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地方国资重镇,上海市国资委日前公布了2019年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成绩单:2019年,上海地方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7万亿元,同比增长5.5%;利润总额3486.6亿元,同比增长2.6%;资产总额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1%;85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2.7万亿元,同比增长19%。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上海国资正努力实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同时,根据已出台的上海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方案,今年上海将加快调整优化国资布局结构,推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二次混改”,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努力强化大党建、推动大改革、落实大监管、实现大发展。
战疫情 减免租金额达25亿元
无论抓疫情防控,还是推动复工复产,防疫物资的供应不可或缺。实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国企责无旁贷。
目前,上海的口罩日产量已从节前的40万只提高到800万只,较疫情前增长20倍。医用防护服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医用隔离衣和一次性鞋帽产能达到日产8万件。这其中,国资国企发挥了重要作用。上药集团承担了医用防疫物资主渠道功能,保障了医用物资供应。百联集团承担了民用防疫物资主渠道功能,保障民用口罩等防护物资的使用。
为了帮助更多的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在上海市统一部署下,上海市国资委提出,对中小企业承租上海国有企业的经营性房产,免收2月、3月两个月租金。初步估计,该项政策减免的租金合计约25亿元,惠及约3.5万家中小企业。截至3月8日,上海市国有企业共受理1.4万户租金减免申请,涉及租金约12亿元。
谋发展 服务国家战略发挥主力军作用
今年3月中旬,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与中信证券签订辅导协议,拟推进科创板IPO工作。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是上海电气的子公司,这也是A股首家发布分拆预案的地方国企。
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国企要全力当好贯彻落实“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增设上海自贸区新片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持续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先锋队,建设“五个中心”、打响“四大品牌”的主力军。服务国家战略,也是自身发展壮大的契机,一批上海国企正在发力。
今年3月初,格科微电子(香港)有限公司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临港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拟在临港新片区投资建设“12英寸CIS集成电路特色工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该项目预计投资22亿美元,计划今年启动,2021年建成首期。当前,由临港集团负责运营的临港产业区,已经集聚了积塔、新昇等一批集成电路企业,涉及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装备等全产业链。
上海市国资委主任白廷辉介绍,由上海国企投资的中微公司、晶晨股份、心脉医疗已实现科创板上市,第二批30余家企业抓紧完成上市准备。建立沪苏浙皖国资国企一体化发展联席会议机制,上海国企在长三角地区的投资项目已达103个,涵盖汽车制造、综合交通多个领域。
促改革 重点做好“九个着力”
根据2020年上海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会议精神,2020年上海国资国企将重点做好“九个着力”:一是着力培育新动能,实现疫情防控经济发展两促进两手赢;二是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压紧压实管党治党责任;三是着力抓好规划创新,提升国资整体功能和竞争力;四是着力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完善创新体制机制;五是着力保障重大任务,更好落实服务国家战略;六着力推进结构调整,推动国有经济做优做强;七是着力完善治理体系,充分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八是着力优化监管方式,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九是着力履行社会责任,更好地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其中,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比如,会议提出,要研究制定推进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配套支持政策,推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进一步凸显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这也是国有资本在战略新兴产业方面的布局方向。”上海国资运营研究院院长罗新宇说。
会议还提出,要扩大员工持股试点范围。推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适时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二次混改”。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稳妥有序将部分企业股权划转至投资运营公司。不少专业人士指出,在国企改革中,“混”是手段,“改”是目的。之前有些“混改”其实是财务投资,期待“二次混改”进一步优化国企股权结构,更好地激发社会资本的活力。
根据国资战略布局调整和发展目标,2019年上海国资委将企业分类由原来的“竞争类、功能类、公共服务类”调整为“市场竞争类、金融服务类、功能保障类”。2020年,上海国资将继续优化监管方式,推动“直接监管、委托监管、指导监管”三类监管同频共振。按照功能定位、治理能力等实际情况,因企施策实施分类授权。完善管好资本、服务企业的履职清单和事中事后监管事项清单,明确可授权事项和可分类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