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罗文颖:试论我国的生产方式及其他

作者注:《试论我国的生产方式及其他》写于三十年前。自“西单民主墙”出现后,当时社会上各种论调纷纷登场。本作者有感而发,草就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当年曾寄给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红旗》、《文史哲》、《学习与批判》等报刊,除《文史哲》做退稿处理外,余皆石沉大海。现将这篇文章献给广大网友。本次发表有文字上的改动。

2011年5月

本作者注:该文作为《我所理解的毛泽东》(第一部分)的附录,于2011年5月发表在《毛泽东旗帜网》。而今,对“吃大锅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观点,有了新的理解。如,现在认为:实践是发现真理,完善真理,形成真理的过程。

                                              2020年3月15日

 

试论我国的生产方式及其他

罗文颖

 

新中国建立三十年了,这三十年在经济上相比为什么比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落后?为什么林彪一伙推行蛊惑人心的极左思潮竟能有市场?为什么有的同志在理论和实践等一些问题上左右摇摆?为什么贪官污吏、“败家子”竟能存在、钻进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点,是我国还有一种半社会主义、半封建主义的生产方式。这是一种向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过渡时期,由于历史原因所产生的一种特有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主要表现在农业上,而工业和其他部门也因农业这个基础而受到程度不同的制约。

一九五六年,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很少有人怀疑我国的生产方式,人们往往从生产资料公有制(所有制形式)来做结论,认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完全建立了。事实说明,单从所有制形式来区分一个社会的生产方式,是片面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回溯一下人类社会已经经历的五种生产方式:

1、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最初经历的无阶级的生产方式。其特点:生产力水平极低,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弓箭,生活资料的获得方式依靠采集渔猎。由于劳动技术低度状况和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劳动所得仅能够维持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为了能进行有效的生存与生产,人们只能以氏族公社为中心来共同劳动,平均消费。它的生产关系必然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2、奴隶社会的生产方式: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生产工具采用铁制,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开始了社会分工。在生产关系方面,奴隶主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及奴隶。

3、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其特点:从所有制来说虽然属于私有,但比奴隶社会生产方式进步,而且一切生产资料不再属于统治者、剥削者所占有,在生产力中,较近步的铁制生产工具广泛采用,生产技能普遍提高,个体生产大量存在,直接生产者有自己的经济,对劳动感兴趣,因此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是封建主不完全占有土地和农奴,受这种生产关系制约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封建等级制度,是用法律形式确认的特权制度。中国的封建社会沿袭了几千年,封建主义意识形态顽固地统治着人们的头脑。鸦片战争以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主义生产方式基本保持到解放前。

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除生产资料私有制以外,破除了封建主义生产关系,提出个性解放,人人平等。名义上取消了等级观念。其特点:从生产力上说,生产工具已发展到大机器、机械化、自动化,社会性专业化的集体生产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广,劳动者的生产技能有了相当高的水平。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生产关系,是一切生产资料归资本家占有,劳动者为了获取生活资料,只有向资本家出卖劳动力,创造劳动价值,并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的生产或利润的获得,是这种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论》)。

5、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了人对人的剥削。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通过暴力革命产生的生产方式。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时期有更高的水平,劳动者自觉地按照社会共同需要来生产,生产工具普遍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用现代的最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它的生产关系,由于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是同志间的互助。人民充分享受民主权利和对国家的管理,并为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打下牢固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通过简要的回溯,不难看出,原始社会和社会主社会都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都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单从所有制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没有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之别,只有公有制与私有制两种生产方式之分了。那么,以什么为标准区分一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呢?我以为主要有两点:即当时社会的生产力(以生产工具为特征)水平与生产关系中的所有制形式,两方面缺一不可。就中国的社会发展史来看,由于没有产生广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的广阔大地上,并没有完全形成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不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骄傲,而是社会发展史上的缺陷。也就造成解放后半社会主义半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生产关系基本是社会主义,农业生产力基本停留在封建时代。这里说的封建主义不是指剥削制度,而是指生产力水平)。

