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牛郎织女》再探讨:不要迷信权威,网友未必是错!

timg (2).jpg

  前几天是“七夕节”,自古以来,这个节日都备受中国人民所喜爱,号称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的内涵非常丰富,我们就不多说了,单从民间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牛郎织女》谈点个人看法。

  《牛郎织女》的故事将中国古人对“七夕节”的向往与崇拜推向高潮,可以说是这个节日的点睛之笔!它的艺术性、情感性、可读性、影响性非常之高。从古至今,这个故事不知被多少人口耳相传,难免版本不一,但不管是哪个版本,对于故事情节、人物描绘、艺术感染、思想深度等等,都很有讲究——我们不允许这样的故事有污点!作为中华民族爱情故事的象征,它不仅要经受住历史的考验,还要经受住人们的质疑。经典之所以为经典,不是因为它天然就是对的,而是因为它在历史的传承中总能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就有理由重新审视经典在传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了。

  这个“七夕节”,有人质疑人教版小学课文中的《牛郎织女》故事版本,认为该版本在描写牛郎初次遇到织女时,偷看织女洗澡、偷织女衣服,属于猥琐行径,最后织女竟然还嫁给了他。这与我们心目中的经典爱情相去甚远!牛郎的形象被写污了,这样的《牛郎织女》爱情故事不再值得大家向往。

  人教版编辑对此做出回应:“不要抬杠!这是根据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版本修订的。”我们不禁要问一句了:“叶圣陶先生的版本就是对的吗?”

  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人说是网友自己心中有邪祟,结果把美好的爱情故事想得污秽不堪,老师教学的时候,可从来没有把学生往这方面引,更不会想到这里面还有如此难以启齿的情节。事实真是这样的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我是对的,一百个人都不足以证明我的正确性;但如果我是错的,只需要一个人就能证明我错了。”我们暂且不论老师如何教学生认识这个美好的爱情故事,既然有网友提出这样的质疑,我们就有理由重新审视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牛郎织女》故事做这样的改编是否合适了。

  这个故事不是自古就只有一个版本,更不是自古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我们在搜索《牛郎织女》故事的时候发现,百度百科好多个版本说法并不涉及牛郎偷窥织女洗澡、偷走织女衣服的情节,而且其艺术性、政治性等方面毫不逊色于叶圣陶版本。到底是网友心中有邪祟,看什么事情都带着邪祟的眼光,还是人教版不容网友质疑自己的权威?《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的确不容置疑,但《牛郎织女》故事的版本却很值得让人怀疑,既然有人提出质疑,那就说明这个版本没有讲好这个美好的故事,重新修订版本又有何妨?这不是抬杠,而是维护我们神话故事的经典权威,我们容不得自己心中的美好故事有任何瑕疵!

  综合几个版本的说法,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故事讲得更加完美、更符合中国人的爱情追求以及政治需要,不能在死守一个版本不放!既然有网友提出质疑,那就必须认真回答这个问题。在这里,我们综合几个版本,把这个故事重新理出一条更加合适的思路,以期能解决人教版本的故事情节缺陷:

  织女是玉帝的孙女,家住河东,整天勤劳织锦,漫天彩霞就是她的杰作;牛郎是牵牛星,家住河西,整天以放牛为生,也是个勤劳的人。玉帝看他们郎才女貌,勤劳能干,有意撮合,便从中做媒,造就这段姻缘(注:这里面有伏笔,玉帝可不会随便选择孙女婿,牵牛星是有背景的)。可是,牛郎家贫,无法迎娶织女,玉帝便借了他两万钱,有情人终成眷属。

  没想到,牛郎织女新婚燕尔,如胶似漆,竟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玉帝后悔了,想要拆散他们,便以牛郎欠他两万钱不还为由,把牛郎贬入凡间(注:玉帝的蛮狠无理一览无遗,但他只敢贬,不敢惩罚,与牛郎身份有关)。织女独居天上,整日以泪洗面。如此,天上过了十八天,地上已是十八年,牛郎也已长大。

  牛郎投胎在一户农家,小小年纪,父母双亡,跟着哥嫂过日子,整天帮助哥嫂放牛。现在已是十八岁的小伙子了,马上到了成家的年龄,哥嫂为了独占家里面的所有财产,竟将牛郎赶出家门,只分给他那头行将死去的老牛为伴。

