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前的百团大战:日伪军编制
今年是八路军百团大战胜利80周年,前几天我们介绍了百团大战期间八路军的编制,今天再来看看日伪军部队团以上编制。
1940年百团大战中八路军缴获的日军武器
日军编制
百团大战期间,在华北地区的侵华日军为华北方面军,隶属于中国派遣军。日军参战的有华北方面军所属两个师团全部,三个师团各两个联队,两个师团各一个联队,七个混成旅团全部,两个独立混成旅团各一部。
侵华日军的编制级别,有“队”“团”“军”几种,联队以下都称“队”,有联队、大队、中队、小队、分队五级;联队之上为“团”,有旅团、师团两级;师团之上为“军”,有军、方面军、总军三级。
总军
总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陆军部队的最高编制,总司令官为陆军大将。总军属于战时编制,部队编成不固定,通常下辖2-3个方面军,并直辖若干军、师团及旅团,总兵力多达数十万至上百万人。在战争期间,日本陆军先后组建了中国派遣军、南方军、关东军、第一总军、第二总军、航空总军等6个总军。
1939年9月12日,日本陆军部适应侵华战争的需要,将华中方面军与华北方面军合并,首先于中国南京设立了第一支总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先后为陆军大将西尾寿造、畑俊六、冈村宁次。
百团大战时日军的中国派遣军下辖华北方面军、华南方面军,另直辖第十一军、第十三军,共26个师团、20个独立混成旅团、1个飞行集团、1个骑兵集团,1940年11月总兵力72.8万人。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中国派遣军兵力达到105万人。
侵华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设于南京市中山北路32号(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
方面军
方面军为日本陆军战时临时编组的战役军团。1937年以前,日本陆军的最高编制为军。随着侵华战争规模不断扩大,日军大幅征召兵员,扩建陆军,于军之上再设立方面军及总军的编制。自1937年8月组建华北方面军始,日军先后有21个方面军(包括关东军、华中派遣军),日本战败投降时共有17个方面军。
方面军司令官为陆军大将或陆军中将,方面军参谋长为陆军中将或少将。方面军的命名有两类:一类是以地域命名,如华北方面军、缅甸方面军;一类是以序数命名,如第一方面军、第六方面军。
日军的方面军是战时编组单位,编制不固定,一般下辖几个军,并直辖若干师团、旅团,兵力从十几万人到二三十万人不等。华北方面军编制规模较大, 1940年8月百团大战时,华北方面军下辖3个军:第一军,辖第三十六、第三十七、第四十一师团,独立混成第三、第四、第九、第十六旅团;第十二军,辖第二十一、第三十二师团,独立混成第五、第六、第十旅团;驻蒙军,辖第二十六师团,独立混成第二旅团,骑兵集团;方面军直辖第二十七、第三十五、一一〇师团和独立混成第一、第七、第八、第十五旅团。共9个师团、12个独立混成旅团,1个骑兵集团,总兵力25万人。
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部驻地——北京张自忠路3号,这里曾是清末陆军部、海军部,民国总统府、国务院和段祺瑞执政府旧址
军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大量向华北调兵,8月31日,中国驻屯军改编为第一军,另设第二军,统归新成立的华北方面军。此后,随着侵华日军的不断增多,相继增设许多新的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陆军先后编成60余个军(包括6个航空军)。其中,参加过侵华战争的军共有20多个。1945年日本投降时,日本陆军共有52个军。
侵华日军的军是战时编组单位,编制不固定,通常下辖若干师团、独立混成旅团及直属部队。少则几万人,多则十几万人。军的司令官军衔通常为陆军中将,但一些地域军司令官,如关东军、台湾军等,司令官可能由陆军大将担任。没有副司令官,司令官以下设置参谋长与参谋副长,参谋长为陆军少将。
军的番号大致分三类:1.按序数编排,如第一军、第二军;2.以驻防、作战地域命名,如关东军、台湾军、驻蒙军;3.以兵种为名,如机甲军、第一航空军。
军也是临时编组,编制规模以作战任务而定,编制差别极大。编制规模较大的如华北方面军的第一军,曾辖5个师团、2个混成旅团、1个野战重炮旅团,约10万人。编制规模较小的如驻蒙军,只有1个师团、1个混成旅团、1个骑兵集团,仅有3万人。
日军大部队集结
师团
师团是近代以来日本陆军最高一级的固定编制单位,为基本战术兵团。通常也翻译为“师”。师团指挥官为中将。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日本陆军有17个“常设”师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期间又陆续组建了156个师团,总共173个师团。在侵华日军编制内先后有105个师团。