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农业,除国营农场,少数社队在近些年机械化程度较高外,在生产资料中占首要位置、在生产力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工具,基本还停留在解放前的水平。那么驾驭生产资料的劳动者,怎能把小生产思想完全变成社会主义思想呢在生产资料中,农民还经营少量自留地(绝不意味现阶段取消自留地),锄、镰、镐、锨等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生产工具也还属于个人所有,在这种基础上的生产方式,能完全是社会主义的吗?尽管全民所有制的工业(在全国还有一定数量集体所有制企业,有的还处于手工或半机械化水平)总的来说属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但农业生产增长没有工业生产增长幅度大,又每时每刻处在占人口总数百分之八十的农业人口的包围中,加上许多企业有一定数量的干部、工人是由农村来的,使得工业也沾染了小生产的成分。小生产思想是封建经济的产物,也是产生“吃大锅饭”思想的根源。它光顾眼前不想长远,光顾个人不想集体,光顾局部不管全局。《人民日报》登载的《从京通线的修建看铁路建设中的几个问题》中所谈到的几点关系,就反映了小生产思想对铁路建设的影响。试想:连铁路这样全国性的、组织管理较严格的企业都有小生产的成分,那别的企业呢?由此构成了我国劳动生产率低,经营管理落后,国民经济有所起落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的社会生产中彼此间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与他们当时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程度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就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赖以树立起来而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其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恰恰相反,正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序言》)。

生产方式是一切社会的社会制度、政治、法律制度的基础。半社会主义半封建主义的生产方式必然反映到社会形态中(即使是我们伟大的党和毛主席及人民有时也不能不受束缚),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生了表面看是反常的现象。相互利用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涉及范围的很广。《文汇报》发表的话剧《“炮兵司令”的儿子》,通过婚姻揭露了这个阴暗面。孙处长刻画的完全有典型意义。王守信贪污集团的存在与发展,是每时每刻与相互利用分不开的。这个案件正好证实了封建时代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现阶段还有着顽强的势力和广泛的市场。在分配制度上,由于社会生产满足不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只能照顾少数人,等级观念自然不会破除(虽然党中央历来制止干部搞特权),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在某种程度上变成按权分配,导致某些人,为达到个人私欲,千方百计利用各种手段争当干部,争取入党,争爬高位。因此使官僚主义、衙门作风、“长官意志”、违法乱纪有了市场,使我们党受到腐蚀,国家机体受到侵害。这些不正之风,反过来又制约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由于存在着半社会主义半封建主义的生产方式,封建社会几千年所形成的封建主义思想、道德仍然以神权和皇权两大精神支柱在我们国家顽强地表现着。神权主要表现为封建迷信,皇权主要表现为长官意志。林彪一伙正是利用神权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绝对化、概念化、公式化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来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常识,可是有的同志却偏要横加指责,掀起轩然大波。其根源是皇权思想在作怪。四川省大足县“发现”用“耳朵”辩字的儿童,能引起科技界一些同志的重视,说明神权——封建迷信还有多么危险的势力呀!

半社会主义半封建主义的生产方式,反映到上层建筑中,产生了两种思潮:极左与右倾。这是一对孪生兄弟,不是那个人发明出来的,而是有适应这两种思潮产生的土壤。

建国三十年来,由于经济发展还没赶上经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使人民内部一部分同志和极少数仇视社会主义制度的人,错误地认为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好。确有一些同志,把当前的生产力水平低,人民生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归罪于党和毛主席的领导,这是极不公平、极端错误的看法。有这类看法的同志,应该看看我们的历史,美国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时候,中国还在进行抗日战争,美国多数家庭有电视机时,中国还没建立电视台。解放前的中国,是多么贫穷!多么落后!尽管我们的生活水平较低,但取得成绩还是巨大的,人民的生活水平确实在逐步提高。即使让美国、日本等经济先进的国家来养活十亿人口,他们也会感到头疼,也不会像我国这样安定团结,他们的问题将更复杂,更难解决。尽管党和毛主席发动的历次政治运动,包括文化大革命在内,有的方式方法不够妥当,伤害了一些好人,但出发点完全是为了把社会主义早日建成,使人民生活的更好。奉劝有右倾偏见的同志,如不是恶意攻击,就不该老是纠缠历史旧账,应当多向前看,努力为国为民多做贡献。

我国的生产方式在形成的过程中,生产关系是人为的变革。如果对生产力水平估计不足,在指导工作中,很容易使没有真正学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同志头脑中产生主观性、片面性、盲动性。主观、片面、盲动是极左思潮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唯心主义的表现。所谓极左,就是喊出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可能实现,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破坏作用的“革命”口号和政策。因为极左思潮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的面目出现的,它往往打着保卫我们的政权、利益的名义,加上党内外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占少数,所以极左思潮不容易得到及时的识别与纠正。到文化大革命前,极左思潮已在人民内部有了比较广泛的市场。林彪一伙正是利用极左思潮,大搞阴谋诡计横行政治舞台于一时的。文化大革命中极左思潮沉渣泛起,一些好人受些委屈,并不是文化大革命本身的过错,而是早就潜在着一股危险的势力。这股势力遇到文化大革命能够表现的机会,形成了一股逆流。时至今日,这股势力还在危害着我们党、国家和人民。

