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尼克松访问中国走下飞机:第一眼看到打倒美帝国主义标语

  自中共毛泽东主动邀请美国兵乓球队来中国比赛以后,“小球推动大球”的外交就开始了,也正是因为如此,中美关系开始缓和,在中美双方的努力下,美国政府决定访华。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走下空军一号专机(图说空军一号是怎么来的 美国总统专机的变迁史),眼前是他从未见过的、也是中国外交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大规模371人的仪仗队伍。

  按照惯例,外国元首来华访问,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的阵容通常是由120人到155人组成。而尼克松来访时的这支三军仪仗队,却是规模空前,整个队伍有371人,这是尼克松他所从未见过,也是中国外交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大规模。仪仗队员动作整齐划一,镇定而自信,给尼克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方这种高规格、高礼仪的接待,盛大的欢迎仪式,给足了美国总统面子,让尼克松感到非常高兴。对中国仪仗队尼克松也是称赞有加:“中国仪仗队是我见过的最出色的一个。他们个子高大,健壮,穿得笔挺。穿得笔挺。当我沿着长长的队列走去的时候,每个士兵在我经过时慢慢地转动他的头,在密集的行列中产生一种几乎使人认为行动受催眠影响的感觉。”

  当时中美还没有建交,整个首都机场一面双方国旗都没有,连红地毯也没有。但是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前往机场迎接。中外记者早已等候多时,纷纷将镜头对准了中美双方的领导人。而在场的中国三军仪仗队以他们威武整齐的军姿,吸引了不少摄影记者的注意。

  客人身后的标语牌,写着“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团结起来!打倒美帝国主义及一切反动派!”,展示了毛泽东时代中国人民的态度,并没有因为有最重要客人的到来而更换任何文字内容,尼克松显然是看懂了。

  不过,现场的气氛依旧很好,尼克松总统身后的标语还没来得及撤离,是当时红色中国建立后,当时中苏关系友好,中美关系极度恶劣的情况下,毛主席为了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立场而设立的。所以,机场方面在请示了上级领导没有得到回复后,就不敢贸然的去拆除,也就造成了这一尴尬的局面。

  据尼克松回忆,当年他访华时的第一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天朝的超大规模三军仪仗队,周总理陪他检阅时,刚穿上新换的毛料军装的天朝仪仗队在寒冬中不言自威、个个目光如炬,让他深深感到东方古国气度和威严。

  上图是如今的仪仗队……..

  2018年10月8日清晨,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国旗护卫中队护送国旗走过长安街。

  因为尼克松的来访,还使得我军恢复了毛料军服。因65式布料军服易褶皱、掉色,冬服臃肿,军容风纪不整。1971年经周恩来、叶剑英批准,解放军仪仗队开始穿用新军服,夏服为凡尔丁面料,冬服大衣为马裤呢。新礼服不再佩戴毛主席像章和为人民服务语录章。从1972年开始,我军的驻外武官、军乐团、文工团、军以上宣传队开始配发毛料军服,但其他部队仍为棉布军服。

  当时中国的纺织技术和染色工艺落后。50年代的军装面料采用16镑棉,质量更差。60年代仿制日本的确良采用化纤和棉混纺,发明了国产“三元布”,在那个时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当时为高级干部和礼宾军官用毛哔叽面料量身定制了一批65式军装,无论款式还是版型,其实都还是很不错的。

  196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取消军衔制,4月30日总后通知海军:中央批准海军穿灰色军服,取消大檐帽、水兵帽。颜色采用“海军灰”。由于65式海军服的颜色和款式都相当难看,所以65式海军服最糟到官兵反对。

  以今天审美眼光,65式军服依然是最有中国特色军服,缺点是配饰太简单。建议改进以后恢复,改面料,使用现役军服的仿毛哔叽面料,增加军衔配饰,可以保留一颗红星、两面红领章披挂,在胸前增加军衔标志和资历章,增加臂章。作为军人的第二套常服或礼服,节日或指定场合选穿。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