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的起源,是个大话题。无数学者皓首穷经笔耕不辍,经年累月之后,硕果斐然,构筑起现代国际关系史学中的一门显学。有中国学者沈志华先生,从花钱倒腾前苏联档案入手,也加入研究大军,凭着多多档案,也竖起了自家的研究品牌,在这个话题中新论多多。在网络上就有他不少文章,比如这个《沈志华 余伟民:斯大林是怎样掉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战后苏美从合作走向对抗的路径和原因》。
http://www.aisixiang.com/data/115001.html
冷战起源,一个巴掌拍不响?
文章说,雅尔塔格局既符合美国的利益诉求,也照顾了苏联的势力范围,两巨头合力经营联合国,给世界其它各国提供亟盼的和平“产品”,而苏联也愿意做出不小的牺牲配合美国,按理说能把一团和气维护下去,可是最后还是闹崩了,原因在哪里?沈志华与余伟民先生的持论是:一个巴掌拍不响。他们这么讲:
【毫无疑问,美国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和代表,其意识形态中反共、反苏的理念十分明显。不过,美国总统罗斯福在战争期间形成的反法西斯联盟中看到了未来世界走向和平的希望,并提出了一系列在战后与社会主义的苏联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想法和主张。从大西洋宪章到联合国家宣言,再到后来雅尔塔会议通过的诸文件,基本上体现了罗斯福的这种理念。然而,面对苏联的崛起和日益强大,美国传统的意识形态也有所加强,特别是在罗斯福去世和美国掌握了核武器的情况下,议会中压制和遏制苏联的呼声占了上风,政府各部门的首脑也逐渐为强硬派所控制,在共同占领德国、向苏联提供贷款、原子能合作等问题上,美国的对苏政策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尽管“返回美洲”的孤立主义倾向仍在发挥影响,但美国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欧洲。】
美国是个罪魁。这个话说的没错。接下来,二位先生又讲西欧国家:
【在战争中没落的大英帝国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对于在自己身边出现的日益强大的苏联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感,他们十分担心贫困、寒冷和饥饿会引发欧洲的“革命”,并认为“虎视眈眈”的苏联正在等待这一时机。丘吉尔就是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政治家。他到处渲染欧洲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气氛,极力说服和推动美国重返欧洲。正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随着欧洲一连串“危机”事件的发生,美国的反应愈来愈强烈,政策愈来愈强硬,终于被“邀请”回来,并在欧洲与苏联形成对抗。】
这些话与史实相符,这些国家都是老殖民帝国,唯恐天下不乱,到处煽风点火。如果把话说到了这一步即可,沈余二位先生还像是认真做学问的人。但是,沈余二位先生话题一变,马上又把苏联也拖进了脏水坑:
【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经济上,苏联当时的实力都远远赶不上美国。所以,从逻辑上讲,苏联不会也不应该主动挑战美国;从事实上讲,苏联在战后也没有直接触碰美国的利益。因此,就冷战起源而言,在政策取向和舆论导向上,主要和主动的方面还是美国和西方,但这并不表明苏联是“无辜”的。恰恰相反,苏联在战后初期的许多言行和政策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没有消除美国和西方的不信任感,反而助长了他们对苏联的战略性疑虑。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反复的相互撞击中,冷战局面终于在欧洲定格。那么,苏联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沈余二位先生说:苏联非但没有尽善尽美地解除美国、西欧的疑心,相反还根据自己的需求制定政策,刺激“助长”了美国、西欧对它的不信任,是矛盾激化的另一个戴罪者。这就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沈余二位先生的逻辑很清楚了,窥知西方心病,体察西方的忧虑,用西方乐于见到的言行让它们放心,如此则天下大同矣!然而,能否反过来讲,让整个西方迎合苏联的胃口,做一些有利于世界和平事情?对于此,沈余二位先生并没这么说,或者说避而不谈,甚至于是在拒绝讨论。
苏联的罪过在哪里?
沈余二位先生何以如此?原因应该从题目里的,“斯大林是怎样掉入‘修昔底德陷阱’”这个问句里找:西方是早已崛起的霸权群体,而苏联作为一个后起者,不应该触碰那个群体操弄世界的特权,哪怕是无意的影响,也要尽量避免、消弭,如果不照办,那就无可避免的掉入“修昔底德陷阱”这个国际关系的“铁律”中了,冷战也不可避免。苏联没有避嫌,所以,苏联有罪,它并非“无辜者”!
