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2月28日晚,蒋介石以宴客为名,扣押了国民党元老胡汉民,逼迫其辞去立法院院长等要职。蒋介石为什么要囚禁胡汉民?表面上,二人陷入“党治”与“法治”之争,在制定“约法”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冲突。背后当然是争权夺利,体现为胡汉民掌控的“党权”与蒋介石统率的“军权”之间的角逐。但是,蒋胡之争还有更深的隐情有待发掘。
一、陈立夫有意释放烟幕弹,把蒋胡之间的冲突归结于意气之争
为什么蒋介石敢于囚禁胡汉民?蒋介石被跨国黑暗势力集团“拣选”,自恃后台很硬。此外,幕后操盘者希望通过蒋介石这个前台的棋子的不断集权,以实现对中国政局的完全掌控。
谭延闿是“圈内人”,知晓幕后主人“内定”的尊卑秩序,所以他对蒋介石处处谦让,主动让出国民政府主席职位,他自己做行政院院长。胡汉民不“知趣”,倔强得像一头牛,正可以印证胡汉民是“圈外人”,是清白之身。他想以党治国、以党统政、以党治军,既是约束地方实力派以及新军阀的飞扬跋扈,更是要阻碍蒋介石登上最高权力宝座,从而彻底触怒了蒋介石。
陈立夫揣着明白装糊涂,把蒋胡之间的冲突归咎于胡的个人性格“缺陷”。他说:“胡先生是一位忠诚的党员,是一个很严肃的人,他的缺点是言语刻薄,喜欢批评和责备人,又喜欢自夸与居功自傲,因此容易得罪人”。对于谭延闿,陈立夫的评价是:“谭先生个性与胡先生相反,在发现一件时事有重大关系时,他总写信给蒋先生提供一些建议,至于采纳与否完全由蒋先生来决定,他从不居功自夸。”
陈立夫认为,谭延闿是润滑剂,在世时可以在蒋胡之间周旋,化解矛盾,调节二人关系。谭延闿逝世后,蒋胡关系恶化,冲突或早或迟,是必然要发生的。
陈立夫掌控国民党CC系,可不要小瞧这个CC系,“蒋家天下陈家党”,CC系是隐藏在国民党内部的一个秘密网络,幕后的操盘者正是通过这个黑暗网络来掌控中国的政局。由此可见,国民党是党中有“党”,像汪精卫、胡汉民等国民党元老虽然资历深厚,声望很高,但身处这个秘密网络的外面,又缺少根基,必然被架空,决不可能掌握实权。
陈立夫知道蒋介石与胡汉民之间冲突的真相,他从个性与意气之争这个视角来解读蒋胡之争,显然是故意释放烟幕弹。
胡汉民是国民党右派中的代表人物,回溯他的一生,既反蒋,也反共,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矛盾集合体。暂且把胡汉民的个人品德、政治情操等搁置一边,仅讨论蒋介石与胡汉民之间的冲突,那么,胡汉民算是一个“透明人”,心中想什么就说什么,言行一致,而蒋介石是黑暗网络中的一颗棋子,额头上打上了“兽”的印记,阴邪成性,一贯耍阴谋诡计。蒋胡之争,归根结底是国民党体系内“明”与“暗”两股势力之间的角逐。
二、圈内、圈外是“明”“暗”两个世界
孙中山把中国实现民主和法治的进程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阶段,表面上,蒋胡二人对孙中山遗训的理解不同而导致冲突。其实,孙中山的遗训在蒋介石心中是根本没有地位的,他只效忠他幕后的“主人”。蒋介石既然上了贼船,他内心的黑暗需要穿上一副漂亮的马甲来打掩护,所以,他假装效忠 “三民主义”,把自己打扮成孙总理的忠实信徒。胡汉民长期追随孙中山,信仰三民主义是发自肺腑的,他想继续推行“党治”来制约蒋介石的个人独裁。
分析国民党内派系斗争,以及北伐成功后蒋、桂、冯、阎新军阀之间发生的混战,如果不从“明”与“暗”斗争这个视角来解读,必然被表面现象所遮蔽而看不清历史的真相。
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召开四届六中全会,汪精卫在合影时遇刺,倒在血泊中,为什么偏偏蒋介石不来参加合影?仅从这一点就可以判定,蒋介石事先知晓内情,而汪精卫与胡汉民一样,也是个“透明人”。提醒一下,刺杀汪精卫决不是自发自愿的个人爱国行为,凶手孙凤鸣哪里是爱国志士?他与蒋介石一样,都是黑暗网络中的棋子,只是地位悬殊。
黑暗势力搞团团伙伙的封闭小圈子,他们秘密渗透,攫取权力,优势在于“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抓住人的贪婪,利用人的恐惧,通过“收买”与“暗杀”两种手段并驾齐驱,所向披靡,往往人们还没察觉,某个系统或某层政权已经被黑暗势力所蚕食了。
但由于这个圈内人数极少,要完全操纵一国政治、军事大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为关键的是,光明与黑暗之间的对决,具有某种天然的不对称性:“黑暗”必然处于守势,“光明”天生就处于攻势。阴谋家集团打造的黑暗网络最怕见光,阴谋诡计最担心泄密,一旦曝光,一旦泄密,天崩地解,崩溃只在一瞬间。