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师团先后有过多种编制:按编成结构,战争前期分为“四单位制”“三单位制”,战争后期分为甲、乙、丙、丁四种;按马匹的配备分“挽马制师团”和“驮马制师团”;按编设顺序分为“常设师团”“特设师团”“补充师团”“增设师团”等。
(一)四单位制师团
四单位制师团也称四联队制师团,即师团基本部队为4个步兵联队,又称挽/驮马师团。
常设师团辖二旅团四步兵联队(每旅团两个步兵联队),骑、炮、工、辎各一联队,共8个联队。一般齐装满员的日军常备主力陆军师团兵力可达25000-28500人,拥有战马7630匹、步骑枪14900枝、掷弹筒144个、轻机枪288挺、重机枪54挺、山炮16门、野炮36门等武器装备,是由多兵种配合的具有强大战斗力的作战单位。这类师团又区分为挽马制(原野作战型)与驮马制(山地作战型)两类。挽马制师团约25000人。驮马制师团因马匹比挽马制师团多,人员也相应增多,每师团28500人。
1937年侵华战争爆发后,为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日军又重新组建了第十三、第十八两个新编常设师团,另组建了一批特设师团,均属于这类师团的编制。其编制大体与常设师团相同,只是骑兵联队改为骑兵大队(两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小队)。特设的驮马制师团人数为28200人,挽马制师团人数为24400人。百团大战期间,日军华北方面军仅有第一一〇师团属于四单位制师团。
(二)三联队制师团
三联队制师团也称三单位制师团,就是师团基本部队为三个步兵联队,取消了旅团一级编制。
1937年9月30日,由独立混成第十一旅团扩编而成的第二十六师团,是侵华战争期间最早成立的三单位制师团。其后为适应中国战场山地丘陵地区作战,从1938年4月至1940年11月陆续组建的第二十一师团至第四十九师团及第五十一、五十七等师团,均取消了旅团级建制,由师团下辖一个步兵团,约8700人,步兵团的团长由原来的旅团长担任,军衔为少将。步兵团下辖三个步兵联队,每个联队下辖三个步兵大队(故也称“三三制”)。师团仍编有骑、炮、工、辎重兵联队等单位(骑兵联队改为搜索队),全师团定员减至1.2-1.3万人,配备军马2065匹,步骑枪8940枝、掷弹筒216个、轻机枪216挺、重机枪54挺、平射炮18门、山炮12门等武器装备。
最早的三单位制师团、关东军第二十六师团主力侵入晋北
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之后,由于战场扩大与战争消耗剧增,日军进行了编制上的调整,将三单位制师团的特科部队予以补充,使师团总人数达到了15000-17000人。
除了新组建的三单位制师团,从1939年10月开始,日军为适应中国战场作战的需要,陆续将原来的四单位制师团整编为三单位制,即从原四联队师调出一个步兵联队组建新的师团。
百团大战期间,日军华北方面军的第二十一、第二十六、第二十七、第三十二、第三十五、第三十六、第三十七、第四十一师团均属于三单位制师团。
旅团
旅团是日军在侵华战争中常见的一级编制单位,其编制级别在师团以下,联队以上。旅团人数差别较大,约3000-8000人。旅团的指挥官为旅团长,军衔通常为少将,少数为中将。如在1939年冬黄土岭战役中被八路军一炮击毙的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就是中将,百团大战时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继任旅团长人见与一也是中将。
日本报纸关于阿部规秀战死的报道
侵华日军最常见的旅团有两种,即步兵旅团和混成旅团。
(一)步兵旅团
普通的步兵旅团是隶属于师团的作战单位,是步兵最高一级的编制单位。步兵旅团(5000-7700人)下辖两个步兵联队,每个步兵联队2500-3800人。
(二)混成旅团
混成旅团即独立混成旅团,编制6000-8000人。独立混成旅团不隶属师团,遂行独立的战斗战役任务,多为守备部队,隶属于军或方面军。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为了适应扩大侵华战争的需要,日军陆续编成了多个独立混成旅团,以应付占领地的治安与整备工作。独立混成旅团成为兵员、火力仅次于师团、有固定编制的基本作战单位。到战败投降前总共编成了104个独立混成旅团。
初期,独立混成旅团辖5个步兵大队与1个炮兵队、通讯队、工兵队、辎重队等,总人数约5000人。步兵大队辖3个步兵中队与1个机枪中队(4挺重机枪)、炮兵队辖1个山炮中队与2个野炮中队。
后期,独立混成旅团的步兵大队改为辖有4个步兵中队、1个机枪中队与1个步兵炮中队,人数达1500人的大编制。旅团炮兵则辖有6门野炮与12门山炮,同时其工兵、辎重部队也予以扩编,全旅团达到8280人。
日军辎重部队
百团大战期间日军参战的独立混成旅团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七、第八、第九独立混成旅团全部,第十五、第十六等独立混成旅团各一部。