前面提到,中国并没有产生过广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就存在着如何正确对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问题。建国三十年来,我们一直在批资本主义,按理说,人们能分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了。但事实却不是这样。河北省正定县留村公社党委负责人强令南庄大队毁瓜,湖北省巴东县税家公社杨家泽乱批党的农村经济政策,都说要“割资本主义尾巴”、“批资本主义自由种植”。联想到有的单位领导指责计件工资制,并以种种借口扣发工资,和《乞丐》一文引起的争论,确实让人深思:什么是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否完美无缺,毫无改革必要?资本主义是否一钱不值,毫无长处?据我的粗浅理解,从我国目前生产力来说,只要坚持了生产资料的两种公有制,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使生产力有较大的提高就是坚持了社会主义。至于在实现四化的具体工作中,不该定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工业化实现的过程中,重视轻工业的发展,现在我们也使轻工业投资比重增大,能说我们是在搞资本主义吗?资本主义虽然是一种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为基础的剥削制度,但劳动过程已具有社会公共性质。社会主义所以搞公有制,完全是为了适应劳动过程的社会公共性。在生产的社会性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不存在一条鸿沟。我们完全有理由借鉴先进的资本国家有利于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方面。三十年来影响我们党和人民政治生活的,主要的不是资本主义,而是封建主义。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完全建立以前,说我国的社会主义好得不能再好,优越的不能再优越,是片面的。这是因为,在半社会主义半封建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产生的社会主义制度不可能尽善尽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优越性还不可能完全发挥出来。自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理想、最先进的制度,这一点用不着怀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人大五届二次会议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法律,实质是对社会制度在某些方面的改革。只要我们实事求是面对现实,就感到非常需要报纸、文艺作品及时揭露我们的阴暗面,使社会主义制度日臻完善。

大家知道,任何社会的生产方式都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成。生产力是内容,是生产方式的核心,生产关系是其形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纵观建国以来的事实不难看出,我国的生产方式本身有很大的矛盾。一九五六年,我们通过国家权力进行的三大改造,基本建立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使生产关系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而生产力(主要指农业),尤其是生产工具,却长期没赶上经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更没有达到社会主义水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用国家权力对生产关系进行适当的调整,是积极的,革命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一经建立,确实促进了生产力向更高的水平发展。目前,我国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社会的基本的矛盾,恰恰与资本主义相反,生产力成为主要矛盾。是亟待改变的突出课题。要解决这主要矛盾,上层建筑必须先变革。上层建筑的变革应从国家机构(重点是干部制度)开始。生产关系的调整,在稳定两种公有制的前提下,应从分配制度入手。生产力的发展应从生产工具抓起。

生产工具在生产力的发展中往往起着决定的作用。但我们的家底薄,人们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水平低,先进的生产工具不论是引进还是自造,都迫切需要如何使人的技术、思想、道德适应四化。必须有一大批像革命前辈那样,为实现四化,善于思考,敢于斗争,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精通业务技术,不计较个人得失,勇于献身的人。在人中急需要解决的是带头人——干部的思想。这个问题如不摆到首要的位置,得到根本的解决,即使我们有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也会使实现四化遭受挫折,很可能变成“空话” !近些年来,在人民内部矛盾中,干群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要解决这个矛盾,现行干部制度必须改革。在封建时代还有科举考试,在现代,怎么能光靠任命呢。我们的党政干部,必须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是社会改革家。要在基层普遍实行竞选。要允许一部分人自由择业。对那些不图进取,利用职权一心谋私利的干部,人民宁可花钱把他养起来,也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了。我党提出基层领导实行选举已有一年,全国照办的单位不过是少数。因为选举将使一部分干部失去权力,这些同志自然不乐意了。即使选举制真的实行起来,也要防止有人操纵或破坏它。必须制定出干部法。防止有的干部变成“老爷”。

毛主席说:“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但同时又承认而且必须承认精神的东西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矛盾论》)。这些反作用是通过国家权力来具体体现的。我们的任务,就是正确行使国家权力,保证生产力健康地高水平地发展。只要我们富有创造性地按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人大五届二次会议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办事,彻底变革半社会主义半封建主义生产方式,实现四个现代化(即全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是指日可待的。

                                  

                                     草于19793——9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