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李克勤|一批国民党老将军向梁冬芳敬礼:革命人道主义精神有多强?

  李克勤(jixuie)题记:《特赦1959》里塑造了一位十分可爱又可敬的解放军女护士梁冬芳,她出生在老红军家庭,母亲是革命烈士,父亲是我军高级将领,然而她始终以普通战士身份在革命队伍里成长,她自愿来功德林工作,她可以算是革命的人道主义的形象代言人。她用革命女性特有的温情打动了杜聿明、宋希濂这样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当梁冬芳参加了志愿军准备奔赴前线时,王耀武带领功德林的那一批国民党老将军列队向梁冬芳,向一位人民军队的战士敬礼。这个镜头的确令人感动,令人感慨。

《特赦1959》第21集片段:战犯列队向梁冬芳敬礼,梁冬芳郑重回礼,没有任何语言,只有眼神,只有心灵的沟通。那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道器变通。

  毛主席这个题词是给中国医科大学第一期毕业生的。中国医科大学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军委卫生学校,1937年8月25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时,改名为八路军卫生学校。

  经毛主席提议,1940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将八路军卫生学校命名为中国医科大学。自军医十四期起,学制改为四年,自此以后,中国医科大学就成为八路军、新四军和各个抗日根据地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最高学府,军医十四期的学员,是中国医科大学的第一期学生。也正是这一期的毕业生请中央领导作指示,经过学校负责人向主席请示,毛主席欣然题写了这段话。

  梁冬芳虽然没有上中国医科大学,但在革命队伍里,所有医护人员都对毛主席的这个题词耳熟能详,《纪念白求恩》在包括卫生战士在内的所有革命同志那里,无疑是入脑入心的,像梁冬芳这样的革命战士都是在毛泽东文化哺育下健康成长的。

  梁冬芳来到功德林报到那一天正好碰上杜聿明也被押送到达,这位杜长官被俘后,态度顽固,加上本身身体就很很差,是梁冬芳小心翼翼给予照顾,使得杜聿明内心十分感动,后来他的思想逐渐发生了根本性的道器变通之变。

  毛主席亲自定下的改造战犯战略和策略,梁冬芳从一个护士角度,有着独特的领悟,这与她的思想觉悟息息相关,而她之所以有这样的觉悟,当然是革命大家庭的文化熏陶的结果。

  毛主席领导的人民军队,虽然医疗条件不是很好,但毛主席在这方面的想法说法做法,那远远比蒋介石强几千倍几万倍。

  功德林里的国民党战犯是有比较,有鉴别的。

  蒋介石对待他的得意门生杜聿明尚且如此,那对待其他人会怎么样就可想而知了。

  问题不在于你是否做得到,而在于你是否想得到。

  你想都不想,那人家怎么跟着你去冲锋陷阵呢?

  王耀武、杜聿明他们是到了功德林,到了被毛主席领导的队伍进行改造的时候,才真正体会到感受到革命人道主义的关爱,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包括梁冬芳在内的我军干部战士工作的结果。

  革命的人道主义,这是道层面的精神、意志、品质,经过一系列想法说法做法,体现在器层面作风、行为上,梁冬芳在其中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典型示范,梁冬芳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最终国民党这批将领也想得通,因此毛主席就和革命队伍的所有人一起道器变通了。

  到了抗美援朝的这个时候,连这批国民党将领,也参与到这一道器变通里了!

  请不要以为那是电视剧里的场景,好的艺术作品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是一个由器而道,由道而器的过程。社会存在是器层面的,从社会存在到社会意识,这是由器而道;而由道而器,是把社会意识里的道道经过提炼,筛选出精华,再回到社会存在里去,这不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道器变通吗?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