产党人吗?
2023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