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报道高管养女案的稿子最终还是撤了,财新网也发了一个声明。也就是外界说的财新网道歉声明。
这个事情里最让我觉得意外的是,这是一个明显的采访操作有疏漏的稿子,但是在一向自我标榜为客观公正的财新网,却发出来了。
正常来说,任何媒体做这种存在争议的案件的报道的时候,起码需要有不同方面的声音,才能下笔写稿子。比如这个案子,起码要有原告方、被告方和警方三个方面的采访,才能成稿。
但很遗憾的是,这个稿子很显然记者只采访了被告方鲍某,原告方和警方都没有采访到。最起码是从稿子中看不到直接采访所获得的信息。
对财新这种多年来以调查性报道见长的媒体来说,出现这种问题,还是让人感到遗憾。
在一个正常的媒体里,领导和编辑看到这种稿子,都会直接打回去,要求重新采访。
因为这等于被采访对象带走了,在给别人当传声筒,失去了起码的公正性。
而这种只有一个信息源的所谓采访,实际上就变成了人物专访。人物专访当然是很常见的,但如果不配合其它的对整个事件的调查和梳理,这种专访往往是缺乏公信力的。
对任何媒体来说,理性、中立、客观都是必须的,这是生命线。能做到多公正,就能得到多少尊重,这也是媒体这个行业里的基本规则。
财新以前的从业人员无论立场怎么样,起码专业水平还是让人觉得值得尊敬。很多事情的报道中,都能看到记者付出了大量的努力,采访了很多人,得到了很多信息。
包括在武汉疫情期间,财新的几个报道也都是很值得尊重的,虽然立场未必能让很多人满意,但在新闻采访操作上,并没有太多值得指责的地方。
这次财新网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这个道歉声明中所说的,采访结果不符合大多数人的预期,而是因为它连最基本的新闻采访操作规范都违反了,完全没有丝毫财新网所说的新闻专业主义的味道。
这个稿子中很显然记者只采访到了鲍某,既没有采访到受害人一方,也没有采访警方,就靠着自己脑补,加上网上之前的一些信息,写了这个稿子。
这当然是很不严谨的,也很不新闻专业。对财新这种号称独立的媒体来说,简直是在谋杀财新的独立性。
正常情况下,这样的稿子应该是交到编辑手里,就会被打回去。因为每个编辑看到这种稿子,都会下意识地觉得根本没有完成采访,就仓促成文了,是不合适的。
但现在财新却出现了这种问题,说明两个问题吧。
第一是财新的采编人员从业素质在下降,应该是收入水平下降的结果。第二是财新也受到新闻快餐化的影响,没有时间做细致的采访和梳理,直接把时效性放在第一位了。
这大概也就是大家说的,所谓传统媒体已死。财新的这个稿子,就像是给已经死去的传统媒体烧了一张纸。
但这不是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了。此前《南方周末》在报道山东的于洋案的时候,很明显的就是被律师带走了,基本上是按照律师提供的材料写的稿子,记者没有进行其它的调查和采访。
在此之前,在一些公共事件中,其实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而且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某一方的律师负责提供材料给媒体记者,记者写稿,制造舆论,来改变整个事件的走向。
但印象中,这种事情是比较少发生在《南方周末》、《财新》这样的媒体身上的。大多数时候,即便是舆论汹汹,他们的采访和报道也还是让人觉得比较理性和冷静的,起码是在努力地还原真相。
此前因为财新支持方方的立场,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感,而这次鲍某的高管养女案如果操作得当,是可以继续用自己的专业性来证明自己的,但可惜的是,财新这个报道让它失去了起码的中立性。
无论记者本人如何脑补,如何说作为当事人的受害方是不是故事会人格,记者本人的故事会人格都是显而易见的,也缺乏作为一个记者应有的基本的冷静和理性、中立、客观。
财新网的声明发布后,被许多人视为道歉。但从财新网的声明全文来看,其实并没有道歉的意思。只是轻描淡写的承认了“确有采访不够充分、行文存在偏颇”,之后就是表决心了。
无论传统媒体是否已死,新闻都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