  老牛年岁已高,眼看就快不行了,突然开口跟牛郎说:“半月后有仙女下凡游玩,其中一人本是你前世妻子,你可前去与之相会。我死后,你扒下我牛皮小心保管,来日若有变故,你披上它,可做大用(悬念:老牛没有跟牛郎明说有何大用)。”说完,老牛就死了。牛郎惊讶于老牛开口吐人言,虽有些半信半疑,但也按照老牛说的去做了,扒下牛皮小心保管。半月后,牛郎抱着前去一试的心态到了老牛为他指定的地点。果不其然,黄昏时分,但见五六个仙女纷纷下凡,惊得牛郎目瞪口呆,更相信了老牛的临终遗言。

  原来这一天,金牛星归位,见织女整天以泪洗面,便伙同众仙女谋划着为织女排忧解难,上演了一幕仙女下凡游玩的大戏。你道金牛星是谁?正是河西牛郎所放牧的那头老牛,当时他随牛郎一起投胎转世,只因他投胎时留了心眼,有意避开了天条律法,保留了前世记忆(伏笔:老牛为什么敢避开天条律法,它哪来那么大胆子)。临终前打定主意,一定要让牛郎织女相会,再续前缘。只因老牛寿命有限,十八年后再次归位,才有了后面这般事情。

  牛郎本是个老实本分之人,见仙女下凡,明知是会前世妻子,却羞于言辞,只好假做不期而遇。但众仙女一眼就看到了他,还不等牛郎开口,织女便已认出了牛郎的身份,这才明白今日下凡,是众仙女有意让他们二人相会。牛郎尚不知作何说辞,织女抑制不住相思之苦,将他带到一旁交谈起来。这一谈,真是诉尽心中苦闷,难掩相思之泪,眼看天快亮了,众仙女纷纷告辞而去,唯独留下了织女。就这样,牛郎织女再续前缘,更生得一儿一女。

  玉帝多日不见彩霞,便前去查看,竟发现织女已下凡多日,一怒之下,便派天兵天将将其捉回天庭。牛郎见织女被捉,想起老牛临终遗言,连忙挑上一儿一女,披上牛皮,但见狂风大作,竟然徐徐升天,直追织女而来(这时,牛郎才知道牛皮的大用)。玉帝自知错在自己,不愿直面牛郎织女,便让王母娘娘前去处理。牛郎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正好被赶来的王母娘娘看到,王母娘娘拔下发簪,从中一划,一条天河便将牛郎织女远远地分开了,从此不得相见。

  牛郎织女双双望着彼此,呼天喊地,终于惊动了太上老君。你道太上老君为何而来?原来,那金牛星正是老君坐骑,牛郎正是老君牧牛童子(呼应前面伏笔:玉帝为什么选择牵牛星作为自己的孙女婿,到此终于明白)。见爱童不得与相爱之人在一起,又知是玉帝旨意,老君也不便多说什么,只得尽力为牛郎争取与织女相会的机会,也算让事情做个圆满。玉帝碍于老君面子,同意了让他们七日一会。可是,偏偏派去传旨的乌鹊错认了天条,把“七日”当成了“七夕”传达下去,结果造成了牛郎织女一年才得一会(到底是乌鹊传错了旨意,还是玉帝暗中指使,让后人去猜吧)。天条已传,不可更改,玉帝显出无奈之色,只好让乌鹊将功折罪,每年七夕这一天,为牛郎织女以身搭桥,使他们相会。

  这样说下来,是不是更加顺理成章呢?既然是经典,那就不应该让它留有遗憾,故事前面都已经有那么多版本了,还缺乏再稍加改动吗?人教版不是权威,不管是给谁看的,我们都要考虑到故事的积极性,哪怕是有一句让人很不舒服的话,都值得商榷,更何况人教版还出现好多处呢。不要怕经典被篡改,事实上,经典就是若干代人不断完善修改出来的,我们所设想的这个故事情节是否算得上最经典?当然不是,这依旧还有改动的空间,只待后人不断完善,与时俱进。在这个事情上,人教版、叶圣陶版本都不是绝对的权威,有错就改才是正道!

  所以说,网友的质疑并不为过,真正需要注意的是《牛郎织女》这个故事有没有被我们讲好了。里面的人物各有立场,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荡气回肠,非常耐读,这才是经典应有的形态!

  2019年8月13日星期二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