由这番话,想起了中国古老寓言《智子疑邻》。西方,一贯以强盗思维看世,一贯以海盗行为对世,做贼的心虚,阴暗心理已成强势显性基因,别人家磨磨菜刀也会让他们认为是匈奴、蒙古骑兵重临,如此这般的一群“智人”们,让别国委曲求全迎合它们的这种思维,谁能办的到?沈余二位先生的这番说辞的逻辑,在最近二十几年来,累见于我国权势媒体的精英话术中——不可以让美国不高兴,决不能让西方不满意!无论史上的苏联,还是现实中的中国,谨小慎微侍奉美国、西方,那么史上冷战也好,当今后冷战也罢,不会有!否则,那可就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掉入了“修昔底德陷阱”,挑战美国、西欧权威,下场悲剧了!
文章中,苏联的罪过是什么?沈余二位先生说:意识形态注定苏联与西方势不两立,而被西方包围的苏联有“孤岛意识”,“孤岛意识”导致极端的不安全感,连锁出一系列不可逆的事件,刺激出了冷战。具体说辞如下:
【二战后期出现的新形势和苏联已经确定的与美国及西方合作的方针,在形成“新型大国关系保障的安全机制的同时,也为苏联的国内体制改革提供了外部条件,但在斯大林的内心深处,始终无法摆脱一种不安全感的困扰——除联合国外,苏联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国际组织疑虑重重就是一种典型的表现。】
两位先生认为:美苏合力经营联合国,乃是荣辱一体的“新型大国关系”了,同心同德为世界提供和平产品,理应有一个意识形态,一个奋斗目标,那么苏联必须利用美苏亲善的机会,改弦更张,进行国内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顺应外部大气候,向美国靠拢。但是,斯大林没有这么做,反而拒绝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自外于西方之外,与西方有了距离。
苏联没有做错事
这个话很没道理,苏联的国内体制乃是苏联关起门来自己的事情,这个不影响美苏合作吧?因为美苏合作了,苏联就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国内体制”?这是个什么逻辑?!为什么把美苏后来的对抗引向苏联的体制呢?有道理吗?跑江湖的混世规矩是一回事,关起门来的家规又是另一回事,有必要把二者混为一谈?意识形态不同也能和谐相处,这是有例子的:
比如“民主、自由”的美国不也和中东的专制君主国家和谐共处吗?那些君主国不也用石油以美元结算支撑了美元霸权吗?不也为美国开动印钞机印刷白条鼎立相帮吗?意识形态相同,政治制度也相同的资本主义世界不也有过一战、二战吗?各国的政治体制与它的对外合作有什么不容之处?为什么美国、西方就不能宽容苏联呢?
上述两个例子,根本之处在于君主国们向美国屈服,美国逮了大便宜——石油-美元体系形成,所以意识形态不同,可以和谐相处;一战、二战在资本主义世界内部爆发,因为瓜分世界所得不均匀,所以大打出手。意识形态不同,未必就导致你死我活,对宰制世界的特权的争夺却能引来资本主义阵营里势不两立的搏杀。在战争废墟里站起来的苏联,当时无力四处出击争夺超霸特权,把冷战的罪因指向苏联,没道理!苏联没有做错事。
再者,知道一点国际关系史常识的人都清楚,布雷顿森林体系乃是一个“城下之盟”!入伙,必须付出极大代价:
【那个“体系”建立之初,美国就没有承诺所有流通在世界各地的美元都可以从美国的黄金库里兑换到黄金。一、世界经济运行需要的美元要多于美国对应的黄金储备;二、最要紧的,美国还要为将来悄悄开动印钞机,印刷美元白条掠夺、套取他国财富预留空间。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大部分是吹出来的,事实上“世界货币”只存在于人们的虚幻信任中。而美国后来就是透支人们的虚幻信任、按着后一个路数疯狂印刷美元白条套取他国财富
(《问沈志华:苏联因为“不懂世界货币”而拒绝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
http://www.cwzg.cn/expose/201812/46402.html)】
斯大林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怀疑与否定是极其睿智与英明的,所谓的“疑虑重重”乃是对国家核心利益坚决捍卫的明智之举。斯大林对西方的不安全感,不仅仅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个东西不加入,彻底地与其绝缘即可解决所有烦恼,可是,美国对苏联在军事上侵略却是躲不开绕不过去的。在二战期间,怎样在与美国联手打击德国的前提下,防止美国对苏联发动突然的武装进攻,实在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难题,伴随着这个难题的,就是苏联对美国愈来愈重的防范,试举一例:
