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曹强 李双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壮大扬威的高炮61师

1.webp.jpg
 【志愿军高射炮部队在射击】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射炮兵协同空军力量,浴血奋战,搏击长空,勇打“阻击战”,誓夺“制空权”,共同筑就了一道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空中长城”,奏响了一曲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的亘古绝唱。
 
1951年1月成立的高射炮第61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第一个高射炮兵师,曾两次入朝作战。抗美援朝期间,高射炮第61师共与近7000架次敌机作战3100多次,击落敌机162架,击伤446架,俘虏敌空军驾驶员9名。其中由601团3连击落的一架战机,后来在军事博物馆陈列,为高射炮兵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首批入朝  首战告捷
 
高射炮第61师的前身,是1947年7月成立的高射炮1团,是全军第一个高射炮团。抗美援朝初期,入朝参战的高炮部队很少,至1950年底,仅有几个独立高射炮营。高射炮兵的任务是,以主要兵力掩护修建中的飞机场和后方车站、桥梁等目标,以部分兵力掩护部队进行运动战。但因当时志愿军兵力装备有限,“制空权”基本没有,异常被动。敌机凭着强大的空中力量优势,对我狂轰滥炸,肆意破坏桥梁道路交通和志愿军行军部队。
 
1950年7月,高射炮1团奉命从广州北上安东备战,部队一面积极进行各项准备工作,一面广泛开展学习军事技术的热潮,有效推动了战备工作落实。10月18日,高射炮1团跨过鸭绿江,成为首批入朝参战的高射炮兵团级部队。入朝后不久,高射炮1团3、4连先后奉命执行保卫长甸河口大桥对空安全、掩护志愿军部队过江作战任务,共击落敌机5架,击伤7架。
 
1.webp (1).jpg
【朝鲜战争初期志愿军高射炮部队还很弱小】
 
1950年10月29日早晨,3连官兵正在阵地吃早饭,突然观察哨报告:“东南方向发现敌机。”连长韩庆广立即下令:“就定位!”战士们扔下饭碗,飞快跑到炮位上,测手转动测高机搜索敌机。十几秒后,敌机P-51以6架编队从鸭绿江上游进入我火炮射程之内。韩庆广命令全连集中火力对其射击,伴随着指挥员的射击口令,4门火炮不断喷出愤怒的火舌,高射机枪也随即开火。经65分钟的激烈战斗,敌机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这次战斗共击落敌机1架,击伤2架,消耗弹药190余发,部队无一伤亡。团首长到阵地看望和慰问,赞扬全连同志英勇顽强、机智灵活的战斗作风,祝贺3连首战告捷。
 
1950年11月9日,10多架美机沿江而来,妄图炸断长甸河口大桥。3连指战员击落敌机1架,其余敌机狼狈逃窜。战斗结束后,3 连预料敌人可能进行报复,迅速将阵地从大桥上游转移到大桥下游500米处,并在原阵地留下一个帐篷迷惑敌人。11日拂晓,20多架敌机向大桥和3 连阵地扑来。3 连官兵抓住有利战机,以突然猛烈的火力狠狠向敌机射击,敌机纷纷中弹着火,3架敌机当场坠地,其余敌机一看大势不妙,慌忙逃走。
 
经过3连、4连全体指战员的艰苦奋战,保证了大桥的安全和志愿军3个军顺利过江,受到当时东北军区江防指挥部的通令嘉奖。
 
回国改装  扩编建师
 
1950年11月2日,位于中线的高射炮1团1营和装备德式37炮的3营配合第39军参加了云山战斗。战斗中,高射炮1团在云山附近掩护步兵突击,共击落敌机3架,击伤10多架。
 
云山战斗结束后,随着朝鲜战场形势的发展,志愿军防空力量严重不足,加之高射炮1团原装备的日式75高射炮落后,不适应与美军超低空、超音速的现代化喷气式飞机作战。为尽快改变这种状况,高射炮1团出国作战两个月零5天后,于1951年初奉命回国至辽宁省锦州市北大营接受扩编改装。
 
1951年1月7日,按照军委整编方案,一个高射炮团扩编为两个高射炮师。高射炮1团的团部、1营、2营和步兵425团1营、430团的两个连队合编为高射炮第61师。
 
为适应部队扩编改装任务需要,从1月8日起,全师开展了轰轰烈烈的45天大练兵活动。官兵们热情高涨,训练积极,很快熟练掌握了苏式新装备,在基地组织的实弹射击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在突击练兵中,全师深入进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动员教育,为再次入朝作战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次入朝  屡担重任
 
