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表格背后的大问题,论经济增长的血与泪
今天早晨在一个微信群里看到一张图片,这张图片的内容是2017年教育部审定的——中学八年级《中国历史》教材(下册)里的一张截图,截图的内容是:
材料研读: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照表。
这个表格清楚地写着作为城镇居民2023年人均一年有五万多块钱可支配,农民也有两万多可支配,毋庸置疑,尽管现在的物价飞升,但是如果一年有这些钱可供支配,足以让14亿人口过上小康生活。
笔者就纳了闷了,如果有这么多钱可支配,为啥还有那么多人去垃圾箱里找东西吃?为啥有那么多人把捡矿泉水瓶子,捡废品当成职业?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冒着坐牢危险去以犯罪的方式赚钱?难道他们好日子不想过,有脏食癖、勤俭癖、犯罪癖的爱好吗?
中国教育界的精英可真是比白骨精还精,“可支配”,这词给你用的,似乎是那么回事,实际不是那么回事,就如同说“骡子”是“马”一样,看着没啥区别,实际有着本质的区别。
笔者就想问问写这篇文章的专家学者,啥叫“可支配”?“可”在百度教育汉语里有四个意思:1、允许,2、可以,3、值得,4、适合。
如果说“可支配”,这钱是不是应该属于自己的?不是自己的钱“可支配”吗?举个例子:“张三”账户上的钱,“李四”能拿去用吗?“资本家的别墅”,没房子的“农民工”能去住吗?“贪官的二奶、三奶”,“娶不上媳妇的穷小子”能当自己的媳妇和她一起过日子吗?
如果按照平均值,奴隶社会的奴隶不应该造反,封建社会不应该被推翻,共产党不应该闹革命,蒋介石也不用把他赶到小岛上,日本人也不需要退出中国,因为财富按平均值计算,任何时期都是小康社会,人人都是幸福生活。
可恨、可怜、又可悲的专家教授学者们:教育的本质是实事求是,是追求真理,是明辨是非,不是让你们去混淆视听,不是让你们指鹿为马、不是让你们玩文字游戏蒙骗祖国的花朵。富人的钱穷人可以支配吗?如果可以支配,就不是五万两万这个小数字了。只举一个例子:把许家印骗取的2.58万亿人民币除以14亿人口,就是平均每个人约18428亿元,小数点后面的千万元都忽略不计了。
中国有多少个许家印,又有多少个李嘉诚,有多少个马云,有多少个某某某,这些金融大V不算,就那些贪官的赃款加起来是多少?
……
中国的财富如果平均起来,老百姓还用去房贷、车贷、学贷吗?如果财富能平均支配,还会有那么多自杀者、抑郁症、犯罪狂吗?如果财富能平均支配,还会生了病不去医院治在家等死吗?
说句不中听的话,如今的专家学者几乎是清一色的没有阉割的宦官,只会跪舔权贵,全然看不到老百姓的水深火热,整天闭着眼睛说瞎话。红太阳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可不可支配不是你们臆想出来的,这个需要实践和验证,你们说这话之前去底层社会搞过调查研究吗?
话说回来,1978年的物价是多少?2023年物价是多少?1978年城镇职工年收入348元,能养活一家三口人到五口人,有的甚至七八口人,现在2023年的五万多块钱能干什么?能够供一个孩子上学吗?能够看一场大病吗?能够娶一个媳妇吗?能够买一幢房子吗?那时候三百多块钱,一家几口人吃饭、住房、上学、看病、娶媳妇都够了,现在的五万块钱能办了这些事吗?
把奴隶主的财产平均一下,奴隶社会也很美好。收入和支出是成正比的,如果把年收入可以平均计算,那么消费也要平均计算,资本家的年生活消费是多少?一个贫民老百姓的年生活消费是多少?这个表格为什么不同时标出?两个时期的物价为什么不对比标出,你们这样对比就如同用成年人和婴儿比个子,他们有可比性吗?
不能不承认如今确实在经济方面得到了腾飞,但是富裕起来的中国这些钱都飞到哪里去了?是飞到老百姓的口袋里了,还是飞到贪官资本家的口袋里去了?是飞到工人农民口袋里去了,还是飞到美丽国的口袋里去了?这是个值得深思的大问题。
近几十年来的种种行动搞活了经济,搞肥了官吏,搞胖了投机分子,搞壮了黑社会,搞的人人自危,搞得家家凄凉;搞的民心涣散,搞的信仰丢失,搞垮了道德,搞没了信誉,搞得爱情、友情、亲情烟飞云散,搞得礼、义、廉、耻杳无踪迹;搞得专家学者都穿上了皇帝的新装,学会了掩耳盗铃,搞得工人农民为了一条活路,东北西走,娘哭子啼……
一张表格说不尽人民的心酸,一张表格道不尽百姓的血泪,可恨那些专家学者吃着人血馒头,披着美丽的画皮,尸位素餐,用心险恶的给学生画大饼,厚颜无耻地给权贵主子舔屁股,中国几千年的文风傲骨,被这些有腿无骨的文化精英败光散尽,只剩下一片骂声在他们日后的坟头上凝聚!
这正是:一群苍蝇嗡嗡叫,人民群众泪滔滔,鲜血铺就社会路,猫虎拔光共产毛。
文竹 20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