美机炸死苏联兵,耳光打了苏联脸
就在苏联拒绝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不到4个月,美国就对苏联发动了一次猛烈的突袭,苏军损失不小。1944年11月7日,苏联红军乌克兰第3方面军第6步兵军在解放了贝尔格莱德后,沿着尼什-罗扬公路向南斯拉夫西北部转移。刚过午时,在尼什市西北方向有大机群低空飞来。当时德国在南斯拉夫的势力已无力反击,这样的大机群显然并不是德国机群。这不知来路的机群飞临行军队伍上空时,向行军队伍猛烈扫射轰炸。被袭苏军发出空袭警报,在尼什市驻扎的苏军第288歼击航空兵师第866团紧急起飞两架雅克-9飞机升空赶至事发地,见到的却是盟友美国的“闪电式”机群在对苏军地面部队进行反复扫射轰炸。苏军飞机飞近美国飞机左右摇摆,发出“我是己方飞机”的信号,将机上苏军标志展示给美国飞机。美国机群立刻分兵,一部分继续对苏军步兵进行轰炸扫射,另一部分围攻这两架苏军飞机。两架苏军飞机一面发回遇袭警报,一面且战且走,但是美军机群紧追不放,一直追到288航空师驻扎的机场上空,而后对机场进行猛烈的扫射轰炸。苏军基地起飞的6架雅克-9飞机在跑道上就遭到美国飞机的攻击。288航空师的师长也不敢断然下令反击,只是向已升空的的战机发出防御作战的指令。苏军机群的长机科尔杜诺夫冒死突入美国机群中,向机美国群长机指明自己飞机上的苏军标识。这时美国长机在见到己方也有飞机被击落的情况下,才发出退出攻击的命令,与轰炸苏军地面部队的机群会合飞走。空袭的结果,苏军损失惨重:空军三架飞机被击落;地面部队,包括第6步兵军中将军长Г·科托夫在内的34人丧生,39人重伤,20余量军车被炸毁。美军仅仅损失三架飞机。美军发动空袭的原因,据一个生还的美军飞行员表示:“一场误会”。但是,事发时间在午时40分,晴天,能见度良好,美军飞机飞行高度40-50米,美军是可以看到苏军队伍的标识的。况且,附近的尼什市已被苏军占领二十多天,根本见不到德军的任何踪迹,美军发动突袭的原因仅仅是“一场误会”?
空袭事件上报斯大林。苏联政府向美国政府质询,美国政府不予理睬,直到事件发生37天之后,美国大使哈里曼才向斯大林送来一个姗姗来迟的道歉:一场误会。这是结结实实的打了苏联的耳光!当然,本着“和为贵”,哈里曼也带来美国的一个解决方法,美军派一个联络小组进驻苏军在巴尔干地区的先头部队司令部,协调两军行动——苏军要做什么,必须先让美军知晓,否则“误会”还是不可避免。这是以流氓手段向苏军派出合法的间谍!对这样的美国办法,斯大林当然断然拒绝,但是也无可奈何,合力打击德国是头等大事,且忍了。(据《航空知识·<二次大战中的一场“误炸”>》1999年10月 P20)
如果美国真是误炸,这个事情可以翻篇,但是种种迹象,这是美国刻意为之;更而且,哈里曼带来的解决办法实在无赖,确实在为苏联的不满和疑虑火上浇油,如果说这是美苏冷战的一个原因,这是可以的。
冷战细寻踪,祸首是苏联制度?
这个事件的发生时间,还在罗斯福主政时。罗斯福的名声好的不得了,比圣女还贞德,但是还是有这样的“黑队友”事件发生。如果这个事件不是美国针对苏联拒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报复的话,那就是对苏联的一次火力侦察,看看苏联是什么反应,决定以后对苏政策应该强硬还是应该以柔克刚。而作为受害者的苏联,这场无妄之灾之后虽然采取了隐忍,但是一时的隐忍会发酵,发酵之后,就是苏联对美国的戒心!而且更因为斯大林当时的隐忍与“手软”,招致美英等国一次次愈加升级的压制,苏联对美国的疑虑、排斥也愈加强烈。然而,沈余二位先生并没有在这个方面做出应有的、正确的论说,倒是接着指摘斯大林:
【出于这种心态(不安全感不安全感),苏联不仅需要在国内实行加强军事实力、严格管控社会的传统政策,而且必须在其势力范围内建立起绝对服从苏联的集中统一的指挥系统,甚至在一些感到“不满意”、“不安全”的地区谋求超出“雅尔塔体系”的权益。】
这段话,首先重复指摘斯大林的国内政策。斯大林的国内政策干预到了西方哪一国的内政了吗?再者,苏联在其势力范围内建立权威,这不也是西方用了三四百年一贯的套路吗?江河日下的英法,为了给自己留下重返远东的通道,不也借着苏伊士运河的归属在它们不能持续发力的北非拼命欺凌埃及吗?大家都一样,有什么可指摘的?