高射炮兵入朝作战,大体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第二阶段为1951年7月至1953年7月。1951年1至4月,在国内完成扩编改装的高射炮第6l、第62、第63、第64师和城防高射炮524团及30个独立高射炮营陆续入朝。这期间,高射炮兵主要是在后方执行要地防空任务。在我志愿军高射炮兵的打击下,美机飞行高度被迫升至3000米以上,从而降低了投弹命中率。
 
1951年3月18日,高射炮第61师誓师大会召开后,师副参谋长傅明贤和作训科长袁守范即带领603团作为师第一梯队先行渡江。这时该师师长、政委还都空缺,全师的作战指挥由参谋长王思谦和政治部主任张佩代理负责。
 
1951年8月,美军趁朝鲜北部洪水泛滥之机,动用其空军80%的兵力发动“空中封锁战役”即“绞杀战”,对朝鲜北部铁路、公路干线进行摧毁性破坏。志愿军高射炮兵以中口径高射炮保卫大型桥梁、车站,以大部小口径高射炮采取预设埋伏、广泛游击等战法,开展机动作战。
 
二次入朝后,高射炮第61师前期主要掩护后方目标,后期掩护后方目标并支援步兵作战,先后参加了反“绞杀战”斗争、保卫志愿军总部、反敌细菌战、上甘岭反击战。
 
1.webp (2).jpg
【志愿军高射炮阵地在猛烈开火】
 
1951年6月, 五次战役结束后,战场形成相持局面,美军遭受重创且国内反战情绪高涨,开始考虑停战谈判。志愿军总部适时调整战略指导方针,由运动战转为积极防御。自1951年7月至1952年12月,高射炮第61师(欠603团,11月返国待装)根据志愿军司令部“重点保卫,机动作战”的指示,担负了志愿军总部等要地防空的任务。
 
1952年初,602团奉命到桧仓接受保卫志愿军总部任务后,根据敌机战术手段和炮指首长指示,将该团的中、小高射炮配备遍及桧仓四周500米以上的高山,控制了该区域上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非常重视总部防卫工作,亲临阵地视察,鼓励战士们英勇杀敌。历经数月战斗,敌在遭我炮火打击后,于5月中旬由昼夜轰炸转入夜间轰炸。据此,根据志愿军炮兵指挥所作出“进行夜战”的指示,师决定由 601团5连、602团1个连担任夜间对敌射击任务。8月初至12月中旬,敌每隔3到5天,即以6至11架次B-29型飞机前来轰炸1次。我方以猛烈的炮火射击,一次又一次粉碎了美国空中强盗的偷袭阴谋,先后击落敌机1架、伤3架,确保了志愿军机关的安全。
 
频频告捷  迫敌停战
 
1952年末,我军在正面和纵深战线上已经形成坚固防线。高射炮第61师奉命进至安州以南集结防护,阻击美军企图在我侧背——东、西海岸实行两栖登陆作战的阴谋。
 
1953年1月,部队转入西海岸立石里、万城、肃川、永柔、白石里一线执行紧张备战任务,并担负掩护在肃川、万城、舍人场、泰川等地构筑工事、修建铁路部队和人员的安全。2月,603团在国内重新装备完毕,再次入朝。全师干部战士在“筑好钢铁阵地,打垮美帝登陆进犯”“为祖国争光”等口号鼓舞下,向冻土顽石开战。在4个多月时间里,共构筑主战炮连阵地23套、预备阵地29套、弹药库40个、坑道2220米、交通壕43900米。
 
在构筑工事的同时,部队向步兵学习,开展了打坦克、打空降、打军舰的特种射击训练,还在全师范围内进行了一次连续28小时的战术演练,锻炼了部队反敌登陆的作战本领。1953年5月5日,历经4个多月紧张艰苦的反敌两栖登陆备战任务结束。

 

为歼灭敌有生力量,志愿军随即发起强大的夏季攻势作战。从6月10日到7月27日朝鲜停战谈判签字止,全师共与5823架次敌机作战1723次,击落敌机92架,击伤182架,俘虏美空军驾驶员3名。

 
1.webp (3).jpg
【高炮61师603团部分战友在朝鲜停战时合影】
 
夏季前沿反击战的频频告捷,给美军和南朝鲜当局以沉重打击,加速了朝鲜停战谈判的进程,有力促进了停战的实现。1953年7月27日,美帝国主义不得不低下他那高傲的头颅,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经过3年的浴血奋战,中朝人民终于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1953年9月,高射炮第61师回国。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高射炮兵共击落敌机2300余架,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曹强,石家庄警备区政治工作处主任;李双民,石家庄第七干休所政委。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发布)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