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论“合村并居”最具争议的农村改革与方向

  说起合村并居,首先它不是最近几年才出台的政策,是建国初期,当时动员农村支援城市时,我们的口号“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现在的“合村并居”可以说是当时政策的延续。那从什么时候起,本来一个在当时全民拥护的政策,变成现在最具有争议的政策呢?

  我记得我小时候在农村,有三个口号,既“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养猪”,和“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三大政策深入人心,这可以看成是一整套,当时的农村改革体系,前两条是脱贫的方法,后一条是脱贫后的生活。

  现在的“合村并居”之所以争议最大,本来这应该是一条以提高农村本地人口的幸福度为首要目地的政策,现在变强制性行政政策了,政策的服务对象已经不是农村本地了,而是来自于外部。我国要“保耕地红线”,但现在大中型城市还在大规模不断地圈地盖楼,搞房产,大量的农地被占用,来支撑所谓的城市经济增长,而农地就这么多,所以某些地方就打起了农民土地的主意,用“合村并居”整合出来贫困地区的土地指标,卖给城市房产业以获取部分利益,这种一锤子买卖,根本不管以后怎么办。老是想着赚快钱,靠农民的房产土地才有多少?下一届怎么办?下下届怎么办?

  农村改革,其实一句古语就能说透一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合村并居”它能是“渔”吗?肯定不是啊,它只不过是改变了居住环境,既没有增加生产价值,也没有降低生活成本,它不但是“鱼”,而且还是付费的“鱼”。上楼之后首先牲畜没法养了,少量蔬菜农作物没法种了,停车位、物业费,这一整套都变相地增加了生活成本,而生产价值一点没变,整个体验可以说是差到极点。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农村改革?真正的改革,一定是政府以提高本地农户幸福度为目的出台的政策。提高幸福度其实有两条路,一条提高生产价值,现在扶贫大部分都用的这条,主要表现为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大规模发展经济畜牧业,大规模修建旅游项目等,但暴雷的情况也比比皆是,农作物挂在树上卖不出去,牲畜病变致死的不确定性,旅游题材建起之后无人观光,等等,也直接或间接造成大量的国家和农民的损失。

  提高幸福度还有一条,就是降低生活成本,其本质是自给自足。举例说明,人生在世只为吃穿,而农村最大的依仗恰恰是土地,以村集体为单位,实现房子一起盖,蔬菜瓜果、鸡鸭鱼肉等都以本村自用为目标规范规模,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发电、沼气等生活用气。现在人们只知道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成本,但是大规模购买也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当以村为单位购买商品时,生活成本将大大降低。

  而农村乃至全国都关心的教育问题,利用现在的科技,实现直播授课并非不可能。以前撤村校,合并成镇校,理由是教师资源浪费,但直播授课就完全可以做到一位老师教授全年级,直播教师与现场教师真正做到各司其职,直播负责教授课程,现场负责解答学生疑惑,每个村学校只需要一两位解惑教师,顺带把控道德水准,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首先村教师一定生活在本村,什么样的人品同村人肯定了解,道德水准偏差肯定最低,其次村教师一辈子不出意外是要教整个村子,并不是教一波,而是教一生,这正的师徒父子,再次学生有什么状况,教师也可以第一时间反应到家长,避免师长矛盾,而且这种教育只要交书本费一项就可以,直播成本只是电费而已。

  等要上大学时,普遍都成年了,也可以放心让学生出门行走了。

  政策的好坏,主要体现在幸福度是否提升,而幸福度的提升与否,又表现为人口的多寡,一个地方如果都没人愿意留下来,你能说这个地方幸福度高吗?当通过降低生活成本的方式,吸引到大量的本地人口常驻,在通过现在的媒体宣传,绿色无污染,安全又安逸的乡村题材,难道吸引不到人来旅游吗?

  说到无污染,安全,什么情况下,能说明产品无污染,安全呢?当然是自产自用的才能最说明情况,自产自用的生产方式根本不用监督,就能最大程度做到更好,集体生产,集体买卖,然后在发展点廉价特色产品做噱头,如葫芦水壶,竹筒水壶,马匹骑行,蔬菜瓜果,现摘现做,鸡鸭鱼,现杀现吃,等跟城市决然相反的生活服务,何愁经济不增长?

  政策的制定,只要是能真正增加农村幸福度,改革的目标,只要是真正的提高农村生产价值,那肯定是会得到底层拥护的,而只要取得底层拥护,还怕没税收吗?相较于房产的一锤子买卖,他能富几个人?房子是固定资产,七十年使用期起的,土地才是真正的无价资产,人口才是真正的无形资源,只要有了人口和土地,才是真正能够流动的地方财富,而不是现在这样,赤字是前人不理后人之师,矛盾是能拖一代拖一代。

  我认为第二条路才是真正的农村改革的出路。农村政策你要先留住人,而不是把人都往城市集中,所有的规模化都意味着高风险,只有相对分散,不折腾,才能真正长治久安。民富才能国强。而这里的民是指农民。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说得不对请大家批评指正。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