接下来,沈余二位先生继续指摘斯大林的国内政策,
【二战为苏联打开了世界窗口,工农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的渴望、知识精英对自由民主的追求乃至党内干部对改变原有体制和政策的设想,汇成了一股“思变”的社会潮流。这在客观上为苏联提供了调整和改革在战前已陷入重重矛盾的原有体制的内部条件,而大国合作的国际环境则为此提供了外部条件。但由于意识形态的惯性作用、长期宣传造成的思想僵化、严重旱灾引发的社会危机、以及美国和西方逐渐表现出来的敌对态度等种种原因,苏联不仅没有抓住机遇实行制度性调整和改革,反而进一步强调国有化和计划经济,强化集体农庄制度,加紧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在斯大林看来,这种“思变”的倾向显然是外国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所致,是对其统治权力及苏维埃国家安全的威胁。1946年出台的“日丹诺夫主义”就是这种心理的反映,其主旨就在于加强意识形态和社会控制,而不是通过制度性改革消除和缓解日益加深的社会矛盾。】
“工农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的渴望”,沿着斯大林的路子就不能实现这个渴望?我看过苏联电影《办公室的故事》,里面的苏联人,衣食住行,不比我国同时引进的西方电影里的欧美人差多少,当然比1980年代的我国更是强得多。打着“提高生活水平”的旗号,鼓吹变更一个先进的制度,向西方落后的制度靠拢,其心可诛!
“知识精英对自由民主的追求”,听起来更让人毛骨悚然。以苏东剧变后的光景作证,以我国最近四十年来的渐变见闻作证,这帮人不狂呼乱喊民主、自由的年头,苏东、我国,首先没有黑社会,其次没有娼妓,再次没有毒品肆虐,又次没有赌场遍街头(棋牌室、麻将馆),流窜作案的犯罪集团也没听说……总之吧,在知识精英们不鼓噪欧美口号的过去那些年,老百姓是能稳稳当当过日子的,可是没办法,他们中就是有人这么狂呼乱喊了,这些丑恶现象也就无中生有了,老百姓的不安全感也以指数级蹿升。
“党内干部对改变原有体制和政策的设想”,这个么,俄罗斯的,我提一个名字:霍多尔科夫斯基。他们办了些什么,对百姓与国家的戕害有多凶残?
这二位先生的论说,到底是在说史呢,还是在“讽喻”什么,不可不察!
沈余二位先生余下的话,接着指责斯大林“没有抓住机遇实行制度性调整和改革”“强化集体农庄制度,加紧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言下之意:这些都是日后冷战形成的要紧原因。
何出此言呐?
苏联该不该强化集体农庄,该不该加紧发展重工业和军工,要不要实行什么制度性改革,这要看西方正在做什么!
英法在加紧研制原子弹。
美国有了原子弹更进一步发展氢弹;网罗科学家发展弹道导弹,把核武器导弹化;海军方面加紧研制核潜艇;把陆军航空兵独立出来建立独立的空军,疯狂为之研发能投核弹的重型轰炸,美国核力量快速向“三位一体”跃进;利用日本731部队的人体实验资料,发展生化武器……所有的目的就是准备讹诈全世界!
在这个关头苏联能有别的选择吗?平衡来自于力量,和平来自于威慑!苏联发展重工业与军工业理所当然,否则谁来制衡美国的不可一世?发展这些工业离不开坚实的农业基础,而农业基础决不能让集体农庄让位于小农经济,那样会产生地主的,会重建剥削制度的。剥削制度重新建立,会与外国敌对势力里应外合颠覆国家的。所谓制度性改革,不过是偏离社会主义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靠拢,这不是自掘坟墓、自我缴械?“日丹诺夫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正本清源,扫除外部渗入的思想毒素正当其时!苏联、斯大林的所做无比正确!有什么可指责的?这二位先生的言论好似西方一个政客对东方阵营的吹风稿,哪里是公正学者在讲说学问?!