除了步兵旅团和独立混成旅团,侵华日军在战争期间还组建了几种有固定编制但规模小于师团的野战兵团,包括战车旅团、骑兵旅团、炮兵旅团、重炮兵旅团、警备旅团等。
联队
旧日本陆军的联队,日文也做“连队”,但它可不是连一级的普通连队,它是日军单一兵种最大的作战单位,通常编制2500-3800人。一般将日军的联队视为团级单位。联队人数根据兵种的不同而定。主要有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联队,另外还有独立混成联队(由一定比例的步兵和炮兵组成)、特设联队(见于太平洋战争后期)。联队长军衔通常为大佐,也有中佐。
日军标准步兵联队(以1937年侵华战争开始时第三师团为例)编制:3个1091人的步兵大队,加上联队直属速射炮中队、通信队、运输队等,全联队共计3747人,马526匹。而同期中国军队的步兵团,3000人的也有,但是很少,多数在1000-2000人之间。
1939年3月,进攻南昌的日军第六师团步兵第四十七联队
除了步兵联队,还有各兵种的联队。
炮兵联队:有师团属炮兵联队、重炮兵旅团属炮兵联队、独立炮兵联队几种。通常辖2-3个688人的炮兵大队,24-48门山野炮或榴弹炮,加上联队司令部、观测小队、联队运输队,共2000-3700人。
骑兵联队之下没有大队编制,直辖4个骑兵中队与1个机枪中队,1400人。“三单位制”师团骑兵联队改为搜索联队,也称搜索队,人员、马匹都减少了,下辖1个骑兵中队、1个装甲车中队,队长为中佐或少佐。
工兵联队,无大队编制,联队本部加上2-3个工兵中队,编制700-1000人。
辎重联队,在平时编制为2个中队。到了战时,则扩充为挽马中队6个,或者驮马中队7个,人员3461人,马2612匹。联队长通常为中佐。
战车联队1070人左右,战车60-70辆,编有中战车3个中队,轻战车1个中队,炮战车(自行火炮)1个中队,1个维修中队。
伪军编制
据1940年12月10日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野战政治部公布的《百团大战总结战绩》:参战的除日军外,还有伪治安军、伪蒙军、伪满洲军、伪警备队、伪警察等。伪蒙军即所谓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军队,百团大战中与八路军接触的伪蒙军主要在察哈尔、晋北,人数不多;伪满洲军即所谓伪“满洲国”军队,与百团大战有关的只是其驻热河省第五军管区部分部队,人数也不多。实际上,在百团大战中被歼灭最多的伪军是伪治安军和伪警备队。
伪治安军
伪治安军即华北治安军,又名“华北绥靖军”,俗称“皇协军”,是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华北方面军扶植的一支中国汉奸武装。很多抗战题材影视作品中都有伪军形象,最多的就是华北治安军。
1939年10月,华北治安军在北平成立,总司令由华北伪临时政府“治安总长”齐燮元兼任。其部队主要指挥人员出自日本人控制的通县陆军军官学校,兵员来自原“华北剿共军”以及在日军占领区招募人员。全军编制3个集团、2个独立团,15000余人。
华北治安军的集团相当于旅,集团司令的编制军衔为中将、少将,集团参谋长的编制军衔为少将、上校。每个集团下辖两个步兵团,团下设营、连、排、班,均为“三三”制。每个步兵团下辖3个营(9个步兵连),团直属分队有机枪连、迫击炮连、骑兵队、通信班等,全团编制员额1370人。
1939年9月成立的伪治安军第一集团司令部
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在南京设立伪“临时政府”,华北治安军改名华北绥靖军(习惯上还称治安军),名义上归汪伪政府管辖。华北治安军声称自己负责华北地区的治安,但是军队实权掌握在各级日军顾问手中,开始全部配合日军发动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作战。
到1940年10月百团大战期间,伪治安军共编7个集团、8个独立团,共22个团,总兵力5万余人。
伪警备队
警备队这一汉奸武装,前身是七七事变之前国民党政府组织的地方保安团。1939年8月,伪华北临时政府治安部将各县普通警察酌留一部外,其余保卫团、警察队等名称一律取消,改编为警备队,正式名称为××县警备队,以与华北日军警备队相区别。一般是大队编制(相当于营级),设大队长1人,副大队长2人,下辖2-3个中队,中队辖3个小队,有的大队直辖1个炮兵小队。1个大队300-500人。为与日军和华北治安军相区别,通常警备队着黑色制式军服,因此警备队被老百姓称为“黑狗子”。
百团大战时,在华北沦陷区伪警备队总兵力9万多人,其装备不比伪治安军差。
总的说来,伪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水平远不如日军,但因其数量庞大,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日军兵力不足的劣势。但是,伪军既没能帮助侵华日军维持其统治,自己也逃脱不了被大量歼灭的命运。
作者:徐平 军史专家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