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博士返回老家,发现县城重新热闹起来了,并认为县城的人口将会膨胀。
主要的理由是:
大城市高企的房价和生活成本,乡村直接向大城市去路被切断,而县城吸聚了乡村的几乎所有资源。且乡村人口的相对膨胀,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不过,在那篇文章末尾,这位博士也指出:
中国各省各地区发展差别太大,广西只能代表城乡各级发展均匀、没什么特色的一般地区,例如珠三角发达地区的发展是以镇、甚至是村为基础的,而某些人口流出省份,也许只能保证省会的人口流入。所以请勿以本文作为任何直接投资参考。
正如这位博士所言,中国地方差异很大,虽然广西县城人口膨胀,但浙江县城却未必如此。
我们来看大城市高房价阻碍农民入城。
宏观上看,这位博士这方面的论述写的很客观,如今随着城市化进入末期和土地财政的恶果,大城市对于当下想要入城的人们来说已经越来越不友好了,高企的房价和高昂的生活成本是入城农民的噩梦,拥堵的交通又会增加下班后的疲乏,并把每日的空闲时间消磨殆尽。
大城市唯一的好处,教育和医疗资源,却又是与经济能力相挂钩的。以杭州的初中来说,公立初中大概有一半的学生无法考上高中,而私立初中的升学率和教育质量则很高。加上学区房价格高企等因素,即便农民入城,其子女也无法享受到一、二线城市真正高质量的教育。
其实,何止是农民入城,县城、乃至地级市的老百姓,即便在省城有一份普通公务员,或公司白领的工作,在这方面,和入城农民也是一样的。
说的直白点,就是即便身在大大城市,没钱也别想获得优质教育资源。
不过,少数一二线大城市对入城农民不友好,并不意味着人口就会在县城集聚,毕竟还有很多省城的房价对老百姓而言还是比较友好的,比如长沙,其核心区房价也就1万多,而在浙江的很多全县总人口20、30万的小县城,房价普遍都在1万左右,杭嘉湖1.5至2万。又比如武汉,一些区位不错的地方房价也在1.7万、1.8万以内,比浙江的很多地级市市区房价都要低。稍微便宜点的地方(将来肯定随着城市扩张变成市区),蓝绿双城盖的房子房价才7000、8000左右,加上老宋的口碑在杭州还是很不错,这让很多杭州人两眼放光,想到了06、07年的杭州滨江的房价(当年滨江是杭州的下乡,房价6000,如今房价5万)。
正是因此,杭州不少房产微信群,在杭州房价高企之后,开始组建"看房团",去武汉等内地城市"看房"了。
另外,除了一些房价还不高的内地省会城市之外,本省的地级市也是中西部农村人口的重要去向。
如今,各类人才都往城市涌,由于地级市的经济水平普遍不错,在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方面虽然比不上北上广深,但也算是不错了,在医生的经验,医疗设备等方面,都比县医院要强。
同时,地级市的门槛远比一、二线大城市要低,虽然不清楚中西部地级市的情况,但就浙江而言,不少地级市的郊区房价比辖区内的县城还要低,因而会持续从县城抽血。县城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未必有那么强。
就人口来说,以铁流接触的情况看,除了少数一些还保留着"多子多福"、"必须生男孩"的地方外,很多农村老百姓生育意愿并不强烈,农村在经历了空巢之后,人口逐步萎缩已经是大趋势。最典型的就是乡镇的小学,现在学校由于招生不足,校舍有空余,因而把闲置的校舍开出来办幼儿班。诚然,不少人把孩子送进县城读书,但这只是少数比较富裕的农民,不具备普遍意义。
何况,很多农村人口虽然会在城市买房,但依然会生活在农村,毕竟这些老百姓已经习惯了农村"有天有地有院子"的环境,对县城里的"铁笼子"不太习惯,县城买房只不过是让自己有一个落脚点,人和户口还是会保留在农村的,毕竟有农村户口就意味着有田有山,这是非常现实的利益。
春节期间,县城确实热闹,在大街上还经常看到衣着打扮非常时髦,化妆修眉,与县城的乡土气息格格不入的帅哥美女,但这种热闹的前提是农村人口赶集和很多在外地城市安家落户的县城人口春节回流,并不是常态。至少就一些浙江的县城来说,人口能维持现在的规模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