在苏联边境设置“防疫地带”,美英继续打脸苏联
接着看沈、余的言说:
【战后苏联在其周边地区已经建立起一圈战略“安全带”(或“缓冲带”),本来应该感到满足了,但斯大林就是放心不下,尤其是对一些东欧国家,非要各国共产党实际掌握国家权力不可。于是,苏联及东欧各国共产党便采取种种手段和方式,对议会选举进行操控……自然使西方认定,所谓对多党制议会政府的保证都是空话,指责苏联违背诺言,破坏了雅尔塔体系。】
苏联确实在战后获得了东南欧诸国这“缓冲带”,但是,这样的“收获”来之不易,不光有苏军驱逐纳粹的血战得来,还有和美英在外交上的硬碰硬的折冲之后得来。按着美英的安排,就像在一战之后一样,在紧贴苏联西部边境的东南欧诸国建立一个“防疫地带”。把这个地带上的国家全部置于西方的经济控制、政治统治之下,成立亲西方的政府,建立地主资产阶级专政的反动政权,用这些国家做反共的前锋。
这个所谓的“防疫地带”有说道,灵感直接来源于罗斯福在1937年10月5日的“隔离演说”。这个演说针对的是日寇发动的侵华战争,杜鲁门执政的美国和英国在苏联的西部西部边境搞这么一个“防疫地带”,这就是把苏联当成是侵华的日寇了。苏联当然要针锋相对,在这个地带上安排亲苏的各国政府,没错的!这样的理所当然就与秉持海盗思维的美英有了交锋和冲撞,冲撞的角力点在对波兰政府的承认上。在1945年4月联合国旧金山会期间,这样的冲撞首先以杜鲁门对苏联代表莫洛托夫毫不留情面的当面训斥方式展开,在这个以势压人的、居高临下的、毫不顾国际外交礼节的粗暴训斥中,杜鲁门指责苏联政府在波兰政府问题上违反了雅尔塔协定,要么苏联重新成立一个美国人认可的波兰政府,要么得罪美国,美国在这个问题上不再与苏联配合——全面否定雅尔塔协定(据王绳祖 《国际关系史(1945-1949)》103页);在接下来的会议上,美英代表团拒绝承认苏联扶植的波兰政府,拒绝承认波兰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反对波兰政府参加会议的工作。这是以军事大棒为后盾的政治讹诈。
美英的讹诈当然没有得逞。睚眦必报的美英在5月8日,不通知苏联政府的情况下,断然中断对苏的“租借法案援助”。并在当月接连把数艘满载租借物资去苏联的船只截留,在美国港口卸货。这还有没有半点大国风范?!(刘绪贻 杨生茂 《美国通史·6卷》18页 人民出版社 2002年10月)
按着美英的逻辑,苏联完全有理由要求西欧全部由共产党执政!而英国悬隔于欧洲大陆之外,与欧洲关系不大;美国更是远离欧洲数千公里之外的另一块大陆的存在,更没资格对欧洲说三道四!苏联还没有要求西欧各国建立亲苏政权,美英有什么资格指责苏联在波兰的做法?把纳粹逐出东欧,美英有什么功劳?希特勒崛起,美国有政治献金,英国有绥靖政策!就二战的起源来讲,它们纯属止战无能,破坏力十足的两个无赖国家!这两个欧洲之外的异端根本没资格参与欧洲事务!欧洲的冷战,与苏联关系不大,倒是与这两个异端存在息息相关。浅显的历史常识,沈余二位先生不会不知道,可是喋喋不休指责苏联,这是在做学问吗?!
既然美钞打垮一人一票,就不要指责共产党在东欧执政!
沈余二位先生的指责中,苏联和东欧共产党操纵选举,被西方指责,也成了冷战的一个恶因。这个话从哪里说起呢?西方历来服膺的真理之一就是:军队到达的地方,必将本国的制度带到那里。西方霸权们早这样做了,苏联解放了东欧,东欧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很符合这个真理,有什么可指摘的?斯大林有样学样蹈袭西方很应该啊!要说利用强势地位操纵别国大选,美国是个最卑鄙的老师:
在法国,当戴高乐逃亡时,法国共产党在故土坚持抗战饱受血腥洗礼,成长为战后法国第一大党。法共控制的法国总工会拥有500万会员,在战后第一次大选中赢得法国1/4选票;在意大利,意大利共产党拥有250万党员,也是意大利第一大政党,战后第一次大选中赢得选民1/3选票。两个共产党组阁执政的政府呼之欲出。美国政府适时地抛出嗟来之食——马歇尔计划,挟持美元发动攻势,诱降西欧各国:
【1948年3月15日,马歇尔照会意大利和其它西欧国家,凡投票赞成共产党人当权的国家,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所规定的援助将立即停止。】
抛弃共产党,美元有你份儿!钱压奴婢手,美元面前,寡廉鲜耻之辈多多,意大利、法国的共产党在大选中接连败北,共产党在西欧执政成泡影。(刘绪贻 杨生茂 《美国通史·6卷》30-33页 人民出版社 2002年10月)
沈先生、余先生的文章里,美国的卑鄙是不会刺激到苏联的,是不会导致冷战的;相反苏联和东欧共产党执政,就成了刺激西方发动冷战的祸事根子,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看来,连尸身都没留下的苏联可以任意用言语追骂,如白矮星一般光焰四射的美国万万要顶礼膜拜?学问居然也能这样势利与骑墙,奈何!
冷战不可避免,中国也成了恶因?