蒋介石与谭延闿是圈内的“同志”,不用言语点拨,谭延闿懂得游戏规则,时时处处配合好,以维护蒋介石的最高权威。国民党的党政军各系统是公开的,内部又渗透一张黑网,“明”“暗”之间的张力把蒋、胡二人裹挟在其中。胡汉民是圈外人,蒋介石的心思没法跟胡汉民坦白,那层窗户纸一旦点破,如果不能把胡汉民拉上贼船,就有危险。圈内的秘密泄露出去,功亏一篑,可能会遭受全军覆灭的境地。所以,黑暗势力在蚕食权力时倍加小心,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蒋介石与胡汉民之间是根本没法沟通的,因为圈内、圈外完全是两个世界。蒋介石虽心急火燎,也只能通过一些可以公开讨论的议题,暗地里与胡汉民较劲。没想到胡汉民冥顽不化,又考虑到他在国民党内外影响力巨大,威望很高,暗杀有风险,难以避嫌疑,且造成不好的政治影响,所以就采用了软禁的办法。
胡汉民获释后回到广州,成为南方实力派领袖,标榜抗日、反共、反蒋三大政治主张,痛斥蒋介石为“新军阀”。1935年6月,胡汉民赴欧考察,停止了对蒋介石的抨击。12月,尚在法国的胡汉民被戴上一顶高帽,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他担任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1936年1月,胡汉民回国,5月9日,胡汉民与其妻兄下围棋,“因构思过度,突患脑溢血”,于5月12日晚逝世。
胡汉民之死非常可疑,那个跨国黑恶势力集团能以心脏病、脑中风杀人,不留痕迹。回头看来,蒋介石数月前给胡汉民戴高帽,向外界透露二人和好的讯息,其实是阴谋家集团为杀害胡汉民而释放烟幕弹。
三、蒋介石、谭延闿与胡适,登上贼船的方式不同
蒋介石如何一步步走向权力顶峰的?孙中山提携、倚重只是假象。20年代初蒋介石在上海“为革命炒股”,先赚后赔,就被金融大买办虞洽卿拉上了贼船,这才是他“发迹”的重要一个环节。蒋介石能当上黄埔军校校长,培养“私家军”,不断壮大势力,后来染指党权,担任国民党总裁,最终执掌党政军大权,一路向上攀登权力高峰,没有一点偶然性,黑暗网络中的棋子们在秘密抬轿子。
1925年廖仲恺被刺杀,幕后操盘者把祸水引向胡汉民、许崇智,就是在为蒋介石攫取最高权力铺路架桥。1926年再通过“中山舰事件”与“整理党务案”,打击共产党,“气走”了汪精卫。汪精卫出国没多久,蒋介石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出师北伐。北伐才打到长江流域,蒋介石调转枪口,迫不及待发动“四一二政变”,屠杀共产党员与革命群众。北伐胜利,国民党内的元老被架空,蒋介石其实已登上最高权力宝座。
谭延闿到底是什么时候上了贼船?辛亥革命后,谭延闿被轿子抬到湖南都督府“强迫”做了都督,可以断定他那时绝对是“圈内人”。须知,真正掌控辛亥革命节奏的是洋务运动以来李鸿章、张之洞等叛国者在各省秘密培养的买办势力,谭延闿被“强迫”做了都督,黎元洪从床底下被拉出来,遭受逼迫做了湖北军政府都督,都是在演戏。
辛亥革命推出袁世凯与孙中山一南一北两个马甲,以汉满矛盾打掩护,实则是承接“戊戌变法”篡国夺权的阴谋,走地方包围朝廷的武装夺权路线。阴谋家、野心家集团精密策划,举事机密,把胡汉民这样的精明人都给骗过了。辛亥革命之后的一二十年中国政局纷纷扰扰,他愣是没发现有一只“黑手”指挥大小棋子们陆续登上政治舞台演出。正是这只隐藏的黑手,让民国时代的政治名不副实,汪精卫、胡汉民等国民党元老虽然盛名在外,但可以被轻松架空。
翁同龢是潜伏在光绪皇帝身边的大买办,他与李鸿章很会演双簧,通过相互攻击来掩盖他们之间的“同志”关系以及叛国投敌的滔天罪行(南通张謇与常州盛宣怀,就是翁、李两个大买办发展的“下线”)。谭延闿年少时天资聪颖,翁同龢见而爱之,尝语谭父曰:“三令郎伟器也,笔力殆可扛鼎”。谭延闿进入翁同龢的视野,他1904年考中进士,入翰林院,或许那时就被翁同龢拉上了贼船,被作为“圈内人”定向培养。
胡汉民推行的“党治”受到了自由派知识分子胡适的强烈反对。胡汉民认为,训政期间如果再立约法,实际上是背弃孙总理的遗训。胡适说:“我们不相信无宪法可以训政,无宪法的训政只是专制”。须注意,胡适是学术界的“买办”,他与蒋介石一个鼻孔出气,他否定胡汉民主张的“党治”,要求迅速制定宪法,堂而皇之的言辞背后,实则是要帮助蒋介石收拢权力。
民国时代凡是混得风生水起的文人,几乎都秘密纳了投名状。胡适赴美留学前后可能就上了贼船,回国后领受了秘密任务,发动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甘愿做敌对势力对中国实施文化殖民的一颗棋子。抗战时期,胡适因为是“圈内人”,获得高度信任,才能担任中国驻美全权大使。
谭延闿作为蒋介石的恩人,是不是病死的,值得研究。但胡适1962年在中央研究院开会时猝发心脏病死亡,其死可疑。棋子被榨干了身上的价值,又知晓了太多圈内的秘密,就要被抛弃了。幕后操盘者不放心啊,用完了就被抛弃,这就是做棋子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