冷战的大战场有两个:欧洲与东亚。沈余二位先生的论说也不会无视东亚,而且,更把东亚的巨变归入到冷战最终成型的罪因中:
【从历史上看,大国争斗的核心地区一直在欧洲。二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及西方大国的核心利益也都体现在欧洲,而远东地区乃至整个亚洲并非他们关注的焦点。然而,恰恰是在这个非核心的“中间地带”——中国和朝鲜半岛发生的政治变动,最终引发美国与苏联激烈对抗,并导致冷战全面开启。】
东亚的巨变中,中共执政中国大陆是最大的巨变,按着沈余二位先生的说辞,这巨变可谓罪孽深重了:
【在关涉苏联核心利益的德国问题上,斯大林也是浅尝辄止,在美国针锋相对的强硬态度面前,封锁柏林的危机以苏联的无条件让步而告终。斯大林的本意并非要向美国和西方发动攻势,后来甚至提出让德国实现统一并中立化的建议(1952年3月),但结果却是美国进一步加快了重返欧洲的步伐,北约成为在美国控制下遏制苏联的军事集团,冷战呈现出不可逆转的趋势。问题就出在苏联为对抗美国而采取的两项实际举措:一是为巩固社会主义阵营而在其势力范围内强力推行以苏联体制为标准的社会主义模式;一是为加强苏联集团的实力而激活“世界革命”机制,将落后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纳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范畴。尽管这两项政策的出发点都只是为保障苏联安全而采取的防御措施,但其结果意想不到地进一步激化了矛盾,加深了危机。前者(构建社会主义阵营)虽不是领土扩张,却是实实在在的“意识形态扩张”,因而在欧洲引起西方的激烈反应,1948年捷克斯洛伐克发生的“二月政变”就是突出的例子;后者(激活“世界革命”机制)虽无意让苏联卷入世界各地发生的民族解放运动,却不可避免地激发了亚洲的“中间地带”革命,苏联则自觉不自觉地为其承担起道义责任和充当实际上的“后盾”。如果说美苏在欧洲的冲突还是一种维持雅尔塔体系的反应,那么在亚洲发生的政治变动则完全突破了雅尔塔体系。美苏由此走向全面对抗。】
斯大林在欧洲对西方是容让的,但是西方却是步步紧逼,处处打脸苏联,最终北约建立,冷战开始。然而沈余二位先生认为西方这样做还是很有理的,就是红字部分——斯大林在亚洲犯下了“罪孽”。但是这样的“罪孽”是不是斯大林全力推动、激活的结果呢?当然不是!
“中国红”就不是斯大林强力推行、激活的结果。共产主义在中国扎根的时间,远在斯大林主政苏联之前,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知识分子自主选择的结果。斯大林力推的是国民党!藉由国民党北伐,斯大林倒是对中国革命抱有极高期望,也对国民党鼎力相帮,但是,蒋介石的反手一刀断绝了他这个念头。而在井冈山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毛泽东,又是斯大林长期不予关注的。所以,“中国红”基本与斯大林的鼎力助推没关系。1949之后,中国学习苏联模式,那是中国自己的选择,看重的就是能在短时间内强兵卫国,改善人民生存质量。苏联的榜样力量何必由斯大林强推?
除了中国,整个东亚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还有朝鲜和越南。仅仅这三个国家是红色政权,斯大林的“强力推行”在哪里呢?放眼看,其余南亚次大陆、中南半岛、西太平洋诸岛国以及我国台湾省不都有美、英等国军靴践踏?不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到底是谁在“强力推行”资本主义制度?落后国的民族解放斗争,都是各国人民自己选择,苏联海军还没有强大到能纵横四海,苏联兵跨过哪一个大洋,踏上哪一国的领土推翻当地政权了?倒是美国,它的兵到了哪里哪里就血流成河战火不断,就有傀儡政权建立。说什么“激活‘世界革命’机制”,诬良为盗!说到底,苏联不可以做触动西方强盗神经的事情!否则,西方打脸无罪,苏联防卫有错!
冷战之中国恶因:加入红色阵营?
这样的喋喋不休还见于如下的论说:
【中国革命的胜利完全出乎斯大林的意料……尽管新中国是主动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并移植苏联模式的,但本来可以视为“中间地带”的中国——甚至在毛泽东访苏时美国还对此寄予希望——向苏联“一边倒”的结果深深刺激了美国,西方阵营无论如何不能忍受社会主义将欧亚大陆连成一片的结局。在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也应运而生,最终定稿。实际上,全面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战略这时就已经确定并启动。】
中国加入红色阵营了,冷战也最终成型了,红色中国的罪孽真大啊!但是,仅此而已吗?还不止,沈余二位先生还有“判词”:
【如果美苏没有处于对抗的状态,如果北朝鲜不是苏联的卫星国,如果中国没有与苏联结成同盟,那么朝鲜发生的战争就不过是一场“非核心”地区的内部冲突,美国根本没有进行军事干预的理由和动机……也正是因为两大阵营已经形成对垒和“中间地带”已经消失的国际背景,原本是“内战”的朝鲜战争才会被解读为是社会主义阵营向资本主义阵营全面进攻的起点,美国才会迅速将日本从战败国转变为同盟国,改变对台湾地位的认定,并在亚洲签署一系列同盟条约,构建起反华、反共的包围圈。于是,冷战全面爆发。】
冷战全面爆发,中国加入红色阵营是个要紧原因。如果冷战十分的可恶,红色中国的坏作用又有几何?沈余二位先生没说,但是,中国的一身脏水休想洗净。顺着二位先生的逻辑,如果中国不加入红色阵营,那么,冷战不会全面爆发,中国还会避免美国为中国构筑的反华、反共包围圈的围堵和封锁,挺好的是吧?其实不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就废除了所有对外不平等条约,此时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就上书美国高层:
【我们认为国务院应当仔细斟酌以发布这样一个声明:如果共产党继续漠视国际法和国际义务的话,美国也将在所统治或控制的领土上不考虑向中共当局或效忠于他们的中国人提供由国际法和国际义务所授予的权利。鉴于目前美国在中国的利益无疑远远地大于中国共产党在美国的利益,这样做当然是对我们更有利的。……要而言之,美国的立场是,在获得西方承认之前,中共必须承担必要的‘国际义务’。在1949年和1950年初,条件扩展到包括遵守清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定立的条约。
(《司徒雷登至艾奇逊》(1949年7月29日)陶文着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及(1949-1972)》转引自张文木《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上》259-260页)】
当时的国际形势,中国的外交,不倒向苏联,就要入伙西方,而西方对中国入伙的对价就算不如司徒雷登那样恶狠狠的索要天价,也不会离天价太远。不要以为这是司徒雷登一个人的嘀嘀咕咕,做为一个驻华大使,他是最懂、最理解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行家,这份上书实际上把美国政府不好明说的对华政策挑明了说。那么,这样的天价入伙“投名状”,中国要接受吗?接受了,中国人的福祉呢?中共执政中国的合法性何存呢?当时的中国政府不可能知道司徒雷登的这份上书,但是,对美国迫令蒋记民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例》却绝对知晓,如要和美国凑近乎,这份天价和约会改头换面的逼中共签下!获得美国的阵营的承认,必须让渡海量的国家利益,必须出卖人民福祉!毛泽东莫斯科一行,把蒋记民国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废止,同时换签了一个平等的“中苏同盟”新条约,这样的结果,放在美国那里可能吗?冷战固然不好,出兵朝鲜和美国对垒也非我们愿意,但是为了能活得好一些再好一些,那也只好和美国热战、冷战!
冷战,不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是耳光打了别人脸!必须以牙还牙!
讲史文章有用意,为贸易战出“主意”
这篇写在今年2月8日的长文,并非单纯说史,而是要敲边鼓的,要建言献策的:
【历史是一面镜子。目前的中国是否会像当年的苏联一样再次掉入“修昔底德陷阱”?……面对后冷战时代大国关系的变动——正在崛起的中国在客观上形成了对冷战“胜利者”美国的挑战,人们都在谈论是否会出现“新冷战”的局面。】
沈余二位先生自问:现在美国觉得中国要挑战美国权威了,中国会不会和苏联一样下场?接着二位先生自答,虽不至于,可是也要“头脑冷静”:
【今天的中国与战后的苏联具有一些共同点:正在崛起的大国、共产党执政、对现存世界“霸主”构成挑战,等等。正因为如此,苏联的历史教训才特别值得中国记取。但是,毕竟时代不同了,中苏之间的不同点也是十分明显的。就内部条件而言,中国正在经历体制改革,逐步抛弃苏联模式;就外部条件而言,中国已经开始全面进入国际体系,与世界融为一体。无论遇到怎样的压力和困难,只要头脑冷静,处置得当,中国完全可以避免重蹈苏联的覆辙。】
一句话,改改改!改弦更张,离斯大林确立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越远越好!无论如何把苏联那样的红色弄得淡一点再淡一点最好。当然,这是个大方向,而文章本身就是要针对时政敲边鼓的,那么,就要对具体问题发议论了,比如怎么应对当下的中美贸易战,沈余二位先生有话讲:
【就当前中美经济摩擦和“贸易战”而言,首先必须看到,这种矛盾是两国经济合作和相互依存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破坏这种相互依存关系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解决的办法就是谈判,因为经济利益是可以分割的,可以让渡的。一句话,凡是人民币可以解决的问题,都是“人民内部矛盾”——在此意义上讲,中美贸易战与冷战时期美国与日本和欧洲的经济摩擦没有本质的区别。】
要谈判(别光对抗),在谈判时让利给美国,一切就搞定了——文章红字部分。让利给美国,中国就能和日本、欧洲一样成为一家子了,全都围着美国这个大家长转圈圈,就不会像苏联那样下场很难看了。
让利给洋人,可不可以?那要分情况:如果在商言商,洋人有信息优势、技术优势、掌握着市场,甚至于财大气粗能够垄断某个行业,那么,顺着商业规则,明知被盘剥,也只能认了,等待日后机会翻盘,虽然无可奈何,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但是,如果洋人仰仗着军事大棒,奉行“美国第一”的原则,对我们的输美产品横征暴敛,就应该打一场无怨无悔绝不后退的贸易战!倘若怕了别人大棒,输送海量利益给洋人,换一时的苟且,这是1842—1949之间,中国卖国政权们都做过的事情,这也正是它们失民心垮台的原因。现而今沈余二位先生又在鼓吹这个调调——红字部分,这是打算把中国引向哪一个境地呢?这二位先生居然把这样的调调说成是“人民内部矛盾”,这刷新了我对“无耻”二字的认知!谁跟你是“人民内部”?!
中国能和欧洲、日本比吗?沈志华们所谓的欧洲不过是西欧跟着美国跑的那些国家,绝不包括东欧。那些西欧国家在二战之后垂死的境地挣扎时,美国有“马歇尔计划”这针鸡血打进;日本在二战之后苦苦在经济崩溃里挣命,美国更是大力输血:
【作为一个资源小国,日本要想壮大自己的经济,必须走外向型经济的路子。这个经济类型对汇率极为敏感。理想的汇率应该是这样的——对外进口原材料和能源时,日元对外币的比价要高一些,用最少的钱买到尽可能多的物资;在对外售卖商品时,又要尽可能使日元与外币的比价尽可能地低,使日本的商品具备价格上的竞争优势,扩大出口。但是,这样的好事,一般来讲,实不可能。但是,在美国的主导下,这样的美事竟然成真了,美元对日元的汇率在一段时间内就是这样制定的。如1948年1月,在日本向美国出口商品时,美元对日元的比价是1:5600;在日本进口物资时,美元对日元的比价按1:1200计算。这实际上,就是美国硬生生的向日本人口袋里塞钱。在这样的光景下,只要日本人不是懒得骨头掉渣,想不发财难上难!而日本经济从战后初期的凋敝走向复兴,也就是借助于这股力量。这样的美事,一直持续到1949年4月25日,美元与日元比价最终定为1:360为止。
(http://www.cwzg.cn/expose/201707/37350.html,《意识形态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对一个"香蕉帖"的思考》,文中数字引自吴廷璆《日本史》851-852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4年7月)】
美国对西欧和日本有再造之恩,人家打贸易战才是“内部矛盾”,可是,中国和美国有这份“感情”吗?
当时的中国正是蒋介石执政,他对美国十分的恭敬,美国给他“美援”,美国先与蒋记民国签订了《中美剩余战时财产出售协定》,将价值8亿美元的西太平洋战时剩余物资以1.75亿美元出售给了蒋记民国(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11-1949)上》316页)。美国第二次援助蒋介石,是根据1948年4月通过的《援华法案》实施的。从1948年1月起的15个月内,向蒋记民国提供4亿美元援助,其中经济援助2.75亿美元,军事援助1.25亿美元,(陶文钊《中美关系史 1949-1972 中卷》4页)。
两次的援助半数以上是军需物资,是打仗物资,是蒋记民国打内战的本钱。只有破坏力,没有建设性!就算是有经济援助的成分,但是也绝对不能弥补对中国的戕害!再者,还因为这些“美援”,美国又迫令蒋记民国签署《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例》,向中国讹诈海量国家利益。它对西欧、日本是这样吗?!中国怎么和西欧、日本比?中国什么时候都是外人,哪来的什么“人民内部矛盾”?现在中国人的人民币都是自己的血汗钱,是在从没有受过美国的好处的情况下自己创造出来的,凭什么棒子一抡就要趴下?就要让利?就要“分割”?就要“让渡”?说这个话,要不要脸?!
到底什么是个“修昔底德陷阱”?人民日报有文章解答这个:
其实是个子虚乌有的东西,不过是霸权者欺凌他者的一个无耻借口罢了!给这个无耻借口披红挂彩,涂粉刷金的中国籍人,更可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